可可诗词网

这个世界除了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 繁体
  • 简体
  • 拼音
  • 長綆汲滄浪,幽蹊下坎坷。

    “長綆汲滄浪,幽蹊下坎坷。”詩句出處:《合江亭》;是唐朝詩人韓愈的作品。

    紅亭枕湘江,蒸水會其左。瞰臨眇空闊,綠凈不可唾。
    維昔經營初,邦君實王佐。翦林遷神祠,買地費傢貨。
    梁棟宏可愛,結構麗匪過。伊人去軒騰,茲宇遂頹挫。
    老郎來何暮,高唱久乃和。樹蘭盈九畹,栽竹逾萬個。
    長綆汲滄浪,幽蹊下坎坷。波濤夜俯聽,雲樹朝對臥。
    初如遺宦情,終乃最郡課。人生誠無幾,事往悲豈奈。
    蕭條綿歲時,契闊繼庸懦。勝事誰復論,醜聲日已播。
    中丞黜兇邪,天子閔窮餓。君侯至之初,閭裡自相賀。
    淹滯樂閑曠,勤苦勸慵惰。為餘掃塵階,命樂醉眾座。
    窮秋感平分,新月憐半破。願書巖上石,勿使泥塵涴。

    【註釋】:

    長:

    (一)①長度;兩端的距離。《考工記· 車人》:“車人為車,柯長三尺。”②長度大。與“短”相對。1.指空間。古樂府(木蘭詩》:“北市買長鞭。”2.指時間。《韓非子·難一》:“矜偽不長,蓋虛不久。”③巨大。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會:一定。濟:渡。)④遼闊。李白《廬山謠寄盧侍禦虛舟》:“鳥飛不到吳天長。”⑤經常。張籍《猛虎行》:“谷中近窟有山村,長向村傢取黃犢。”⑥長處;專長。韓愈《畫記》:“以為非一工人之所能運思,蓋叢集眾工人之所長。”⑦擅長。《三國志· 吳書·周瑜傳》:“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 (二)zhǎng ①年齡大;輩分高。杜甫《兵車行》:“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②排行第一。《史記·李斯列傳》:“始皇有二十馀子,長子扶蘇以數直諫上……”③首領;首長。《禮記·曲禮下》:“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牧:官名。)④生長;成長。賈誼《論積貯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長。”⑤撫養。《詩經· 小雅·蓼莪》:“長我育我。”⑥滋長。《詩經·小雅·巧言》:“君子屢盟,亂是用長。”(盟:盟誓。用:以。)⑦增進;增強。《禮記·學記》:“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反:反省。)⑧提高。李白《與韓荊州書》:“青萍結綠,長價於薛卞之門。”(青萍:劍名。結綠:玉名。)

    綆:

    ①汲水用的繩子。《荀子·榮辱》:“短綆不可以汲深井之泉。”②泛指各種繩索。《宋史·韓世忠傳》:“預以鐵綆貫大鉤授驍健者。”

    汲:

    ①從井裡取水。泛指引水,打水。《周易·井》:“井渫(xiè)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渫:淘去污泥。為:使。)也泛指打水。《呂氏春秋·察傳》:“宋之丁氏,傢無井而出溉汲。”②引薦;提拔。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張於湖》:“參問前儒,汲揚後學,詞翰愈工。”③牽引;引導。羅隱《重送朗州張員外》:“誠知汲善心長在,爭奈幹時跡轉窮。”《周禮·考工記·匠人》:“凡任,索約,大汲其版。”

    滄:

    ①寒冷。《逸周書·周祝》:“天地之間有滄熱,善用道者終不竭。”②水深綠色。蘇軾《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滄海:指大海。)[滄浪]1.青綠的水色。陸機《塘上行》:“發藻玉臺下,垂影滄浪泉。”2. 古水名。一說即漢水,一說指漢水的下遊,又說漢水的別流。《楚辭·漁父》:“滄浪之水清兮。”[滄海]大海。曹操《步出夏門行·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臨:登臨。)[滄滄]寒冷的樣子。《列子·湯問》:“日初出,滄滄涼涼。”

    滄浪:

    水青色。陸機《塘上行》:“發藻玉臺下,垂影~~泉。”

    浪:

    (一)①波浪。《世說新語·雅量》:“風起浪湧。”范仲淹《嶽陽樓記》:“濁浪排空。”②水波湧起。左思《魏都賦》:“溫泉毖湧而自浪”。(毖:通“泌”,泉水湧流的樣子。)③放蕩;放縱。《詩經·邶風·終風》:“謔浪笑敖,中心是悼。”《明史·唐寅傳》:“寅恥不就,歸傢益放浪。”④隨便;輕率。杜甫《泛舟送魏十八倉曹還京》:“見酒須相憶,將詩莫浪傳。”杜牧《罪言》:“最下策為浪戰,不計地勢,不審攻守是也。”⑤空;白白地。韓愈《秋懷》之一:“胡為浪自苦,得酒且歡喜。”蘇軾《贈月長老》:“功名半幅紙,兒女浪苦辛。” (二)láng ①液體滴落或流動的樣子。柳宗元《與顧十郎書》:“因言感激,浪然出涕。”②流逝。秦觀《寄孫莘老少監》:“天上圖書森似舊,人間歲月浪如馳。”[浪浪]流動的樣子。屈原《離騷》:“攬茹蕙以掩涕兮,沾餘襟之浪浪。”

    幽:

    (一)①昏暗;深暗。《詩經·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於喬木。”(遷:遷移。喬:高。)②隱晦;深奧。《荀子·正論》:“上周密,則下疑玄矣;上幽險,則下漸詐矣。”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研求幽邃。”(邃:精深。)③深沉;沉靜。《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④隱藏的;不公開的。曾覿《海野詞·信傳玉女》:“幽期密約,暗想淺顰輕笑,良時莫負,玉山傾倒。”(玉山:喻品德容儀。)⑤囚拘;監禁。司馬遷《報任安書》:“身幽囹圄之中。”⑥幽雅;幽靜。王羲之《蘭亭集序》:“是足以暢敘幽情。”王籍《入若耶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⑦舊指陰間。宋玉《招魂》:“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些:語氣詞。)⑧古州名。在今河北北部遼寧南部一帶。[幽默]幽靜無聲。《楚辭·九章·懷沙》:“眴(shùn)兮杳杳,孔靜幽默。”(眴:同“瞬”。目轉動。孔:甚。) (二)yǒu黑色。《詩經·小雅·隰桑》:“其葉有幽。”

    蹊:

    (一)①小路。《史記·李將軍列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②走捷徑;踐踏。《左傳·宣公十一年》:“牽牛以蹊人之田,而奪之牛。” (二)qī[蹊蹺(qiāo)]花招。李漁《奈何天·調美》:“怕他臨去弄蹊蹺,準備著毛拳叫他吃頓飽。”

    下:

    ①位置在低處的。與“上”相對。《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龐涓死於此樹之下。”②等級低的。《戰國策·齊策一》:“能謗議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③謙詞。《水滸全傳》第六十三回:“蔡福聽瞭,心中暗喜:如此發放,正中下懷。”④質量低的。陸羽《茶經·五之煮》:“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⑤時間在後的。《孟子·盡心下》:“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⑥次序靠後的。《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上稱帝嚳,下道齊桓。”⑦低於;少於。《呂氏春秋·雍塞》:“此不下九石。”⑧表示屬於一定的范圍、情況、條件等。⑨當某個時間或時節;時下。⑩由高處往低處。《論語·微子》:“孔子下,欲與之言。”(11)去;往。常指由西往東,由北往南,由上遊往下遊。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吾數年來欲買舟而下。”(12)攻克。《呂氏春秋·慎大》:“一朝而兩城下。”(13)退讓。(14)頒佈;下達。《韓非子·內儲說上》:“令下而人皆疾習射,日夜不休。”(15)用;施行。蘇軾《西江月 ·昨夜扁舟京口》:“此景百年幾變,個中下語千難。”(16)動作的次數。林嗣環《口技》:“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

    坎:

    ①土坑。《禮記·喪大記》:“小臣爪足,浴餘水棄於坎。”(爪:剪趾甲。)②掘坑。潘嶽《西征賦》:“夭赤子於新安,坎路側而瘞(yì)之。”(夭:夭折;短命。赤子:指作者隻出生幾個月的兒子。瘞:埋。)《新唐書· 吳少城傳》:“愬然之,以精騎夜襲蔡,坎垣入之,戍者不知也。”(垣:城墻。)③棱、條狀突起或臺狀物。《齊民要術·柳》:“至春凍釋,於山坡河坎之旁,刈(yì)取箕柳,三寸截之,漫散,即勞(lào),勞訖,引水停之。”(刈:割。箕柳:分杈的柳枝。漫散:遍插;散插。勞:耙平;摩平。停:保存。)④八卦之一,代表水。⑤憂;恨。揚雄《太玄·內》:“爾儀而悲,坎我西階。”劉向《九嘆·離世》:“哀仆夫之坎毒兮,屢遭憂而逢患。”⑥象聲詞。敲擊的聲音。《詩經·陳風·宛丘》:“坎其擊缶,宛丘之道。”(缶:瓦質的打擊樂器。)蘇軾《石鐘山記》:“有大石當中流……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kuǎn)坎鏜鞳(tǎ)之聲。”(窾坎:擊物聲。鏜鞳:鐘鼓聲。)[坎坷]1.不平坦。《論衡·宣漢》:“夷坎坷為平均。”2.不順利,不得志。文天祥《平原》:“崎嶇坎坷不得志。”


    上一篇:连年收科第,若摘颔底髭。

    下一篇:水南山人又继往,鞍马仆从塞闾里。
  • 长绠汲沧浪,幽蹊下坎坷。

    “长绠汲沧浪,幽蹊下坎坷。”诗句出处:《合江亭》;是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

    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瞰临眇空阔,绿净不可唾。
    维昔经营初,邦君实王佐。翦林迁神祠,买地费家货。
    梁栋宏可爱,结构丽匪过。伊人去轩腾,兹宇遂颓挫。
    老郎来何暮,高唱久乃和。树兰盈九畹,栽竹逾万个。
    长绠汲沧浪,幽蹊下坎坷。波涛夜俯听,云树朝对卧。
    初如遗宦情,终乃最郡课。人生诚无几,事往悲岂奈。
    萧条绵岁时,契阔继庸懦。胜事谁复论,丑声日已播。
    中丞黜凶邪,天子闵穷饿。君侯至之初,闾里自相贺。
    淹滞乐闲旷,勤苦劝慵惰。为余扫尘阶,命乐醉众座。
    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愿书岩上石,勿使泥尘涴。

    【注释】:

    长:

    (一)①长度;两端的距离。《考工记· 车人》:“车人为车,柯长三尺。”②长度大。与“短”相对。1.指空间。古乐府(木兰诗》:“北市买长鞭。”2.指时间。《韩非子·难一》:“矜伪不长,盖虚不久。”③巨大。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会:一定。济:渡。)④辽阔。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鸟飞不到吴天长。”⑤经常。张籍《猛虎行》:“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⑥长处;专长。韩愈《画记》:“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盖丛集众工人之所长。”⑦擅长。《三国志· 吴书·周瑜传》:“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 (二)zhǎng ①年龄大;辈分高。杜甫《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②排行第一。《史记·李斯列传》:“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③首领;首长。《礼记·曲礼下》:“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牧:官名。)④生长;成长。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⑤抚养。《诗经· 小雅·蓼莪》:“长我育我。”⑥滋长。《诗经·小雅·巧言》:“君子屡盟,乱是用长。”(盟:盟誓。用:以。)⑦增进;增强。《礼记·学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反:反省。)⑧提高。李白《与韩荆州书》:“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青萍:剑名。结绿:玉名。)

    绠:

    ①汲水用的绳子。《荀子·荣辱》:“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②泛指各种绳索。《宋史·韩世忠传》:“预以铁绠贯大钩授骁健者。”

    汲:

    ①从井里取水。泛指引水,打水。《周易·井》:“井渫(xiè)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渫:淘去污泥。为:使。)也泛指打水。《吕氏春秋·察传》:“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②引荐;提拔。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张于湖》:“参问前儒,汲扬后学,词翰愈工。”③牵引;引导。罗隐《重送朗州张员外》:“诚知汲善心长在,争奈干时迹转穷。”《周礼·考工记·匠人》:“凡任,索约,大汲其版。”

    沧:

    ①寒冷。《逸周书·周祝》:“天地之间有沧热,善用道者终不竭。”②水深绿色。苏轼《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沧海:指大海。)[沧浪]1.青绿的水色。陆机《塘上行》:“发藻玉台下,垂影沧浪泉。”2. 古水名。一说即汉水,一说指汉水的下游,又说汉水的别流。《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沧海]大海。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临:登临。)[沧沧]寒冷的样子。《列子·汤问》:“日初出,沧沧凉凉。”

    沧浪:

    水青色。陆机《塘上行》:“发藻玉台下,垂影~~泉。”

    浪:

    (一)①波浪。《世说新语·雅量》:“风起浪涌。”范仲淹《岳阳楼记》:“浊浪排空。”②水波涌起。左思《魏都赋》:“温泉毖涌而自浪”。(毖:通“泌”,泉水涌流的样子。)③放荡;放纵。《诗经·邶风·终风》:“谑浪笑敖,中心是悼。”《明史·唐寅传》:“寅耻不就,归家益放浪。”④随便;轻率。杜甫《泛舟送魏十八仓曹还京》:“见酒须相忆,将诗莫浪传。”杜牧《罪言》:“最下策为浪战,不计地势,不审攻守是也。”⑤空;白白地。韩愈《秋怀》之一:“胡为浪自苦,得酒且欢喜。”苏轼《赠月长老》:“功名半幅纸,儿女浪苦辛。” (二)láng ①液体滴落或流动的样子。柳宗元《与顾十郎书》:“因言感激,浪然出涕。”②流逝。秦观《寄孙莘老少监》:“天上图书森似旧,人间岁月浪如驰。”[浪浪]流动的样子。屈原《离骚》:“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幽:

    (一)①昏暗;深暗。《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迁:迁移。乔:高。)②隐晦;深奥。《荀子·正论》:“上周密,则下疑玄矣;上幽险,则下渐诈矣。”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研求幽邃。”(邃:精深。)③深沉;沉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④隐藏的;不公开的。曾觌《海野词·信传玉女》:“幽期密约,暗想浅颦轻笑,良时莫负,玉山倾倒。”(玉山:喻品德容仪。)⑤囚拘;监禁。司马迁《报任安书》:“身幽囹圄之中。”⑥幽雅;幽静。王羲之《兰亭集序》:“是足以畅叙幽情。”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⑦旧指阴间。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些:语气词。)⑧古州名。在今河北北部辽宁南部一带。[幽默]幽静无声。《楚辞·九章·怀沙》:“眴(shùn)兮杳杳,孔静幽默。”(眴:同“瞬”。目转动。孔:甚。) (二)yǒu黑色。《诗经·小雅·隰桑》:“其叶有幽。”

    蹊:

    (一)①小路。《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②走捷径;践踏。《左传·宣公十一年》:“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 (二)qī[蹊跷(qiāo)]花招。李渔《奈何天·调美》:“怕他临去弄蹊跷,准备着毛拳叫他吃顿饱。”

    下:

    ①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死于此树之下。”②等级低的。《战国策·齐策一》:“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③谦词。《水浒全传》第六十三回:“蔡福听了,心中暗喜:如此发放,正中下怀。”④质量低的。陆羽《茶经·五之煮》:“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⑤时间在后的。《孟子·尽心下》:“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⑥次序靠后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齐桓。”⑦低于;少于。《吕氏春秋·雍塞》:“此不下九石。”⑧表示属于一定的范围、情况、条件等。⑨当某个时间或时节;时下。⑩由高处往低处。《论语·微子》:“孔子下,欲与之言。”(11)去;往。常指由西往东,由北往南,由上游往下游。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12)攻克。《吕氏春秋·慎大》:“一朝而两城下。”(13)退让。(14)颁布;下达。《韩非子·内储说上》:“令下而人皆疾习射,日夜不休。”(15)用;施行。苏轼《西江月 ·昨夜扁舟京口》:“此景百年几变,个中下语千难。”(16)动作的次数。林嗣环《口技》:“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坎:

    ①土坑。《礼记·丧大记》:“小臣爪足,浴余水弃于坎。”(爪:剪趾甲。)②掘坑。潘岳《西征赋》:“夭赤子于新安,坎路侧而瘗(yì)之。”(夭:夭折;短命。赤子:指作者只出生几个月的儿子。瘗:埋。)《新唐书· 吴少城传》:“愬然之,以精骑夜袭蔡,坎垣入之,戍者不知也。”(垣:城墙。)③棱、条状突起或台状物。《齐民要术·柳》:“至春冻释,于山坡河坎之旁,刈(yì)取箕柳,三寸截之,漫散,即劳(lào),劳讫,引水停之。”(刈:割。箕柳:分杈的柳枝。漫散:遍插;散插。劳:耙平;摩平。停:保存。)④八卦之一,代表水。⑤忧;恨。扬雄《太玄·内》:“尔仪而悲,坎我西阶。”刘向《九叹·离世》:“哀仆夫之坎毒兮,屡遭忧而逢患。”⑥象声词。敲击的声音。《诗经·陈风·宛丘》:“坎其击缶,宛丘之道。”(缶:瓦质的打击乐器。)苏轼《石钟山记》:“有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kuǎn)坎镗鞳(tǎ)之声。”(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坎坷]1.不平坦。《论衡·宣汉》:“夷坎坷为平均。”2.不顺利,不得志。文天祥《平原》:“崎岖坎坷不得志。”


    上一篇:连年收科第,若摘颔底髭。

    下一篇:水南山人又继往,鞍马仆从塞闾里。

  • 上一篇:连年收科第,若摘颔底髭。

    下一篇:水南山人又继往,鞍马仆从塞闾里。
可可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