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初傳小夏侯,中年劍笏在西州。”詩句出處:《送夏侯侍郎》;是唐朝詩人韓翃的作品。
元戎車右早飛聲,禦史府中新正名。翰墨已齊鐘大理, 風流好繼謝宣城。從軍曉別龍驤幕,六騎先驅嘶近郭。 前路應留白玉臺,行人輒美黃金絡。使君下馬愛瀛洲, 簡貴將求物外遊。聽訟不聞烏佈帳,迎賓暫著紫綈裘。 公庭日夕羅山翠,功遂心閑無一事。移書或問島邊人, 立仗時呼鈴下吏。事業初傳小夏侯,中年劍笏在西州。 浮雲飛鳥兩相忘,他日依依城上樓。
|
【註釋】:
事:
①職位;職務;官職。《左傳·莊公十四年》:“吾皆許之上大夫之事。”②職業。《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舞陽侯樊噲(kuài)者,沛人也,以屠狗為事。”(沛:江蘇沛縣。)③事情。《論語·子路》:“言不順則事不成。”④變故;意外事故。《史記·刺客列傳》:“秦有荊軻之事。”蘇軾《徐州上皇帝書》:“今臣於無事之時,屢以盜賊為言……不然,事至而圖之,則已晚矣。”(圖:謀。)⑤實行;從事;做。《論語·顏淵》:“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⑥侍奉;服事。《左傳·隱公元年》:“欲與大叔,巨請事之 ”⑦從師求學。《史記·老子韓非列傳》:“[非]與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⑧量詞。用於器物或衣服,相當於“件”。白居易《張常侍池涼夜閑宴贈諸公》:“管弦三兩事。”事業:
①事情的成就。《易·坤》:“而暢於四支,發於~~。”②重要的事務。《荀子·君道》:“故明主有私人以金石珠玉,無私人以官職~~,是何也?”業:
①古代懸鐘磬用的大木板。《詩經·周頌·有瞽》:“設業設虡(jù)。”(虡:懸鐘磬的木架。)②書寫用的木板。《禮記·玉藻》:“手執業,則投之。”③事業;功業。諸葛亮《草廬對》:“高祖因之以成帝業。”④職業。陶潛《桃花源記》:“武陵人捕魚為業。”⑤產業;傢業。《鹽鐵論·論誹》:“久喪以害生,厚葬以傷業。”⑥學業。韓愈《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⑦創始。《史記·太史公自序》:“項梁業之,子羽接之。”⑧次序;次第。《國語·晉語四》:“信於事,則民從事有業。”⑨副詞。已經。袁枚《黃生借書說》:“若業為吾所有,必高束焉。”初:
①開始。《史記·賈誼傳》:“年少初學。”柳宗元《封建論》:“天地果無初乎?”②當初;原先。《後漢書·華佗傳》:“初,軍吏李成苦欬(ké),盡夜不寐……”③從前;往日。《三國志·蜀書·黃權傳》:“先主曰:‘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待之如初。”④表示序次的第一。《史記·秦本紀》:“二年初伏,以狗禦蠱。”白居易《暮江吟》:“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⑤才;剛剛。《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初無]從來沒有,並沒有。《後漢書·蓋勛傳》:“群臣初無是言也。”傳:
(一)①傳遞。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②傳授。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③流傳;傳播。桓寬《鹽鐵論·非鞅》:“功如丘山,名傳後世。”張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之十:“新詩才上卷,已得滿城傳。”(卷:指書寫用的紙、帛。)④表達。江總《侍宴賦得起坐彈鳴琴詩》:“絲傳園客意,曲奏楚妃情。”(絲:指琴。)⑤臨摹。杜荀鶴《八駿圖》:“丹雘(huò)傳真未得真,那知筋骨與精神。”(丹雘:紅色顏料。真:原貌。)[傳道]1.轉述;傳說。杜甫《秦州雜詩》之十三:“傳道東柯谷,深藏數十傢。”2.傳授儒傢聖賢之道。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後也指宗教宣傳教義。[傳燈]1.佛傢指宣傳佛法。佛法猶如明燈,可以消除迷惑,故稱。崔顥《贈懷一上人》:“傳燈遍都邑,杖錫遊王公。”2.指佛像前或人將死時置於腳後的長明燈。杜甫《望牛頭寺》:“傳燈無白日,佈地有黃金。”[傳衣]傳授師法;繼承師業。李商隱《謝書》:“自蒙半夜傳衣後,不羨王祥得佩刀。”(二)zhuàn ①驛站的房舍,供過往旅客及車馬中途休息的地方。《後漢書·陳忠傳》:“發人修道,繕理亭傳。”又泛指客舍。《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王)舍相如廣成傳。”(舍:使居住。廣成:傳舍名。)②驛站所備的車馬。《左傳·成公五年》:“晉侯以傳召伯宗。”③出入關卡的憑證。《漢書·宣帝紀》:“民以車船載谷入關者,得毋用傳。”(毋:勿。)又泛指官府的憑證。《後漢書·陳蕃傳》:“以諫爭不合,投傳而去。”(投:棄擲。)④解說經義的文字。⑤傳記。如《二十五史》均有人物列傳。劉知幾《史通·列傳》:“傳之為體,大抵相同,而述者多方,有時而異。”小:
①微小;細小。與“大”相對。《莊子·逍遙遊》:“此小大之辯也。”②低;低微。古樂府《陌上桑》:“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府:太守官府。小史:小吏。朝:朝廷。)③狹小;狹隘。④輕視。《左傳·桓公四年》:“秦師侵芮,敗焉,小之也。”⑤年幼。《晉書·郗鑒傳》:“時兄子(郗)邁、外甥周翼並小,常攜之就食。”也指年幼的人。李白《長幹行》:“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嫌猜:嫌疑。)又指排行最末的。古樂府《木蘭詩》:“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霍霍:磨刀聲。)⑥稍微;略微。《孟子·公孫醜上》:“今病小愈。”⑦舊時特指妾。⑧謙詞。1. 指與自己有關的事物。2. 自稱。《左傳·隱公元年》:“小小有母,皆嘗小小之食矣。”⑨表示時間短暫。楊萬裡《夏夜追涼》:“開門小立月明中。”⑩副詞。表示程度淺。相當於“稍微”。《後漢書 ·應劭傳》:“制禦小緩,則陸掠殘害。”(制禦:統治。陸掠:擄掠。)[小人]1. 平民。《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2. 指沒有道德修養的人。《尚書·大禹謨》:“君子在野,小人在位。”3.自稱的謙詞。夏:
(一)①華夏;諸夏。最初的中原古部族名。又指中原地區,後指中國。《孟子·滕文公上》:“吾聞用夏變夷者,未聞變於夷者也。”《荀子·儒效》:“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積靡使然也。”(靡:順服。)②大。景差《大招》:“夏屋廣大。”③大的房屋。後作“廈(shà)。”《楚辭·九章·哀郢》:“曾不知夏之為丘兮。”④古朝代名,相傳為夏後氏部落領袖禹所建立。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北)。《論語·八佾》:“夏禮,吾能言之。”⑤一年四季的第二季。農歷四月至六月。《詩經·小雅· 四月》:“四月惟夏。”⑥五彩。《周禮·春官·巾車》:“孤乘夏篆,卿乘夏縵。” (二)jiǎ [陽夏]古縣名。秦置。侯:
(一)①古代舉行射禮所用的箭靶。“侯”指射佈,射佈的靶心叫“鵠(gǔ)”或“的”,以皮革或佈制成。《詩經·小雅·賓之初筵》:“大侯既抗,弓矢斯張。”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漢代以後僅次於王的爵位。《左傳·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實征之。”③諸侯的通稱。《詩經·衛風·碩人》:“齊侯之子,衛侯之妻,東宮之妹,邢侯之姨。”(子:女兒。東宮:指齊太子。姨:妻的姊妹。)④泛指達官貴人。杜荀鶴《與友人對酒吟》:“客路如天遠,侯門似海深。”(二)hòu [閩侯]縣名,屬福建省。中:
(一)①中間。《墨子·經上》:“中,同長也。”(同長:同樣長的半徑。)柳宗元《天說》:“渾然而中處者,世謂之元氣。”②內;在一定的范圍內。《孟子·滕文公上》:“國中無偽。”《考工記·巨人》:“國中九經九緯。”③位置、等級在高下或兩端之間。《列子·力命》:“中塗遇東郭先生。”(塗:同“途”。)《漢書·食貨志下》:“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④正;適中。《禮記·玉藻》:“頭頸必中。”《孟子·離婁下》:“湯執中。”(湯:殷商國君。)⑤宜於;合於。《史記·外戚世傢》:“武帝擇宮人不中用者,斥出歸之。” (二)zhòng ①符合;適合。《呂氏春秋·懷寵》:“必中理,然後說。”《荀子·賦篇》:“圓者中規,方者中矩。”②誣蔑;誣蔑別人使受損害。《漢書·何武傳》:“顯怒,欲以吏事中商。”(顯、商:人名。)③遭受;感受。《後漢書·馬援傳》:“援亦中病。”中年:
①中等收成的年景。詳“無年”。②指四十歲左右的年紀。《晉書·王羲之傳》:“謝安嘗謂羲之曰:“~~以來,傷於哀樂。’”③中世;中期。龔景潮《平涼新樂府》:“平涼民,耕何田,賦籍沿自明~~。”年:
①收成;年景。《谷梁傳·桓公三年》:“五谷皆熟為有年也。”蘇軾《喜雨亭記》:“雨麥於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②十二個月為一年。《莊子·秋水》:“湯之時,八年七旱。”③年紀;年歲。《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是時賈生年二十餘,最為少。”④帝王的年號。改年叫改元。《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改年為延康。”笏:
[名]朝笏。古代大臣朝見時手中所拿的狹長板子,用以記事或指畫。《禮記·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歸有光《項脊軒志》:“持一象~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在:
①存在;在世。《論語·裡仁》:“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范縝《神滅論》:“豈容形亡而神在。”②表示人或事物的位置或狀態。張華《情詩》:“處歡愒(kài)夜促,在戚怨宵長”。(愒:貪。)③處;處所。陶潛《飲酒》之二:“衰榮無定在,彼此共更之。”④在於;取決於。《荀子·勸學》:“駑馬十駕,功在不舍。”⑤問候;慰問。《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寡人淹恤在外,二三子使寡人朝夕聞衛國之言,吾子獨不在寡人。”(寡人:衛獻公自稱。淹恤:久遭憂患。吾子:指衛大夫大叔文子。)⑥觀察;審察。《尚書 ·舜典》:“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璇璣玉衡:玉飾的天體觀測儀器。七政: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⑦介詞。引進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情形、范圍等。柳宗元《田傢》詩:“迎新在此歲。”《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將軍禽操宜在今日。”(將軍:指孫權。操:曹操。)⑧和“所”連用,表示強調,其下多連“不”等。⑨終結。《尚書·呂刑》:“非天不中,惟人在命。”⑩通“才”。僅僅。《漢書·賈誼傳》:“長沙乃在二萬五千戶耳。”西:
①鳥類止息。《敦煌曲子詞集·西江月》:“棹歌驚起亂西禽,女伴各歸南浦。”②方位名,日落處,與“東”相對。《左傳·僖公四年》:“東至於海,西至於河。”③副詞。向西;往西。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州:
①古代的一種居民組織。一說二千五百傢為一州,一說一萬傢為一州。《周禮·大司徒》:“五黨為州。”(黨:五百傢為黨。)②古代行政區,轄境大小各個時代不相同。兩漢三國時州在郡之上,隋唐時相當於以前的郡。諸葛亮《草廬對》:“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