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島緣空翠,孤霞上泬寥。”詩句出處:《送從兄使新羅》;是唐朝詩人顧況的作品。
六氣銅渾轉,三光玉律調。河宮清奉贐,海嶽晏來朝。 地絕提封入,天平賜貢饒。揚威輕破虜,柔服恥征遼。 曙色黃金闕,寒聲白鷺潮。樓船非習戰,驄馬是嘉招。 帝女飛銜石,鮫人賣淚綃。管寧雖不偶,徐市倘相邀。 獨島緣空翠,孤霞上泬寥。蟾蜍同漢月,螮蝀異秦橋。 水豹橫吹浪,花鷹迥拂霄。晨裝凌莽渺,夜泊記招搖。 幾路通員嶠,何山是沃焦。颶風晴汩起,陰火暝潛燒。 鬢發成新髻,人參長舊苗。扶桑銜日近,析木帶津遙。 夢向愁中積,魂當別處銷。臨川思結網,見彈欲求鴞。 共散羲和歷,誰差甲子朝。滄波伏忠信,譯語辨謳謠。 疊鼓鯨鱗隱,陰帆鷁首飄。南溟垂大翼,西海飲文鰩。 指景尋靈草,排雲聽洞簫。封侯萬裡外,未肯後班超。
|
【註釋】:
獨:
①單一;單獨。《史記·高祖本紀》:“項羽欲與漢王獨身挑戰。”《後漢書·崔駰傳》:“蓋高樹靡陰,獨木不林。”②獨自。蘇軾《石鐘山記》:“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③沒有子孫的老人。《禮記·禮運》:“矜(guān)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矜:通“鰥”。)④獨特;特異;與眾不同之處。《論衡·實知》:“有獨見之明,獨聽之聰。”⑤專斷;獨裁。《荀子·臣道》:“故明主好同,而闇主好獨。”(闇:同“暗”。)⑥副詞。1. 相當於“隻”、“僅僅”。張溥《五人墓碑記》:“獨五人之皎皎,何也?”2.表示反問,相當於“豈”、“難道”。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雖駑,獨畏廉將軍哉?”[獨夫]1. 獨身男子。2. 殘暴無道為人民所憎恨的統治者。緣:
①古時衣服的邊飾。《儀禮· 喪服》:“麻衣縓緣。”(縓quàn:淺紅色。)②邊。《周書·王羆傳》:“嘗有臺使,羆(pí)為其設食。使乃裂其薄餅緣。”(臺使:官名。)③沿著;順著。陶潛《桃花源記》:“緣溪行,忘路之遠近。”④遵循;依照。《商君書·君臣》:“緣法而治,按功行賞。”⑤憑靠;依據。蔡琰《胡笳十八拍》:“天蒼蒼兮上無緣,舉頭仰望兮空雲煙。”⑥攀援;攀登。《孟子·梁惠王上》:“猶緣木而求魚也。”⑦佛教名詞“因緣”的省稱。指人與人或人與事之間所謂由命中註定的遇合機會,是一種宿命論觀點。《五燈會元·如滿禪師》:“有緣佛出世,無緣佛入滅。”⑧機緣;緣分。杜甫《清明二首》之一:“紅顏騎竹我無緣。”⑨介詞。因為;由於。杜甫《客至》:“花徑不曾緣客掃。”蘇軾《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空:
(一)①空虛;什麼也沒有。《韓非子·初見秦》:“囷倉空虛。”宋玉《風賦》:“空穴來風。”王維《鹿砦》:“空山不見人。”②不實;空泛。《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③白白地。《漢書·匈奴傳》:“兵不空出。”④天空;空中。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⑤佛教用語。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的現象並無實體,都是空的。《般若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指物質現象。) (二)kǒng 孔;洞穴。《周禮· 考工記·函人》:“眡(shì)其鉆空。”(眡:視。)《史記·五帝本紀》:“舜穿井為匿空旁出。”(三)kòng ①窮困。《詩經·小雅·節南山》:“不宜空我師。”(空:用如使動,使……窮困。師:眾;眾人。)《論語·先進》:“回也其庶乎,屢空。”(回:顏回。庶:庶幾;差不多。)②缺少。《法言·問神》:“昔之說《書》者序以百,而《酒誥》之篇俄空焉。”(《酒誥》:《尚書》中的篇名。)白居易《春憶二林寺舊遊》:“最慚僧社題橋處,十八人名空一人。”③間隙;空子。《三國志·吳書·周魴傳》:“看伺空隙,欲復為亂。”④閑著;未被利用的。《史記·蕭相國世傢》:“上林中多空地。”(上林:苑囿名。)《論衡·命義》:“伯牛空居,而遭惡疾。”(伯牛:冉耕,字伯牛。空居:閑居在傢。)空翠:
空明蒼翠的山色。王維《闕題》:“山路元無雨,~~濕人衣。”翠:
①“翡翠”的省稱。《楚辭·招魂》:“砥室翠翹(qiáo)。”(砥:石。翹:羽毛。)權德輿《旅館雪晴又睹新月眾興所感因成雜言》:“珠環翠佩聲珊珊。”(佩:佩飾。珊珊:玉聲。)②青綠色。李白《廬山謠》:“翠影紅霞映朝日。”③一種青綠色的雌鳥,也叫“翠鳥。”左思《蜀都賦》:“孔翠群翔,犀象競馳。”孤:
①幼年死去父親或父母的人。《孟子·梁惠王下》:“幼而無父曰孤。”②孤單;單獨。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③古代王侯的謙稱。《三國志· 蜀書 ·諸葛亮傳》:“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④辜負。《後漢書·袁敞傳》:“臣孤恩負義。”⑤指無子女的人。《呂氏春秋·懷寵》:“求其孤寡而振恤之。”⑥獨特的;傑出的。楊萬裡《和李天麟二首》之一:“學詩須透脫,信手自孤高。”霞:
①彩霞。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②色彩艷麗。孟郊《送諫議十六叔至孝義渡》:“霞衣相飄飄。”③通“遐”。遙遠。《楚辭·遠遊》:“載營魄而登霞兮,掩浮雲而上征。”(營魄:魂魄。)上:
(一)①位置在高處的。與“下”相對。《孟子·梁惠王上》:“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②等級高或質量好的。《天工開物·飴餳》:“色以白者為上。”③次序或時間在前的。《墨子·七患》:“故雖上世之聖王,豈能使五谷常收,而旱水不至哉?”古樂府《日出東南隅行》:“東方千餘騎,夫婿居上頭。”④在上位的君主。《孟子·梁惠王上》:“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⑤由低處往高處。《莊子·逍遙遊》:“摶(tuán)扶搖而上者九萬裡。”⑥去;往。黃宗羲《柳敬亭傳》:“始復上街頭理其故業。”⑦向前。《戰國策·秦策二》:“三鼓之而卒不上。”(卒:終。)⑧進呈;進獻;送上。《漢書·東方朔傳》:“四方士多上書言得失。”⑨出場。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楔子:“正旦扮鶯鶯上。”⑩加;添加。《論語·顏淵》:“草上之風必偃。”(11)塗染。《天工開物·造竹紙》:“先以白礬水染過,後上紅花汁雲。”(12)通“尚”。崇尚。《呂氏春秋·長見》:“尊賢上功。” (二)shǎng 上聲,漢語四聲之一。鐘嶸《詩品序》:“至平上去人,則餘病未能。”寥:
①空虛;空曠。歐陽修《秋聲賦》:“其意蕭條,山川寂寥。”韓愈《感春》:“青天高寥寥,兩蝶飛翻翻。”②寂靜。杜甫《後出塞五首》之二:“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令:軍令。)③少;稀少。周祇《枇杷賦》:“望之溟濛,即之疏寥。”(溟濛:模糊不清。即:近。)[寥廓]空闊高遠。《晉書·文苑傳論》:“懷天地之寥廓,賦辭人之所遺。”屈原《遠遊》:“下崢嶸而天地兮,上寥廓而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