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澳門中西醫藥概况

        自從十六世紀中葉,葡萄牙人據居澳門以來,西方醫藥就“形影不離”似的在澳門登陸。中西醫兩大派系開始在此地碰撞。澳門是西醫東來之地,也是中醫西傳之處。
        有史書稱,澳門首任主教賈尼勞,於一五六九年建立痳瘋院,作為痳瘋病人留醫之所,接著又在伯多祿局長街創辦白馬行醫院(又稱聖辣法耶醫院),華人稱之為“醫人廟”。該院初建時規模很小,僅是贈衣施藥,為居民治病。院內設有耶穌十字架聖像,由穿上長袍的教士為病人診治。過去一般人籠統地把教堂稱為“廟”,大堂叫“大廟”,於是把這家掛十字架的醫院也稱為“醫人廟”。
        據二百多年前成書的《澳門記晷》(印光任、張汝霖著)載:“於澳門之東,醫者數人,凡夷人鰥寡煢獨,有疾不能治療者,許就廟醫,其實給自支糧廟。”“支糧廟”指仁慈堂,白馬行醫院留醫手續可由西醫生證明,經仁慈堂核准後,即可免費入院醫病。該院與痳瘋院除接納葡籍人士外,還同時收容一些中國病人,這是中國土地上最早出現的以西醫西藥治病的西式醫院。也被學者稱為是亞洲最早用西醫治病的醫院,牛痘也是從此醫院傳入中國內地的。
        昔日,澳門大多數居民對西醫西藥多抱觀望態度,並有所懷疑,傳說紛紜;後來看到前往接受治療的葡人都可迅速藥到病除,病人才陸續增加,醫院遂得到擴建。十八世紀前中葉,澳門有一些著名的西醫,如外科醫生安哆呢就“以外科擅名久”。時香山縣令印光任和張汝霖在《澳門記畧》中推崇他。
        一八○五(清嘉慶十年)由望德堂進教圍華人天主教教友創辦清安醫所。所址始設馬忌士街北閘(現仁慈堂婆仔屋),一八九五年遷往聖母堂前地六號現址。
        一八二○年基督教馬禮遜牧師與李文敦醫生在澳門開設一間診所,同時聘有一中醫,實行贈醫施藥;一八二七年得郭雷樞醫生之助,於澳門開辦第一間眼科醫院;一八三六年,裨治文牧師與伯駕醫生及郭雷樞等倡辦在華醫藥傳道會,一八三八年決定在澳辦另一所醫院。
        政府的山頂醫院(仁伯爵醫院)一八七三年建成,一八七四年正式啟用。過去的醫生全是葡人,自近二、三十年,才開始增聘少數華籍醫生。
        一八九二年,孫中山先生擔任鏡湖醫院義務醫席,開創了華人施行西醫的先河。現今在鏡湖醫院大樓正中心處嵌有孫中山先生的肖像,並在花園內設置有孫中山銅像,供各界人士瞻仰。
        澳門雖是全亞洲西醫初登陸之地,但澳門開埠之初,負起醫療保健工作的是中醫,民間醫藥亦功不可沒。
        鏡湖醫院慈善會創立於一八七一年,同治癸酉十二年(一八七三)黃光裕為之題一對聯:
        

診視所由如見其肺肝不外望聞問切
        調劑有法雖存乎痼疾自然壽考康强


        通過此聯可見:鏡湖醫院設立之初,全用中醫中藥。撰聯者,明確地說出望聞問切四診是祖國醫學在臨床上診察和判斷疾病的方法,分析內在臟腑的機能和病變,如全部掌握,便相得益彰。當高明醫生處方而調劑用藥,雖是痼疾亦可治愈,且能安泰。
        同善堂於清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成立,當時有“醫時病,贈丸散”之慈善服務項目,皆為中醫中藥。一八九四年底,成立“保產善會”,助貧苦孕婦分娩保護母嬰平安,“因人量施而救產後之危,以輔好生之德”,規定給每位產婦送胎前後丸一個、生化湯一劑、生薑三斤、白米一斗、白醋五斤、柴五斤、小兒餅食雜用銀一毫、封臍散一包、初生保養藥一劑,由此可見,也是用傳統的中醫中藥。
        此外,據澳門蓮峰廟側的仁壽殿所高懸的“百草備嘗”的橫匾所示,該匾為闔澳三十四藥材行所送。據年代計算,光緒二年即一八七六年,那時全澳祇有六萬多居民,中藥店卻有三十四家,對比今天澳門居民近五十萬,中藥行才近一百家,可見當時中醫業的盛况。
        無獨有偶。西醫之初的“醫人廟”內有耶穌十字聖像之膜拜,而華人在利用中醫中藥治病之時,也有自己膜拜之偶像。據說早期的鏡湖醫院設有小廟,主要供病人用的,病人在抓藥的前或後,可到裏面上香朝拜,內有觀音大仕、醫靈、華佗、扁鵲等的神位。
        說到中藥業人士,則有拜祭“藥王”的傳統。
        中國陝西省耀縣有北五臺山,後改為藥王山。該山有廟宇二百多座,其中以“藥王廟”最為壯觀。供奉名醫孫思邈,每年從舊曆二月初二起在此舉行為期十天的盛大廟會;配殿內則供奉歷代名醫神農、雷公、歧伯、扁鵲、倉公、張仲景、華佗、王叔和、陶弘景、皇甫謐、葛洪、李時珍等。由於中醫遍佈全球,日本、韓國等不少醫家遠道來此山朝拜,加上各地香客、遊客紛至,藥王廟終年香火鼎盛。
        澳門亦有供奉“藥王”的習慣,每年農曆四月廿八日藥王寶誕,澳門中藥業人士都前往蓮峰廟側的仁壽殿拜祭醫靈神農,此處香火旺盛。
        仁壽殿大門兩邊石柱上刻有: “藥石有靈調劑保赤;河臺作字惠福留青”的對聯,入門即見“代天化普”橫匾。堂內正中高懸三塊橫匾: “澤及南邦”、“贊化調元”、“澤普蓮洋”,兩邊有兩副對聯,其中是“先五帝而啟群醫功高壽世;配三王而嘗百草道著回春”。另一聯寫“嘗草著奇方上古照肝傳妙術;題壺留活業當年瀉液轉回春”。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6-12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wenhua/aomen/154638.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