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舞醉龍已成為澳門的民俗盛事

        每年農曆四月初七,澳門各大報就會預告四月初八的醉龍醒獅巡遊,公佈巡遊路線:由營地街市出發、到草堆街、巴素打爾古街、十月初五街、康公廟街、爹美刁施拿地馬路、沙梨頭市場、紅街市、臺山街市、祐漢街市、雀仔園街市、媽閣廟、河邊新街、下環街市、李加祿街、比厘喇馬忌士街、司打口街市,回營地街市收隊。
        所有魚欄、魚檔設“青”恭候,讓醉龍醒獅來採“青”,如果不來,欄主和檔主會不高興。採時大鳴爆竹,圖取興旺吉祥。除了魚行同業之外,一些新建的碼頭或設在碼頭內新開的公司也祈求醉龍去“旺一旺”,一些在巡遊路線內的酒樓飯店,一見醉龍到就燒爆竹,設“青”讓他們採,場面很熱烈。
        平日坊間說起四月八,其實就是指醉龍。醉龍已衝出魚行這個行業,成為澳門人的民間俗習了 。
        一九九七年澳葡當局郵電司還專門出了一套“醉龍節”郵票,大受市民歡迎,可見這一民俗在市民心中已成節慶了。
        其首日封的左下角是一張紅色的神臺,中有香爐,上有粗大的香燭,香爐邊有供“採青”的“青”(生菜和利是封),爐後有三碗酒,再後是兩隻全鷄,並伴有各式水果,神臺右側是金乳豬全體,頭尾戴簪花,神臺左側是一條醉龍:龍頭威武,龍角高翹,龍尾跟龍頭同一擺向。此外,神臺上還有柚子葉、燒酒和數扎香燭。
        神臺前蹲伏著一隻醒獅:黃頭、藍角、白鬚、紅身,神武而多姿多彩。
        首日封右上角,貼三枚聯齒孔的郵票,那是三條醉龍在飛騰,動作對稱和諧,畫面連貫,人與龍都虎氣生生:右邊五元郵票的那條龍是在採青;中間三元的郵票那條龍是在騰空飛躍,跨步的動作最大;左邊二元郵票的那條龍似乎醉意較濃,龍口張得最大,像要吐納郵票以外的龍珠一樣……
        首日封的中間有龍形的郵戳。
        首日封的右下角印著“醉龍節”三個字。
        小全張以紅、橙動態線條為背景,兩位穿白T恤黑功夫褲的健兒頭纏神紅、簪花分別持龍頭、龍尾起舞,前後叠形,構成一個堅實牢固的“大”字,也像一顆威武的五角星,動感油然而生。小全張的齒孔內是一枚九元面額的郵票。此郵票以金色的龍頭為主,而舞龍者的頭部、肩部和臂部卻圍繞著它,襯托得非常明朗。
        小全張的左上角有“醉龍節”三個字。
        該“醉龍節”郵品在新口岸的賽車中心發售時,候購人龍排於水塘外圍延至漁翁街。郵電司司長羅庇士稱,是日(五月十四日)在本澳預計發售三萬套,排隊購買者達七千人以上,當天九時未到,人頭湧動;他及工作人員來到現場,與人龍中幾位長者打招呼,並將候購人龍分每五人一組放過天橋,以免混亂。在賽車中心內,六個櫃檯同時工作,保安員也催促買到郵品者不要停留,迅速離場,整體秩序良好。
        排在龍頭的一位阿婆已等候三晚兩日,原因是她以為在五月十三日發行,白白捱多了一日一夜。但真正第一名買到郵品的並不是她,亦非打尖之人,乃是一位無下肢的殘疾阿婆,據悉也排了一夜的隊,郵電司司長給了她特殊照顧。
        近年,舞醉龍已開始突破了四月初八浴佛節才舞的傳統。
        如一九九九年二月二十日,原海島市政廳分別在氹仔和路環舉辦“新春歡樂滿海島”的大型活動,當天下午四時,先在氹仔拉開帷幕,首項節目就是醉龍巡遊表演。巡遊隊伍由兩條木龍、數頭南獅、鑼鼓隊和十多部巡航電單車組成。從飛能便度街的回旋處花圃出發,由兩條醉龍帶領,南獅、鑼鼓隊和巡航電單車則隨後。兩條木製醉龍分由四人舞動,舞者邊舞邊灌酒,醉步如踩雲,噴酒如吐珠,鑼鼓喧天,酒香四溢; 沿途經氹仔舊市區,最後到花城公園結束,吸引大批居民圍觀,充滿新春喜慶氣氛。下午六時,該由醉龍領頭之巡遊表演移師到路環的意度亞馬忌士公園,再度隆重登場。
        該龍獅團的負責人在活動中表示,舞醉龍本是農曆四月初八——浴沸節的傳統表演項目,該次表演,是海島市政廳希望可以打破新春期間全為舞長龍的框框,帶給居民一份新鮮感。( 《澳門日報》 ,一九九九年二月二十一日。)
        從刊登的照片來看,這次的醉龍表演與澳門鮮魚行總會四月初八的舞醉龍有很大的不同。一、龍不同:新的醉龍全木製,龍角、龍鬚皆然,身段粗大,兼有龍足、龍掌和龍爪,全身金光閃閃。也許是標新立異吧,謀殺了記者和攝影發燒友不少菲林(膠卷)。二、舞者服飾不同:新的舞者穿白衣藍褲的運動裝,頭上沒纏紅布條和沒插金簪花,左臂也沒綑紅布帶。三、舞醉龍的功能不同:新的醉龍屬於喜慶性質的體育遊藝表演;而鮮魚行總會四月初八(浴佛節)的舞醉龍有濃郁的祭祀儀式意味,祈求平安、興旺、團結和吉祥。四、龍的數目不同:新醉龍只有兩條,由於是遊藝性質,可以較自由、較隨意,不受神秘主義的某些數字的限制,可隨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等的資源條件而定。而四月初八的醉龍是九條,有寓龍生九子之意,也有“長長久久,久久不盡”的內涵。
        在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日澳門回歸祖國懷抱的大喜日子裏,澳門鮮魚行總會的醉龍組成一個方陣,參加了慶回歸的大巡遊,突顯本土民俗的特色。大批海内外電視臺和報社的記者拍下不少動人的鏡頭,並通過他們把這“澳門特產”傳遍五洲四海。
        二○○○年十二月十日,澳門鮮魚行總會醉龍首次參加千禧公益金百萬行,與一百六十多公尺的大金龍,聯同九頭醒獅為各善長仁翁祈福,交織出一道慈善祥和、健康歡樂的亮麗的風景線。
        在鑼鼓喧天的氛圍中,龍騰獅躍,醉龍先在觀光塔回旋處作定點表演,鋒頭一時無兩;凡經過該定點的隊伍,均報以熱烈的掌聲及歡呼聲。舞者如痴如醉,進入忘我的龍人合一的境界,飛仙踩雲,功架十足,引得各步行者駐足觀看,喝彩聲不絕於耳。舞者舞到興起時,觀衆也被拉入“龍陣”,灌以香醇美酒,“呵!好酒!”引爆陣陣爽朗笑浪!當特首何厚鏵、中央駐澳聯絡辦主任王啟人等一衆嘉賓經過時,龍隊敬上一酲米酒,特首豪氣地大啖飲一口,並學舞者般向天噴出,舞龍健兒情緒更是高昂,騰躍翻滾達到白熱化!中聯辦主任王啟人,副主任宗光耀等也“入鄉隨俗”,飲一口米酒更添雄赳赳!
        百萬行終點在媽閣廟前地。忠信體育會的大金龍於此剛舞了一個段落,鮮魚行總會的醉龍又駕到,上演了前所未有之“雙龍會”;圍觀者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醉龍之突破四月初八,該如何評說呢?其實類似之文化現象在內地亦多有出現。如“文化搭臺,經濟唱戲”,便是以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各種文化活動,吸引國內外商人來洽談生意。正如一個藏族的人類學家說: “以前藏族在藏曆新年時才跳神,但是現在一有外國遊客來就跳。”不少學者指出,很多祭祀儀式的表演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內涵,慢慢被新的功利因素取而代之,是異化還是發展?是尊重文化習俗還是隨意為某人意志所用?這都有待研究探討。
        筆者以為,醉龍在浴佛節騰舞,開光、採青和旺街市,是有宗教意味的民俗活動;醉龍在非四月初八出街,恭賀喜慶、歡愉大衆,是有遊藝意味的民俗活動;不論是宗教的還是遊藝的,都歸澳門的民俗。此外,醉龍不是為遊客的錢而舞,為的是澳門的繁榮昌盛、安定團結,她內涵的精髓猶在,其“龍的精神”没有變!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03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wenhua/aomen/154705.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