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摩衍那》
印度古代两大史诗之一。意译为“罗摩传”。其作者相传是跋弥(蚁垤),生平不详。当是在民间口头流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书约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2世纪。共7篇,约2.4万颂(一颂两行,一行16个音节)。十车王的长子罗摩娶遮那竭王女儿悉多为妻。后十车王年老,决定由罗摩继承王位;但其小王妃在驼背侍女的煽动下,胁迫老王立自己之子婆罗多为太子,并把罗摩流放14年,十车王痛苦地应允后,不久即死去。罗摩被流放到森林后,悉多不幸被十首罗刹王罗波劫走。罗摩曾救援过猴国,后来他又在神猴哈奴曼的帮助下,终于救出了悉多,杀死了罗波,复国团圆,婆罗多欣然让位,罗摩登基,出现太平盛世。结局是全家在天堂重聚。史诗反映了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个不屈服于命运、战胜艰苦和强暴的英雄罗摩的典型形象。它具有印度古代长篇叙事诗的四种因素:政治(宫廷斗争或其他矛盾)、爱情(生离死别)、战斗(人与人之间、人与神之间、人与魔之间)和风景(各个季节的自然景色及山川、城堡、宫殿),其艺术手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即使是次要人物,寥寥几笔,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被认为是印度古代文学的里程碑,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