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烛龙》内容简介和鉴赏

2024-09-12 可可诗词网-小说辞典 https://www.kekeshici.com

先秦·烛龙

先秦神话小说。撰人不详。原载《山海经·大荒北经》。李厚基主编《中国古代文言小说选译》录入。远古之时,由于生产力低下,原始人无法科学地认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昼明夜冥等自然现象。但人的能动本性,决定了人类即使在童年时代,也绝不甘心于被支配的地位。他们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首先要认识自然。而这种认识就只能以人类自身为范本,于是就想象,在各种自然现象的背后,有一个像人一样的主宰——人格神操纵着。这篇神话,就是原始人对白天、黑夜以及风与雨是如何生成的认识。作品写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那里有一人格神,人面蛇身而赤,身长千里,目直如缝。其闭目而眠,便有黑夜;其睁眼而醒,便有白天。他不食不寝不息。一旦呼吸,其呼为风,唾液为雨。他能照亮九泉之阴,故谓烛龙。站在这篇神话背后的,是一个勇敢而自信的自然现象的解释者。无疑,这种解释是幼稚可笑的,但这种勇于解释的精神和自信的气度本身,就包含了原始人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进取精神。作品中的烛龙,是一个气魄宏大的伟岸形象。他以海之外的大山为居,赤色的龙身长过千里,不仅可以呼风唤雨,而且世间的白昼黑夜只不过是他的眼目一睁一合而已。艺术上,与其它神话一样,本篇的特点首先在于它的童稚气。即不论对于烛龙形象的描绘,还是以之解释昼夜风雨等自然现象,处处都体现着原始人“天真的进取”和“进取的天真”。唯其如此,作品便显出童稚般的可爱。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成年人不能再变成儿童,……但是,儿童的天真不使他感到愉快吗?”(《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其次,构设奇特、诙诡,以超现实的形式,想象出一个呼风唤雨、给予世界白天黑夜的烛龙形象,也用他解释了上述自然现象。正是这些奇特的想象,超现实的形式,调动读者的想象力,给作品带来了艺术魅力。《山海经·海外北经》另有一篇《烛阴》,与本篇内容相似,东晋郭璞以为“烛阴”即 “烛龙”。可以作为本篇的姊妹篇。又《楚辞·大招》所云“北有寒山,逴龙赩只”,此“逴龙”,经袁珂考证,实亦烛龙。《淮南子·坠形训》则谓:“烛龙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不见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五运历年记》则谓“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烛龙之神,盖亦与开辟神盘古近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