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刘义庆·周处》内容简介和鉴赏
三国两晋南北朝·刘义庆·周处
亦题《周处年少时》、《周处自新》。南朝宋志人小说。刘义庆撰。原载《世说新语·自新篇》。吴曾琪《旧小说》、吴组缃等《历代小说选》、李格非等《文言小说》、刘文忠等《文言小说名篇选注》皆录入。周处(chǔ)(240—299),字子隐,吴郡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县南)人。官至御史中丞。元康六年(296),氐人齐万年反,朝廷派他去作战,后英勇战死。本篇写他少年时代的故事。叙述:周处少时,强悍好斗,为乡邻所惧。当地河中有条蛟龙,山中有只白虎,并皆危害百姓,人们称为“三害”,而周危害最大。有人劝周去杀虎斩蛟,实则希望三害只剩其一。他就上山杀了虎,又入水击蛟,同蛟漂斗几十里,经三日三夜。乡邻以为他已死,就相庆贺。不料周竟杀蛟而归。当他得知自己为乡人所患时,便有悔改之意。于是寻访陆云,在陆云的教诫下,周遂自新,后来成忠臣孝子。小说通过对少年周处痛改前非故事的叙写,说明“人尽管有严重错误,只要决心改正,仍可成为对社会有贡献者”这样的道理,教谕意义极深。但篇末宣扬“忠臣孝子”论,反映了封建阶级的道德观念。《晋书》和刘孝标注引《处别传》记载周处为吴末晋初江南豪门子弟,其父鲂早逝,处少孤,缺家教,性粗蛮;但他终于改过而转变,成为颇有作为的官、将。这篇就是在史实的基础上而创作的小说。它有史实,有虚构,实、虚结合,构成佳制。周处危害乡里,为“三横”之一,这是实事。《处别传》说他“不治细行”;《晋阳秋》说他“轻果薄行,州郡所弃”(刘孝标注引)。皆可为佐证。“为忠臣孝子”亦为实记,《晋书·周处传》载处曾以母老罢归,《晋阳秋》记有他辞母抗氐战死事。杀“二横”则为虚构。《孔氏志怪》(刘孝标注引)、《祖台之志怪》(《初学记》卷七引)皆载有二害“啖人”事,后者还有“刺蛟”事。蛟龙是传说中的水上动物,或是鳄鱼的艺术幻化,除二害应是据志怪故事改编的情节。“寻二陆”更为虚构,因周处“年少时”,陆机尚未生(参见劳格《读书杂识》卷五)。全文由上述四部分组成,二实二虚。写实为泛写(或称虚写),无情节,只是交待式的简述或空泛之谈。写虚为实写,有情节,有故事性,为全篇主体,虽虚则实。作品这样实、虚合璧,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成为六朝志人、志怪合璧体小说,为志人小说或轶事小说的发展变异开拓了道路。小说题材取舍得当,结构谨严,线索分明,中心突出。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紧紧围绕“悔过自新”这一主线组材,不枝不蔓。如写周处“凶强侠气”,“侠气”下文无涉,“凶强”也是极简的介绍,无一事例。这样简介,别无旁枝,有利于直叙主要事件和主人公的活动经过。“寻二陆”受教,不写常见的思想转变过程(如何读经学道,如何磨炼受考验等),而只写经陆云点拨,懂得立志重要即止。由此可见作者剪材、结构的能力和技巧非同一般。小说的梗概性强,细节不详述。即使重要的具体的“杀蛟”片段,也只是“或沉或没……经三日三夜”,不到二十字。全文采用“只叙述不描写”的手法,大有史家之笔的特色,为中国古典小说以客观叙述情节为主要手法,提供了范例。小说塑造人物形象角度独特,且勾画了一个转变型人物形象。作品描述周处性格的转变,主要抓住了他改过自新的心理依据和外部条件。“凶强”的周处在杀虎斩蛟归来后,万万没料到乡人“皆谓已死”而“更(轮番)相庆”,他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在乡人心中的可憎可悲地位,这就引起他内心的极大痛苦(虽然作品没有明叙),使他遂生“改意”。陆云的开导也很重要,“前途尚可”、“人患志之不立”,晓以大义,勉励、劝诫,用心良苦。有了发愤改过的主观愿望,又得到外界的苦心帮助,终于促成了周处的转变,使他的性格由鲁莽、强悍转变为志远、刚正、忠直,一个自我意识极强、个性完善的鲜明形象便活现出来。在六朝小说中,像这样成功地塑造转变型人物的作品,则是仅见的,它也为后人塑造完善的艺术典型提供了蓝本。作为史书,《晋书》卷五十八亦采载了杀虎斩蛟寻陆的虚构情节,可谓无识。这个故事流传甚广,《太平御览》卷三八六曾采载,明人《蛟虎记》、《风云记》等传奇剧本和后来的京剧《除三害》,皆采演这个故事。
-
《三国两晋南北朝·张华·博物志》内容简介和鉴赏
[2019-08-13]
-
《三国两晋南北朝·刘义庆·刘晨阮肇》内容简介和鉴赏
[2019-08-13]
-
《秦汉·郭宪·东方朔传》内容简介和鉴赏
[2019-08-13]
-
《三国两晋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内容简介和鉴赏
[2019-08-13]
-
《三国两晋南北朝·曹丕·三王冢》内容简介和鉴赏
[2019-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