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 小宝大立军功,就在鹿鼎山当起他的鹿鼎公来了。 随后,他又被康熙委以议和大臣的重任,和索额图等人与罗刹议订和约。 这种最为严肃和正儿八经的事,居然让小宝这个不学无术的人来参加,听起来像天方夜谭,根本不可能的事。但在这绝不可能中,却见出了康熙用人的...
点评 再入都门,小宝有恍若隔世之感。前尘如梦,一切都已改变。命运神奇的魔术,给了我们多少悲欢离合的惊叹。 见到康熙,小宝悲喜交集,放声大哭。 这一哭哭得好,哭得及时,哭得巧妙。康熙本有许多对小宝的不满,这一哭便全给冲淡了,只见出两人之间奇缘般的真情和义...
金庸的武侠小说虽然在80年代初便风靡了大陆,但真正被大陆文坛的高层人士接受,应是由冯其庸先生撰文《读金庸》作为标志开始的。由此之后,文坛的有识之士、知名学者,纷纷开始公开发表意见,接受了金庸艺术上的成就。后来大陆便出现“金学”研究专家如有《金庸小...
50年代至70年代金庸的武侠小说虽然风靡华人世界,但“凡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这一句话,其实并不很准确。前文所讲到,由于种种人所周知的原因,金庸的武侠小说在这一段的时期,不约而同地被大陆和台湾两地禁止和查封。好在时过境迁,情况发生了变...
点评 此回全写小宝想得慌,闷得急,在通吃岛百无聊赖,想方设法生事,要给太过平淡的生活翻出波澜和刺激来。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小宝在这边闲居,外面的世界却在飞快地改变。 朝廷已平定三藩了,不可一世的吴三桂也在惊恐中气死了;昆明已经收复了,施琅把台湾...
点评 风际中在天地会青木堂中,绝不起眼,给人留不下什么印象。 此人沉默寡言,一副老实模样,木头木脑,谁也不会想到,他竟然会是向康熙通报秘密的卧底奸细。 老实人有时最可怕,最信不得,一旦老实人要骗人的时候,问题就会难解和严重。 此回看风际中,实在是极不老实...
像梁羽生、古龙这样的“金庸之争”,是纯学术问题之争,见仁见智。争论中有过分的地方,都不要紧,都会得到读者评论家甚至金庸本人的谅解。但有的“金庸之争”,却是不入流的货色,侮辱谩骂,进行人身攻击,实在是有些太不像话。比如舆论界有一种对金庸的批评,不是平...
梁羽生对金庸的批评态度,当然与他自己的自持身份有关。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金庸是他的同辈,金庸还以“兄”来称呼他,所以梁羽生谈得毫无顾忌,就算挑剔一点也没什么不可。 古龙就不同了,古龙是后辈,所以尽管古龙对金庸也有很多挑剔,但态度上是...
点评 此部大书洋洋洒洒,大开大合,恣肆变幻之极。自此回以下,已开始渐成收势,千里游龙,终将奔入大海。 此书场面既大,收笔不能立时戛然止住,因此还要花大笔墨,摇曳文字,渐次收束,正如大江下游,江面愈广愈阔,暗流涌动,另呈一番气象。 此回为神龙教主洪安通和小宝...
点评 康熙的圣明和洞察,此回推入一个高潮。 忽然康熙对小宝一声“韦香主”的称呼,真是晴天霹雳,吓得人魂飞天外! 小宝一向四方讨好,八面玲珑,这下可完了,再无可回避之处。看他神志慌乱之下,简直要流氓习气发作,拔剑拼命起来。 小宝毕竟脑子够用,立即回过神来。...
梁羽生还批评金庸小说的大团圆结局,这一点倒与古龙不同,古龙倒是支持金庸的大团圆结局的。在这一点上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梁羽生这样评价金庸小说的结局:“金庸的小说多是以团圆结局,只有第一部《书剑恩仇录》是悲剧收场的,但也只能算是半个悲剧。香...
金庸的小说想像力极为丰富,人物的身世也极复杂,个性也极为丰富、深刻。 金庸确是大才,妙手奇笔,匪夷所思,想象超微,洞烛人性,刻画入木三分。一般人看了金庸的小说,只能叹为观止,而梁羽生则不同,他以行家习眼,有一些独到之见解。比如梁羽生说金庸小说中“写反面...
点评 归辛树夫妇错杀吴六奇,羞愧之余,便要去刺杀康熙以自赎罪,给天地会朋友有个交代,小宝又开始担心,他可不愿小玄子不明不白送了死。 到了北京,小宝还要设法通知康熙加强防范,不料陈近南带着天地会群友还有沐王府众人都赶到他那儿聚会,让他分不开身,心中只是...
武侠小说顾名思义是有武有侠,写“侠”要写得痛快淋漓;写“武”当然也要写得十分好看才行。然而如何写“武”却是武侠小说家们的一个重大技术问题。最初的武侠小说作家们写“武”还多是实写、写真实的武打击技,但由于写得太实了,就没有了想像力,让读者读来干巴...
点评 神拳无敌归辛树夫妇,还是和《碧血剑》中一般粗糙横蛮,不讨喜。当日那个在娘胎中就带伤的病孩,现在成了白痴汉归钟。 小宝和天地会群雄与之相遇,算是倒了大霉。 风际中、高彦超、李力世、徐天川等好汉,平日是何等英雄,这会不仅打不过归辛树,甚至还给一个白...
点评 吴之荣以揭发《明史》案而兴起一场滔天文字狱发迹,尝到甜头后,就此一发不可收拾。这次又将顾炎武、吕留良、查伊璜三人抓了起来,要在三人的诗文中,再找出谋反罪名。 不料这次他告密找错了人,找到了小宝。小宝小事马虎,大节却精明得很,就此机会要救出顾炎...
梁羽生自己也是写武名家,只是受欢迎的程度不及金庸,但梁羽生对金庸与自己作品的比较,不管是批评还是赞扬,都还只是知识分子分内的事。金庸之区别于一般人的特异之处在于金庸有非平常人的那种“大才”,这种大才,有时也许会有些小缺点,但终于还是瑕不掩瑜的。 梁...
点评 小宝钦命所差回扬州,本是衣锦还乡,却没有公开张扬。小宝是有心机的,他虽不以自己的出身为耻,但毕竟还要遮人耳目,以免骇人听闻。 小宝为发泄童年时在禅智寺采花受辱之恶气,几次刁难,要与扬州名擅天下的芍药作对,显见其一片顽童本心不改。读者读之,不觉他...
佟硕之首先谈了金梁二人写武侠小说所受到的不同影响: “先说他们所接受的影响。他们两人的小说我都全部读过,我有个感觉,也是朋友们所同意的,梁羽生的名士气味甚浓(中国式)的,而金庸则是现代的‘洋才子’。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
金庸写作武侠小说从时间上来说晚于梁羽生,但金庸后来居上,成了“新派”武林盟主,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评论家也公推梁羽生是“新派武侠”的鼻祖,但金庸却是“新派武侠”的宗师,自然是认为金庸的成就大于梁羽生。曹舒在《谈古道今说“武侠”》一文中说: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