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无私天地宽,金庸以隐退画出圆满人生

金庸现象的神奇在于金庸的无穷可能性,他既是一个名作家,又是一个政治家,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还是一个书生,一个隐士。现在,金庸的内心又有一个声音响起了:“归去吧,归去。” 这是金庸一生的另一个情结:隐退情结。这个情结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在困扰金庸了。1972年...

第二十七回 滇海有人闻鬼哭 棘门此外尽儿嬉

点评 九难对小宝,已彻底生出好感,爱怜有加。 此次提出要收小宝为徒以作为奖赏,小宝大喜过望。 倒不是小宝真的要学九难的武功,而是与阿珂的关系可大进一层。两人成了师姊弟,阿珂无法再赶走他了。 小宝横下一条心来,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心也不死,一定要追到...

金庸设计的主流方案遭遇巨大非难

怎样设计未来香港的政制模式,各方面的意见不一样,提交的各种政制方案真可以说是花样百出。草委政制小组19位成员,各人的意见都有或大或小的分歧。金庸和萧蔚云是小组负责人,他们的责任就是召集、主持政制小组会议,对小组工作进行协调。这样的组织协调,当然是吃...

全力投入,金庸任“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

1985年7月1日,金庸到北京出席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由此开始了他5年风风雨雨的参政风波。对于这次参加基本法的起草工作,金庸真正可谓是尽心尽力。赴京之前,金庸就写了数篇分量很重的政论文章,表明他的政治态度。 金庸归纳为四点意见:实际重于理想,...

第二十六回 草木连天人骨白 关山满眼夕阳红

点评 小宝也有犯贱的时候,阿珂打过来,拳来身上,脚来臂受,挨过打背地还要细细回味。这和那建宁公主的受虐癖又有几分相似了。 人性是复杂的,在特殊的环境和境遇下,轻度的变态和怪僻,是最容易发生。 是不是爱情给了小宝的力量? 此回小宝表现出许多神勇,在许多绝...

直接参政,金庸有望当特区首任行政长官

《明报》政治态度转向之后,金庸依然以他那支社评的健笔来参与政治,抒发政治热情。 20世纪80年代中期,大陆台湾两方面的政局都相对稳定,金庸的政治视点集中到了香港的前途问题上去了。从1981年金庸专注于笔论香港前途,几乎是每隔两三天就以一篇关于香港的社论面...

第二十五回 乌飞白头窜帝子 马挟红粉啼宫娥

点评 九难行刺康熙不成,却将小宝抓走。小宝继续面面俱到,处处讨好。康熙、陈近南、洪安通,现在又是九难,诸路高人,尽入小宝局中。 九难本是明末亡国之君崇祯的女儿长平公主,在《碧血剑》中已露过面。 此书中的九难,虽仍有故国之思,但已略为淡化。九难已是不近...

八十年代金庸与中共重修旧好

80年代金庸的政治态度明显转向,寄希望于大陆的开明政治,这种坦白的立场当然可以想像招致流言的挖苦讽刺。因为1973年金庸访问台湾,立场上先是与台湾政府亲善,而80年代的亲善大陆,这两者之间的敏感问题,最易招致讽刺。 蒋经国改良台湾政治,不再浮夸,不再高喊“...

第二十四回 爱河纵涸须千劫 苦海难量为一慈

点评 离别少林,小宝带着三十六名少林武功高手,去了五台山,居然当起了清凉寺一寺之主,做起住持方丈来了。小宝的奇遇,真是不可限量。 同行的当然还有双儿。 双儿最好,用不着说就在一旁找地方住下相候,用得着时就招之即来,忠心耿耿,绝无怨言,又识趣不会坏小宝的...

第二十三回 天生才士定多癖 君与此图皆可传

点评 小宝穷追烂打泡阿珂,中间又夹写一个呆子和尚澄观,写得有趣,凑趣,大大增添了小说的喜剧性。 澄观有一点像《神雕侠侣》最后出现的少林寺高僧觉远,但比觉远更是不通世务,更为糊涂透顶,让小宝当猴耍,帮着小宝去对付阿珂,还对小宝的高深莫测佩服之极,无时不在...

金庸热烈欢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

时间在改变,风水在转移,新中国广阔的土地上再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再一次影响到了大侠金庸的政治生活和态度的改变。 六七十年代,金庸彻底与大陆的“左派”政治决裂,不惜以严厉的态度批评大陆的政治,“反共”立场的激烈,也是人所共...

第二十二回 老衲山中移漏处 佳人世外改妆时

点评 小宝带着二千官兵,浩浩荡荡先奔少林寺而去,并有双儿乔装相伴,一路游山玩水,吃酒赌钱,好不威风,好不快活。 此行路上又一段好看有趣插曲,让小宝赢得了美人曾柔的芳心。 这日小宝和众侍卫正在赌钱赌得高兴,不料王屋派司徒鹤带着曾柔等二十人前来行刺,杀了帐...

七三年金庸访台,微露“中间偏右”

六七十年代金庸的政治态度虽然自称是“中立”,但实际上他却是通过《明报》积极地参与政治,他对当时大陆和台湾两方面的政治都持严厉的批评态度。 金庸后来明确说过:“从前中共和台湾的政策都不大好,甚至不好,我就两面都不赞成,人家说我‘左右不讨好’。” 金庸...

第二十一回 金剪无声云委地 宝钗有梦燕依人

点评 康熙终于盼得小宝平安回来,见面就一句“他妈的”,这憋了多日的秘密切口,正体现二人之间少年人真诚不藏私的友情。 贵为天子,还是和常人一样。在其尊贵和威严的面具下,有真实的人性的弱点,一样会爱会愤,会喜会悲。 听小宝讲了顺治在五台山出家,以及要小宝...

有人要烧死金庸

大陆“文革”运动的那一段时间,金庸身体力行去做到“公正与善良”,因为固执的政治立场,金庸经历了一次人生大劫。 1967年,大陆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高潮,香港也受到影响。发生于1967年夏天的暴动,正是在这种形势之下的产物。香港当时发生了“六七暴动”,有人...

金庸表现出惊人的政治眼光和天才

自“逃亡潮”事件之后,金庸逐渐向世人表现出他的政治天才。而到了60年代中期大陆发生“文化大革命”运动,金庸的政治天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体现。 冷夏先生介绍金庸的政治天才道: 1966年中,“文革”刚刚开始,金庸就以其独有的新闻慧眼,认为“文革”并不是在文化...

第二十回 残碑日月看仍在 前辈风流许再攀

点评 金大侠写此书,正值大陆文化大革命运动,文字狱、语录、歌功颂德等等,其实都是有所影射。 不过,读小说,首先是小说本身的艺术性,审美价值,才是读者所最关心的,小说长盛不衰的生命力也正在于此。 所以,我们实在不必处处去对号入座,按图索骥,不必过多去考虑其...

第十九回 九州聚铁铸一字 百金立木招群魔

点评 少林十八罗汉一直把小宝和双儿从五台山送到北京。 小宝人缘极好,连和尚都和他谈得来,这真是非常人所能有的本事。 和十八罗汉分手,小宝竟能落泪。他实是至情至性之人,只不过从小境遇不好,学成了油腔滑调真真假假的流氓习气,他的本心却是真诚的。 到了北京...

金庸想做“人民的传声筒”

尽管60年代金庸一再表明他的政治态度是坚持“独立”“中立”的原则,无意与任何人或任何党派搞“对立”。但有了“逃亡潮”的先例之后,金庸事实上一直对方方面面保持着“批评家”的态度。 “批评家”并不好当,金庸很清楚,政治压力有时是难以承受的。所以大多数...

第十八回 金刚宝杵卫帝释 雕篆石碣敲头陀

点评 顺治终于被逼露面,小宝这才命双儿上前动手。双儿出手不凡,先点了巴颜穴道,又将巴颜带来的十几人纷纷解决。最后皇甫阁辣手,双儿抵挡不住,小宝情急中大把银票砸向皇甫阁,扰乱皇甫阁的视线,使双儿反败为胜。 小宝大笑:“见了银票不投降的,天下可没几个。”...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