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开科传》
女开科传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一名《虎丘花案逸史》、《花案奇闻》、《女开科》,又名《万斛泉》、《花阵奇》。十二回。题“岐山左臣编次,江表蠡庵参评”,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康熙末年至乾隆初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名山聚刊本,藏大连图书馆;清何必居刊本,藏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清刊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清坊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1983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排印名山聚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名山聚刊本。
南直隶苏州府有一个秀才,姓余,名梦白,表字丽卿。其母梦彩虹入室,遂得丽卿,故取名梦白。丽卿自幼聪明异常,通晓经书,尤其喜欢吟诗作赋。但时运不济,科场一直不顺。好在丽卿也不把功名二字放在心上,只是娱情诗酒,散心山水之间。父母亡过,虽留下家产,却并没有给他娶亲。故丽卿虽年已十九,尚独自一人。丽卿发誓要找个绝色的女子为配。一日,丽卿带着小童游虎丘,途中巧遇梁、张等几个书生,彼此声气相投,一见如故,攀谈起来。讲到终身大事,三人约定要找到真正品貌俱佳的淑媛。
阊门外柳潭深处有个女娘,名叫倚妆,不但长得风流标致,亦且会做几句诗歌词赋,又能临几笔米蔡苏黄。本也是好人家的女儿,只因遭兵火,父母各不相顾,害得女儿被拐卖,落入烟花丛中。近来有了几个相知的姐妹,一名文娟,一名弱芳。每逢春色娇妍,便携手凭栏,寻诗分韵。每每想到如此花容月貌却付与风尘,她们便泪湿春衫。
一日,丽卿等人寻芳不遇,偶到青楼,遇见倚妆姐妹,不由欣喜若狂。他们以文会友,对三女子之才深感佩服。丽卿与倚妆格外谈得来,遂订下秦晋之盟。文娟、弱芳亦各有所归。众人为女子们的才华鸣不平,决定开一个科场以逞其才。一切准备就绪,由丽卿的表兄焦彦贵做监临。考试完毕,丽卿等人对其考卷一一评审。最后,倚妆第一,文娟第二,弱芳第三。这一班女进士登上事先搭好的百花楼举行欢宴。一时间哄动了男女老少,好不热闹。不想却惹恼了一个无赖光棍,见他们这般风光,气忿不过,便到官府告状,指控众秀才谋反。横祸飞来,众秀才四散奔
清名山聚刊本《女开科传》
扉页书影
清名山聚刊本《女开科传》
正文书影
逃,焦彦贵被官府打死。梁、张二秀才恋着一个名叫王子弥的男宠,这男宠又和三茁和尚有染。和尚因王子弥与这帮酸秀才往来频繁,不由大发脾气,埋怨他们夺了他的宠爱。当街遇到王子弥,便破口大骂。王子弥怀恨在心,告到官府。府中太爷知其亦非良善之辈,将其拘捕,等和尚到案再行治罪。三茁和尚常常与妇女通奸,一心结交倚妆姐妹,于是想了一个计策哄骗鸨母上当。在倚妆的提醒下,鸨母方才明白过来,反用计将三茁送到了官府。最后,王子弥受刑不过,一命呜呼,三茁亦披枷带锁示众。
自焦彦贵死后,其妻母夜叉不明就里,反恨丽卿等人。欲寻机报复。时逢丽卿之仆司茗奉主人之命前来探访倚妆。母夜叉揪住司茗,软硬兼施,企图打听出丽卿等人的下落。司茗千方百计脱身而去。母夜叉上当受骗,当尽家私,只落得一个沿街乞讨的结局。流浪之际,遇到了驿丞老爹,便使出千般风情,引得老爹上钩,成就了洞房花烛,以娘子的身份作威作福起来。谁知好景不长,察院老爷路经高邮,招见驿丞。老爹被吓死,母夜叉重新开始乞讨过活。
丽卿在外避难,心中念念不忘倚妆,遂修书一封,命司茗送去。倚妆接书读罢,涕泪交流,回书丽卿,以寄其情。丽卿感慨万分,改名易水投奔姑母。经过千难万苦,总算见到了姑母。姑母因无子守业,意欲将他留在身边以承家业。丽卿从此收心于书史,不似当初孟浪。
倚妆、文娟、弱芳三人思想情郎不止,相约出走,仓促登船,寻访心上人。途中
清名山聚刊本《女开科传》插图书影
突遇狂风将船打翻,三女落水。弱芳得神明指点,来到大悲庵避难。文娟则被卖豆腐的老夫妇救起,认为义女。倚妆由苏州巡按夫妻救上船。巡按夫人梦见神灵送女给自己,遂收倚妆为女。丽卿虽寄身姑母家中,生活无忧,但却日日思想倚妆。科场日近,在姑母的帮助下,丽卿前往杭州应试。到得杭州,一边备考,一边寻问倚妆的下落。无意中得知了倚妆三人的遭遇,不由惊得浑身冰冷,仆倒在地。科场之日,丽卿含泪进场。三场下来,名中第二。丽卿决定上京会试,借此机会,寻找倚妆。也是丽卿时来运转,春闱榜毕,中了进士。贺宴上,丽卿见到了梁、张二生。原来,他们二人各由本省中式,各各联捷。今日相会,得知三女情况,三人哭做一团。
梁、张二人选作地方官,丽卿留在京中。偶于瓜洲撞着文娟,向她义父母讲明实情,将他三口送往张公处。巧得很,途经梁公处,又得知了弱芳的消息。而今惟独倚妆杳无音信。丽卿恩师京堂公即是倚妆义父。倚妆从他这里晓得丽卿之事,将前事说出,京堂公如梦方醒。在他的主持下,丽卿、倚妆这对患难情侣终于相见了。团圆之日,二人抱头痛哭。至此,三对有情人成了眷属。
-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
[2019-05-13]
-
《万锦情林》
[2019-05-13]
-
《三国志演义》
[2019-05-13]
-
《三教偶拈》
[2019-05-13]
-
《三教同原录》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