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九月九日:也称“重九”、“重阳”。民间有登高、野游、赏菊、佩茱萸(后来演变为插)、放风筝等活动,此节形成于秦汉间。山东:指华山以东的地区。诗人的故乡在华山以东的蒲州(今山西永济)。茱萸(yu):植物名。有香气,又名越椒。古代有重阳节佩茱萸登高饮酒的习俗。
【鉴赏导示】
此诗是王维早期作品中为人传诵的一首。是他十七岁时的诗作。虽写得非常朴素,与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非常讲究的山水诗不同。但千百年来,人们在做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却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艺术力量。与《相思》一样,也是借节令(景物联系两地)遥寄相思之情,语愈浅而情愈深。
【鉴赏】
这是唐诗中抒发思念亲人的典范之作。千百年来,以它质朴、深厚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强烈地感染着读者,成为脍炙人口之作。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抒发了诗人重阳佳节之时对远在家乡的亲人们的思念之情。首句用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很足。诗人把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身处异地孤独处境的感受,都凝在这个“独”字里面。两个“异”字,道出了作者对那个时代在异地生活的质朴而真切的感受。第二句承接上句,用朴素而又高度概括的语句表现出诗人逢佳节更加思念亲人的恋乡情结。语言精练,情真意浓。前两条,诗人用了艺术创作中的“直接法”,直奔中心,迅速形成高潮,出现警句。后两句,作者采用了另一种写法,以平与不平,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诗人遥想的是远在故乡中的弟兄们,想象着他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行列之中。好像遗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需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理。杜甫的《月夜》:“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和这两句有异曲同工,而王维的诗似乎更不着力。
【鉴赏要点】
[1]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2]即事寄情,借物达情。[3]语言精练。
-
题柳·舒位
[2019-05-13]
-
题画(二首选一)·黎简
[2019-05-13]
-
述怀(其一)·蒋士铨
[2019-05-13]
-
述怀·胡朝梁
[2019-05-13]
-
书感·陈三立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