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秦风·蒹葭》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蒹葭:水边生长的多年生草木植物。蒹:荻苇。葭:芦苇。苍苍:深绿色。秋天芦苇变成深青的颜色。白露为霜:白色的露水凝成霜。所谓:所说的,这里指所怀念的。伊人:那个人,意中有所指的那个人。一方:另一边。溯:逆流而上。洄:曲折迂迴的水道。溯迴:沿着弯曲的河道向上游去。阻:险阻,指道路难走。长:遥远漫长。游:指直流的水道。宛:宛如,好像。凄凄:凄清寒冷的样子。(11)晞:干。(12)湄:水草交接的地方,即岸边。(13)跻(ji):升高。这里是说道路险峻,需要攀登而上。(14)坻:水中的小块高地。(15)采采:芦花白灿灿的样子。(16)已:停止。这里是“干”的意思。(17)涘:水边。(18)右:这里指道路迂回曲折的意思。(19)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鉴赏导示】
《蒹葭》是一首怀念恋人的诗歌,是《诗经》中表现男女情爱诗作中不可多得的优秀篇章之一,将一个痴情男人的心理和感受表现得真实、曲折,而且十分动人。
【鉴赏】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位想象中的女子,表现了男主人公对想象中的女子的痴情,苦苦追求,可望而不可即的心理感受。
此诗与《关雎》同为表现爱情题材的诗作,但风格上却有所不同,表现出一种朦胧的美。诗中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写主人公隔水远望,伊人正姗姗而来,主人公且行且望,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水中的陆地上。第二章、第三章仍写主人公苦苦追寻,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了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了主人公感情的绵长与持久。诗中写秋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描绘出的场景迷茫、朦胧:水边芦苇丛生,那个美丽的伊人(姑娘)时隐时现。诗歌中写男主人公对美丽的姑娘的爱也是朦胧的。开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边,向对岸望去,看到他所爱慕的那个姑娘正向水边走来,心里很高兴;可不久,芦苇挡住了他的视线;走了长长的一段路后,却依旧是什么也没有,他并不灰心,又折回来去追求她,终于看到了她站在河水中的小洲上,这时,他内心便充满了喜悦。主人公跟那个姑娘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他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远地看见她,便感到心满意足,这种爱是朦胧的,它的动人之处就在于这种朦胧的美。
托物起兴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的又一特点。诗的每一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主人公的相思交融在一起来渲染气氛,使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诗中的小洲、河流等,都是场景中的实物,而“伊人”则是想象中虚构的人,是虚写。每章都先写秋景,写心上人的路远难寻,结尾却用“宛在”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显然,这描写的是一种想象,而这一想象的出现,却深刻地描绘了一位痴情者的心理状态,描绘了他对恋人的强烈感情。
【鉴赏要点】
意境苍茫,充满诗意。动用了托物起兴的手法。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结构。虚实结合的手法。
-
题柳·舒位
[2019-05-13]
-
题画(二首选一)·黎简
[2019-05-13]
-
述怀(其一)·蒋士铨
[2019-05-13]
-
述怀·胡朝梁
[2019-05-13]
-
书感·陈三立
[2019-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