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秋瑾

2024-03-29 可可诗词网-新课标中学生古诗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秋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消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一九○五年岁尾,秋瑾第二次从日本归国,在船上,有人给她指点上年日俄战争爆发的地点,后又见到日俄战争地图。日俄两国为争夺在中国的利益于上年发生了战争,战争在中国的领土上进行,清朝政府竟宣告“中立”;面对祖国领土任人宰割和国势衰微的现状,秋瑾感慨万端,恰好“日人索句”,于是写了这首诗。全诗风格雄壮豪放,充满了以天下为己任、誓死拯救祖国危亡命运的英雄气概。

首联写自已两次东渡日本,起笔劈空而来,笔势阔大豪迈。《宋书·宗悫传》载:南朝宋宗悫年少时,有一次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宗悫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万里乘风”隐括了这一典故,表现志向远大,又契合东渡之行。“只身”言独自一人。秋瑾好友吴芝瑛《记秋女侠遗事》曾引秋瑾的话:“吾以弱女子只身走万里求学,往返者数,搭船只三等舱,与苦力等杂处。”但本诗里的“只身”写来却无辛苦之意。春天的雷声可蛰苏万物。“挟春雷”有用启聩振聋的革命道理唤醒民众的命意。正因为有如此远大抱负,这两句才写得这么豪迈。为了革命事业,个人苦乐早已置之度外。颔联一转,“图画”关合题中“地图”,“移颜色”,“付劫灰”都是说不忍、亦决不肯任凭自己的祖国被列强豆剖瓜分。这就将“万里乘风”的远大志向进一步具体化了。“忍看”,“肯使”饱含了对祖国的深情,显得格外沉重,坚定。颈联“浊酒不消忧国泪”说连酒也不能消除忧国忧民的愁苦之情,把对祖国的感情表现得更深沉。秋瑾以一女子“喜酒善剑”,“浊酒”之言,决非故作套语,是她实际情况的真实写照。“救时应仗出群才”进而表明只有“忧国泪”还不够,挽救时局更重要的在依靠出类拔萃的人物。这显然是秋瑾对时代英雄的呼唤,且其中也隐然有以“出群才”自许之意,是她“万里乘风”志向的又一具体化。这种慨然以天下兴亡自任的英雄气概是不可单纯以个人英雄主义去理解的,因为末两句“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首先说明了“出群才”并不指她个人,她不过是其中之一;其次说明了“出群才”不是要表现个人英雄主义,而是要以鲜血生命为代价,力挽乾坤。这无疑道出了一代革命者的铮铮誓言。而秋瑾最后的英勇就义有力地证明了她的誓言确实是以生命作抵押的。

秋瑾作为横绝一代的巾帼豪杰,生性“忼爽明决,意气自雄”。她别号“鉴湖女侠”,“习骑马,善饮酒,慕朱家、郭解之为人”,时值家国陵替之际,以一腔热血投注于革命事业,谱写了生命最壮丽的乐章。她的诗虽然往往直抒胸臆,不屑于雕章琢句的工巧,却真力弥满,豪气冲天,别有一种雄直的魅力。正如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引邵元冲评语云:“即以文词而论,朗丽高亢,亦有渐离击筑之风,而一往三叹,音节浏亮,又若公孙大娘舞剑,光芒灿然,不可迫视。”这些在本诗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