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四块玉(采药童)
马致远
天台路
采药童,乘鸾客,怨感刘郎下天台。春风再到人何 在?桃花又不见开。命薄的穷秀才,谁教你回去来?
【鉴赏】马致远的这组【四块玉】小令共有十首,每首都以杂剧中的故 事为题材。此为第一首,咏叹刘晨、阮肇入天台山的故事。
魏晋南北朝“篡”“乱”频仍,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厌恶动荡不安 的社会现实,向往安定和平的理想生活,于是便出现了一些描写无君无 臣、幸福美满的桃花源境界的作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陶渊明的 《桃花源记》以及刘义庆《幽明录》记载的刘晨、阮肇的故事。陶渊明的《桃 花源记》众所周知,刘、阮的故事是讲他们二人入天台山采药,远不得返, 遇二女子,邀至其家,留半年,怀乡思归。及归,乡邑零落,已历十世。这 两个桃源故事创作的时代相近,所假托的年代也大体相同,所以这两个故 事在唐代以后逐渐结合,体现出当时人们亦仙亦隐的思想追求。
台湾学者罗锦堂认为,“元人杂剧取材于宗教者,道教多于佛教。盖 自太祖成吉思汗礼遇邱处机而受其教后,有元一代,历朝君主,皆尊崇之; 至元中叶以后,佛教势力始渐兴盛。当时文士,志不得伸,内心空虚,厌恶 现实,而又不能潜修佛理,安于寂灭,故所受道教影响尤甚。”在这样的时 代背景和思想氛围下,刘晨、阮肇故事因本身蕴含着道教的求仙成分而成 为元代剧作家喜爱的题材,据钟嗣成的《录鬼簿》,马致远曾创作有杂剧 《刘阮误入桃源洞》。另外,元末王子一也创作有杂剧《刘晨阮肇误入桃 源》。
“采药童,乘鸾客,怨感刘郎下天台。”采药的小童,乘鸾的神仙,都在 埋怨刘晨下了天台。“乘鸾客”是用典。《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 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 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 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
“春风再到人何在?桃花又不见开。”陶渊明《桃花源记》结尾云:“(渔 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 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 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唐代大诗人王维就对此感喟不已, 其《桃源行》云:“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刘晨二人下了天 台,离开仙境,到了人间才发现世事皆非,重返天台,却又有“人何在”的悲 哀。因此,作者讥讽道:“命薄的穷秀才,谁叫你回去来?”
作者借古抒怀,以古刺今,渲染了桃源仙境与当时现实社会的对立 性,最后以反问句结尾,增强了情感力度,有力地表达了作者胸中的激愤。
今日更新
-
【双调】夜行船(霸业艰危)
[2019-05-15]
-
【南吕】一枝花(琴声动鬼神)
[2019-05-15]
-
【南吕】一枝花(长天落彩霞)
[2019-05-15]
-
【双调】夜行船(驿路西风冷绣鞍)
[2019-05-15]
-
【双调】新水令(世无伯乐怨他谁)
[2019-05-1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