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250〕 说“贫”道“富”
“贫”与“富”是一对孪生姐妹。自从氏族成员内部开始分化,私有财产出现后,她们就携手来到了世上。“贫”与“富”的出现可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翻开历史,我们知道,“贫”与“富”是长期对立着的。晋时石崇、王恺斗富,用铁如意砸烂了五六尺高的稀世珊瑚;北魏的元雍、元琛比富,竟发展到用银槽喂马。他们都算得上一代“富人”了,然而他们的富裕是建立在广大劳动人民贫困基础上的,“富”的只是少数剥削者,而“贫”的则是更多的普天下的老百姓。这种“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
再看历史,也不乏贫者。汉时匡衡因贫凿壁偷光念书留下千古美名;百里奚奴隶出生,一贫如洗,但他酷爱文学,最终被秦王所发现,得以重用,成为一代贤臣。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他们确曾贫过,是一钱不值的奴仆,但他们是“富”人: 他们拥有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一种可贵的精神。所以他们的名字会流芳百世,他们的精神会被世人所称道。这种精神财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
当历史翻到20世纪60年代时,有人提出了“越贫越好,越穷越光荣”的口号。难道“贫”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不! 我们不要“贫”。诚然我们提倡“人穷志不穷”,诚然我们“穷得起,也贫过”,但我们更要穷则思变。“贫”已经有些令人望而生畏了,“贫”不是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不仅需要精神财富,也需要物质财富。
正当我们轰轰烈烈地进行文化大革命,践踏千余年来积淀的宝贵财富时,另一个世界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经济。比资本主义更能发挥生产力的巨大作用的社会主义中国,因这场不该有的“文革”而变得贫穷不堪了。这与社会主义相称吗?这与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巨龙”相称吗? 为了“脱贫致富”,为了甩掉贫穷的帽子,如今,我国人民已经在努力拼搏,在辛勤追赶,追赶世界发达国家前进的脚步。
我们要富裕,我们需要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裕,我们不会在贫困中麻木,我们要在贫困中奋起,我们永远不会满足。
“人富,则国富,人强,则国强!”我们相信: 中国一定会富裕的!
【评点】
这是一个范围题,题目只限定了议论的范围。作者说“贫”道“富”,思路发散开拓,文路集中有序。
作者开头先合起来说贫富,说得辩证。接着说富。论述一番豪富后却又说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为什么呢?作者夹叙夹议中表明,少数人的物质上的富是建筑在多数人的贫的基础上的;转而从物质上的贫说到精神上的富;进而从古说到今,在批驳贫好穷荣的谬论中,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不仅需要精神财富,也需要物质财富;最后,延伸下去,表述了作者“脱贫致富”、追求双重富裕的愿望以及”中国一定会富裕”的信念。
翻开历史,我们知道,“贫”与“富”是长期对立着的。晋时石崇、王恺斗富,用铁如意砸烂了五六尺高的稀世珊瑚;北魏的元雍、元琛比富,竟发展到用银槽喂马。他们都算得上一代“富人”了,然而他们的富裕是建立在广大劳动人民贫困基础上的,“富”的只是少数剥削者,而“贫”的则是更多的普天下的老百姓。这种“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
再看历史,也不乏贫者。汉时匡衡因贫凿壁偷光念书留下千古美名;百里奚奴隶出生,一贫如洗,但他酷爱文学,最终被秦王所发现,得以重用,成为一代贤臣。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他们确曾贫过,是一钱不值的奴仆,但他们是“富”人: 他们拥有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一种可贵的精神。所以他们的名字会流芳百世,他们的精神会被世人所称道。这种精神财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
当历史翻到20世纪60年代时,有人提出了“越贫越好,越穷越光荣”的口号。难道“贫”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不! 我们不要“贫”。诚然我们提倡“人穷志不穷”,诚然我们“穷得起,也贫过”,但我们更要穷则思变。“贫”已经有些令人望而生畏了,“贫”不是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不仅需要精神财富,也需要物质财富。
正当我们轰轰烈烈地进行文化大革命,践踏千余年来积淀的宝贵财富时,另一个世界正在突飞猛进地发展经济。比资本主义更能发挥生产力的巨大作用的社会主义中国,因这场不该有的“文革”而变得贫穷不堪了。这与社会主义相称吗?这与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巨龙”相称吗? 为了“脱贫致富”,为了甩掉贫穷的帽子,如今,我国人民已经在努力拼搏,在辛勤追赶,追赶世界发达国家前进的脚步。
我们要富裕,我们需要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富裕,我们不会在贫困中麻木,我们要在贫困中奋起,我们永远不会满足。
“人富,则国富,人强,则国强!”我们相信: 中国一定会富裕的!
(金海霞)
【评点】
这是一个范围题,题目只限定了议论的范围。作者说“贫”道“富”,思路发散开拓,文路集中有序。
作者开头先合起来说贫富,说得辩证。接着说富。论述一番豪富后却又说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为什么呢?作者夹叙夹议中表明,少数人的物质上的富是建筑在多数人的贫的基础上的;转而从物质上的贫说到精神上的富;进而从古说到今,在批驳贫好穷荣的谬论中,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不仅需要精神财富,也需要物质财富;最后,延伸下去,表述了作者“脱贫致富”、追求双重富裕的愿望以及”中国一定会富裕”的信念。
今日更新
-
二、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2020-01-02]
-
三、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2020-01-02]
-
〔优秀作文001〕 永远写我的心里话
[2020-01-02]
-
〔优秀作文002〕 从一点一滴做起
[2020-01-02]
-
〔优秀作文003〕 我与观察日记
[2020-01-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