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141〕 深山情

2024-06-05 可可诗词网-初中作文分类 https://www.kekeshici.com

        这已是去年秋天的事了,如今想起,仍然记忆犹新。
        一个星期天,我和金玲结伴,进伏牛山去采集树种。那天早上,东方流金溢彩,头上云霞飘动。一路上,看不完的秋野美景,听不尽的啁啾鸟鸣。
        二十五里山路,走得我们精疲力竭,口干舌燥。喝口水才好呢! 可在这无溪的地方,上哪儿找水去? 突然,从前面一处山坡上,闪过几个十来岁的孩子,倒骑在牛背上,牛踏着窄窄的山路,悠悠晃晃,时隐时现。几乎同时,我们二人欢呼起来:“跟这群孩子走吧,前边肯定有水源。”那些孩子们并没发现我们,他们的牛依然慢腾腾地像是踱步,不时叼一口路边的小草。孩子们也不急,吹着口哨,相互逗趣,怡然自乐。
        转过一个大弯,来到了一个绿树成荫的小山村。四面皆山,构成一顶口朝上放的“草帽”,小山村便居于“草帽”内耸起的小山尖上。平时在外看惯了青砖瓦房,高楼大厦,现在猛地像是走进了类人猿的世界,这土墙石房,歪三扭四,似乎山风一吹,就会滚下坡去。
        走进村子,碰到一位老太太,小脚,弓背,粗布衣,满脸皱纹,眼睛吃力地向上睁着,稀疏的头发挽成一个又小又乱的发髻。我们向她讨水喝。她眯起眼睛问:“你们是弄啥哩?”金玲嘴甜:“老奶奶,我们来山里采树种,绿化祖国大西北,走渴了,向您讨点水喝。”听说我们要喝水,她慌忙颠着小脚跑回去,端出来一大瓢水,后面跟了两个八九岁的小男孩,合抬着一个大荆篮。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喝个够再说。水下肚,话也多了。刚谢过老奶奶,正要询问哪一处有树种,两个小男孩已把篮子放到面前。老奶奶笑着说:“我看你俩像是洋学生,怕不会爬树吧! 这一篮桃核杏核,是我平时积攒的,这里离街面远,卖着难,你俩看着有用,就带走吧!”常听说山里人厚道,今日一接触,果然名不虚传。对老奶奶的好意,我们真不知道怎样感激才好。这时,正好那两个男孩怯生生地瞅着我们。“老奶奶,这都是您的孙子吧,怎么长得一模一样?”一提到她孙子,老人显得很兴奋:“是呀,是一对双生儿。”我仔细端详着两个孩子,壮壮实实,脸黑中透亮,却不够机智。我走过去,问他们上几年级,两个孩子只是愣愣地望着我,没作回答。老奶奶说:“上什么学哟! 我们这里没有学堂,这深山沟,谁肯来当先生啊?”老人叹息了一会儿,自嘲地说:“山里人上学也考不上状元,不如从小跟大人学种地牢靠。”“什么,没有学校? !”我惊诧了,“这里怎么会没有学校呢?”我望着眼前巍巍的高山,不由叹了口气。这里有莽莽林海,有遍野山果,有百鸟欢唱,有万花争艳,其物产可谓富饶了,景色可谓宜人了;深居这里的人们,勤劳朴实,忠厚善良。多好的地方哟,可这里竟连一所小学都没有! 这个闭塞落后的小山村,和这雄伟壮丽的伏牛山相伴,多不谐调呀! 再说,这几年山外天翻地覆的变化,居然对此处没有明显影响,它还是远古的今天的它。
        面对着老奶奶,注视着小男孩,我那一度奏出低沉夜曲的理想之弦,骤然向第六音阶飞升——当一名教师,对,当一名深山区的人民教师,把这些可爱而又可悲的孩子们,培育成国家的有用人才,使他们有文化,有知识,爱科学,懂技术,目光远大,心胸开阔,成为伏牛山的一代新人,这该是何等有意义的人生!
        带着老奶奶恩赐的树种,怀着报答山区人民的感情,我们踏上了返校的路。幽深的伏牛山啊,今天我们向您索取了一颗颗金色的种子,来日我们会奉还给您一片片人才的幼林!

(薛玉霞)


        【评点】
        这篇《深山情》描述了山区人民的厚道,抒发了“我”对幽深的伏牛山之情。对山区人民之情,突出之处是善于引发与升华。正是善于引发,才能水到渠成地从采集树种升华到立志当深山的人民教师,从“索取”升华到“奉还”。
        作者在文章中是穿插着从三个方面引发升华的。
        首先是山的幽美和闭塞,由闭塞引发开发。“我”爱山之幽美,升华为不能只索取,而应奉还。这一方面是概述,是背景。类人猿的世界,还是远古的它,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去开发它,“这该是何等有意义的人生。”
        其次是孩子的可爱与可悲。写孩子的可爱,有两处,一是倒骑牛背,相互逗趣,怡然自乐;二是两小儿合抬大荆篮献树种,怯生生地瞅着。可悲,只点明“不够机智”,没有学堂上学。注视着可爱又可悲的孩子,弹拨出“理想之弦”。
        再次是老人的厚道和狭隘。厚道是作者详写的,颠着小脚端水,笑着献桃核杏核;“洋学生,怕不会爬树吧!”“这深山沟,谁肯来当先生啊?”善于体谅人家的难处。老奶奶自嘲的话,上学为考状元,从小学种地牢靠,狭隘而背时。正是孩子的可爱与可悲,老人的厚道和狭隘,吸引着作者立志去培育“伏牛山的一代新人”。
        山,孩子,老人,交融和谐。幽美与闭塞,可爱与可悲,厚道与狭隘,三者引发,最后升华为: 今天索取树种,来日奉还人才的幼林,这正是“深山情”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