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鸟的评说》作文两题
【作文题目】
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完成以下两题
1. 任选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像,以《××与××的对话》为题(例如《麻雀与燕子的对话》《黄鹂与鹦鹉的对话》等),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20分)
2. 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40分)
——1995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
【例文】
一只喜鹊仰望着傲立在崖顶巨石上的苍鹰,“老弟上哪儿呀?”“昆仑山。”喜鹊撇了撇嘴,不以为然地说:“老弟你怎么这么好高骛远呢? 你总是今儿个东海戈壁,明儿个大漠草原的乱折腾?”苍鹰轻蔑地俯视了喜鹊一下,不予理睬。喜鹊仍在喋喋不休:“你看你飞来飞去多辛苦,人家麻雀兄弟安心在家,不受风吹雨淋之苦,日子过得多舒心! ……”“哼!”苍鹰勃然大怒:“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区区蓬间雀也来比我,鼠目寸光之辈!”鹰仰头长啸一声,巨翅伸展,冲天直上。
秋风习习,燕子又在收拾行装准备南迁,一只站在枝头的麻雀向他打招呼:“燕子兄弟,又准备走吗?”燕子正忙着收拾,头也不抬地说:“可不,天一凉,这没有虫子让我捉了。”麻雀哼了一声,说:“什么没有虫子,冬天我在这儿不是过得挺好吗?我看你就是怕冷,你禁不住一点寒冷的考验,真是懦夫。”“什么!”燕子蹦了起来,也落在那根树枝上,“我是懦夫? 我天天捕捉害虫可是有功之臣,谁像你天天偷吃粮食,被人们枪打棍赶。”麻雀也急了,脸涨得通红,嚷道:“偷吃? 我吃的不过是散落在地上的谷粒,我也是捕虫能手。”这时,它们身下的树说话了:“为什么你们只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呢?”麻雀与燕子都沉默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怪圈:麻雀鄙视燕子,燕子鄙视黄鹂,黄鹂鄙视百灵,百灵鄙视鹦鹉,鹦鹉鄙视喜鹊,喜鹊鄙视苍鹰,而苍鹰呢,成为这一怪圈的完成者——它竟鄙视起麻雀来! 这使我想起了围成一圈的“多米诺”骨牌,你能说清到底谁压在谁的上面吗?
人们常常为这类事情困惑。鸟类终究不懂得“懦夫”与“勇士”、“好高骛远”与“脚踏实地”的区别,人类却懂得;于是,凡事便总要问“谁比谁好? 谁又不如谁? 究竟谁赢了? 究竟谁是最差的?”遗憾的是,这类问题常常很难找到答案。我于是要说:“来! 换一种眼光。”
很多人惯于标榜自己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却同时在不知不觉中犯着“形而上学”的错误。每一种鸟都“敏锐”地发现了别人的“污点”,而对别人所发现的自己的污点浑然不觉,乃是因为它们无一例外地犯了片面看事物的错误,忘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古训,这是其一;其二,百灵会唱歌,苍鹰飞得高,这些都是客观事实,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立场、角度上却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评价。好比苍鹰,喜鹊觉得它“好高骛远”,也许苍鹰自己,或者许多别的人,恰恰以为这是勇气与力量的体现。
如果换一种眼光呢? 以喜鹊为例,假如它换一种思维方式,思考一下:我这种生活是不是有些“失节”呢? 苍鹰飞得高的勇气和力量我有没有呢?这样情况便不同了:怪圈被打破,鸟类将成为由各个赋有个性的个体完善融合而成的整体。
以鸟喻人,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中奔波,每天接触着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如果我们不换换眼光,而总是以某种思维定势来评判谁是谁非,在看别人和看自己时下意识地采取两种标准,那么,就会严重影响我们对自身、对别人及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再美的世界,也就只能是雾中之花,甚至连花也不像了。
所以,让我们学会换一种眼光看世界,不以偏概全,也不以主观否定客观;这样,鸟类的怪圈才不会出现人间的复印件,我们才能在对主、客观清醒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世界,建设更新更美好的生活。
细读《鸟的评说》,见鸟儿们一个接一个评说别个,数落短处,不禁哑然失笑。掩卷沉思,由鸟及人,想到现实生活中那些专事揭人之短、从不反省自己的人们,顿然想起一句古训——严于责己,宽以待人。
严于责己,才会有自知之明。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总是会有缺点的。但只有严于责己的人才会发现和正视自己的缺点。有人打过一个比方,说人有两个袋子,胸前一个袋子里装的全是自己的优点,而盛满缺点的袋子却在背后看不见。所以孔子曾说要“以责人之心责己”,只有这样,你才会看见你“背后的袋子”,才会有自知之明。否则,你就会像麻雀,说别人是“怕冷的懦夫”,却不知自己是“寸光鼠目”。
宽以待人,才会有知人之智。古人说,“知人者智”,然而要“知人”则先要“恕人”。如果发现别人一点毛病就一味指责,甚或以偏概全,全盘否定,又何以“知人”。所以夫子又说,要“以恕己之心恕人”。“恕人”就是不要求全责备,不要吹毛求疵,“不以一眚掩大德”。诸葛亮七擒孟获,却又放之纵之,让其自治边夷;唐太宗多次宽恕直谏失礼的忠臣;蔺相如见到自矜功伐的廉颇将军,连忙回避退让,而终于有了“将相和”。他们都有知人之智,因为他们都能宽以待人。“恕人”是为了用人之长,让每个人都能充分施展自己的长处。当林肯起用格兰特为总司令时,有人说格兰特贪杯误事,林肯笑着说:“那我当以香槟相送。”他是为了让格兰特充分施展其出色的军事才干。后来北军的胜利,证明了林肯的知人之智。
严于责己则有自知之明,宽以待人则有知人之智。知己知人,则无往而不胜。这就是《鸟的评说》给我们的启迪。
有这样一个寓言,意味隽永,让人回味无穷。他讲的是一群鸟儿互相指责批评的故事。比如在鹦鹉的眼里,喜鹊是奴颜媚骨,在百灵看来,鹦鹉又是人云亦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也许这些鸟儿眼中,孔雀也有缺点,就是尾巴太美。
我并非公冶长,听了鸟语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我辈人中像鸟的还算什么? 只是有的人宽于律己,严以待人。凡是敝帚必然自珍自夸,凡是他人一定求全责备,时而感逝伤怀,时而悲天悯人,时而怨物,时而自嗟。总而言之,昂昂然天地间唯我独尊,世间万物能入他的红眼者有几何。我要奉劝这样的人,“牢骚太盛防肠断”啊!
只看到别人的不足与缺憾,试问这种情绪的产生是源于世界上的不圆满还是心灵上的不完满? 上古神话说鸿蒙之初,天不满于东南,地陷入西北;古人也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又何必囿于成见而不肯多一分包涵呢?
梅尧臣(应为卢梅坡——编者)有句名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历来为人欣赏。我想除了诗句本身的工巧外,还因为它包含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理:事物各有短长。梅皋和司马相如都是才华横溢的名赋家,都曾文章惊海内,而两个人也并非十全十美:“梅皋敏而不工,相如工而不敏。”我们怎么能因为梅皋的“不工”而否认他的“敏”,或因为相如的“不敏”而看不到他的“工”呢?
如果我们都能全面而宽容地正确看待他人和自己,不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攻讦甚至械斗吗? 鸟儿的互相指责正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应该看到我辈人中虽多朽木之材,可也不乏龙凤之人。不要做只看到别人缺点的“放大镜”,要知道鸟无完鸟,人无完人。
【评点】
A文是江苏一考生答卷。紧扣命题要求:以对话为主;内容与原材料有关;想像合理,描写生动;明确地表达了苍鹰志在高远的中心。判为满分20分。
B文符合题意。对话根据原材料内容;想像合理,描写具体生动;借树的话点明中心。评为一等。
C文获满分。作者在审题立意过程中对这首寓言诗的相关要素、寄寓的道理、联想到的现实中的人事把握准确。根据寄寓性材料作文的特点,结构严密,论证有力。先用“怪圈”概括原材料,从人鸟对此的“困惑”中提出中心论点:换一种眼光;进而从人与鸟的相似中,揭示只知揭短的原因;然后正反分析“换一种眼光”带来的不同结果;最后点题,回应材料,得出结论。本文较成功地运用了喻证法,由鸟及人,以鸟讽人,融为一体。
D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得满分40分。立论紧扣寓意,说理清透深入。开头只用一句话转述原材料,旋即由鸟及人,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进而两个分论点并列行文,分析阐述,引证例证。最后合击,深化立意,并回扣材料,首尾圆合。
E文《由〈鸟的评说〉想到的》,也得满分40分。作者理解寓意正确深刻,中心——事物各有长短——明确,论证充分有据。结构紧凑,起、承、转、合有序。语言通畅、简炼、犀利、幽默,并能用排比、对偶壮势。
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完成以下两题
麻雀说燕子
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
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
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
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
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
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1. 任选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像,以《××与××的对话》为题(例如《麻雀与燕子的对话》《黄鹂与鹦鹉的对话》等),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20分)
2. 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40分)
——1995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
【例文】
A. 喜鹊与苍鹰的对话
一只喜鹊仰望着傲立在崖顶巨石上的苍鹰,“老弟上哪儿呀?”“昆仑山。”喜鹊撇了撇嘴,不以为然地说:“老弟你怎么这么好高骛远呢? 你总是今儿个东海戈壁,明儿个大漠草原的乱折腾?”苍鹰轻蔑地俯视了喜鹊一下,不予理睬。喜鹊仍在喋喋不休:“你看你飞来飞去多辛苦,人家麻雀兄弟安心在家,不受风吹雨淋之苦,日子过得多舒心! ……”“哼!”苍鹰勃然大怒:“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区区蓬间雀也来比我,鼠目寸光之辈!”鹰仰头长啸一声,巨翅伸展,冲天直上。
(江苏一考生)
B.麻雀与燕子的对话
秋风习习,燕子又在收拾行装准备南迁,一只站在枝头的麻雀向他打招呼:“燕子兄弟,又准备走吗?”燕子正忙着收拾,头也不抬地说:“可不,天一凉,这没有虫子让我捉了。”麻雀哼了一声,说:“什么没有虫子,冬天我在这儿不是过得挺好吗?我看你就是怕冷,你禁不住一点寒冷的考验,真是懦夫。”“什么!”燕子蹦了起来,也落在那根树枝上,“我是懦夫? 我天天捕捉害虫可是有功之臣,谁像你天天偷吃粮食,被人们枪打棍赶。”麻雀也急了,脸涨得通红,嚷道:“偷吃? 我吃的不过是散落在地上的谷粒,我也是捕虫能手。”这时,它们身下的树说话了:“为什么你们只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呢?”麻雀与燕子都沉默了
(浙江一考生)
C.换一种眼光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怪圈:麻雀鄙视燕子,燕子鄙视黄鹂,黄鹂鄙视百灵,百灵鄙视鹦鹉,鹦鹉鄙视喜鹊,喜鹊鄙视苍鹰,而苍鹰呢,成为这一怪圈的完成者——它竟鄙视起麻雀来! 这使我想起了围成一圈的“多米诺”骨牌,你能说清到底谁压在谁的上面吗?
人们常常为这类事情困惑。鸟类终究不懂得“懦夫”与“勇士”、“好高骛远”与“脚踏实地”的区别,人类却懂得;于是,凡事便总要问“谁比谁好? 谁又不如谁? 究竟谁赢了? 究竟谁是最差的?”遗憾的是,这类问题常常很难找到答案。我于是要说:“来! 换一种眼光。”
很多人惯于标榜自己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却同时在不知不觉中犯着“形而上学”的错误。每一种鸟都“敏锐”地发现了别人的“污点”,而对别人所发现的自己的污点浑然不觉,乃是因为它们无一例外地犯了片面看事物的错误,忘记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古训,这是其一;其二,百灵会唱歌,苍鹰飞得高,这些都是客观事实,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立场、角度上却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评价。好比苍鹰,喜鹊觉得它“好高骛远”,也许苍鹰自己,或者许多别的人,恰恰以为这是勇气与力量的体现。
如果换一种眼光呢? 以喜鹊为例,假如它换一种思维方式,思考一下:我这种生活是不是有些“失节”呢? 苍鹰飞得高的勇气和力量我有没有呢?这样情况便不同了:怪圈被打破,鸟类将成为由各个赋有个性的个体完善融合而成的整体。
以鸟喻人,人们在复杂的社会中奔波,每天接触着形形色色的人与事。如果我们不换换眼光,而总是以某种思维定势来评判谁是谁非,在看别人和看自己时下意识地采取两种标准,那么,就会严重影响我们对自身、对别人及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再美的世界,也就只能是雾中之花,甚至连花也不像了。
所以,让我们学会换一种眼光看世界,不以偏概全,也不以主观否定客观;这样,鸟类的怪圈才不会出现人间的复印件,我们才能在对主、客观清醒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改造世界,建设更新更美好的生活。
(江苏一考生)
D.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细读《鸟的评说》,见鸟儿们一个接一个评说别个,数落短处,不禁哑然失笑。掩卷沉思,由鸟及人,想到现实生活中那些专事揭人之短、从不反省自己的人们,顿然想起一句古训——严于责己,宽以待人。
严于责己,才会有自知之明。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总是会有缺点的。但只有严于责己的人才会发现和正视自己的缺点。有人打过一个比方,说人有两个袋子,胸前一个袋子里装的全是自己的优点,而盛满缺点的袋子却在背后看不见。所以孔子曾说要“以责人之心责己”,只有这样,你才会看见你“背后的袋子”,才会有自知之明。否则,你就会像麻雀,说别人是“怕冷的懦夫”,却不知自己是“寸光鼠目”。
宽以待人,才会有知人之智。古人说,“知人者智”,然而要“知人”则先要“恕人”。如果发现别人一点毛病就一味指责,甚或以偏概全,全盘否定,又何以“知人”。所以夫子又说,要“以恕己之心恕人”。“恕人”就是不要求全责备,不要吹毛求疵,“不以一眚掩大德”。诸葛亮七擒孟获,却又放之纵之,让其自治边夷;唐太宗多次宽恕直谏失礼的忠臣;蔺相如见到自矜功伐的廉颇将军,连忙回避退让,而终于有了“将相和”。他们都有知人之智,因为他们都能宽以待人。“恕人”是为了用人之长,让每个人都能充分施展自己的长处。当林肯起用格兰特为总司令时,有人说格兰特贪杯误事,林肯笑着说:“那我当以香槟相送。”他是为了让格兰特充分施展其出色的军事才干。后来北军的胜利,证明了林肯的知人之智。
严于责己则有自知之明,宽以待人则有知人之智。知己知人,则无往而不胜。这就是《鸟的评说》给我们的启迪。
(湖北一考生)
E.由《鸟的评说》想到的
有这样一个寓言,意味隽永,让人回味无穷。他讲的是一群鸟儿互相指责批评的故事。比如在鹦鹉的眼里,喜鹊是奴颜媚骨,在百灵看来,鹦鹉又是人云亦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也许这些鸟儿眼中,孔雀也有缺点,就是尾巴太美。
我并非公冶长,听了鸟语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我辈人中像鸟的还算什么? 只是有的人宽于律己,严以待人。凡是敝帚必然自珍自夸,凡是他人一定求全责备,时而感逝伤怀,时而悲天悯人,时而怨物,时而自嗟。总而言之,昂昂然天地间唯我独尊,世间万物能入他的红眼者有几何。我要奉劝这样的人,“牢骚太盛防肠断”啊!
只看到别人的不足与缺憾,试问这种情绪的产生是源于世界上的不圆满还是心灵上的不完满? 上古神话说鸿蒙之初,天不满于东南,地陷入西北;古人也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又何必囿于成见而不肯多一分包涵呢?
梅尧臣(应为卢梅坡——编者)有句名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历来为人欣赏。我想除了诗句本身的工巧外,还因为它包含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理:事物各有短长。梅皋和司马相如都是才华横溢的名赋家,都曾文章惊海内,而两个人也并非十全十美:“梅皋敏而不工,相如工而不敏。”我们怎么能因为梅皋的“不工”而否认他的“敏”,或因为相如的“不敏”而看不到他的“工”呢?
如果我们都能全面而宽容地正确看待他人和自己,不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攻讦甚至械斗吗? 鸟儿的互相指责正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应该看到我辈人中虽多朽木之材,可也不乏龙凤之人。不要做只看到别人缺点的“放大镜”,要知道鸟无完鸟,人无完人。
(陕西一考生)
【评点】
A文是江苏一考生答卷。紧扣命题要求:以对话为主;内容与原材料有关;想像合理,描写生动;明确地表达了苍鹰志在高远的中心。判为满分20分。
B文符合题意。对话根据原材料内容;想像合理,描写具体生动;借树的话点明中心。评为一等。
C文获满分。作者在审题立意过程中对这首寓言诗的相关要素、寄寓的道理、联想到的现实中的人事把握准确。根据寄寓性材料作文的特点,结构严密,论证有力。先用“怪圈”概括原材料,从人鸟对此的“困惑”中提出中心论点:换一种眼光;进而从人与鸟的相似中,揭示只知揭短的原因;然后正反分析“换一种眼光”带来的不同结果;最后点题,回应材料,得出结论。本文较成功地运用了喻证法,由鸟及人,以鸟讽人,融为一体。
D文《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得满分40分。立论紧扣寓意,说理清透深入。开头只用一句话转述原材料,旋即由鸟及人,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进而两个分论点并列行文,分析阐述,引证例证。最后合击,深化立意,并回扣材料,首尾圆合。
E文《由〈鸟的评说〉想到的》,也得满分40分。作者理解寓意正确深刻,中心——事物各有长短——明确,论证充分有据。结构紧凑,起、承、转、合有序。语言通畅、简炼、犀利、幽默,并能用排比、对偶壮势。
今日更新
-
闫政《一生的道路》高中作文
[2020-04-17]
-
李彧冰《中国精神,到底在哪里》议论高中作文
[2020-04-17]
-
陈镘均《人生百态皆风景》抒情高中作文
[2020-04-17]
-
刘飞燕《从此我不在孤身一人》抒情高中作文
[2020-04-17]
-
李嘉璇《动力综合问题》高中作文
[2020-04-1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