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有感
【作文题目】
题目: 读报有感。
说明: 下面是最近报纸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写下你读了这篇文章以后的感想。
今年二月间,俺站领导上派我把支援灾区的干菜运到灾区东明县去。我装车时,发现各车装的数量都不一致,最少的装三千多斤,最多的装四千八百多斤。我怀疑可能是部分干菜的水分多、湿度大,所以份量重。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和司机一同上车拆件检查,一看,菜很干;重量大的原因是有些干菜包里搀着很多地瓜干、杂粮,甚至还有面粉。这些东西显然都是打包的时候临时塞进去的。像这样的“慰问品”差不多每车都有,少的有二三百斤左右。后来我到招远县城关、纪山两个公社的收购部门去联系运输干菜的事,知道他们也发现大捆干菜内包有地瓜干或杂粮。春节前,在一次装车时忽然从干菜内掉出来一块十多斤重的猪肉,还有一封慰问信捆在猪肉上。
这些动人的事例,使我想起了二十四年前家乡闹灾荒的凄惨情景:那年连续八个月未降雨,秋后一粒粮食没收,全村大多数农户缺吃没烧,忍饥挨饿。投机奸商从外地套购了地瓜干,掺上大量的泥水沙石,到集市上高价出卖。当时价格飞涨,有钱也买不到粮食。人们无法,拿变卖田产的钱,买冰冻了的地瓜干充饥。第二年春天,剩下少量麦田,麦苗已经秀穗,再等一个月就可以收割。虽然谁也不舍得卖,可是整天饿得直不起腰,抬不起头,不卖又咋办? 这时狠心的地主,将存了多年的霉烂地瓜干和垫仓底的泥沙一起打扫起来,“借”给人们度荒。每“借”四十斤,到麦收时就得让他收割一亩小麦。这一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户被地主害得家破人亡,逃荒到外地讨饭;地主和投机奸商却发了横财。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我更加憎恨旧社会,更加热爱新社会。
注意事项:(1)内容必须切题。(2)要分段、标点。(3)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不要写自造的简化字。(4)不要用诗歌的形式写。
——1964年高考作文题。
【例文】
干菜,是一种普通的咸菜。表面看,它干硬咸涩;慢嚼后,却味香甘美,在特定的情况下,干菜还有着不寻常的作用哩。《关于干菜的故事》中的“干菜”便洋溢着六十年代初的时代气息,是我们时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又一曲共产主义风格的赞歌。
当年轻的新中国刚跨进六十年代时,国内外敌人和连续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就给我们带来了特大的困难。在那艰难的岁月里,党把人民组织成一支坚强的队伍,他们同心同德、自力更生、休戚与共、互相支援,去战胜那亘古未有的灾难。《关于干菜的故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演衍成章的感人故事。故事写的是支援灾区物资征集部门的同志,在汇集、清理各地的捐献物资时,发现了一袋干菜里居然藏着干肉。他们深受感动,然而又无法查明干菜的主人,故只好借助报纸来表彰这种克己助人的行为。干菜的主人对素昧平生的灾区群众这点心意,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试想想看:在那“瓜菜代”的艰苦日子里,恐怕连他们自己每餐能有一碗糙米粥就算不错了,哪里还敢指望吃肉呢? 毛泽东同志在三年困难时期,提出机关干部不吃肉,他自己带头不吃肉,与群众同甘共苦。这事足以说明肉类在当时的缺乏。显然,干菜中的干肉,是来之不易的,是多么的珍贵。是啊,这干菜里藏着的不是一块普通的肉,而是一颗金子般的诚挚之心,它蕴蓄着极其崇高的阶级友爱。这种支援,不是旧时代“义士”扶危济困的举动,也不是剥削阶级那种虚情假义的布施,而是出自对祖国的拳拳之爱,对人民的绵绵之情。因为,他们深知,目前国家有困难,作为新中国的主人翁,人人应为党分忧。因此,他们非但自己在困难面前不叫一声“苦”,而且自觉发扬克己助人的精神。他们慷慨解囊,向灾区群众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使得灾区人民不仅在物质上得到帮助,而且在精神上得到温暖与鼓励,并因此而振奋起来,喷发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能源”。
细读《关于干菜的故事》,我思绪万千:在我们这个共产主义精神高涨的新时代里,人们都把“互相关心、互相援助”当成自己应尽的天职,作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在内外忧患、妖灾泛滥时期,类似《关于干菜的故事》的事迹,是屡见不鲜的。1959年,由于山洪暴发,我家乡的许多房屋被冲垮,田园被吞没。整个县城被洪水围困。消息传开,各兄弟单位组织了抗洪抢险队,不计报酬,不讲条件,不远万里,赶来救助;来自各地的援助物资,用直升飞机空投,及时送到家乡群众手里。那时候,连我们这些尚未独立生活的中学生也不例外,一听说哪里发生灾害,就会毫不犹豫地把身边仅有的、最心爱的衣物捐献给灾区。因为,人人都把“助人为乐”作为崇高的信念。愿与人民共患难的现代著名作家柳青,在1960年,为了帮助群众度过灾荒,他“何惜捐输一滴甜”,把《创业史》第一部的稿酬一万六千多元捐献给农业社。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啊! 像这样的事迹,是不胜枚举的,是平常而又平常的。但是,正是这数以千计的“平常”事情告诉了我们:只有发扬“一人有事,万人相助;一方有难,万方支援”的共产主义精神,才能早日改变“一穷二白”的旧貌。回想起这一切,我怎能不由衷地唱出“社会主义好”的赞歌呢? 又怎能不为这样高度的共产主义风格所深深激动呢? 我以生在这充满团结友爱的社会主义大家庭而自豪! 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忘我无私的人民而骄傲!
【评点】
本文的优点是作者善于分析,以小见大地分析,由此及彼地分析。作者引述故事后,先分析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特大困难,指出干菜中的干肉,“来之不易”。接着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这是“出自对祖国的拳拳之爱,对人民的绵绵之情”。进而分析这不仅在物质上支援了灾区,而且在精神上给灾区人民以温暖和鼓励。以小见大地分析后,由此及彼地作延伸分析,从一地到全国,从一个人到千万人,较透彻地分析了“共产主义精神高涨的新时代”。
题目: 读报有感。
说明: 下面是最近报纸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写下你读了这篇文章以后的感想。
关于干菜的故事
今年二月间,俺站领导上派我把支援灾区的干菜运到灾区东明县去。我装车时,发现各车装的数量都不一致,最少的装三千多斤,最多的装四千八百多斤。我怀疑可能是部分干菜的水分多、湿度大,所以份量重。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和司机一同上车拆件检查,一看,菜很干;重量大的原因是有些干菜包里搀着很多地瓜干、杂粮,甚至还有面粉。这些东西显然都是打包的时候临时塞进去的。像这样的“慰问品”差不多每车都有,少的有二三百斤左右。后来我到招远县城关、纪山两个公社的收购部门去联系运输干菜的事,知道他们也发现大捆干菜内包有地瓜干或杂粮。春节前,在一次装车时忽然从干菜内掉出来一块十多斤重的猪肉,还有一封慰问信捆在猪肉上。
这些动人的事例,使我想起了二十四年前家乡闹灾荒的凄惨情景:那年连续八个月未降雨,秋后一粒粮食没收,全村大多数农户缺吃没烧,忍饥挨饿。投机奸商从外地套购了地瓜干,掺上大量的泥水沙石,到集市上高价出卖。当时价格飞涨,有钱也买不到粮食。人们无法,拿变卖田产的钱,买冰冻了的地瓜干充饥。第二年春天,剩下少量麦田,麦苗已经秀穗,再等一个月就可以收割。虽然谁也不舍得卖,可是整天饿得直不起腰,抬不起头,不卖又咋办? 这时狠心的地主,将存了多年的霉烂地瓜干和垫仓底的泥沙一起打扫起来,“借”给人们度荒。每“借”四十斤,到麦收时就得让他收割一亩小麦。这一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户被地主害得家破人亡,逃荒到外地讨饭;地主和投机奸商却发了横财。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我更加憎恨旧社会,更加热爱新社会。
注意事项:(1)内容必须切题。(2)要分段、标点。(3)字迹要清楚,卷面要整洁,不要写自造的简化字。(4)不要用诗歌的形式写。
——1964年高考作文题。
【例文】
读报有感
干菜,是一种普通的咸菜。表面看,它干硬咸涩;慢嚼后,却味香甘美,在特定的情况下,干菜还有着不寻常的作用哩。《关于干菜的故事》中的“干菜”便洋溢着六十年代初的时代气息,是我们时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又一曲共产主义风格的赞歌。
当年轻的新中国刚跨进六十年代时,国内外敌人和连续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就给我们带来了特大的困难。在那艰难的岁月里,党把人民组织成一支坚强的队伍,他们同心同德、自力更生、休戚与共、互相支援,去战胜那亘古未有的灾难。《关于干菜的故事》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演衍成章的感人故事。故事写的是支援灾区物资征集部门的同志,在汇集、清理各地的捐献物资时,发现了一袋干菜里居然藏着干肉。他们深受感动,然而又无法查明干菜的主人,故只好借助报纸来表彰这种克己助人的行为。干菜的主人对素昧平生的灾区群众这点心意,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试想想看:在那“瓜菜代”的艰苦日子里,恐怕连他们自己每餐能有一碗糙米粥就算不错了,哪里还敢指望吃肉呢? 毛泽东同志在三年困难时期,提出机关干部不吃肉,他自己带头不吃肉,与群众同甘共苦。这事足以说明肉类在当时的缺乏。显然,干菜中的干肉,是来之不易的,是多么的珍贵。是啊,这干菜里藏着的不是一块普通的肉,而是一颗金子般的诚挚之心,它蕴蓄着极其崇高的阶级友爱。这种支援,不是旧时代“义士”扶危济困的举动,也不是剥削阶级那种虚情假义的布施,而是出自对祖国的拳拳之爱,对人民的绵绵之情。因为,他们深知,目前国家有困难,作为新中国的主人翁,人人应为党分忧。因此,他们非但自己在困难面前不叫一声“苦”,而且自觉发扬克己助人的精神。他们慷慨解囊,向灾区群众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使得灾区人民不仅在物质上得到帮助,而且在精神上得到温暖与鼓励,并因此而振奋起来,喷发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能源”。
细读《关于干菜的故事》,我思绪万千:在我们这个共产主义精神高涨的新时代里,人们都把“互相关心、互相援助”当成自己应尽的天职,作为自己自觉的行动。在内外忧患、妖灾泛滥时期,类似《关于干菜的故事》的事迹,是屡见不鲜的。1959年,由于山洪暴发,我家乡的许多房屋被冲垮,田园被吞没。整个县城被洪水围困。消息传开,各兄弟单位组织了抗洪抢险队,不计报酬,不讲条件,不远万里,赶来救助;来自各地的援助物资,用直升飞机空投,及时送到家乡群众手里。那时候,连我们这些尚未独立生活的中学生也不例外,一听说哪里发生灾害,就会毫不犹豫地把身边仅有的、最心爱的衣物捐献给灾区。因为,人人都把“助人为乐”作为崇高的信念。愿与人民共患难的现代著名作家柳青,在1960年,为了帮助群众度过灾荒,他“何惜捐输一滴甜”,把《创业史》第一部的稿酬一万六千多元捐献给农业社。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啊! 像这样的事迹,是不胜枚举的,是平常而又平常的。但是,正是这数以千计的“平常”事情告诉了我们:只有发扬“一人有事,万人相助;一方有难,万方支援”的共产主义精神,才能早日改变“一穷二白”的旧貌。回想起这一切,我怎能不由衷地唱出“社会主义好”的赞歌呢? 又怎能不为这样高度的共产主义风格所深深激动呢? 我以生在这充满团结友爱的社会主义大家庭而自豪! 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忘我无私的人民而骄傲!
(福建一考生)
【评点】
本文的优点是作者善于分析,以小见大地分析,由此及彼地分析。作者引述故事后,先分析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特大困难,指出干菜中的干肉,“来之不易”。接着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这是“出自对祖国的拳拳之爱,对人民的绵绵之情”。进而分析这不仅在物质上支援了灾区,而且在精神上给灾区人民以温暖和鼓励。以小见大地分析后,由此及彼地作延伸分析,从一地到全国,从一个人到千万人,较透彻地分析了“共产主义精神高涨的新时代”。
今日更新
-
闫政《一生的道路》高中作文
[2020-04-17]
-
李彧冰《中国精神,到底在哪里》议论高中作文
[2020-04-17]
-
陈镘均《人生百态皆风景》抒情高中作文
[2020-04-17]
-
刘飞燕《从此我不在孤身一人》抒情高中作文
[2020-04-17]
-
李嘉璇《动力综合问题》高中作文
[2020-04-1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