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按合理的顺序说明事物

2023-11-19 可可诗词网-高中生作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知识要点]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四单元作文训练要求是按合理的顺序说明事物。
        说明文同样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需要运用材料来表达中心思想,需要认真考虑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使材料很好地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
        怎样按照合理的顺序说明事物?关键是按照说明的事物及其特点,条理清晰地来组织材料。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例如《人类的出现》、《书籍的变迁》;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的顺序来进行说明,例如《眼睛与仿生学》;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来进行说明,例如《蝉》; 以说明建筑物为主的说明文,以空间顺序来进行说明,例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等等。
        可见,合理地安排说明顺序,与说明的对象及其特点有密切的关系。当然,说明同一事物,相似的特点,可以有不同的说明顺序。合理安排说明顺序,除根据中心思想外,还要考虑:掌握材料的多少及侧重,根据材料的特点,组织材料,确立顺序;作者观察、认识的角度;作者的个性等等。
        合理安排顺序,就是要按照说明的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和人们的认识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使说明的内容容易为读者理解。总括起来看,说明顺序主要是三类。
        一是空间顺序。
        客观事物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事物总是可以分解的,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因此,可以从空间关系上说明它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空间顺序就是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上下左右,或从内外前后,或从整体部分,依次说明。介绍某一物件、建筑物、建筑群,常用空间顺序。
        二是时间顺序。
        事物发生、发展,有一个过程;过程有长有短,但总占有一定的时间。因此,可以从时间流程上说明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时间顺序,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次序依次说明。生产流程,制作,科学观察记录,事物的变迁,实验的操作,生物的进化,等等,常用时间顺序。
        三是逻辑顺序。
        事物存在,占有一定的空间位置;事物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时间轨迹。这是侧重于事物外在的有形的特征来安排说明事物的顺序的。事物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人们认识事物也有认识的逻辑关系。逻辑顺序,具体运用,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按照事物、事理内在的逻辑关系安排说明顺序,一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事理的逻辑关系安排说明顺序。
        内在逻辑顺序。事物、事理内在的逻辑关系主要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等。如《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是按照总分关系来安排顺序的,是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进行说明的。基础学科是“总”,天、地、生、化、数、理是“分”;其中天、地、生、化是“并列”,是“次”,数、理渗透其中,作为基础的基础,是“主”。说明的顺序,从“总”到“分”,“分”中从“次”到“主”,“次”并列,“主”作总括说明。因此有严密的内在逻辑顺序。
        运用内在逻辑顺序中,分类是很重要的。总分关系、主次关系、并列关系等等都离不开分类。有的说明文,采用分类说明法,以所分的各个类别为顺序进行说明。例如《看云识天气》,主要说明“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这实际上提出了分类的标准。从全文看,以晴云、雨云、云上光彩的类别顺序,说明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晴云,分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雨云,分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云上光彩,分晕、华、虹、霞,依次说明各种云与天气变化的关系。
        认识逻辑顺序。人们认识事物有一定的习惯和规律,一般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按照人们认识的逻辑关系安排说明顺序,符合人们的认识习惯,有引导作用,容易为读者接受。《宇宙里有些什么》,由眼前看得见的星星,说到看不见的星体;从恒星谈到恒星群以及恒星系,从近到远,由已知及未知,从现实到理想,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关系来进行说明的。
        [写作指路]
        1. 口头作文
        提示:两题口头作文,说明炒某种蔬菜的操作程序,说明一次物理或化学、生物课实验的过程,都是属于程序说明。
        “程序”,包括过程和次序。说明程序,着重介绍生产过程、操作方法或工作步骤。一般可以时间顺序进行说明。说明程序要注意:(1)说明过程要完整,不要遗漏其中的环节或工序;(2)操作的先后次序,不能颠倒;(3)要把注意事项及有关道理说明清楚。
        炒菜或实验,着重说明操作的过程和次序,可分为几个环节来说明。随着操作或实验的过程,在各个环节,需要进行观察;观察过程,就会发现炒的菜或实验对象的变化。由此可见,“过程”实际上包括:操作过程,操作者的观察过程,操作对象的变化过程。要把这三个过程有机地说明清楚。

        2. 《笔》
        提示:要根据说明的中心,写作目的,确定恰当的说明顺序。根据笔的特点,可采用纵横展开的结构形式,综合运用说明顺序。
        下面是一位高一同学关于《笔》的简略提纲:
        ① 笔的来历。
        ② 笔的性质。
        ③ 笔的种类及其特殊功能。
        ④ 介绍新式样多功能的笔的特点。
        ⑤ 简述笔的重要性。
        从这个提纲中,还看不出说明顺序。从列出的五个项目来看,可以采用时间顺序或逻辑顺序。如果以时间顺序来安排,可以以笔随着社会生产、文化交际的发展而发展为主要顺序,结合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说明笔的产生,不同历史阶段的新发展,增添了新的种类,有了新的功能,不同历史阶段笔的不同特点,从各个历史阶段中笔的作用,说明笔的重要性,可以用时间顺序;说明不同历史阶段笔的构造、特点、可用空间顺序;说明笔的种类、性质、功能、重要性,可用逻辑顺序。另外一种组织方法,以逻辑顺序为主,结合空间、时间顺序。性质、种类、功能、特点、重要性,都包含着内在逻辑关系,一般可总、分、总的说明。

        3. 简析《滑雪衫的清洗与保藏》一文的说明顺序
        提示:《滑雪衫的清洗与保藏》,从整体看,是以逻辑顺序来进行说明的。先说明滑雪衫的材料,后说明清洗和保藏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这是根据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确定的。因为材料有如此特点,所以要采用顺乎其性的清洗和保藏方法。详写清洗,略写保藏,这是根据事物的内在主次关系确定的。清洗和保藏都是为了继续穿用。清洗后保藏,才能防止变霉、虫蛀;如果只讲保藏,不作清洗,保藏也失去了意义。因此,清洗是主要的,详写;保藏,比较简单,略写。中间说明清洗过程,显然以时间为序。
        [例文评点]
        

A. 烧 菜


        说好了,星期天由我好好烧几个菜,慰劳慰劳终年为我烧菜做饭的父母亲。谁知上午被同学叫去复习功课,回家已近十点半——再过半个小时,父母可就要回来吃中饭了!
        好在早晨已将汰菜淘米的准备工作完成,我就先打开炉子烧水,并将洗好的带鱼切块,装盆,加入葱姜等调味品,5分钟后,水开,倒入电饭锅煮饭,顺便将配好料的带鱼清蒸。
        炉子上炒菜。起好油锅,把肉丝热炒了两分钟,盛起,再把青椒入锅,翻掀几下,倒入炒热的肉丝,旺火翻炒两分钟,加上调味,一盆喷香的青椒肉丝成功了。
        再烧土豆蛋汤:先将土豆片翻炒几下,趁烧汤的同时,将两只鸡蛋打搅好。汤沸,再铺蛋,一碗土豆蛋汤花去七分钟。
        接下来的糖拌西红柿可就简单了:将开水冲洗过的西红柿切成薄片装盆,放上白糖,即成一道冷菜。
        这时,电饭锅里也飘出饭香和鱼香。这一场紧张的战斗,仅用了二十分钟,我是运用课本中学过的“统筹方法”,步骤如下图:


        时钟刚敲十一下,我的三菜一汤已摆好一桌:鲜红的糖拌西红柿,翠绿的青椒肉丝,银白的清蒸带鱼,金黄的土豆蛋汤——色香味俱全,乐得父母直夸我的手艺高。可他们哪里知道,这一桌饭菜,我只花了二十分钟的时间,这当然应该归功于科学的“统筹方法”!
        

(黄 卓)


        [评点]
        这是小练笔的佳作,用叙述性说明方法,介绍了烧备三菜一汤的程序,清楚地说明了运用统筹方法,科学地安排做菜的工序的过程。
        

B. 笔 的 自 白


        我叫笔,是诸位在文化园地耕耘时的书写工具。我们笔的家族庞大,跟你们人类分为男人、女人一样,我们总体上分硬笔、软笔两大类。
        追本溯源,我的前身是刀。早在殷商时代,人们为了把一些重要的事件记录、保存下来,就用刀子把这些要记录的对象用文字的形式刻在动物的骨和龟甲上,叫“甲骨文”。大概是当时的人们还常跟大自然打交道的缘故吧,他们发现动物身上的毛能够吸水,就想出了把一小撮动物的毛固定在竹管上来写字的办法,这就有了毛笔。人们作记录时就不再像以前那样费力了,毛笔的出现大大节省了记录的时间,更加轻便、更加实用,因此一下子就与人们共同生活了两千多年。多少文人墨客用它为后世留下了名篇佳作、书法珍品,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清朝以后,虽然毛笔在书写工具中还是占主要地位,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新的笔种——钢笔。这是我们笔家族的新成员,他们身高十几公分,穿着金属制或塑料制的外衣,亮闪闪的金属脑袋,橡胶囊肚子,一肚子“墨水”令人羡慕。钢笔较之毛笔有携带轻便、书写线条清秀、匀称等优点,马上被人们所接受,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我们笔类的新家族——硬笔族系。从此出现了许多崭新的面孔,如圆珠笔、粉笔、铅笔等。与此同时,软笔家族也不再只局限于以狼毫、羊毫为主的毛笔了,还产生了以泡沫塑料为笔头的新软笔种类,我们笔的家族一下子兴旺起来了。
        到现在,笔类更是款式万千。比如钢笔中就有了笔头弯曲,书写线条可粗可细的美工笔;有了能够报时的钢笔;有可放出动听音乐的钢笔;有能散发各种香味的钢笔;有提醒人们按时休息的钢笔等等。圆珠笔也从一根笔芯增加到六、七根,由单调的蓝色变为五颜六色的,还有了可当魔方玩的、笔壳内设字典和记录本的圆珠笔。至于铅笔么,更是日新月异。
        笔的作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了,现在的笔不单单是用来写书信、做笔记了。你看,姑娘们有她们画眉毛用的眉笔,教师们有用来刻试卷用的钢针笔,工程师们有用在电脑绘图上的电子笔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见证。
        你们人类不是常说:“笔墨惊天地,文章泣鬼神”吗? 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笔的种类将越来越多,功能也将越来越齐全,其发展和变化真的可惊天动地了。
        

(高锦华)


        [评点]
        本文采用拟人说明法,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形式,以时间顺序为主,结合逻辑顺序,介绍了笔的发展历史、种类和功用,说明有序,层次清楚。缺点是仅限于我国的情况,未能放眼世界,因此对硬笔的历史发展有失偏颇。
        

C. 筷子趣谈


        偶尔想起曾经听人说过,中国人人人具有三种博士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嗑瓜子博士。吹煤头纸,现在早已销声匿迹了。半个多世纪前,丰子恺老先生曾犀利地调侃国人嗑瓜子之劣迹,把光阴嬉耗在“咯嘣”声中,这不是民族性的衰退吗? 难怪老先生要痛心疾首地感慨自己一见瓜子就害怕。历史写到今天,这种悠闲的生活态度已被埋没在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旋律里。唯有筷子,风风雨雨,经历了两千多年,还是经久不衰。“民以食为天”,对于国人,筷子是进食的工具,少不得。
        古时筷子称“箸”,我们闽南话至今沿用此称。后来,据说吴人为了避忌“箸”与“住”同音,使行船搁浅,便改“箸”为“筷儿”。也就是船行得快,一帆风顺。汉代筷子又称为“挟提”,意思是挟住再提起,这倒十分形象的道出了筷子的使用功能。
        当我们的祖先结束了茹毛饮血的野蛮生活时,筷子便与文明一起诞生了。据一位筷子收藏家的资料得知,迄今筷子已有600多种。有商朝时的铜筷,春秋时的铁筷,玉制犀头筷等。到唐朝,筷子还曾被用来象征人的刚直不阿。唐玄宗有一回就曾赐过宰相宋璟一双金箸,说“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这也就是“赐箸表直”的典故。其实最为普遍的还是竹制筷子和木制筷子,还有现代的塑料筷子。它们既不像金属筷子笨重,也不及金属筷子名贵,做工简便,易于就地取材。相传,有一种叫做“箸竹”的竹子,产于广西平乐府一带,“其小如箸,坚结如象牙,作箸甚佳”。可见国人对筷子还有一定的讲究。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招待,使用一种江安竹筷。明知尼克松总统惯于使用刀叉,而总理却安排了筷子,这确令人纳闷。其实这正是我们总理的良苦用心。他根据筷子的寓意来招待客人,寓意两国和平相处,不动干戈。难怪一位加拿大记者连忙把这双筷子收起。
        筷子不但有其象征意义,还有其特殊的作用呢。所说的“筹算”,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用筷子来计算的一种方法。汉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也曾提到过利用“筹算”来计算体积和容积。总之,“筹”的应用使我国古代的数学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筷子最大的功用是用来吃饭的。“殷勤问竹箸,甘苦尔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去忙。”
        一个民族的传统习惯,常常体现该民族人民的处世特色。就像中国人惯于使用筷子,而西方人善于使用刀叉,从中体现了中西方人在性格上的差异。正如蔡元培先生答西人问时所说,“中国人从来是崇尚文明,而不尚武力的,从餐桌上就可看出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区别”。
        

(黄丽春)


        [评点]
        本文获湖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学生中、英文大赛一等奖。
        该文可谓说明性散文,属文艺性说明文。以“史”为经,以“趣”为纬,可谓“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知识性可读性强。引经据典,广纳名人轶事,无不恰到好处。种类、用途,说明清晰;寓意贯通,内蕴爱国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