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朋友
【题目】
题目: 说朋友
你喜欢什么样的朋友?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朋友?你交过什么样的朋友?你所交的朋友给了你什么(帮助、教训)?可以夹叙夹议,观点要明确,叙事要清楚,字数600左右。
——1997年广州中考作文题之一。
【审题】
题型,提示性文题作文,以论题命题。文体,议论文,属范围型议论文。
【构思】
这类范围型议论文,宜作区分式构思,在区分中确立自己的论点。比如“朋友”,不同类型的人有不同的朋友,交朋友有不同的“交”法,朋友有好坏,交好朋友有益,交坏朋友有害,等等。
本题的提示语,带有提纲性。下面的优秀答卷,实际上是按此提纲的思路来写的。
在现今这个现实社会中,究竟朋友的定义是什么呢?有的人说:“朋友?朋友不就是互相利用呗!”有的人说: “你有钱的时候不就是朋友啰,你没钱的时候,就是损友。”
而我所认为的朋友却不是这样狭义的理解。我的朋友是要互相帮助、互勉互励、真诚相待的,并不是建立在金钱关系上的虚伪友谊。
我认为,朋友之间的相处应贵在坦诚,这也是我对待朋友的一项重要原则。因为只有坦诚相待,才能沟通;有了沟通,才能互助。
而我这个人,一向是公认好人缘的,我有不少好朋友,而且每一个朋友对我来说都是一分可贵的情谊,还给予了我不少帮助。
我还记得自己初一的时候,成绩一般,第一次期中考,成绩只算中下。这时,老师要求我们自己在班上找一位小老师,进行 “一帮一” 的活动。当时因为与同学们都不太熟悉,所以不敢找。而班里的学习委员小彤知道后,便主动地来找我,要求当我的小老师。我十分高兴地答应了。
在那两个多月时,小彤每天放学后都挤出一个多小时给我补课。而我不会的知识点都会自觉地请教她; 她也不厌其烦地给我解答。结果在期末考试中,我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十分感谢小彤对我的帮助,她不但是我的好老师,也成为了我的好朋友。
所以说,朋友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可贵的啊!——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穷,但却过得很快乐; 有的人富,但却过得很寂寞的原因了。
如果一个人,一生中都没有一两个知己或朋友,那么他的一生就等于虚度,假如你有许多知己朋友与你共同分享你的快乐和忧愁的话,你的一生就会过得充实且成功,所以,朋友才是你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希望你们能珍惜她,并且永远爱护她!她将是你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先从什么是朋友谈到喜欢什么样的朋友,次说对待朋友要坦诚,再叙交过小彤这个朋友以及这个朋友给自己的帮助,最后推而广之,论述交知心朋友的重要。可见作者审题仔细,承提示写来,能融会贯通,串联成篇。采用议——叙——议结构,议与叙能较好结合。
【相关题目辨思】
A. 谈 “比”
现今的中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品德上、理想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们彼此之间经常相比。应当比什么?应当怎样比?请以《谈“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成理,不少于500字。
——1994年云南省中考作文试题。
这也是提示性文题作文。首句陈述中学生经常在四个方面相比,接着两问,一问比什么,二问怎么比。可见,提示语也带有作文提纲性。
下面是优秀答卷。
“昨天姑姑从香港带回最新潮的衣服给我,好漂亮吔!”“那有什么!爸爸从美国带来文具盒,要100元一个,怎么样,比你强吧?” 诸如此类的谈话,在校园、街市,随处可以听到。
说此话的少男少女们,带着傲然不可一世的表情,穿着牛仔、蹬着耐克,好不威风。唉,我的朋友们,这就是你们要“比”的内容吗?这就是当今少年追求的最高境界吗?请让我奉劝一句:比钱、比权算不了什么,你不能一辈子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比知识、比本事,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未来的世界是人才的天地!
试看当今社会,攀比之风日益盛行,比金钱、比地位,结果,受毒害的却是下一代。不少初中生竟也跟着比起来,比衣服,比容貌。也许在生活方面的“比”,你胜了; 然而在学习上呢?在学生最重要的成绩上呢?我实在不敢相信,一个成天只会谈论名牌服装、高档音响、打扮派头的男孩女孩,会在知识的领域里有什么作为。这是有事实可证明的: 在我们班里,有一个父亲极有权势的男同学,穿的是西装,梳着张国荣式的大分头,油头粉面,俨然一富家子弟。他懂得的“东西”实在不少:哪里的夜总会最热闹,哪里的台球室最豪华; 广州的夜景十分繁华,海南消夏非常合适。每每他唾液横飞地高谈阔论这些时,每个人都被他 “比” 下去了,似乎他是最有 “见识” 最有 “本事” 的人。然而,到了考试时,这位“公子”却失了风度: 用脚拼命踢前排一“三好生”的位置,长颈鹿般将脖子伸得老长,偶尔瞟见一题急忙低头疾书。这时,又是谁把谁比下去了呢?不说也是明明白白的。
极想奉劝沉迷于“攀比”风中的同龄人: 别“比”歪了,比来了风度,比来了气派,比不来最最宝贵的知识财富啊!愿天下人都能听见我的心声!
本文的特点是侧重于评述不应该“那样比”之中确立应该“这样比”,即在评述“比吃、比穿、比享受” 的危害之中,确立应该比学习、比知识、比本事。
B. 谈“噪声”
——训练题。
下面是初二周桦南的习作《谈“噪声”》。
对于噪声,大家一定不会很陌生,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噪声。中学《物理》课本第一册上对噪声的解释是: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因此,基于噪声的定义,我想,“谣言” 也可以算作噪声的一种吧。
真正的噪声能干扰人们的休息学习和工作,而“谣言”——这种特殊的噪声却能影响人们的一生,其破坏力是远非普通噪声所可以比拟的。自古以来,因为谣言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之事比比皆是,“人言可畏”、“三人成虎”这些成语都说明了这一点。
《战国策·魏策二》记曰: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同书《秦策三》记曰: “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这两例均说明谣言危害之大,特别是“十夫揉椎”、“毋翼而飞” 两句,形象地说明了谣言的危害力和传播力。诸葛亮第四次南征时,只差最后一步就能把魏消灭,而后主却听信小人谗言,急召诸葛亮回朝,以致魏得以机会喘息,导致了以后蜀的灭亡。岳飞与诸葛亮相似,也是就要直捣黄龙、迎二帝返京之时,被秦桧进了谗言,使皇上连发十二道金牌令岳飞回京,然后就将岳飞杀害了。如果你说后主刘禅是年幼不懂事才听信谣言,宋朝皇帝是昏庸无能才听信谣言,那么一代女皇武则天,也算是有作为的人了,却也听信谣言,只要有人告别人谋反,她便不问青红皂白,把那个被告的人抓起来就严刑拷打,直至那人招认确有此事为止。武则天这么做,不知杀害了多少无辜的人,使朝野上下,许多人的 “官” 都是由于进谗言而得到的,这难道还不能使人们产生警惕吗?
既然谣言的危害这么大,那么有减弱它的办法吗?答案是肯定的——有!中学《物理》课本上有噪声的减弱办法,即: 一、在声源处减弱; 二、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在人耳处减弱。既然谣言属于噪声的一种,那么我们也就一定可以用减弱噪声的办法来减弱谣言的危害程度。即:
一、在声源处减弱。教育人们,使人们懂得散布谣言、攻击别人是不道德的行为,净化人们的思想,以防止人们 “病从口出”。
二、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教育大家要有高尚的品质,不要当谣言的传播工具。
三、在人耳处减弱。人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心胸,对谣言置之不理是最好的抉择。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将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顺便再说一下,究竟怎样识别什么是真知灼见而去发扬光大,什么是谣言而不去传播呢? 《淮南子》 “三人成市虎” 高诱注曰: “三人从市中来,皆言市中有虎,市非虎处,而人信以为有虎,故曰三人成市虎。” 由此可见,人们对谣言,一般是宁可信其真,不可信其假的,以致造成了谣言的飞速传播。“市非虎处”,人人都很容易想到,而人人都不能想到,这是因为人们往往不会认真地、理智地去想,而是被突如其来的或喜极或忧极或气极的消息冲昏了头脑,或是天生就不会和不善于思考。任何谣言都有它的不合理处,只要人们冷静地想想,既然“市非虎处”,又怎么可能“市中有虎”呢?想透了,谣言便不攻自破。
这三种减弱谣言危害的方法,不难看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教育”——以净化人们的思想。这里的“教育”,不是学习,而是思想的“品质教育”。它是对人们来说最根本、最美丽、最应受到的教育,而人们往往忽视的也正是这种教育。如果处理好“品质教育”与人们的关系,解决的将不仅是一个“噪声” 问题,许多问题也都将会迎刃而解。
本文谈的“噪声”,实际上是“谣言”,谈“噪声”,就是谈“谣言”。运用比喻论证方法,是一大特点。
分析谣言的危害,有理有据。运用名人名言,典故传说,历史故事,揭示谣言的危害,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论及减弱谣言危害之法,条分缕析,归结到品质教育,引人深思。
C. 谈兴趣
——1989年河南省中考作文试题之一。
考场优秀作文运用区分抑扬构思法:
兴趣人人都会有的,但有好坏之分。好的兴趣,对自己、对人民、对祖国都有好处; 相反,坏的兴趣,不仅对人民、对祖国无益,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
不同的兴趣产生不同的追求。有的人把自己的兴趣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和时代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和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因而成就了大器。这样的人,投身革命,则成了中流砥柱; 参加建设,可成为中坚力量; 研究科学,能做出巨大贡献。有的人却恰恰相反,以自私享乐为兴趣,利欲熏心,贪得无厌,唯钱是图,斤斤计较。这样的人,既危害国家,又危害人民; 以害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下场告终。
事实是不容否认的。想想吧! 一个人一旦有了某种兴趣,他就必定要竭力去实现它,甚至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例如: 爱迪生成为发明大王,牛顿成为科学伟人,马克思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这些典型事例正好说明: 好的兴趣催人向上,激人奋起,促人进取,鼓舞人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不可想象的困难,进而达到目标,成为对人类有用的人才,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与此相反,坏的兴趣产生坏的欲望,得出坏的结果。像希特勒、墨索里尼、日本军国主义头目等人却成了世界上头号恶人,他们以称霸世界、奴役人民为目的,以发动战争、侵略扩张为野心,以为非作歹、残害百姓为欲望,这就是他们兴趣的罪恶追求。这必然危害全世界的和平,最后不得不被广大人民所打倒,成为遗臭万年的罪人。
我们青少年正处于美好的青春时期,我们应当爱人民所爱,好人民所好,想人民所想,从祖国人民的利益出发,来确立自己的兴趣。尤其现在,我们祖国正经历着大变革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社会呈现勃勃生机,各种各样的事物一齐涌现在我们眼前。大浪淘沙,鱼鳖混杂。我们一定要明辨是非、区别真伪,认清好坏。有的人以享受为乐,不择手段地贪图骄奢淫逸的生活,这令人嗤之以鼻。有的人却相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慕侈糜,不慕豪华,不求享受,甘于清贫,一心扑在所从事的事业上,呕心沥血,孜孜以求,以极大的兴趣为人类作出贡献。我们鄙弃前一种人,效法后一种人,严格要求自己,把对人民的奉献来作为自己的兴趣。
D. 从一则广告谈起
上海经济区十城市中学生作文赛题。原题“提示”如下: 广告,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 报刊上登广告,电视播放广告。广告,有说明性的文字,有活动的画面; 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这一题,可以对某一则广告发议论,也可以从一则广告说开去,谈众人所关心的事。
如何“说开去”,下面的习作片断能给人以启发。
2月3日《解放日报》 的头版头条,将31种劣质产品及其生产厂家点名示众,实在大快人心。
但当我认真查看了这些劣质产品的名称后,竟发现有那么几种是经常在报刊、电台、电视上 “广而告之” 的熟面孔,而且有几句漂亮动听的广告语,简直老幼皆知,家喻户晓。今天,揭去广告大师们精心涂抹的油彩,终于露出了丑陋的 “尊容”。这些厂家以劣充优,以次充好,坑害老百姓,损害国家,如今报纸点名,责令退货,也是活该!
不过我想,在劣质产品暴露出 “庐山真面目” 后,那些曾经为低劣产品涂脂抹粉的广告设计者们,那些为虚假广告提供一席之地的报刊、电视部门,难道就算完事了吗? 他们曾经把成百成千的广告费捞进口袋,堂而皇之地作昧心的宣传,摇唇鼓舌为劣质产品的泛滥鸣锣开道,难道可以逃之天天,不负半点责任吗?
不,不能便宜了他们! 我们完全有理由提出这样的要求:对他们不能网开一面。为劣质产品大吹大擂过的广告大师们、报刊、电视部门,应该拿出一小点勇气,在报刊或电视上表明态度,公开道歉,挽回影响!
作者的思路是: 劣质产品广告——虚假广告——广告设计师——报刊、电台电视部门。而评论的角度有新意。对劣质产品和虚假广告,大家深恶痛绝。这篇时评的重点,针对虚假广告虽然屡遭指责,但继续照登照播的现象,进行评论,鞭挞某些报刊、电台、电视台和广告设计者为劣质产品作昧心宣传的行为,批评他们唯利是图的作风,指出 “不能网开一面”,要追究以广告为劣质产品“鸣锣开道”者的责任,可谓人微言重!
下面这则评论片断是直接批驳广告语的:
有一个饼干的广告,几个小孩拿着饼干,喜滋滋地说: “真正美国口味,我爱吃! ” 这也很荒唐。难道 “口味” 也是美国的好吗?
……
我想,如果真的连口味也都要学西方,把中国的茶都换成外国的咖啡,把中国的馒头都换成外国的面包,把中国的筷子都换成外国的刀叉,把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都换成“汉堡包”,把北京烤鸭都换成肯德基家乡鸡……这样岂不是把我们自己民族的特点统统都丢掉了吗? 这样在世界上还会有我们的地位吗?
这是用引申法批驳所谓中国儿童爱吃“真正美国口味” 的饼干的广告语的。作者假定对方论点正确,连口味也要学西方,那么就会引出一系列的荒唐的结果,最后统统丢掉民族特点,失去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不仅论证了对方论点的荒唐,而且也揭示出它的危害。
题目: 说朋友
你喜欢什么样的朋友?你觉得应该怎样对待朋友?你交过什么样的朋友?你所交的朋友给了你什么(帮助、教训)?可以夹叙夹议,观点要明确,叙事要清楚,字数600左右。
——1997年广州中考作文题之一。
【审题】
题型,提示性文题作文,以论题命题。文体,议论文,属范围型议论文。
【构思】
这类范围型议论文,宜作区分式构思,在区分中确立自己的论点。比如“朋友”,不同类型的人有不同的朋友,交朋友有不同的“交”法,朋友有好坏,交好朋友有益,交坏朋友有害,等等。
本题的提示语,带有提纲性。下面的优秀答卷,实际上是按此提纲的思路来写的。
在现今这个现实社会中,究竟朋友的定义是什么呢?有的人说:“朋友?朋友不就是互相利用呗!”有的人说: “你有钱的时候不就是朋友啰,你没钱的时候,就是损友。”
而我所认为的朋友却不是这样狭义的理解。我的朋友是要互相帮助、互勉互励、真诚相待的,并不是建立在金钱关系上的虚伪友谊。
我认为,朋友之间的相处应贵在坦诚,这也是我对待朋友的一项重要原则。因为只有坦诚相待,才能沟通;有了沟通,才能互助。
而我这个人,一向是公认好人缘的,我有不少好朋友,而且每一个朋友对我来说都是一分可贵的情谊,还给予了我不少帮助。
我还记得自己初一的时候,成绩一般,第一次期中考,成绩只算中下。这时,老师要求我们自己在班上找一位小老师,进行 “一帮一” 的活动。当时因为与同学们都不太熟悉,所以不敢找。而班里的学习委员小彤知道后,便主动地来找我,要求当我的小老师。我十分高兴地答应了。
在那两个多月时,小彤每天放学后都挤出一个多小时给我补课。而我不会的知识点都会自觉地请教她; 她也不厌其烦地给我解答。结果在期末考试中,我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十分感谢小彤对我的帮助,她不但是我的好老师,也成为了我的好朋友。
所以说,朋友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可贵的啊!——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穷,但却过得很快乐; 有的人富,但却过得很寂寞的原因了。
如果一个人,一生中都没有一两个知己或朋友,那么他的一生就等于虚度,假如你有许多知己朋友与你共同分享你的快乐和忧愁的话,你的一生就会过得充实且成功,所以,朋友才是你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希望你们能珍惜她,并且永远爱护她!她将是你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先从什么是朋友谈到喜欢什么样的朋友,次说对待朋友要坦诚,再叙交过小彤这个朋友以及这个朋友给自己的帮助,最后推而广之,论述交知心朋友的重要。可见作者审题仔细,承提示写来,能融会贯通,串联成篇。采用议——叙——议结构,议与叙能较好结合。
【相关题目辨思】
A. 谈 “比”
现今的中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品德上、理想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们彼此之间经常相比。应当比什么?应当怎样比?请以《谈“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条理清楚,言之成理,不少于500字。
——1994年云南省中考作文试题。
这也是提示性文题作文。首句陈述中学生经常在四个方面相比,接着两问,一问比什么,二问怎么比。可见,提示语也带有作文提纲性。
下面是优秀答卷。
“昨天姑姑从香港带回最新潮的衣服给我,好漂亮吔!”“那有什么!爸爸从美国带来文具盒,要100元一个,怎么样,比你强吧?” 诸如此类的谈话,在校园、街市,随处可以听到。
说此话的少男少女们,带着傲然不可一世的表情,穿着牛仔、蹬着耐克,好不威风。唉,我的朋友们,这就是你们要“比”的内容吗?这就是当今少年追求的最高境界吗?请让我奉劝一句:比钱、比权算不了什么,你不能一辈子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比知识、比本事,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未来的世界是人才的天地!
试看当今社会,攀比之风日益盛行,比金钱、比地位,结果,受毒害的却是下一代。不少初中生竟也跟着比起来,比衣服,比容貌。也许在生活方面的“比”,你胜了; 然而在学习上呢?在学生最重要的成绩上呢?我实在不敢相信,一个成天只会谈论名牌服装、高档音响、打扮派头的男孩女孩,会在知识的领域里有什么作为。这是有事实可证明的: 在我们班里,有一个父亲极有权势的男同学,穿的是西装,梳着张国荣式的大分头,油头粉面,俨然一富家子弟。他懂得的“东西”实在不少:哪里的夜总会最热闹,哪里的台球室最豪华; 广州的夜景十分繁华,海南消夏非常合适。每每他唾液横飞地高谈阔论这些时,每个人都被他 “比” 下去了,似乎他是最有 “见识” 最有 “本事” 的人。然而,到了考试时,这位“公子”却失了风度: 用脚拼命踢前排一“三好生”的位置,长颈鹿般将脖子伸得老长,偶尔瞟见一题急忙低头疾书。这时,又是谁把谁比下去了呢?不说也是明明白白的。
极想奉劝沉迷于“攀比”风中的同龄人: 别“比”歪了,比来了风度,比来了气派,比不来最最宝贵的知识财富啊!愿天下人都能听见我的心声!
本文的特点是侧重于评述不应该“那样比”之中确立应该“这样比”,即在评述“比吃、比穿、比享受” 的危害之中,确立应该比学习、比知识、比本事。
B. 谈“噪声”
——训练题。
下面是初二周桦南的习作《谈“噪声”》。
对于噪声,大家一定不会很陌生,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噪声。中学《物理》课本第一册上对噪声的解释是: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因此,基于噪声的定义,我想,“谣言” 也可以算作噪声的一种吧。
真正的噪声能干扰人们的休息学习和工作,而“谣言”——这种特殊的噪声却能影响人们的一生,其破坏力是远非普通噪声所可以比拟的。自古以来,因为谣言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之事比比皆是,“人言可畏”、“三人成虎”这些成语都说明了这一点。
《战国策·魏策二》记曰: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同书《秦策三》记曰: “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这两例均说明谣言危害之大,特别是“十夫揉椎”、“毋翼而飞” 两句,形象地说明了谣言的危害力和传播力。诸葛亮第四次南征时,只差最后一步就能把魏消灭,而后主却听信小人谗言,急召诸葛亮回朝,以致魏得以机会喘息,导致了以后蜀的灭亡。岳飞与诸葛亮相似,也是就要直捣黄龙、迎二帝返京之时,被秦桧进了谗言,使皇上连发十二道金牌令岳飞回京,然后就将岳飞杀害了。如果你说后主刘禅是年幼不懂事才听信谣言,宋朝皇帝是昏庸无能才听信谣言,那么一代女皇武则天,也算是有作为的人了,却也听信谣言,只要有人告别人谋反,她便不问青红皂白,把那个被告的人抓起来就严刑拷打,直至那人招认确有此事为止。武则天这么做,不知杀害了多少无辜的人,使朝野上下,许多人的 “官” 都是由于进谗言而得到的,这难道还不能使人们产生警惕吗?
既然谣言的危害这么大,那么有减弱它的办法吗?答案是肯定的——有!中学《物理》课本上有噪声的减弱办法,即: 一、在声源处减弱; 二、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在人耳处减弱。既然谣言属于噪声的一种,那么我们也就一定可以用减弱噪声的办法来减弱谣言的危害程度。即:
一、在声源处减弱。教育人们,使人们懂得散布谣言、攻击别人是不道德的行为,净化人们的思想,以防止人们 “病从口出”。
二、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教育大家要有高尚的品质,不要当谣言的传播工具。
三、在人耳处减弱。人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心胸,对谣言置之不理是最好的抉择。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将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顺便再说一下,究竟怎样识别什么是真知灼见而去发扬光大,什么是谣言而不去传播呢? 《淮南子》 “三人成市虎” 高诱注曰: “三人从市中来,皆言市中有虎,市非虎处,而人信以为有虎,故曰三人成市虎。” 由此可见,人们对谣言,一般是宁可信其真,不可信其假的,以致造成了谣言的飞速传播。“市非虎处”,人人都很容易想到,而人人都不能想到,这是因为人们往往不会认真地、理智地去想,而是被突如其来的或喜极或忧极或气极的消息冲昏了头脑,或是天生就不会和不善于思考。任何谣言都有它的不合理处,只要人们冷静地想想,既然“市非虎处”,又怎么可能“市中有虎”呢?想透了,谣言便不攻自破。
这三种减弱谣言危害的方法,不难看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教育”——以净化人们的思想。这里的“教育”,不是学习,而是思想的“品质教育”。它是对人们来说最根本、最美丽、最应受到的教育,而人们往往忽视的也正是这种教育。如果处理好“品质教育”与人们的关系,解决的将不仅是一个“噪声” 问题,许多问题也都将会迎刃而解。
本文谈的“噪声”,实际上是“谣言”,谈“噪声”,就是谈“谣言”。运用比喻论证方法,是一大特点。
分析谣言的危害,有理有据。运用名人名言,典故传说,历史故事,揭示谣言的危害,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论及减弱谣言危害之法,条分缕析,归结到品质教育,引人深思。
C. 谈兴趣
——1989年河南省中考作文试题之一。
考场优秀作文运用区分抑扬构思法:
兴趣人人都会有的,但有好坏之分。好的兴趣,对自己、对人民、对祖国都有好处; 相反,坏的兴趣,不仅对人民、对祖国无益,对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
不同的兴趣产生不同的追求。有的人把自己的兴趣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和时代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和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因而成就了大器。这样的人,投身革命,则成了中流砥柱; 参加建设,可成为中坚力量; 研究科学,能做出巨大贡献。有的人却恰恰相反,以自私享乐为兴趣,利欲熏心,贪得无厌,唯钱是图,斤斤计较。这样的人,既危害国家,又危害人民; 以害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下场告终。
事实是不容否认的。想想吧! 一个人一旦有了某种兴趣,他就必定要竭力去实现它,甚至不顾一切地去追求。例如: 爱迪生成为发明大王,牛顿成为科学伟人,马克思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这些典型事例正好说明: 好的兴趣催人向上,激人奋起,促人进取,鼓舞人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不可想象的困难,进而达到目标,成为对人类有用的人才,为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与此相反,坏的兴趣产生坏的欲望,得出坏的结果。像希特勒、墨索里尼、日本军国主义头目等人却成了世界上头号恶人,他们以称霸世界、奴役人民为目的,以发动战争、侵略扩张为野心,以为非作歹、残害百姓为欲望,这就是他们兴趣的罪恶追求。这必然危害全世界的和平,最后不得不被广大人民所打倒,成为遗臭万年的罪人。
我们青少年正处于美好的青春时期,我们应当爱人民所爱,好人民所好,想人民所想,从祖国人民的利益出发,来确立自己的兴趣。尤其现在,我们祖国正经历着大变革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社会呈现勃勃生机,各种各样的事物一齐涌现在我们眼前。大浪淘沙,鱼鳖混杂。我们一定要明辨是非、区别真伪,认清好坏。有的人以享受为乐,不择手段地贪图骄奢淫逸的生活,这令人嗤之以鼻。有的人却相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慕侈糜,不慕豪华,不求享受,甘于清贫,一心扑在所从事的事业上,呕心沥血,孜孜以求,以极大的兴趣为人类作出贡献。我们鄙弃前一种人,效法后一种人,严格要求自己,把对人民的奉献来作为自己的兴趣。
D. 从一则广告谈起
上海经济区十城市中学生作文赛题。原题“提示”如下: 广告,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 报刊上登广告,电视播放广告。广告,有说明性的文字,有活动的画面; 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这一题,可以对某一则广告发议论,也可以从一则广告说开去,谈众人所关心的事。
如何“说开去”,下面的习作片断能给人以启发。
2月3日《解放日报》 的头版头条,将31种劣质产品及其生产厂家点名示众,实在大快人心。
但当我认真查看了这些劣质产品的名称后,竟发现有那么几种是经常在报刊、电台、电视上 “广而告之” 的熟面孔,而且有几句漂亮动听的广告语,简直老幼皆知,家喻户晓。今天,揭去广告大师们精心涂抹的油彩,终于露出了丑陋的 “尊容”。这些厂家以劣充优,以次充好,坑害老百姓,损害国家,如今报纸点名,责令退货,也是活该!
不过我想,在劣质产品暴露出 “庐山真面目” 后,那些曾经为低劣产品涂脂抹粉的广告设计者们,那些为虚假广告提供一席之地的报刊、电视部门,难道就算完事了吗? 他们曾经把成百成千的广告费捞进口袋,堂而皇之地作昧心的宣传,摇唇鼓舌为劣质产品的泛滥鸣锣开道,难道可以逃之天天,不负半点责任吗?
不,不能便宜了他们! 我们完全有理由提出这样的要求:对他们不能网开一面。为劣质产品大吹大擂过的广告大师们、报刊、电视部门,应该拿出一小点勇气,在报刊或电视上表明态度,公开道歉,挽回影响!
作者的思路是: 劣质产品广告——虚假广告——广告设计师——报刊、电台电视部门。而评论的角度有新意。对劣质产品和虚假广告,大家深恶痛绝。这篇时评的重点,针对虚假广告虽然屡遭指责,但继续照登照播的现象,进行评论,鞭挞某些报刊、电台、电视台和广告设计者为劣质产品作昧心宣传的行为,批评他们唯利是图的作风,指出 “不能网开一面”,要追究以广告为劣质产品“鸣锣开道”者的责任,可谓人微言重!
下面这则评论片断是直接批驳广告语的:
有一个饼干的广告,几个小孩拿着饼干,喜滋滋地说: “真正美国口味,我爱吃! ” 这也很荒唐。难道 “口味” 也是美国的好吗?
……
我想,如果真的连口味也都要学西方,把中国的茶都换成外国的咖啡,把中国的馒头都换成外国的面包,把中国的筷子都换成外国的刀叉,把天津的“狗不理”包子都换成“汉堡包”,把北京烤鸭都换成肯德基家乡鸡……这样岂不是把我们自己民族的特点统统都丢掉了吗? 这样在世界上还会有我们的地位吗?
这是用引申法批驳所谓中国儿童爱吃“真正美国口味” 的饼干的广告语的。作者假定对方论点正确,连口味也要学西方,那么就会引出一系列的荒唐的结果,最后统统丢掉民族特点,失去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不仅论证了对方论点的荒唐,而且也揭示出它的危害。
今日更新
-
我的一次发现
[2019-06-01]
-
我成长中的二三事
[2019-06-01]
-
今日家事
[2019-06-01]
-
喜事一件接一件
[2019-06-01]
-
这件事在我的记忆深处
[2019-06-0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