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马价十倍”写议论短文

2022-09-06 可可诗词网-初中作文实例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目】
        读了下面这则故事,你有哪些想法,从中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写一篇议论性的短文。题目自拟,300—400字。
        古代有一个人卖马,在市场上一连站了三天,无人问津。此人就去见以识马闻名的伯乐,愿出一天工钱,请伯乐绕着他的马转转看看,走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伯乐照他的要求做了以后,马价一下子涨了十倍。
        ——1994年杭州市中考作文试题。

        【审题】
        这是读故事写议论性短文,属自拟文题材料作文,从故事引发启示。
        【构思】
        本题的故事,从不同角度看,可以得出不同的启示,属发散性试题。下面的优秀答卷《伯乐看过的就是千里马?》,从反面看问题,用了戳穿西洋镜的写法。
        当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促销手段层出不穷,不少商家请“伯乐”来为“千里马”做广告,随之带来了轰动效应。不少求“千里马” 急切的客户就纷纷来商家购买。商家见到来了那么多顾客,于是 “千里马” 的价格就涨了又涨,而 “千里马” 仍供不应求。各种各样的“劣马”也都成了 “千里马”,只要请来“伯乐”,还怕没有 “千里马”?
        难道“伯乐”看过的就是千里马?非也,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不少 “伯乐”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给我钱,再差的马都能成为 “千里马”。何况现在连“伯乐”也会有假,更别说“千里马” 了。

        其实,真正的 “伯乐” 应当是消费者自己,只要消费者自己能有识“千里马”的慧眼,那还要什么 “伯乐”呢?愿消费者挑选“千里马”时,要多个心眼,不要被假冒的“伯乐”和“千里马” 所蒙骗。

        本文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伯乐看过的马不一定就是千里马,因为有的伯乐已被商家收买,还有的伯乐本身就是冒牌货。可见考生是借题抒发现实中的感触。考生提出消费者就是“伯乐”,有独到见地。另一篇《好的商品更要有好的广告》则是从正面来谈商品广告的重要性的。
        古时有人卖马,在市场上呆了三天也没有人问津。后来他请来伯乐,伯乐仅绕着他的马转了转,走的时候又回过头来看看,马价就一下子涨了十倍。
        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名人效应”吧。那个马商有经济头脑,善于抓住人们的心理。试想,如果光凭马商自己一张嘴,说这马怎么好,怎么棒,人们便会想:“你是不是自吹自擂?”而伯乐是当时有名的相马大师,他能绕着这马看,走的时候还要回头望望。人们就会想:这马一定好,否则伯乐怎么会留恋忘返呢?马商用一天的工资买伯乐的回头一望是值得的,他做了一个极好的广告。
        好的商品更要有好的广告,这样才能打开商品的销路。否则人们都不知道你的商品,怎么会卖得出去呢?著名的 “KENT”产品,就是因为厂家能用极好的广告和大规模的宣传声势,所以能享誉全球。
        不过最后还得说一句,商品固然要有好的广告,但前提是商品必须真正是好的。如果是假冒伪劣商品,那将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本文提出好商品更要有好广告,因为好广告是商品最有效的促销手段。这个观点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作者因事说理,先转述故事,然后分析买马人的心理,提出好商品更要有好广告。最后补论,好商品是好广告的前提。
        《伯乐看过的就是千里马?》从反面论述,《好的商品更要有好的广告》从正面阐明,行文方式不同,但都自然合理。相比之下,后者更胜一筹。
        【相关题目辨思】
        A. 括母当责
        下面是初三赵锋林的习作《括母当责》,是读了“赵将括母”这一故事后的想法。
        自读了汉朝文学家刘向的《赵将括母》一文,心里不免有所感触。赵括的母亲的那种见高识远,深明大义,以国家安危为重的高贵品德实在令我佩服。但是,更多的是我对赵括母亲的成见。这就是我之所以不喜欢这篇文章的主要原因。
        文中曰: 赵王令赵括代廉颇为将,抵挡秦军。括母上书阻拦,王不从。结果括死军覆,导致兵败。我想,括母在这一点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俗话说: “知其子者莫过于其母”。赵括母亲也是如此,对儿子了如指掌。她在奏折指出赵括不如其父,有 “极端自私、高傲无礼” 的恶习。这就说明她知道儿子的恶习。那么她为什么不及早地加以管教呢?丈夫辅助君王处理国事,难道你也没有时间吗?如果她能像“岳母刺字”那样从小就对儿子进行教育,将儿子的恶习及早地进行铲除,甚至将其扼杀在萌芽之中,何至于直到儿子要上任时,才去阻拦,岂不是“雨后送伞”?括母真应该负一定的责任。
        赵括之母如此,而今社会上也有一些像她一样对子女只养不教的父母。他们对孩子娇生惯养,放在嘴里怕化了,露在外面怕冻了。平时孩子做错了事,有什么不正确的举止,也不批评指正或加以引导、教育。原因是怕孩子受委屈,以致孩子以后和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变得专横跋扈,滑向罪恶的深渊时,才如梦方醒,顿足捶胸,后悔当初没有对孩子进行很好的教育,可惜,悔之晚矣!他们与括母又有什么两样呢?
        所以,我要奉劝所有的父母: 括母的弊端效法不得。

        这是一篇“反弹琵琶” 的优秀习作。小作者对括母,先肯定其有德有识的一面,又指出其教子无方的一面。然后举例说明当今类似的现象,亟须引起重视。由古及今,以古为鉴,层层深入; 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比,生动活泼。
        B. 做比说重要
        下面是初二董一格的习作《做比说重要》,也是读故事写议论文。
        兄弟两人看见天空飞着一只大雁,他俩尚未开弓,便为怎样食用这只雁而争起来,待到他们争出了个“名堂”,那只雁也早已飞走了。做比说重要,这便是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
        记得一个伟人说过: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 纵观历史长河,凡是实现了的事情,不一定都有一个好的、完整的计划,但却都有着人们努力的行动,才得以成为现实。长辈们常常教导我们: “言必信,行必果。” 这也恰恰说明了说了的只有做才有意义这个道理。
        那么,假如光说不做又是什么后果呢?——多年以来,我们同学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天气温暖的秋天,寒号鸟懒得动手搭窝,待到那狂风怒号的隆冬深夜,它打着颤说: “哆啰啰,哆啰啰,寒风冻死我,明天就搭窝!” 而第二天呢?阳光灿烂,它早把搭窝的事抛在九霄云外了。就这样日复一日,终于有一天,只说不做的它冻死在风雪中。
        这个故事听起来十分荒唐,但具有寒号鸟心理的人在生活中并非少数。

        让镜头聚焦校园: 期中考试结束,一些同学由于没考好而捶胸顿足,唉声叹气,于是向众人发表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说,立下雄心壮志,发誓期末一定要提高成绩,然后回家照样将书本扔在一边……期末考试后又是一片叹息……
        看来口头上说说容易,但没有实际行动也是无济于事。
        而言之必行呢?结果可大不相同了。
        前几天,我们楼门口的一棵刚栽的小树苗被人弄倒了,从这里路过的老老少少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责怪把树弄倒的人太不讲公德; 有的不满意种树的人,说是种得不牢; 还有的甚至说这儿根本不该植树……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却没有一个人上前把它扶起来。这时,从楼里出来了一个“红领巾”,他拎了一把小铲,默默走到小树跟前,将小树扶起来,用小铲将土填实。于是小树又亭亭玉立在徐徐微风中了……
        一个众人颇费口舌的问题就这样被一个孩子不起眼的行动解决了。
        中国有句古训: “敏于行而讷于言。” 既然做比说重要,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在实际行动中寻找成功吧!

        小作者从故事得出的启示的中心论点精当: 做比说重要。围绕这个中心论点论证较充分、较有力: 先引述伟人名言及古语,从正面论述做的重要; 接着讲述故事,联系校园中的“唉声叹气”,从反面论述只讲不做的后果;继而以小树苗被弄倒后的纷争与铲护为据,一反一正,论述只说不做和只做不说的不同结果; 最后引用古训,强调敏行讷言。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