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小史

2019-06-01 可可诗词网-初中作文实例 https://www.kekeshici.com

        【题目】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参考题目: × ×发展小史
        ——课本作文训练题。
        【审题】
        题型,以半文题命题; 文体,说明文; 题旨,从“发展史”角度说明事物的特征。
        【构思】
        一、说明事物的发展史,一般以时间顺序作说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事物的发展分成几个阶段作介绍。
        分阶段大致有以下形式。
        ①分“代”。有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几次重大的质的变化。比如电子计算机,发展至今已有四代: 第一代,1946年,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1948年,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1964年,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当前,微型电子计算机。参见《微型电子计算机》。
        ② 以名称变化为标志。例如《笔的发展史》,刻笔、蘸笔,毛笔,铅笔、钢笔、圆珠笔,激光笔,以笔的名称为标志,划分阶段。
        ③ 自述式说明文,“我”一般是小辈,以祖辈、父辈分阶段。
        在总体时间顺序的框架下,局部往往穿插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比如事物在不同阶段结构的进化,说明结构一般以空间为序,说明主次、因果等,以逻辑为序。
        二、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生动说明的如《镜子的历史》,还可以用拟人手法,如《火柴自述》;平实说明的如《眼镜小史》。
        【相关题目辨思】
        A. 镜子的历史
        科学小品
        参考题目: 镜子的历史
        ——课本作文训练题。
        本题宜用小品文的笔法,准确、生动地介绍镜子的历史,既有科学的正确性,又有文艺的生动性。
        构思,宜用漫话式说明构思法。用谈话的方式,轻松、活泼,可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引用诗句、谚语、俗话,还可以穿插故事趣闻,向读者介绍镜子的历史。下面是一篇习作的摘述。
        先从人们日常照镜子说起,用设问句引出介绍它的历史。
        介绍镜子的历史,一般用时间顺序。作者分三个阶段作介绍。首先介绍青铜镜,从古埃及说到中国商朝; 其次介绍水银镀面玻璃镜,这是重点,依次说明发明、制造、保密、泄密、普及,穿插了故事趣闻:
        十五世纪,威尼斯的能工巧匠开始制造玻璃镜子。他们在玻璃面上贴上一层薄薄的锡箔,然后浇一层水银。水银溶解了锡,变成一种黏稠的银白色的液体,与玻璃牢固地结合在一起,一面玻璃镜就制成了。
        玻璃镜子易携、明亮、清晰,一时间,王公贵族争相购买,各国人也都慕名来到威尼斯,小小镜子身价百倍,大量财富涌向威尼斯。为了独断市场,不使技术外流,制镜技术成了威尼斯人的最大秘密,他们想尽方法,把制镜工场集中到一个小岛上,四周严密防守,重重封锁,自以为这样就可以永远以其倍受欢迎的镜子而独霸天下了。
        后来,法国人用重金收买了几名威尼斯工匠,并在夜色掩护下用小船将他们偷渡出国。不久,法国也出现了相同的制镜作坊,玻璃镜子不再神秘了,价格也不再昂贵了。从此,镜子工场遍及欧洲,镜子的面积由小到大,形状也有了很多的变化。

        再次介绍现在通用的镀银的玻璃镜以及镀铝膜的镜子。
        作者在漫谈说明中,突出了人类的智慧,赞誉了人们的宝贵的探索精神,给人一种启迪。最后一段是:
        镜子的性能在改善,制作过程走向简便,用途也越来越广。纵观它的历史,它的哪一个发展进步不是人类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呢?在科技飞速前进的今天,它必然拥有更为广阔的前景,等着你去开拓!

        B. 眼镜小史
        下面是纪美珍的习作《眼镜小史》。
        现在,戴眼镜的人越来越多。随着眼镜式样、颜色、功能等的更新换代,人们逐渐对眼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眼镜的作用也从原来单一的改善视力,扩展到遮挡阳光,保护眼睛; 同时,又因戴上它可弥补一些面部缺欠,起到美容的作用,进而又成为人们夏季装饰的佳品。因此,眼镜备受各界人士的青睐。那么眼镜是何时发明,怎样发展的呢?
        据传说,眼镜是从中国传出的,因为有资料说,早在纪元前,中国黄帝就通过秀镜观察星星。又据孔子说,中国在当时就有人戴水晶和其他透明矿物质做成的“眼镜”,用以遮阳和医治眼睛发炎。还有人猜测,眼镜起源于印度,是蒙古人在征讨中传进中国的。总之,众说不一。
        13世纪末,眼镜出现在意大利,首先是在威尼斯制成的。现在保存下来的资料表明,眼镜是从1300年开始有的,还提到禁止用普通玻璃做,而要用天然水晶制成。
        英国人培根在巴黎监狱中写的一本著作里,谈到使用球面玻璃来帮助上了年纪的人看得清楚些,他就曾送给教皇这样一块供阅读用的玻璃。当时,除威尼斯外,制造眼镜的中心还有德国的纽伦堡,以及法国的鲁安。
        15世纪中叶首次出现近视眼患者使用的凹面镜。拉斐尔所画的教皇10世的像上就有这种眼镜,这幅画现仍保存在佛罗伦萨的皮蒂宫。
        随着意大利和德国相继在16世纪制造眼镜,第一次出现了用跟鼻梁宽窄相当的镜桥连接在一起的眼镜。后来出现了夹鼻眼镜,再后来才出现用眼镜脚挂到耳朵上的眼镜,最早的这样一副眼镜是埃尔·格雷科在16世纪末制成的。
        双焦点透镜的主意出自富兰克林,他是在致友人的信中描述这个主意的。到了19世纪人们才开始有意识地研究射进眼镜的光线问题,才编制出远距离视力测试表,1872年起,才用屈光透镜来表明镜片的度数。
        发展至今,无论是眼镜的颜色、式样,还是用途,都比以前丰富得多了。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来发明的隐形眼镜不但解除了患者常年带镜之苦,而且还能适应一些特殊工种的要求。

        本文以翔实的史料,按时间顺序,说明了眼镜的发展历史。各发展阶段用笔相当,结构匀称。
        C. × ×菜,我是怎么做的
        ——课本训练题
        这是程序说明,着重说明做“××菜” 的过程和次序。
        ① 家乡一绝——“麻辣脆”
        下面是初二马楠介绍黔西风味小吃 “麻辣脆”。
        黔西大地一枝花,麻辣脆味香万家。到过黔西的人都知道,这儿有一种独特风味的小吃 “麻辣脆”,可称是我们家乡一绝。
        “麻辣脆”和四川的“担担面”一样,是由小贩们走街串巷叫卖的。如果你来到黔西,看到一种用竹编的筐子装着,呈鲜红色的片状或丝状的小吃,那就是麻辣脆。外地人不知道什么叫麻辣脆,精明的小贩会吆喝着兜揽: “麻辣脆又香又甜,不香不脆不要钱!拈麻辣脆啰!” 真是名副其实。
        走上前,看一看,红中透白,嫩闪闪;嗅一嗅,香喷喷,馋涎欲滴; 尝一尝,脆生生,麻麻的,辣辣的,麻辣中又有淡淡的甜味。虽然又麻又辣,边吃边 “呼哧呼哧”地吸冷气,可越吃越想吃,欲罢不能。吃上二两,头上慢慢渗出汗珠; 吃上半斤,包你周身大汗淋漓。一位老师还以麻辣脆为题,出了 “黔西风味麻辣脆” 的下联征对,至今还没有完整的上联。
        “麻辣脆” 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是治感冒的良 “药”。原来中医治感冒讲究“发汗”,麻辣脆就有这样的功能,吃上半斤,出一身汗,感冒也就不治而愈了。另外它还有健脾开胃,增进食欲的功效。
        麻辣脆如此受人喜爱,想必一定有复杂的制作过程,其实不然,简单得很。麻辣脆,顾名思义,既要“麻”,又要“辣”,还要“脆”。要有“麻辣”二味,花椒和辣椒是两种必不可少的佐料; 要有 “脆” 性就得靠制作人掌握适当的火候。麻辣脆的制作过程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主料的加工。主料是一种名叫大头菜的蔬菜。先将其洗净剔叶,只留下肉质根,切成片或丝。然后在火上放一口砂锅,倒入适量的清水。待水沸腾后,将切好的主料放入氽一下,估计两成熟就捞起,摊在竹筛上待其晾至半干,用适量的盐揉过一道,放进干净的坛子里,这就是麻辣脆的雏形了。
        第二步,佐料的配制。原料主要有三种,即花椒、辣椒和味精。辣椒要选用上等优质的,加工成辣椒面待用,花椒也同样加工成粉末备用。食用时将以上三种佐料调配均匀,其比例为二两辣椒面,三钱花椒粉,两钱味精,用冷水调匀,加入少许的糖。然后取出腌好的主料,再用热水冲洗,再与调好佐料配合,调配,风味独特的麻辣脆就做好了。
        “麻辣脆”历史悠久,一直受人的喜爱,当地人们正想让它冲出黔西,就像榨菜一样,跻身于快餐食品行列。我坚信: 家乡的这一绝定会前景辉煌。

        本文首先从色、香、味说明“麻辣脆”的特征,突出了“麻”“辣” “脆”; 然后重点介绍制作过程,分两步,程序清楚。
        ② 栀子花汤
        尚弦月的习作《栀子花汤》,先描述江南种栀子花,采花、卖花、买花,以花为食的风俗,下面是说明花性、烧汤的片断。
        栀子花性甘,微苦,中含少量挥发油和结晶质、鞣质、维生素等成分,具有清目、利血、除痹、养肝的功效。因此,每到夏季,家家都做栀子花汤。“春吃榆钱饼,夏做栀子汤,秋饮菊花(茶)、冬掘苇(根),神仙都不当。”说的就是这里的四季美食。
        其实,做栀子花汤也不难,去花蒂,掐花蕊,洗净待用。先把适量的豆腐条放在铁锅里,佐以青葱黄姜,文火过一下,去掉豆腥味,放清水烧开,再把栀子花投入沸水中,点上几滴素油,撮上一点盐,方便的话,再配上几片平菇。慢慢地熬好,等不了多会儿,一道栀子花汤就做好了。
        做成的汤忌放酱油、香醋、味精等调味品,以免破坏本味。
        待栀子花汤端上桌来,汤盆盖儿一揭,呵,满屋奇香!一看:白的花、白的菇、白的豆腐、白的汤,那几截青葱、几片黄姜躺在稠稠的汤汁中,令人垂涎欲滴。乘热快喝吧,一小勺汤进了口,那个味呀,甘鲜滑爽,终生难忘!难怪人都说这是“神仙汤” 呢。

        上面节选部分,承以花为食的风俗,进而说明花性,引用民谣,归结到四季美食之一; 说明制作过程,简明清晰,且不忘交代禁忌;最后描述一番,又归结到民俗,美称为“神仙汤”。
        ③ 苦瓜炒蛋花
        下面是陈之浩的习作《苦瓜炒蛋花》。
        中餐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其烹饪方法很多。“炒” 便是中餐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下面我便向大家介绍一种我最喜爱的菜——苦瓜炒蛋花的做法。
        苦瓜要选熟透的,事先把它切成两瓣,用淘米水泡一个上午,就可以除去它的苦味了。然后再把泡好的苦瓜取出来洗净、切好,控净水。接着,洗些小葱切碎,把它们放到小碗里,再放两个打好的鸡蛋进去,千万别忘了放些盐(按自己口味),用筷子搅匀。这样葱和蛋就亲亲热热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是一家人了。现在我们先让它们一家子好好相处一阵。
        我们得乘机把锅洗干净,点着火,等锅热了立即往锅里放油和打扁的蒜头。先不要急于把火调猛。让火慢慢地诱出蒜头的味。大约过了30秒钟吧,这时香味已经从蒜头里爬出来和沸腾的油尽情地跳 “的士高” 了。
        这时,我们把事先准备好的苦瓜片倒进锅里,接着再往锅里洒些水。须臾,这些“难民”在锅里用低沉的调子在“扑哧,扑哧”地哼着小调。它们这是苦中作乐呢。这时记住得把火弄旺,否则会跟不上它们的变化节奏。再用锅铲陪它们跳跳舞——也不必陪得太久。然后用锅盖把锅盖起来,充分利用热气把其焖熟。这样做出的菜才不会“面黄肌瘦”。
        五分钟过去了。揭开锅盖,里面这些 “难民” 已有些愤愤不平了。再把预先备好的碗里那一家人请进去,顿时这些 “难民”像受到安抚一样把烦躁的情绪稳定了下来。看到这情形不要发愣,再从小罐里倒些淀粉在小碗里和着水拌匀,洒在苦瓜鸡蛋葱上,随手把锅再盖上,把火再调小些。
        静静地候在一旁,听里面这些难兄难弟的二重唱,一点也不会感到寂寞。过会儿声音小了,小了……
        这时把火关了,再次揭开锅盖,锅里的香气上腾。对了,再洒进一些酱油,放点味精,用锅铲东南西北中地搅动几下,使其溶到菜里头。
        最后用碟子盛上。乍一看,光滑洁莹; 尝一口,色香味浓。
        苦瓜炒蛋花便做好了。

        本文对“做”的过程说明得完整细致,“滴水不漏”。同时,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做”时的乐趣,行文有序而活泼。
        D. 介绍× ×小制作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参考题目: 介绍× ×小制作
        ——课本作文训练题。
        这也是程序说明,着重说明制作过程。
        ① 制作布娃娃
        下面是周涛的习作片断。
        如果你想制作一个站着的布娃娃,就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先剪一个小圆,将其作为整个身子的底,再剪下一个扇形,围成锥状缝在小圆上,在中间空隙处塞以棉花、碎布头,再封口,细细缝紧,做成一个似圆锥筒的形状。这样,身架子初步定型。接下来,最难做的要数头。头的大小要适中,不能过大或过小,因此,剪裁时要注意尺寸。用白色的布剪成两个等圆,对称着缝在一起,塞上棉花。下一步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做头发。选取黑色的毛线,剪成若干长度相等的细段,用黑色丝线一段段密密缝在头部顶端,缝的过程中,要尽量使其密度适中,如果怕麻烦,图省事,就可用花布或毛线制一顶小帽子套在布娃娃的头上,既简单又大方。接着,就给娃娃加上嘴和眼睛。用红色的线绣上一个月牙状的小嘴,再用黑丝线绣上两个眼睛,到此为止,整个头部做成了。然后将头与身子缝在一起。
        布娃娃现在就剩下两个膀子了,做法很简单,用碎布剪四个细长条,每两个对缝在一起,用棉花塞实。缝在身架子上,膀子的缝制也挺有讲究。比如说,可缝成一手叉腰,另一只手向上或向前举着,姿态各异,力求美观。

        习作依次介绍五道工序: 做“身架子”,做“头”,做“头发”或“帽子”,做“嘴和眼睛”,做“膀子”,眉目清楚。
        ② 制作纸门帘
        下面是张立辉的习作片断。
        要做纸门帘,第一步是备料。首先得有纸,最好是旧的挂历、年画、画报之类,这样的纸比较厚,不容易损坏,而且用它们制作门帘快一些。然后还要铁丝,与回形针差不多粗细的,弯曲方便一点的,不要有锈。再备好胶水刀片。
        将挂历裁成长长的等腰梯形,下底宽四厘米左右,上底不超一厘米,高大约四十厘米。如果备的纸薄,就要更高一些。铁丝,我们也要把它截成小段的,每段要比纸底边宽出一到二厘米,把这一、二厘米匀到铁丝两头,用镊子弯成两个直径二至三毫米的小圆圈,这样,就把铁丝弯成了一个小哑铃形状的了。
        先把纸带宽的一边平放在左手掌上,大拇指按好,再把右手中的“小哑铃”沿着纸带底边放好,注意左右对称,别歪了。把铁丝连同下面的纸带一齐卷起来,一圈,一圈,一定要卷紧,这样,一直卷到纸带的细端,抹上胶水,粘到上一层的纸带上去。
        做到这一步,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个小纺锤形的东西,也是整个门帘的一个小分子。照刚才的方法再做下去。把它们一个个钩起来,一串串排起来,就成为一个门帘。

        先介绍备料——四物,主次详略得当; 次介绍材料加工备用,说明动作,用词恰当,列据数字具体; 再介绍具体制作部件; 最后交代了 “以次类推”。
        ③ 制作立体植物标本
        下面是吴其俊的习作片断。
        立体植物标本是怎样制作的呢?
        首先取一些砂子,用筛子筛一遍。再用水把筛下的细砂里的土洗掉,然后晾干备用。
        然后选择一支最喜爱的花,无论是红如朝霞的月季,还是粉如胭脂的桃花,或者是英姿飒爽的蟹菊,也或是傲霜凌雪的洁白梅花,直立地固定在一个盒子或其他容器的底部。再用勺子把干净的砂慢慢地舀入盒内,并且一边用镊子整理花的枝叶,让它保持自然的姿态,直到整枝花都被埋住。
        接着把盒子放在干燥而温暖的地方,不要移动。八九天以后,花里的水分都被砂子吸收了,花就可以取出来了。取的时候,慢慢地倒出砂子,取出花,吹掉花上的细砂。一朵永不凋谢的鲜花就做成了。
        最后,拿一个干净的盒子,把花枝按自然状态固定在盒子中,立体植物标本就做好了。

        先设问,后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标明,清楚明白。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