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游子吟》与“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2018-06-11 可可诗词网-名诗赏析 https://www.kekeshici.com



背景
这是一首享誉千古的叙事抒情诗。孟郊一生困顿,五十多岁才当上溧阳县尉这样一个小官,结束了长年漂泊流离的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中采撷了一位慈母手中抽针引线的刹那情景,表达了母亲的慈情和儿子的孝道。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一生穷困,被人称为“寒酸孟夫子”。他的诗,以五言古体居多,表现力极强,被韩愈所推重,后人并称“韩孟”。
 
 
 
全诗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①寸草:小草,比喻游子。
②三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母爱。
 
 
 
诗大意
慈祥的母亲一针一线,亲手为离家远游的孩子缝制衣服。要分别了,为了把衣服缝得更结实,一针针密密地缝,是担心孩子不能及时归来。谁说像小草一样的儿女之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天阳光般的深厚博大的母爱呢?
 
 
鉴赏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诗的前两句,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线”“衣”,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亲情。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慈母抽针引线的刹那情景,朴素自然,亲切感人。慈爱的母亲在那儿给要出门的儿子缝衣服,她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那样的细密,只担心儿子出门久久不能回来。这时没有语言,也没有眼泪,然而从这普通的场景中所透露的母亲的慈情,却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人以反问作结,意味尤为深长。儿子把自己比作一棵小草,把母亲比作春阳: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得了呢?
千百年来,多少游子吟诵起这首小诗都禁不住热泪滚滚,因为它唤起了普天下儿女们最亲切的联想和最深挚的忆念。
 
 
赏析
 
    诗歌是最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样式,诗人要用自己感情的火去点燃读者心中的火,使其心潮澎湃,产生共鸣。优秀的诗篇总是饱和着诗人丰富、强烈的感情,可以说没有感情便没有诗。但是,这种感情又必须真挚、自然,发自诗人的内心深处,切切不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诗人要有赤子之心,“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明·李贽《李氏焚书·童心说》)。没有真情实感的作品,不可能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游子吟》缘情而发,表现了母子之间的骨肉之情,歌颂了伟大而深厚的母爱。孟郊是湖州武康人(今浙江德清),他在仕途上潦倒失意,年近五十才做了一个溧阳县尉。这首诗题下曾自注:“迎母溧上作。”可见是诗人居官后把母亲从浙江接到江苏溧阳时的作品。孟郊写母子之情,没有着眼目前,写“迎母”时的欢乐心情,而是宕开诗笔,回忆追述当初自己离乡出游时母亲灯下赶缝的情景。前四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动人画面:深夜,万籁俱寂,一灯如豆,慈爱的妈妈正在穿针引线,赶缝衣裳。儿子明天就要远行了,她一针针,一线线,缝啊,缝啊,针脚是那样精细密实,她生怕儿子一去久久不归,衣衫破了无人缝补。在这里,诗人不写分别前母亲的叮咛,儿子的依恋,而是选取了生活中的典型细节,通过母亲的一种最最平凡的劳动,集中地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疼爱。诗的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贴切形象的比喻,巧妙的议论,把所抒发的感情深化了一层:那春天柔嫩的小草得到和煦的阳光的照射与爱抚;年轻的儿女们也同样得到了母亲养育的深恩。那短短的小草报答不尽太阳的恩情;做儿女的也象那小草,谁能说报答得了慈母的深恩呢?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孟郊的这首诗正是以真挚纯洁的感情,打动了读者的心。直到今天,人们还常常用“寸草、春晖”来比喻自己同父母、党、祖国的深厚关系,以激励自己奋发上进,有所作为,报答她们对自己的关怀和培养。
 
 
鉴赏要点
[1]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抓住典型情景进行描写。
[3]比喻通俗形象。
[4]巧用反问句。
[5]文字浅显,感情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