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①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②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③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④,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⑤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⑥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⑦,一厝雍南。自此, 冀之南, 汉之阴, 无陇断⑧焉。
【注释】
①惩: 苦于。②指通: 直通。③荷担: 挑担。④龀(chen): 小孩子换牙,约七八岁。⑤操蛇之神: 山神,古代神话中的神手里拿着蛇。⑥夸娥氏:古代神话中的大力士。⑦厝(cuo):安放。⑧陇断: 即垄断, 指阻隔交通。
【意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 高八万尺。本来位于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北山有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面对着山居住着。苦于山北交通阻塞,出入就要绕弯路,就把全家族的人聚集在一起商量这事,说: “我和你们以全部精力削平险阻,打通去豫州南面的路,直达汉水的南面,你们觉得可好?”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老伴提出疑问: “凭你这点儿精力,魁父这样的小山尚且平不了,还能对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挖出的石头泥土堆放在哪儿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把它扔到渤海的后面,隐土的北边去!”于是,愚公带领小辈中三个能挑担的,凿石头,挖土块,用簸箕和土筐把石头和泥块运到渤海后面。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遗腹子,刚换牙,也蹦蹦跳跳地跑来帮忙,寒暑换季,过了一年,才往返了一次。河曲有个人称智叟的老头,见了愚公的行为好笑,想阻止愚公,说:“你也太不聪明了!以你的年老力衰,山上的一根草尚且毁不掉,对那么多的石块又能怎样呢?”愚公长长地叹了口气,说:“你的思想太顽固了,一点不开窍,竟还不如那寡妇和她的小孩。我即便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儿子又生了孙子,孙子再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但是这山却再不能增高,还怕平不了它吗?”几句话说得智叟无言以对。山神听到愚公这番话后,担心愚公挖山不止,就报告了天神。天神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就派了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去背太行山和王屋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另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以南,就再也没有大山阻隔交通了。
【解说】
在中国,恐怕再没有比“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更家喻户晓的了。这则寓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夸张的,神话式的,充满了浪漫主义理想色彩。尽管太行、王屋两座山最后还是依赖神力才搬走的,但它所表述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却因此深入人心。愚公的故事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人是一代代繁衍生息,无穷无尽的,只要有长期奋斗的心理准备,有不畏险阻的勇气,有不怕牺牲的信念,总能达到既定目标。个人的力量与大自然比起来,自然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所有的人力量集中起来产生的威力则不可估量,完全可以为着一个共同目标移山倒海,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人”是一个群体概念。只有群体的人才具有改造自然的神威。因此,理解了“群体的人”与“个体的人”的区别,才算真正理解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相关名言】
崇台非一干,珍裘非一腋。
大名垂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 《列子·汤问》
【注释】
①惩: 苦于。②指通: 直通。③荷担: 挑担。④龀(chen): 小孩子换牙,约七八岁。⑤操蛇之神: 山神,古代神话中的神手里拿着蛇。⑥夸娥氏:古代神话中的大力士。⑦厝(cuo):安放。⑧陇断: 即垄断, 指阻隔交通。
【意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 高八万尺。本来位于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北山有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面对着山居住着。苦于山北交通阻塞,出入就要绕弯路,就把全家族的人聚集在一起商量这事,说: “我和你们以全部精力削平险阻,打通去豫州南面的路,直达汉水的南面,你们觉得可好?”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老伴提出疑问: “凭你这点儿精力,魁父这样的小山尚且平不了,还能对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挖出的石头泥土堆放在哪儿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把它扔到渤海的后面,隐土的北边去!”于是,愚公带领小辈中三个能挑担的,凿石头,挖土块,用簸箕和土筐把石头和泥块运到渤海后面。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遗腹子,刚换牙,也蹦蹦跳跳地跑来帮忙,寒暑换季,过了一年,才往返了一次。河曲有个人称智叟的老头,见了愚公的行为好笑,想阻止愚公,说:“你也太不聪明了!以你的年老力衰,山上的一根草尚且毁不掉,对那么多的石块又能怎样呢?”愚公长长地叹了口气,说:“你的思想太顽固了,一点不开窍,竟还不如那寡妇和她的小孩。我即便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儿子又生了孙子,孙子再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但是这山却再不能增高,还怕平不了它吗?”几句话说得智叟无言以对。山神听到愚公这番话后,担心愚公挖山不止,就报告了天神。天神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就派了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去背太行山和王屋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另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和汉水以南,就再也没有大山阻隔交通了。
【解说】
在中国,恐怕再没有比“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更家喻户晓的了。这则寓言采用的表现手法是夸张的,神话式的,充满了浪漫主义理想色彩。尽管太行、王屋两座山最后还是依赖神力才搬走的,但它所表述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却因此深入人心。愚公的故事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人是一代代繁衍生息,无穷无尽的,只要有长期奋斗的心理准备,有不畏险阻的勇气,有不怕牺牲的信念,总能达到既定目标。个人的力量与大自然比起来,自然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所有的人力量集中起来产生的威力则不可估量,完全可以为着一个共同目标移山倒海,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人”是一个群体概念。只有群体的人才具有改造自然的神威。因此,理解了“群体的人”与“个体的人”的区别,才算真正理解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相关名言】
崇台非一干,珍裘非一腋。
——卢 湛
大名垂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
——陆 贾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陶 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