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

        【说明】
        《通鉴》 卷七十至卷七十三,记载了蜀汉诸葛亮五次北伐战争。
        蜀汉北伐曹魏,是三国鼎峙中蜀汉企图摆脱弱小地位和免遭倾覆,而进行的以弱伐强的战争。
        经夷陵之战,三国依然鼎峙,但力量对比已发生变化。曹魏坐山观虎斗,收到渔人之利。此后,自文帝曹丕至明帝曹叡,都注意修政和边防,休养生息,巩固统治,以待时机蚕食蜀、吴。孙吴虽然战胜,据有扬、荆、交三州,又注意修政,政局尚可维持,但对外比较孤立,内部时有骚动,在强魏为邻时有摩擦的情况下,再难有较大的作为。
        蜀汉经江陵、夷陵之战,两度惨败,丢失荆州,损耗大量人力物力,削弱为三国中最弱小的国家。战后,刘备病亡,刘禅继位,接连发生反叛事件,政局很不稳定。辅政的诸葛亮,尽心竭力,坚持其“隆中对” 中所提的既定方针,支撑危难之局,准备伐魏而后统一,他加强吏治,严明法制,鼓励生产,讲究武艺; 为了伐魏,重新与吴修好(223),改变孤立的处境; 平定南中 (225),以巩固后方,为伐魏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在魏、吴交兵于荆州,魏军十几万兵力集中到荆州之时(226),诸葛亮以为有了北伐良机,乃向刘禅上出师表(227),安排了后方军政,领兵进驻于汉中,同时联合东吴,争取孟达。蜀汉之策是,进图关中,然后进入中原灭魏。曹魏的对策是,据险拒守,以逸待劳,乘机而攻。
        蜀汉北伐,共计五次 (其间另有一次是曹魏攻蜀):
        第一次: 太和二年(228) 春,诸葛亮扬言由斜谷攻郿, 令赵云等疑兵据箕谷,亲自率主力出祁山。曹魏先命曹真守郿,又命张郃拒诸葛亮。街亭一战,因蜀将马谡违背了诸葛亮节度,不据隘守险,而舍水上山扎营,被张郃军断绝水源,打得大败。诸葛亮只好退回汉中,斩了马谡。
        第二次: 太和二年(228)十二月,诸葛亮鉴于八月间魏吴大战,魏军主力东移,关中空虚,乃出兵散关,围陈仓。魏军已在陈仓设防,其将郝昭据坚守。诸葛亮招降不成,进攻也不成,过了二十多天,因军粮不济,且张郃又将前来增援郝昭,乃决定撤退。撤退中,设伏击败魏的追兵。
        第三次: 太和三年(229)春,诸葛亮派陈式出阳平关攻取武都、阴平二郡。又亲自进至建威,逼退魏军之后,退回汉中。
        太和四年(230)七月,魏军数路来攻汉中。诸葛亮屯兵成固、赤坂,又命李严、魏延等分头行动,作抵御准备。魏军因时值大雨, 道断绝, 九月中止进攻。
        第四次: 太和五年(231)二月,诸葛亮自率大军再出祁山,北趋上邽,以木牛运送粮饷。司马懿率魏军前来拒守。两军相峙数月。李严因时已雨季,难以供应军粮,假借蜀后主之命,令蜀军退回。诸葛亮还军时在木门设伏,暗箭射死魏将张郃。
        第五次:诸葛亮经过三年准备(如教兵、屯粮、创造流马等),遣使与东吴联合同时攻魏,于青龙二年(234)二月,率兵十万取道斜谷,以木牛流马运送物资。司马懿已在斜谷外的渭水南岸布陈拒守。诸葛亮想攻占北原,又被魏军所沮。乃屯兵五丈原,分兵屯田,打算持久战。两军相持百余日。这时吴军三路攻魏,因魏明帝亲自到东线督师进攻,被迫退回。诸葛亮因操劳过度而成疾,八月病死军中。蜀军只好退回。诸葛亮主持的蜀汉北伐,至此以失败告终。
        魏胜蜀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 整个北方已在曹魏政权下统一起来,魏的政局比较稳定,曹魏政治比之东汉末年的政治,有过之而无不及。诸葛亮以“兴复汉室”为号召,而汉室已为人们所唾弃,故得不到人们广泛的支持。(二) 蜀汉地小力薄,动员起来的力量有限,只有十万左右人马; 而曹魏仅关中和陇西已有一定的人力物力,加之有关东方面的及时支持,具有几十万大军。两方力量对比显然悬殊。(三) 蜀汉北伐,虽然是积极进取的战略,选择陇西和关中作为进攻方向也较为合适,诸葛亮治军严明,讲究阵法,指挥若定,表现出一定的军事才能; 但蜀军究属力量不强,又不能出奇制胜,而频繁出师,劳民伤财,损兵折将,还削弱了自己。魏军是以防御为主,以进攻为辅,在据险拒守中,疲困蜀军,保存自己实力,以待有利时机。从战略、策略和作战指导上来看,蜀军也有不及魏军之处。
        《通鉴》 写蜀汉北伐,主要是记述了诸葛亮“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可贵精神及其谨慎治军的严肃态度,比起《三国志》 写诸葛亮来,更集中地体现出一个历史上正面人物的形象。
        
        (太和元年)①
        三月,蜀丞相亮率诸军北驻汉中,②使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统留府事。③临发,④上疏曰:⑤“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⑥今天下三分,⑦益州疲敝,⑧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⑨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⑩以光先帝遗德,(11)恢弘志士之气;(1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13)以塞忠谏之路也。
        ①太和元年: 魏明帝太和元年(227)。②蜀丞相亮: 蜀汉丞相诸葛亮。参见本书《赤壁之战》。汉中: 郡名,在今陕西汉中地区。郡治南郑在今陕西汉中市。③长史: 丞相府长史。秘书长。参军: 丞相府参军。军事参谋长。府事: 丞相府之事。④发: 出发,发兵。⑤上疏:向蜀汉后主刘禅上书,史称《出师表》。⑥先帝: 指汉昭烈帝刘备。崩殂(cu):死。皇帝死称“崩”。殂: 死亡。⑦今天下三分:指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⑧益州: 在今四川、云南、贵州等广大地区。这里指蜀汉。⑨秋:指时代。一年只有一个秋天,一秋是言一年,故 “秋”可作一年解,也可引申为时代。⑩开张圣听: 扩开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刘禅广泛地听取臣下的意见。(11)光: 发扬光大。(12)恢弘: 发扬光大的意思。(13)引喻失义: 言谈不恰当。引喻: 称引,比喻。义: 适宜,恰当。
        宫中、府中,①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③宜付有司论其刑赏,④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①宫中: 指皇帝宫中。府中: 指丞相府中。蜀后主于登位之年(建兴元年,即黄初四年)命诸葛亮开府治事。故所谓府中,即丞相府。②陟(zhi)罚臧否(pi),不宜异同: 奖善惩恶,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有所异同。陟: 进用官吏。罚: 惩罚。臧:善。否: 恶。③作奸犯科: 作奸邪之事,犯科条法令。④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而判断他们当受刑还是当受赏。有司: 职有专司,指专门负责某项事情的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①此皆良实,②志虑忠纯,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⑤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⑥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⑦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陈和睦,优劣得所。⑧
        ①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i)、董允: 郭攸之、费祎是侍中,董允是侍郎。侍中:官名,为自列侯以下至郎中的加官,无定员。侍从皇帝左右。自秦汉以后,地位日渐重要。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有称侍郎。自唐以后,侍郎的官位渐高。②良实: 善良、诚实的人。③志虑忠纯: 志向和思虑忠诚纯一。④简拔:选拔。⑤悉以咨之: 都拿来询问他们。咨: 询问。⑥性行淑均: 性格品行,善良端正。⑦督:大将。向宠曾为中部督。⑧得所: 各得其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②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③侍中、尚书、长史、参军,④此悉端良、死节之臣,⑤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①先汉: 即前汉,又称西汉。②后汉: 即东汉。倾颓: 衰败。③桓、灵: 东汉后期的桓帝、灵帝。二帝都信任宦官,群小当政,使政治更加腐败。④侍中:官名。这里指郭攸之、费祎。尚书:官名。这里指陈震。长史: 丞相府僚。这里指张裔。参军:官名。这里指蒋琬。⑤端良:坚贞可靠。死节:能以死报国。
        臣本布衣,①躬耕南阳,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③猥自枉屈,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諮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⑤后值倾覆,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⑧
        ①布衣: 平民。②南阳: 指襄阳隆中,在今湖北襄樊市西。③卑鄙: 指地位低下。④猥(wei):辱。这里有降低身分的意思。⑤驱驰: 奔走效劳。⑥后值倾覆: 后来遇上兵败。此指建安十三年(208)刘备当阳之败。参考 《赤壁之战》 篇。⑦二十有一年: 诸葛亮自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从刘备起,至魏明帝太和元年(227)上出师表,正是二十一年。⑧临崩寄臣以大事: 刘备临死时以国家大事托付于诸葛亮,并嘱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①恐託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②深入不毛。③今南方已定,④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⑤攘除奸凶,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⑦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⑧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託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章其咎。⑨陛下亦宜自谋,以諮诹善道,⑩察纳雅言,(11)深追先帝遗诏,(12)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13)不知所言。”遂行,屯于沔北阳平石马。(14)
        ①夙夜: 早晚。②泸: 水名,今金沙江。③不毛: 不生长草木 (之地),意思是荒凉的地方。毛: 指草木。④南方已定: 诸葛亮于黄初六年(225),率兵至南中,斩雍闿,擒孟获,取得南中之战的胜利。⑤庶: 幸,希冀之词。驽钝: 比喻才能平庸。这是诸葛亮自谦之辞。驽: 走不快的马。钝: 刀刃不锋利。⑥攘除: 排除。⑦旧都: 指东汉京都洛阳。⑧斟酌损益: 斟酌情理,把握分量。损益: 少与多,也指轻与重。⑨慢: 怠慢,疏忽。章其咎: 彰明他们的过失。章: 彰明。⑩谘诹(zou)善道: 询问好的道理。(11)雅言: 雅正的言论。(12)先帝遗诏:刘备留给刘禅的遗诏。参见《三国志·先主传》 注引 《诸葛亮传》。(13)涕零: 流泪。(14)沔北: 沔水之北。阳平: 关名,在今陕西沔县西北。
        帝闻诸葛亮在汉中,①欲大发兵就攻之,以问散骑常侍孙资,②资曰:“昔武皇帝征南郑,③取张鲁,④阳平之役,⑤危而后济,⑥又自往拔出夏侯渊军,⑦数言 ‘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言其深险,喜出渊军之辞也。又,武皇帝圣于用兵,察蜀贼楼于山岩,视吴虏窜于江湖,皆桡而避之,⑧不责将士之力,不争一朝之忿,诚所谓见胜而战,知难而退也。今若进军就南郑讨亮,道既险阻,计用精兵及转运、镇守南方四州,⑨遏御水贼,⑩凡用十五六万人,必当复更有所发兴,天下骚动,费力广大,此诚陛下所宜深虑。夫守战之力,力役参倍。(11)但以今日见兵,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摄强寇,镇静疆场,将士虎睡,(12)百姓无事。数年之间,中国日盛,吴、蜀二虏必自罢敝。”(13)帝乃止。
        ①帝: 魏明帝曹叡,曹丕之子,在位十三年 (226—239)。②散骑常侍:官名,秦汉有中常侍,魏晋以来有散骑常侍,即汉代散骑 (皇帝的骑从) 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③武皇帝: 曹操。曹丕称帝后,追谥曹操为武皇帝。南郑: 在今陕西汉中市。④张鲁: 东汉末天师道首领。初从益州收刘焉,后占据汉中,以教中“祭酒”管理地方政治,设立“义舍”,置“义米”、“义肉”,宽刑轻法,所建政权约三十年,建安二十年(215)被迫降于曹操。⑤阳平之役:发生于建安二十年(215)七月,曹操率军至阳平,遭到张鲁之弟张卫率众数万人拒击,士兵死伤甚多,后来才击退张卫兵。⑥济: 成功。⑦夏侯渊: 曹操部下勇将,建安二十年曹操迫使张鲁投降后,派其守汉中,后为刘备部将黄忠所击杀。⑧桡(nao):通“挠”。曲,屈。⑨四州:指荆、扬、徐、豫等四州。⑩水贼: 指东吴军队。(11)力役参倍:言兵力用一,则力役要达到三倍。参(san):通“叁(三)”。(12)将士虎睡: 言将士可以安心休息,不必打仗。(13)罢(pi):通“疲”。初,孟达既为文帝所宠,①又与桓阶、夏侯尚亲善;
        及文帝殂,②阶、尚皆卒,达心不自安。诸葛亮闻而诱之,达数与通书,阴许归蜀; ③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隙,④仪密表告之。达闻之,惶惧,欲举兵叛; 司马懿以书慰解之,⑤达犹豫未决,懿乃潜军进讨。诸将言:“达与吴、汉交通,⑥宜观望而后动。”懿曰:“达无信义,此其相疑之时也。当及其未定促决之。”乃倍道兼行,⑦八日到其城下。吴、汉各遣偏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以救达,懿分诸将以距之。⑧初,达与亮书曰:“宛去洛八百里,⑨去吾一千二百里。⑩闻吾举事,当表上天子,比相反覆,(11)一月间也,(12)则吾城已固,诸军足办。吾所在深险,司马公必不自来;(13)诸将来,吾无患矣。”及兵到,达又告亮曰:“吾举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
        ①孟达: 魏将,当时为新城太守,驻兵新城 (在今湖北房县)。文帝: 魏文帝曹丕。②殂(cu):死亡。曹丕死于黄初七年(226)。③阴许: 暗地里答应。④魏兴: 郡名,原是蜀之西城郡,归魏后改称魏兴。隙: 间隙,矛盾。⑤司马懿: 字仲达(179—251),河内温县人。多谋略,善权变。魏明帝时,为大将军,多次率军与诸葛亮对抗。后来杀曹爽,专国政。⑥吴、汉: 东吴、蜀汉。⑦倍道兼行: 以加倍的速度赶路。⑧距: 通 “拒”。⑨宛: 县名,南阳郡治所在此,在今河南南阳市。太和元年(227)六月,司马懿都督荆、豫州诸军事,镇守于宛。故孟达与诸葛亮书提到宛。洛: 洛阳。⑩吾:孟达自言。他这时在新城。(11)比相反覆: 言表书往覆。(12)一月间: 一个月的时间。(13)司马公: 指司马懿。
        
        太和二年①
        春,正月,司马懿攻新城,旬有六日,②拔之,③斩孟达。申仪久在魏兴,擅承制刻印,多所假授;懿召而执之,④归于洛阳。
        ①太和二年: 公元228年。②旬: 十天。旬有六日: 十六天。③拔: 攻克。④执之: 捕系申仪。
        初,征西将军夏侯渊之子楙尚太祖女清河公主,①文帝少与之亲善,②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都督关中,镇长安,③使承渊处。
        ①楙(mao): “茂” 的古体字。尚太祖女: 与太祖(曹操)之女结婚。尚: 匹配,多用于匹配皇家的女儿。②少 (shao):年轻时。③长安: 在今陕西西安。
        诸葛亮将入寇,与群下谋之。丞相司马魏延曰:①“闻夏侯楙,主壻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②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③循秦岭而东,④当子午而北。⑤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⑥必弃城逃走。长安中惟御史、京兆太守耳。⑦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⑧足周食也。⑨比东方相合聚,⑩尚二十许日,(11)而公从斜谷来,(12)亦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13)亮以为此危计,(14)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15)十全必克而无虞,(16)故不用延计。
        ①丞相司马: 丞相下属的武官。汉代丞相只有长史,而无司马。此时用兵,故增置了司马。魏延: 诸葛亮部下,后诸葛亮一死,魏延谋叛,被诛。②假:给与。③褒中: 县名,在今陕西汉中西北。④循: 顺着。秦岭: 山名,在陕西省中部,是渭河和汉水的分水岭。由南郑至长安,中间横隔着秦岭。⑤子午:子午道,在今西安以南至石泉这一条线上。⑥奄(yan):忽; 遽。⑦长安中惟御史、京兆太守: 当时魏遣督军御史与京兆太守共守长安。御史:督军御史。京兆:汉为京兆尹,魏改京兆尹为太守。⑧横门邸阁: 魏置邸阁于横门以积粟。散民之谷: 民闻兵至必逃散,可收其谷。⑨周食:足食。⑩比:及。(11)二十许日:大约二十日。许: 约计的数量。(12)斜谷: 在陕西郿县西南。褒斜谷的东口。亦为褒斜的总称。(13)咸阳: 在今陕西咸阳。(14)危计: 危险而又稳妥的计策。(15)陇右: 陇山之西。(16)十全: 十分把握。虞: 贻误。
        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①使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为疑兵,②据箕谷;③帝遣曹真都督关右诸军军郿。④亮身率大军攻祁山,⑤戎陈整齐,号令明肃。始,魏以汉昭烈既死,⑥数岁寂然无闻,是以略无备豫; ⑦而卒闻亮出,⑧朝野恐惧,⑨于是天水、南安、安定皆叛应亮,⑩关中响震,朝臣未知计所出,帝曰:“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正合兵书致人之术,(11)破亮必也。”乃勒兵马步骑五万,遣右将军张郃督之,(12)西拒亮。丁未,(13)帝行如长安。(14)
        ①斜谷道: 即褒斜道。自南郑(在今陕西汉中市)沿褒水北上,通过斜谷,而至郿县(在今陕西眉县东)的一条道路。郿:县城,在今陕西眉县东。②赵云、邓芝: 二人都是蜀汉将领。疑兵: 虚设军阵以疑惑敌人。③箕谷: 在褒斜道的南线,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④曹真: 魏将,曹操族子。文帝临死,曹真与陈群、司马懿等受遗诏辅政。率魏军抵御诸葛亮军,后病死。军郿:驻军于郿。⑤祁山: 在今甘肃礼县东北。⑥汉昭烈:刘备。⑦备豫:预备; 备战。⑧卒(cu):同“猝”。突然。⑨朝野:指官与民。⑩天水:郡名,在今甘肃天水地区。南安: 郡名,在今甘肃陇西地区。安定: 郡名,在今陕西镇原和甘肃固原等地区。(11)兵书致人之术:《兵法》有“善战者致人”说。致人: 招引人来。这里是言待敌来(自有应付的妙计)。(12)张郃(he合):初从韩馥,再从袁绍,官渡之战时归附曹操,在同蜀军作战中,中箭而亡。(13)丁未:十一日。(14)如: 到; 往。
        初,越巂太守马谡,①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②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③
        ①越巂 (xi,又读sui):郡名,郡治邛都,在今四川西昌。马谡(su):字幼常,襄阳宣城人,初从刘备克蜀,好论军事,街亭失守后,下狱死。②参军: 相当于今之司令部的参谋长。③街亭:在今甘肃天水东南,位于渭河与麦积山之间,处于关陇间的通道上。
        谡违亮节度,①举措烦扰,舍水上山,②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③击,大破之,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④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抚其遗孤,恩若平生。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文公喜可知也。⑤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⑥用法明也; ⑦是以扬干乱法,魏绛戮其仆。⑧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⑨
        ①节度: 指挥约束。②舍 (she) 水: 放弃水源。③汲(ji)道: 取水的道路。④西县: 在今甘肃天水西南。⑤楚杀得臣,文公喜:《左传》宣公十二年(前598)记载: 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与楚子玉 (得臣) 对陈,楚师败,晋入楚军三日谷,晋文公犹有忧色,曰:“得臣犹在,忧未歇也。困兽犹斗,况国相乎?”及楚杀子玉,晋文公高兴自然是可以预料的。⑥孙武: 春秋时期军事家。齐国人。以兵法见吴王阖闾,被任为将,破楚。所著《孙子兵法》为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著作。⑦用法明: 孙武教吴宫美人兵,吴王宠姬不从令,杀之,以明其法。⑧扬干乱法,魏绛戮其仆:《左传》襄公三年(前571)记载: 晋悼公之弟扬干乱行,主管晋军军法的中军司马魏绛杀了为扬干驾车者。晋悼公因魏绛能以刑佐民,尊礼之,使佐新军。⑨诸葛亮之语,强调用兵当明军法。
        谡之未败也,裨将军巴西王平连规谏谡,①谡不能用; 及败,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守,张郃疑其有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②率将士而还。亮既诛马谡及将军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③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④
        ①裨 (pi)将军: 副将。连规谏谡: 多次规劝马谡 (依山阻水扎营)。②徐徐: 迟缓貌。遗迸(beng):失散,这里指失散的士兵。③统五部: 总统五部兵。兼当营事: 时诸葛亮在汉中,又使王平兼当营屯之事,④行: 兼代。
        是时赵云、邓芝兵亦败于箕谷,云敛众固守,①故不大伤,云亦坐贬为镇军将军。②亮问邓芝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③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曰:“赵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④云有军资余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库,⑤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①敛(lian):收拾; 约束。②贬为镇军将军: 赵云原为镇东将军,今贬为镇军将军。蜀汉的军制,以镇东将军为专镇方面,而以镇军将军为散号,故曰贬。③不复收录: 不再互相照应的意思。录:收拾。④缘:缘由,原因。⑤赤岸: 大约在褒中附近。库: 军用物资仓库。
        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破贼,乃为贼所破,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①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 自今已后,诸有忠虑于国者,但勤攻吾之阙,②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跷足而待矣。”③于是考微劳,甄壮烈,④引咎责躬,⑤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⑥以为后图,戎士简练,⑦民忘其败矣。
        ①此言兵之胜败,不在兵之多少,而在于将谋。②阙(que):通“缺”。缺点,错误。③跷足: 举足。④甄 (zhen真):审察,鉴别。⑤引咎 (jiu) 责躬 (gong):引过自责。⑦厉:“砺”的本字。引申为磨砺。厉兵: 练兵。⑥简练: 选择训练。亮之出祁山也,天水参军姜维诣亮降。①亮美维胆智,辟为仓曹掾,②使典军事。③
        ①天水: 郡名,在今甘肃天水地区。参军: 参谋军事的官。姜维 (202—264):字伯约,天水冀县 (今甘肃甘谷) 人。诸葛亮死后,姜维领军,屡次伐魏无功,后降于魏,因谋反被杀。②仓曹掾: 丞相之下的仓曹掾,主管仓谷之事。③典: 掌管。
        曹真讨安定等三郡,①皆平。真以诸葛亮惩于祁山,②后必出从陈仓,③乃使将军郝昭等守陈仓,治其城。④
        ①安定等三郡: 指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诸葛亮出祁山时,此三郡皆叛魏而响应蜀汉军。现在被曹真讨平。②惩:戒。③陈仓: 在今陕西宝鸡市东。④以上是写蜀汉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冬,十一月) 汉诸葛亮闻曹休败,①魏兵东下,关中虚弱,②欲出兵击魏,群臣多以为疑。③亮上言于汉主曰:④“先帝深虑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託臣以讨贼。⑤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当知臣伐贼,才弱敌强;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⑥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⑦食不甘味,⑧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以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⑨又务于东,⑩兵法乘劳,(11)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12)谋臣渊深,(13)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14)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15)刘繇、王朗各据州郡,(16)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17)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18)然困于南阳,(19)险于乌巢,(20)危于祁连,(21)逼于黎阳,(22)几败伯山,(23)殆死潼关,(24)然后伪定一时耳;(25)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安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26)四越巢湖不成,(27)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28)委夏侯而夏侯败亡;(29)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30)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31)然丧赵云、陈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 突将无前、 叟、 青羌、 散骑、武骑一千余人, (32)皆数十年之内,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 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当何以图敌! 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33)劳费正等,而不及虚图之,(34)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支久,(35)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难平者事也,(36)昔先帝败军于楚,(37)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38)西取巴、蜀,(39)举兵北征,(40)夏侯授首,(41)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42)秭归蹉跌,(43)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44)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45)至于成败利钝,(46)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47)
        ①曹休败: 魏将曹休伐吴失败。曹休败于八月,九月病死。②虚弱: 指曹魏军力虚弱。③疑: 因是年春祁山之败,疑不可伐魏。④亮上言:诸葛亮此次上言,后称 《后出师表》。⑤托:嘱托。⑥孰与:犹言何如。意谓不若、还不如。⑦寝不安席: 言睡觉不安稳。⑧食不甘味: 言吃饭无滋味。⑨疲于西: 指是年春箕谷、祁山之役。⑩务于东: 指是年秋曹休与东吴江陵、东关、石亭之师。(11)乘劳: 乘敌疲劳之机。(12)高帝: 指汉高帝刘邦,西汉皇朝的开创者。(13)渊深: 言智谋深远。(14)良、平: 张良、陈平。这两人是刘邦重要的谋臣。参见 《楚汉战争》。(15)未解: 言未敢懈怠。解 (xie):通“懈”。(16)刘繇:据曲阿,汉献帝兴平二年 (195) 被孙策所破。王朗: 在会稽,汉献帝建安元年(196)被孙策所破。(17)坐大: 言坐致强大。(18)孙、吴: 孙武 (或指孙膑)、吴起。(19)困于南阳: 言曹操攻穰时为张绣所败。(20)险于乌巢: 言曹操攻袁绍军于乌巢,遇到淳于琼反扑。(21)危于祁连: 待考,有说曹操征西域,儿危于祁连。(22)逼于黎阳:言曹操用兵于吴、蜀,被据于黎阳的袁谭逼迫于后。(23)几败伯山: 言曹操与乌桓战于白狼山之时。又一说,曹操用兵汉中,被蜀将赵云吓退。几败: 几乎失败。(24)殆死潼关:言曹操与马超战于潼关之时。殆: 几乎。(25)伪定: 言曹操怀篡汉之心,故曰伪定。(26)五攻昌霸: 言曹操屡攻东海昌霸 (俙)不下。后命于禁击斩之。(27)四越巢湖: 言曹操攻孙权多次经过巢。(28)李服: 王服。言王服与董承谋杀曹操而被诛。(29)夏侯: 夏侯渊。言夏侯渊守汉中而为蜀汉军所击杀。(30)驽(nu奴)下: 犹言庸才,谓才能驽钝低下。这是诸葛亮自谦。(31)期年:一整年。(32)突将无前: 冲锋在最前面的将官。賨(cong) 叟:巴賨之兵。賨:秦汉时的一种少数民族,活动于今四川、湖南等地。秦至南北朝巴人也称“賨人”。叟:蜀兵谓之叟。青羌:羌之一种。散骑、武骑: 当时骑兵分部之名。(33)住与行: 言防守与用兵。(34)及虚图之: 意思是要乘魏与吴连兵而关中空虚之机,进击曹魏。(35)支久: 犹言持久。支,持也。(36)难平者事: 言有心中难平之事。(37)先帝败军于楚: 指刘备当阳之败。当阳在荆州,荆州原为先秦时楚地,故称当阳之败曰败军于楚。(38)吴、越:指东吴孙权。(39)巴、蜀: 指益州。(40)北征: 指北取汉中。(41)夏侯授首: 指杀了夏侯渊。(42)关羽毁败: 指关羽江陵之败而身死。(43)秭归蹉 (cuo搓) 跌: 指刘备秭归之败,即夷陵之败。蹉跌: 亦作“差跌”。失足跌倒。比喻失误。(44)逆见: 预见。逆:预先猜度。(45)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言不辞劳苦,贡献一切,以至于献身。鞠躬: 恭敬谨慎。尽力: 竭尽劳力。鞠躬尽力,后世有作“鞠躬尽瘁”,意思相同。已: 完毕。(46)利钝: 顺利与不顺利。钝: 不锋利。引申为不顺利。(47)逆睹: 预见。
        十二月,亮引兵出散关,①围陈仓,陈仓已有备,亮不能克。亮使郝昭乡人靳详于城外遥说昭,②昭于楼上应之曰:③“魏家科法,④卿所练也;⑤我之为人,卿所知也。⑥我受国恩多而门户重,卿无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还谢诸葛,⑦便可攻也。”详以昭语告亮,亮又使详重说昭,⑧言“人兵不敌,⑨ 〔无为〕 空自破灭。”⑩昭谓详曰:“前言已定矣,我识卿耳,箭不识也。”(11)详乃去。亮自以有众数万,而昭兵才千余人,又度东救未能便到,(12)乃进兵攻昭,起云梯冲车以临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梯,(13)梯然,(14)梯上人皆烧死; 昭又以绳连石磨压其冲车,(15)冲车折。(16)亮乃更为井阑百尺以射城中,(17)以土丸填堑,(18)欲直攀城,(19)昭又于内筑重墙。亮又为地突,(20)欲踊出于城里,昭又于城内穿地横截之。(21)昼夜相攻拒二十余日。
        ①散关: 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②郝昭: 守陈仓的魏将。③楼上: 城楼之上。④魏家科法: 魏国法律。⑤练:习也。⑥卿: 旧时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朋友也以它作为爱称。⑦谢: 告诉。⑧重: 再也。⑨不敌: 言不相等,多寡悬殊。⑩有的 《通鉴》版本在“空”字前有 “无为”二字。无为: 不必要的意思。(11)我识卿,箭不识: 我认识你,箭可不认识你。意思是要向你射箭了。(12)度:猜测。东救:指关东来救的魏军。(13)逆射: 迎射。汉军以云梯来攻,魏军以火箭而迎射。(14)然(ran): “燃”的本字。燃烧。(15)石磨: 石硙(wei 位)。(16)折: 毁掉。(17)井阑: 以木交构象井阑的样子。井阑百尺,足见其大。以此物射城中,想是以为摧毁城上军事设施之用。(18)土丸: 土块。填堑: 填塞护城的濠沟。(19)攀城: 攀登城墙。(20)地突: 地道。(21)穿地: 挖穿地道。横截:横向堵截。
        曹真遣将军费耀等救之。①帝召张郃于方城,②使击亮。帝自幸河南城,置酒送郃,问郃曰:“迟将军到,③亮得无已得陈仓乎!”④郃知亮深入无谷,屈指计曰:⑤“比臣到,⑥亮已走矣。”郃晨夜进道,未至,亮粮尽,引去;⑦将军王双追之,亮击斩双。诏赐昭爵关内侯。⑧
        ①救之: 援救郝昭。②方城: 在今河南叶县南。时张郃将兵伐吴,屯于方城。③迟(zhi直):通“值”。比及,等到。④得无:亦作“得毋”。犹言莫非,岂不是。⑤屈指: 扳指头计算。⑥比(bi,旧读bi):及;等到。⑦引:退也。这里指退兵。⑧以上是写蜀汉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三年①
        春,汉诸葛亮遣其将陈戒攻武都、阴平二郡,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③亮自出至建威,④淮退,亮遂拔二郡以归; ⑤汉主复策拜亮为丞相。⑥
        ①三年: 魏明帝太和三年(229)。②武都: 郡名,郡治在今甘肃成县西北。阴平: 郡名,郡治在今甘肃文县西。③雍州: 州治在今陕西西安西北。④建威: 城名: 在今甘肃成县西北。⑤拔二郡:攻取武都、阴平二郡。⑥以上是写蜀汉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四年)①
        (秋,七月) 大司马曹真以“汉人数入寇,请由斜谷伐之; ②诸将数道并进,可以大克。”帝从之,诏大将军司马懿溯汉水由西城入,③与真会汉中,诸将或由子午谷、或由武威入。④司空陈群谏曰: ⑤“太祖昔到阳平攻张鲁,⑥多收豆麦以益军粮,鲁未下而食犹乏。今既无所因,⑦且斜谷阻险,难以进退,转运必见钞截,⑧多留兵守要,⑨则损战士,不可不熟虑也!”帝从群议。真复表从子午道; ⑩群又陈其不便,并言军事用度之计。诏以群议下真,真据之遂行。(11)
        ①四年: 魏明年太和四年 (230)。②斜谷: 指褒斜道。③溯(su):逆流而上。西城: 在今陕西安康西。在汉水边。④武威: 当是“建威”之误。建威城,原属曹魏,蜀汉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攻克之; 此次曹魏来攻汉中,西路兵马由此而来,完全符合地理形势和作战实际情况。武威郡,在河西走廊,郡治姑臧在今甘肃武威,距离汉中很远,中间隔着金城、陇西、汉阳、武都等郡。故曹魏发兵攻汉中,不可能“由武威入”,只可能“由建威入”。⑤司空: 官名。汉魏时的司空,主要职务是监察、执法,兼掌重要的文书图籍。⑥太祖: 指曹操。⑦因: 依据,凭借。这里指粮食。⑧钞截: 钞袭阻击。⑨要: 指险要之处。⑩从子午道: 言从子午道进兵。(11)这是说,诏以群议交给曹真,供他考虑能否进兵; 而曹真一心想着出兵,便根据原来同意出兵之诏而立即行动。
        汉丞相亮闻魏兵至,次于成固赤坂以待之。①召李严使将二万人赴汉中,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③督军典严后事。④
        ①次: 停留。这里指驻扎。成固: 在今陕西城固东。赤坂:在成固东,在今陕西洋县东龙亭山。魏兵诉汉水而上,及从子午道入,来攻汉中,必然由此西行,故诸葛亮驻兵于此以待之。③江州: 在今四川重庆。④李严本来都督江州,今派他带领二万人赴汉中,乃令其子李丰为江州都督,督军掌管接应李严之事,即为李严的后援部队。典: 掌管。后事: 接应之事。
        会天大雨三十余曰,①栈道断绝,②太尉华歆上疏曰: ③ “陛下以圣德当成、康之隆,④愿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上之心,则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⑤帝报曰:“贼凭恃山川,二祖劳于前世,⑥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⑦谓必灭之哉! 诸将以为不一探取,⑧无由自敝,⑨是以观兵以窥其衅。⑩若天时未至,周武还师,(11)乃前事之鉴,朕敬不忘所戒。”(12)
        ①会: 正值。②栈(zhan)道: 在山岩峭壁上支架木桩再铺上木板而成的道路。③太尉:官名。秦汉时为全国军事首脑,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东汉时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后来渐变为加官,无实权。华歆: 字子鱼,高唐人,仕于东汉桓、灵、献三朝,累官尚书令。后附曹氏,官至太尉,封博平侯。④成、康之隆: 西周成王、康王之治。这里指治世。⑤二贼: 指吴、蜀。衅(xin):间隙; 破绽。⑥二祖: 指太祖武皇帝曹操、世祖文皇帝曹丕。⑦自多: 自我推重。犹今言自高自大,自我吹嘘。⑧不一探取: 不一一进取,不一个一个地进攻。⑨无由自敝: 言(吴、蜀) 不可能自行败坏。⑩观兵: 检阅军队。这里指用兵。(11)周武还师: 西周武王在牧野之战前,曾观兵于孟津以窥殷衅,以为时机未成熟而还师。(12)敬: 戒慎的意思。
        少府杨阜上疏曰: ①“昔武王白鱼入舟,君臣变色,②动得吉瑞,③犹尚忧惧,况有灾异而不战竦者哉! ④今吴、蜀未平,而天屡降变,诸军始进,便有天雨之患,稽阂山险,⑤已积日矣。转运之劳,担负之苦,所费已多,若有不继,必违本图。⑥《传》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⑦徒使六军困于山谷之间,⑧进无所略,⑨退又不得,非王兵之道也。”⑩
        ①少府: 官名。秦汉时为九卿之一。掌山海池泽收入和皇室手工业制造,为皇帝的私府。东汉时掌宫中御衣、宝货、珍膳等 。魏晋沿置。②此见 《史记·周本纪》。据记载: 周文王死后,武王奉文王木主东观兵于孟津。武王渡河,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是时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都说: “纣可伐矣。” 武王说: “汝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③吉瑞: 吉祥的瑞兆。以白鱼入舟为吉瑞。④战竦(song耸):恐惧。也作“战悚”。⑤稽: 停,留止,这里作堵塞解。阂(he核):阻隔; 阻碍。稽阂山险: 言 (山上泥石)堵塞阻碍了山的险要之处。⑥本图: 原来的意图。⑦《传》 曰……:《左传》宣公十二年 (前598)随武子之言。⑧六军: 古时王者之师六军。⑨略: 掠取。⑩王兵: 王者之兵。
        散骑常侍王肃上疏曰:①“前志有之:② ‘千里馈粮,③士有饥色,④樵苏后爨,⑤师不宿饱,’⑥此谓平涂之行军者也; ⑦又况于深入阻险,凿路而前,则其为劳必相百也。⑧今又加之以霖雨,山坂峻滑,众迫而不展,粮远而难继,实行军者之大忌也。闻曹真发已逾月而行裁半谷,⑨治道功夫,战士悉作。⑩是贼偏得以逸待劳,乃兵家之所惮也。言之前代,则武王伐纣,出关而复还;论之近事,则武、文征权,(11)临江而不济,岂非所谓顺天知时,通于权变者哉!兆民知上圣以水雨艰剧之故,(12)休而息之,后日有衅,乘而用之,则所谓悦以犯难,(13)民忘其死者矣。”九月,诏曹真等班师。(14)
        ①散骑常侍: 官名。三国时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王肃: 字子雍,东海人。太和年间,官至中领军散骑常侍。当时的知名学者。②前志有之: 以前的书上有这样的话。③馈粮: 送粮。这里指运输军粮。④此言靠远道运输粮食,士兵必然有饿肚子的。⑤樵(qiao)苏:打柴割草。爨(cuan窜):烧火煮饭。⑥此言靠打柴割草烧饭,军队不能经常吃饱。⑦涂: 通 “途”。平途: 平坦的路。⑧此言凿路而行,比之平路行军,劳力相差百倍。⑨逾月: 过了一个月。裁: 通“才”。半谷: 言斜谷的一半。⑩此言修理道路还要战士全体劳动。(11)武、文征权:武皇帝(曹操)、文皇帝(曹丕) 伐孙权。(12)兆民: 众百姓。兆,极言其多。上圣: 臣民对皇帝之称。艰: 艰难。剧: 繁重。(13)犯难:犹冒险。(14)班师: 还军。以上是写魏军伐汉; 而不是蜀汉北伐,诸葛亮驻军成固赤坂只是防御。
        
        (五年) ①
        (二月) 汉丞相亮命李严以中都护署府事,②严更名平。亮帅诸军入寇,围祁山,以木牛运。③于是大司马曹真有疾,帝命司马懿西屯长安,督将军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以御之。
        ①五年: 魏明帝太和五年(231)。②中都护: 蜀汉署有左、右、中三都护。署府事: 署汉中留府之事。署: 旧时指代理、暂任或试充官职。③木牛:一种象牛的木制运载车,每天运行几十里,每辆能载几百斤粮食。
        司马懿使费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①余众悉出,西救祁山。张郃欲分兵驻雍、郿,②懿曰:“料前军能独当之者,③将军言是也。若不能当而分为前后,此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也。”④遂进。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于上邽。⑤郭淮费曜等徼亮,⑥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麦,⑦与懿遇于上懿之东。懿敛军依险,⑧兵不得交,亮引还。
        ①上邽 (gui龟):在今甘肃天水市。②雍: 在今陕西凤翔南。③料:猜测,估计。能当之: 能够抵挡蜀汉军。④楚之三军所以为黥布禽:《通鉴》汉高帝十一年(前196)记载:淮南王黥布反汉,东击荆王刘贾,再渡过淮水击楚。楚发兵与黥布战,分为三军,欲以相救为奇。黥布攻破其一军,其二军散走。⑤逆: 迎也。⑥徼 (jiao交):偷袭。⑦芟 (shan山) 刈 (yi):用镰刀割。芟:镰刀。刈: 割。⑧敛军: 收兵。
        懿等寻亮后至于卤城。①张郃曰:“彼远来逆我,请战不得,谓我利在不战,欲以长计制之也。②且祁山知大军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于此,分为奇兵,示出其后,不宜进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今亮孤军食少,亦行去矣。”懿不从,故寻亮。③既至,又登山掘营,不肯战。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④懿病之。⑤诸将咸请战。夏,五月,辛巳,⑥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⑦自按中道向亮。⑧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首三千,⑨懿还保营。
        ①卤 (lu) 城: 在今甘肃天水西南。②长计: 持久之计。③故: 有意的意思。寻亮: 跟随于诸葛亮之后。④奈天下笑何: 言怎能不引天下人发笑! ⑤病:不满; 讨厌。⑥辛已:初十日。⑦无当监: 无当军监护。无当: 盖蜀军部之号,言其军精勇而敌无能抵挡者。监: 监护 。南围: 蜀军围祁山的南营。⑧按: 据也。中道: 中路。⑨获甲首三千: 俘获了三千人。甲首: 指士兵。
        六月,亮以粮尽退军,司马懿遣张郃追之。郃进至木门,①与亮战,蜀人乘高布伏,②弓弩乱发,飞矢中郃右膝而卒。
        ①木门: 谷名,在今甘肃天水西南。②乘高布伏: 登上山陵布置伏兵。
        汉丞相亮之攻祁山也,李平留后,①主督运事。会天霖雨,②平恐运粮不继,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喻指,③呼亮来还; 亮承以退军。④平闻军退,乃更阳惊,⑤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又欲杀督运岑述以解己不办之责。⑥又表汉主,说 “军伪退,欲以诱贼〔与战〕。”⑦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⑧本末违错。⑨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⑩于是亮表平前后过恶,(11)免官,削爵士,徙梓潼郡。(12)复以平子丰为中郎将、参军事。……(13)
        ①李平: 即李严,改名曰平。②霖雨: 连绵的大雨。③喻指: 晓喻以后主意指 (言运粮不继)。喻: 晓喻。指: 通“栺”。意指。④承: 言秉承意指。⑤阳: 通“佯”。⑥解: 解脱。⑦有的《通鉴》版本在“贼”后有“与战”二字。⑧具出: 开列出。⑨本末违错: 言前后矛盾。⑩首谢罪负: 低头承认有罪。(11)表: 表奏。(12)梓潼: 在今四川梓潼。(13)以上是写蜀汉诸葛亮第四次北伐。
        诸葛亮劝农讲武,作木牛、流马,①运米集斜谷口,治斜谷邸阁; ②息民休士,三年而后用之。③
        ①流马: 比木牛有所改进的人力四轮车。②邸阁: 屯粮的建筑物。③三年而后用: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魏明帝太和五年(231),第五次北伐是魏明帝青龙二年(234),这里所谓“三年”,就是指第四次北伐与第五次北伐之间的三年时间。准备了三年,就开始第五次北伐。
        
        二年①
        春,二月,亮悉大众十万由斜谷入寇,②遣使约吴同时大举。③
        ①二年: 魏明帝青龙二年 (234)。②悉: 尽其所有; 全部。③大举: 大规模地发兵。
        (四月)诸葛亮至郿,军于渭水之南。司马懿引军渡渭,背水为垒拒之,①谓诸将曰:“亮若出武功,②依山而东,诚为可忧; 若西上五丈原,③诸将无事矣。”亮果屯五丈原。
        ①垒:营垒。②武功: 在今陕西武功西、眉县东。③五丈原: 在今陕西眉县西南。
        雍州刺史郭淮言于懿曰:“亮必争北原,①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②连兵北山,隔绝陇道,③摇荡民夷,④此非国之利也。”懿乃使淮屯北原。堑垒未成,汉兵大至,淮逆击却之。⑤
        ①北原: 在渭水北岸,今陕西眉县与宝鸡之间。②跨渭登原: 跨渭水登北原。③隔绝陇道:隔绝长安去陇西的道路。④民夷: 百姓和羌人。⑤逆击: 迎战。
        亮以前者数出,①皆以运粮不继,使己志不伸,乃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②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③军无私焉。
        ①数出: 屡次出兵。②屯田: 屯兵种田: 这是汉魏屯田制中的军屯。③安堵: 安居,不受骚扰。
        群臣以为司马懿方与诸葛亮相守未解,①车驾可西幸长安。②帝曰:“权走,③亮胆破,大军足以制之,吾无忧矣。”遂进军至寿春,④录诸将功,⑤封赏各有差。⑥
        ①解。分开。②幸: 指帝王驾临。③权走: 孙权应诸葛亮之约,于五月出兵击魏,因魏帝东征而退走。④寿春: 在今安徽寿县。⑤录: 记录。⑥差(ci):分别等级。
        (八月)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①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②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杖节为军师以制之。③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④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⑤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
        ①百余日: 自四月至八月。②巾帼(guo):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③卫尉:官名,汉代九卿之一,掌管宫门警卫,主南军。曹魏沿置。辛毗(pi):魏人,字佐治。杖节: 执持符节。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将出师,皇帝授予符节,作为凭证及权力的征象。④战情: 言作战的思想。⑤此言,孙武子及司马穰苴曾说过。它的意思是,大将在军中有一定的自主权。
        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①不问戎事。②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③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④所啖食不至数升。”⑤懿告人曰: “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⑥
        ①寝食:睡觉与吃饭。事之烦简: 办事之多少。②戎事:兵戎之事,军事。③夙(su)兴夜寐(mei):起早眠迟,形容勤奋不懈。④罚二十以上,皆亲览: 言凡二十杖以上的责罚案件,都亲自披览。杖责二十,罚甚轻。诸葛亮过问于此,足见事无巨细,操劳过度。⑤啖(dan):吃。升(sheng):容量单位。古时升小。食不至数升,说明吃的少。⑥其能久乎:他还能活得长久吗!
        亮病笃,①汉〔主〕使尚书仆射李福省侍,②因諮以国家大计。③福至,与亮语已,④别去,数日复还。亮曰:“孤知君还意,⑤近日言语虽弥日,⑥有所不尽,更来取决耳。⑦公所问者,⑧公琰其宜也。”⑨福谢:“前实失不諮请,如公百年后,⑩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11)又问其次,亮不答。(12)
        ①病笃 (du):病重。②有的《通鉴》版本在“汉” 之后有一“主”字,当是,故补。尚书仆射: 官名。尚书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重要官员。尚书仆射,是尚书中的长官。省(xing) 侍: 探望; 问候。③谘: 询问。④已: 完毕。⑤孤: 古代侯王的自称。⑥弥日:整天。⑦取决:言据以决定。⑧公:对尊长或平辈的敬称。⑨公琰:蒋琬,字公琰。当时诸葛亮出征,蒋琬为长史,主持丞相府事。⑩百年:古人以为人生不过百年,因以为死的讳称。百年后: 即死后。(11)文伟: 费祎(yi),字文伟。(12)亮不答:这里有后继无人的意思。
        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合仪反旗鸣鼓,①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②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③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④懿按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 追至赤岸,不及而还。
        ①反旗: 调转旗向。退军时旗本向南,反旗则向北。鸣鼓: 古时进军信号。②谷: 斜谷。③仲达: 司马懿,字仲达。老百姓的谚语,说明诸葛亮在当时已有一定的声望。④司马懿之言的意思是,我还以为诸葛亮未死。这说明司马懿深怕诸葛亮未死而以计诱战,故收军退还。
        初,汉前军师魏延,勇猛过人,善养士卒,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①如韩信故事,②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杨仪为人干敏,③亮每出军,仪常规画分部,④筹度粮谷,不稽思虑,⑤斯须便了,⑥军戎节度,取办于仪。延性矜高,⑦当时皆避下之,唯仪不假借延,⑧延以为至忿,⑨有如水火。⑩亮深惜二人之才,不忍有所偏废也。(11)
        ①异道: 开辟另一条路线。潼关: 在今陕西潼关东南。②韩信故事: 这里是指韩信在楚汉战争中,于汉高帝二年(前205),受刘邦之命,率领一支大军越过河水(今黄河),开辟北方战场。参见本书《楚汉战争》。③干敏: 干练精敏。④规画分部: 规划部队调遣。⑤稽: 查考,计较。不稽思虑: 不用多思考的意思。⑥斯须便了: 一会儿便完。斯须: 犹言须臾:一会儿。⑦矜高: 矜持高傲。⑧假借: 宽假;宽容。⑨至忿: 最为忿恨。⑩水火: 言不可同处。(11)偏废: 偏重某一方面,忽视或废弃另一方面。
        费祎使吴,①吴主醉,②问祎曰:“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③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④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诸君愦愦,⑤不知防虑于此,岂所谓贻厥孙谋乎!”⑥祎对曰:“仪、延之不协,起于私忿耳,而无黥、韩难御之心也。⑦今方扫除强贼,混一函夏,⑧功以才成,业由才广,⑨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舟楫,⑩非长计也。”(11)
        ①使吴: 出使于吴。 ②醉: 酒醉。 ③牧竖: 放牧的小子。旧时对人的鄙称。④鸣吠: 鸡鸣狗叫。这里引申为鸡鸣狗盗的本领。⑤愦愦(kui溃):胡涂。⑥贻厥孙谋: 谋及子孙的意思。贻: 遗留给。厥: 犹“其”。孙(xun):通“逊”。顺也。谋:计谋。⑦黥、韩难御之心: 言黥布、韩信有叛逆之心。⑧混一函夏: 统一全中国。函夏: 全国。⑨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言功业之成需要广泛地使用人才。⑩楫(ji):划船的短桨。(11)长计:最好之计。
        亮病困,与仪及司马费祎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①令延断后,姜维次之; 若延不从命,军便自发。亮卒,仪秘不发丧,令祎往揣延意指。②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③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当自率诸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 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之所部勒,④作断后将乎!”自与祎共作行留部分,⑤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⑥“当为君还解杨长史,⑦长史文吏,稀更军事,⑧必不违命也。”祎出,奔马而去。延寻悔之,⑨已不及矣。
        ①殁(mo):死亡。②揣: 揣度。③这是魏延矜高之语。④部勒:组织约束。⑤行留部分: 将要留下军队。行: 将要。部分:指军队。⑥绐(dai怠)欺骗。⑦解:解释。⑧稀更: 很少变更。⑨寻:不久: 旋即。
        延遣人觇仪等,①欲按亮成规,②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搀仪未发,③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④延、仪各相表叛逆,⑤一日之中,羽檄交至。⑥汉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吏蒋琬,琬、允咸保仪而疑延。仪等令槎山通道,⑦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⑧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将军何平于前御延。⑨平叱先登曰: ⑩“公亡,(11)身尚未寒,(12)汝辈何敢乃尔!(13)延士众知曲在延,(14)莫为用命,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将马岱追斩之,遂夷延三族。蒋琬率宿卫诸营北行赴难,行数十里,延死问至,(15)乃还。始,延欲东仪等,冀时论以己代诸葛辅政,(16)故不降魏而南还击仪,实无反意也。(17)
        ①觇(chan):窥看。②成规:前人制定的规章制度。③搀(chan):抢先。自后争前曰搀。④阁道: 即栈道。高楼间或山岩险要处架空的通道。⑤各相表叛逆: 各自上表言对方叛逆。⑥羽檄(xi):犹羽书。檄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如有急事,则以鸟羽插在檄上,表示急速。交至:一齐来到。⑦槎(cha查) 山: 斫山上草木。槎: 斫。⑧南谷:即褒谷。南谷曰褒,北谷曰斜,长四百七十华里,同为一谷。⑨何平: 即王平。因其本养外家何氏,故又姓何。⑩叱(chi斥):大声呵斥。先登: 指魏延军先登南谷者。(11)公: 指诸葛亮。(12)身尚未寒:犹尸骨未寒。(13)乃尔: 如此; 这样。(14)曲: 理短。(15)问: 音讯。(16)冀 (ji):希望。(17)以上是写蜀汉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由诸葛亮领导的蜀汉北伐共五次,其中,第一、四两次出祁山,第二次出散关,第三次至建威,第五次出斜谷。相传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是不准确的。
        
        【译文】
        (太和元年)
        三月,蜀丞相诸葛亮率领各军往北驻扎在汉中,让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统管丞相府的事务。临出发的时候,向蜀汉后主刘禅上表说:“先帝(刘备)创业未成一半,而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魏、蜀、吴三国鼎立,益州疲惫,这正是危急存亡的时代。然而在朝的侍卫之臣勤奋不懈,在外的忠志之士报国忘身,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待遇,打算对陛下作报答。陛下实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使先帝的恩德光大,志士的忠诚发扬; 不应该妄自菲薄,言谈失当,因而杜绝忠谏之路。
        皇宫中的人,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一体,奖善惩恶,不应当有什么异同。如果有作恶犯法的人及尽忠行善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吏,而评判他们应当受刑及受赏,使陛下的公平圣明得以显著,不应当偏私,使内外不一。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很忠实,思想纯正,因此先帝选拔出来而留给陛下使用。我以为宫中的事情,不论大小,都可以询问他们,然后实行,一定能够弥补缺漏,大有收益。将军向宠,性情善良,品行端正,通晓军事,以前试用,先帝称他贤能,因此众议举荐他为中部督。我以为军中的事情,都可以询问他,一定能够使得部队团结,优劣的人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隆的原因; 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常常和我谈论这些事,未尝不叹息和痛恨后汉的桓帝、灵帝的政治腐败。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都是忠贞之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可以计日而待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亲自在南阳种田,只是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期望在上层社会权势显赫。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下,三次屈尊到草庐中访我,向我询问当世事势; 因此我很感动,立即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上当阳的挫折,就在军事失败危急艰难的日子里尽力报效,从那时以来已经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为人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以国家大事付托于我。
        自从接受使命以来,早晚忧愁不安,害怕不能胜任,有损先帝的英明。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荒僻的地区。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军力已经充足,应当劝勉和率领大军,向北平定中原,期望尽心竭力,扫除奸贼,复兴汉朝,还都于洛阳,这是我所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政事上斟酌情理,权衡轻重,进谏忠言,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希望陛下交给我讨伐奸贼复兴汉朝的使命,如有违失,那么就处治我的罪过,以告先帝的英灵,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怠慢,以彰他们的过错。陛下也应当自勉,询问正道,审纳雅言,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我非常感激。我现在就要远离陛下,写表章的时候止不住流泪,不知说了些什么话。”于是出发,驻兵在沔水以北的阳平石马。
        魏帝听说诸葛亮在汉中,打算发动大军立即进攻他,征求散骑常侍孙资的意见,孙资说:“以前武帝(曹操)征讨南郑张鲁,阳平之役,危急而后成功,又亲自前去救出了夏侯渊部队,多次说‘南郑是险恶的天狱,其间五百里的斜谷道是深长的石穴’,这是说它深险,为救夏侯渊部队而高兴的言辞。还有一点,武帝用兵英明,了解蜀敌栖息于山岩,看到吴虏窜处于江湖,都委屈而避开他们,不追究将士之力,不硬争一日之恨,实在是所谓见胜而战,知难而退。现在如果进军到南郑讨伐诸葛亮,道路既然险阻,估计动用精兵以及转运、镇守南方的荆、扬、徐、豫四州,抵御东吴水敌,大致用十五六万人,一定还要不断地征发兵力,天下骚动,费力巨大,这实是陛下所应当深思的。假如防守与征战的兵力是一,那么力役就是它的三倍。现在用兵,就只要命大将分别据守各处险要之地,威势足以震慑强敌,疆场镇静,将士安息,百姓无事。几年功夫,中原日益兴盛,吴、蜀二敌必然自疲。”魏帝就停止用兵。
        起初,孟达既被魏文帝所宠,又和桓阶、夏侯尚亲善; 等到文帝死去,桓阶、夏侯尚都死,孟达心里不安。诸葛亮了解这个情况就引诱孟达,孟达多次和诸葛亮通信,暗里答应归附蜀汉;孟达和魏兴太守申仪有矛盾,申仪暗里向魏帝上表告发了他。孟达听到这个消息,心里恐惧,打算举兵叛变;司马懿写信安慰他,孟达犹豫没有拿定主意,司马懿就偷偷地出兵进讨。将领们说:“孟达和吴、蜀互有来往,应当观察动静而后用兵。”司马懿说:“孟达不讲信义,这是他疑心的时候。应当乘此时促使他下定决心。”就以加倍的速度赶路,八天的功夫到了孟达的城下。吴、蜀各派遣偏将向西城安桥、木阑塞等处援救孟达,司马懿分派将领们拒挡他们。起初,孟达和诸葛亮通信说:“宛城距离洛阳八百里,距离我一千二百里。司马懿听到我举兵之事,要上表给皇帝,一往一来,一个月的时间了,那么我们的城邑已经坚固,一切军事都已办妥。我这里深险,司马懿一定不能亲自前来;将领们来。我不怕了。”等到魏军来到,孟达又写信告诉诸葛亮说:“我举兵八天而魏军来到城下,为什么来得这样神速!”
        太和二年春,正月,司马懿攻打新城,十六天的时间,攻下了它,杀了孟达。申仪在魏兴很久,擅自承制刻印,假借名义授予官职; 司马懿召见而捕系了他,还回洛阳。
        起初,征西将军夏侯渊的儿子夏侯楙和魏太祖(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结了婚,文帝(曹丕)年少时和他亲善,等到即了帝位,用他为安西将军,都督关中,镇守长安,让他接管夏侯渊的地区。
        诸葛亮将要攻魏,和部下众人商量。丞相司马魏延说:“听说夏侯楙,是魏帝的女婿,胆怯而没有智谋。现在给我五千人的精锐部队,带着五千人的口粮,一直从褒中出去,顺着秦岭向东,到子午道折向北,不过十天的功夫,可以到达长安。夏侯楙听到我突然到达,一定弃城逃走。长安城中就只有御史、京兆太守了。横门邸阁的积粟以及百姓逃散剩下的粮食,足以供给军粮。等到魏在东方集结军队,还要二十多天的功夫,而您从斜谷出来接应,已完全可以到达。这样,就可以一举而平定咸阳以西的地区了。”诸葛亮以为这是危而不妥之策,不如安全地从平坦的路上出去,可以稳稳当当地取得陇山以西的地区,一定十拿九稳而不会贻误,所以不用魏延的计策。
        诸葛亮扬言从斜谷道进攻郿城,让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为疑兵,驻守箕谷; 魏帝派遣曹真都督关中各军驻扎在郿城。诸葛亮亲自统领大军进取祁山,军阵整齐,号令严明。起初,魏国以为刘备已死,几年没有听到什么动静,因此没有备战; 而突然听到诸葛亮出兵,朝廷和民众都很害怕,于是天水、南安、安定等郡都背叛魏国响应诸葛亮,关中震动,朝廷大臣想不出什么对策,魏帝说:“诸葛亮本来依据山险为固,现在亲自前来,正合乎《兵法》 上待敌前来自有应付妙计的说法,一定能够打败诸葛亮。”便统领步兵和骑兵五万人马,让右将军张郃监管军务,向西拒挡诸葛亮。十一日,魏帝到了长安。
        起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对他非常器重; 刘备临终的时候,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再了解他。”诸葛亮还是不以为然,让马谡做参军,常常召他谈论,从白天谈到夜晚。等到出兵祁山,诸葛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以马谡督领各军在前,同张郃在街亭交战。
        马谡违反诸葛亮的调度,军事措施烦扰,放弃水源,上山驻军,不下山据守城邑。张郃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进攻,大败马谡,蜀军溃散。诸葛亮前进没有据点,就取得西县一千多家回到汉中。把马谡关进监狱,杀了他。诸葛亮亲自吊丧,为他痛哭流涕,抚慰他的家属,和他在世时一样的恩情。蒋琬对诸葛亮说:“古时候晋国同楚国交战,楚国杀了领兵的得臣,晋文公自然高兴了。现在天下没有安定,而杀了智谋之士,难道不惋惜吗?”诸葛亮流着眼泪说:“孙武所以能够制胜于天下的,是用法严明; 因为扬干犯法,魏绛就杀了为他驾车的人。现在天下分裂,交战刚刚开始,如果又废除军法,哪能讨伐敌人呢!”
        马谡没有失败的时候,裨将军巴西人王平多次规劝马谡,马谡不采纳; 等到失败,兵众失散,只有王平所领的一千人击鼓收兵,张郃怀疑他有伏兵,不去进逼,于是王平徐徐地收集各部逃散的士兵,率领人马返回。诸葛亮杀了马谡和将军李盛,夺了将军黄袭等的兵权,王平的名声地位就特别提高和显示出来,又委任为参军,统领五部兵马和营屯之事,地位提到讨寇将军,封亭侯。诸葛亮上疏请求自己降任三级,汉主让诸葛亮为右将军,兼代丞相的职务。
        这时赵云、邓芝的部队也败于箕谷,赵云约束部队固守,所以损失不大,但他也因此而贬为镇西将军。诸葛亮问邓芝道:“街亭军退,兵将再不互相照应,箕谷军退,兵将仍然秩序井然,什么原因?”邓芝说:“赵云亲自在部队后面拒敌,军需物资,没有抛弃,兵将有什么缘由可以散乱。”赵云有军资和剩余的绢帛,诸葛亮用来分给将士,赵云说:“军事上没有胜利,就没有什么理由赏赐,这些物资存入赤岸库,请等到十月做赏赐品。”诸葛亮很赞赏这个意见。
        有人劝诸葛亮再次发兵,诸葛亮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的时候,都多于敌军,但没有打败敌人,反而被敌人打败,问题不在于兵少,而在于将谋。现在想要减省兵将,明罚思过,将来另想变通的办法; 如果不这样,即使兵多也没有什么用处! 从今以后,凡是一心为国家想方设法的人,只要多多批评我的过错,那么大事就可安定,敌人就可打垮,大功就可跷足而待了。”于是考查有功和甄别牺牲的人,引过自责,把自己的过失向境内宣布,练兵讲武,准备将来进取,将士经过选练,民众忘怀兵败了。
        诸葛亮出兵祁山的时候,天水参军姜维向诸葛亮投降。诸葛亮赞赏姜维的胆识,用他做仓曹掾,掌管军事。
        曹真讨伐安定等三个郡,都已平定。曹真以为诸葛亮以祁山之败为戒,以后一定从陈仓出兵,就让将军郝昭等守陈仓,修建城池。
        
        (冬,十一月)汉诸葛亮听说曹休败于东吴,魏军东下,关中虚弱,想出兵攻魏,群臣多怀疑能不能取胜。诸葛亮对汉主进言说:“先帝深虑到蜀汉和魏贼不能两立,统一大业不能偏安于蜀地,所以托我讨伐敌人。以先帝的英明,量我的才干,当然了解我讨伐敌人,存在我弱敌强的矛盾; 但是不讨伐敌人,统一的大业也会夭折; 只是坐等失败,还不如讨伐敌人呢! 因此,托我伐敌而不置疑。我自从接受命令的那天起,睡觉不安稳,吃饭没滋味,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5-23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guji/gwgz/101089.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