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道,夕死可矣

2018-11-28 可可诗词网-名言 https://www.kekeshici.com

[四·八]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鉴赏〕 这句话可以有两解: 一是说早晨弄明白了道,就是晚上为之而死也心甘情愿;二是说早晨弄明白了道,就是晚上死了也就觉得此生无憾了。不论哪一种理解,它都是极言道对于个体人生的重要性,明确地指出道高于人的生命。孔子平时的讲话大多很平实,很少唱高调。读了这句重道而轻生命的话,人们自然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孔子所说的道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有那样高的价值,以至于一个人可以为之付出生命?

道在孔子的话语中包含很多意义,它们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专有名词,表示特定的哲学观念、政治原则、文化传统,就此而言,它是指圣人之道,先王之道,这主要是儒家经典所总结的古代优秀传统,如仁爱观念,以德治国、以民为本的政治思想等。他还提出“君子之道”的概念,他曾列举其中的一些具体内容:“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公冶长》)第二类是一般的抽象名词,泛指最高的真理,或最深刻的哲学原理,必须遵循的政治原则,普遍的道德法则等等。如《论语》中的“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君子谋道不食”、“君子忧道不忧贫”等。此外,还表示道路和方法。“朝闻道”中的道当是在第二种意义上使用的,不排除道所包含的第一种意义。

在孔子看来,道是人生的必由之路,是必须遵循的法则,所以他说:“谁能出不由户(指门),何莫由斯道也”(《雍也》)。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意义都离不开悟道。懂得道才看到人生的光明,才能发现人生的真正的美、真正的乐、真正的价值,才能为生活所陶醉。如果不能真正懂得道,就不知道世界的真理,不懂得生活、做人的根本道理,生活就像是在黑暗中行走,懵懵懂懂,如动物一般,枉然度过一生。不仅如此,不懂得道的生活,一个人轻则为种种无谓的纷争所纠缠,患得患失,陷入各种烦恼和痛苦而不能自拔,重则闯祸犯法,遭致羞辱或惩罚。因此,孔子认为只要真正悟道,即使是在贫困的生活中人们的心灵也是快乐的。所以他说“仁者无忧”(《子罕》)。

孔子这句名言把悟道即追求真理、追求精神价值的生活看成是最值得过的生活,最幸福的生活。这同西方许多思想家的看法不谋而合。晚于孔子的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说:“幸福存在于美德之中,因为美德是这样一种心理状态: 他倾向于使整个生活完全和谐。”(转引自第欧根尼《芝诺传》)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提出相似的观点:“只有善德最大的人,感应最高尚的本源,才能有最高尚的幸福。”(《政治学》)中世纪意大利思想家阿奎那在《神学大全》中说最伟大的快乐存在于对真理的追求中。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其《乌托邦》中指出“不是一切快乐,只有真正高尚的快乐才能构成幸福。”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认为人的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少年维特的烦恼》),美好的人格是大地之子的最高的幸福。按照这些文化巨人的观点,就像根据孔子的这句名言的逻辑,既然人们已经获得了真正的幸福,他们当然是死而无憾了。

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闻”字,它在句中表示领会。如果用一“行”字,则难以描述心灵的觉悟,也不能把机械地效法与自觉地实践区别开来。这个“闻”字相当于孔子所说的“六十而耳顺”里的“耳顺”两字之意,即表示入于耳而彻悟于心,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觉今是而昨非”中的“觉”字的意味颇为相近,可以说是异曲同工。这个“闻”字表达了豁然觉悟,大彻大悟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感情,表明从心底里真正体会到合乎道的生活的无比美好,体现道的人格尽善尽美。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