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本篇见于《警世通言》,从故事发生的时间看,当是明代后期的作品。小说叙述一个旧时代的文人在经历了一段磨难之后终于发迹变泰的故事,给那些在人生的追求中屡屡失败而又不甘失败的人们以精神上安抚。作品虽有明显的宿命论色彩,但更多的却是“事在人为”的奋发精神,因此,作品在总体上给读者带来的还是积极的影响。
在“钝秀才”马德称身上,作者谱写了一曲艰苦而不屈的人生赞歌,称颂他无所畏惧的抗争精神。仕宦门第出身的马德称从小聪明饱学,立志追求仕进,就是命运不济,科举屡试不中。更不幸的是,在他二十二岁那年,父亲遭陷害而死,从此家道破落,他也由一个官员子弟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流落街头的穷秀才。面对这样一种人生波折,他没有被生活吓倒,而是以一种现实态度面对新的贫困生活。为了生计,他忍受着巨大的困苦,先是朋友的叛离,家财被骗,接着又是在变卖中白白地亏了银子。当他去杭州投靠亲友时,偏偏碰上了亲友死的死,病的病,无可依靠。流落南京以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以糊口的位置,谁想到又遇上了黄河缺口,差一点连性命也搭上。之后,他只好靠卖画,饱一餐饿一顿,千里迢迢地赶到北京,结果还是投靠无着。在如此坎坷的命运面前,他却越来越坚强,特别是当他变成一个被人嫌弃、被人欺弄的灾星后,依然顽强地挣扎着。
作者着力描写主人公身上“忍”的品质。对朋友的欺诈他忍了,对命运无情的戏弄他忍了,对众人的嘲笑、冷漠他忍了,对他人的唾弃他也忍了。总之,只要能活着,他可以承受一切,包括伤害他的自尊心。唯独一样东西他没有丢,那就是志气。他坚信总有一天一切都会改变,他的理想也会实现。正是在这样的志向和追求中,他渡过了一段乞丐般的生活,迎来了一个光明的前程。从这段不幸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日趋商品化的社会面前,传统文人的人生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已经不再注重手段和形式,只看中结果。过去为文人们所看重的骨气和身价,已经彻底淡化。因此,马德称的成功表明一种新的人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它所蕴含的意义是深刻的。它告诫人们,人生重要的是忍耐,即如作者在故事开头所议论的“硬挺着头颈过日”,只要“不要先坠了志气”,成功一定会到来。这种求实的人生观比起只会幻想或呻吟,无疑更有价值,这里透露出商品经济萌芽时期市民顽强求生的欲望。
围绕着“钝秀才”的发迹历史,小说所辐射的社会内容十分宽广。首先,它揭示了商品经济时代的炎凉世态。黄胜和顾祥是小说中两个势利小人,他们做马德称的朋友,看中的不是他的人品,也不是他的才学,而是他的钱财。见人富贵时没命地奉承,见人落难时背信弃义,非但不给予同情和帮助,反而趁人之危敲诈勒索。除了这两个小人外,作者还写了曹公等人的明哲保身。作为与父辈相厚的旧友,曹公理应在晚辈落难时给予帮助,但他只念马氏是权宦王振的仇家,为保全自己,就不再理会友情了。所有这些人物,都从不同侧面暴露了社会的丑恶和人情的虚伪。
与此相对照,作者通过塑造吴监生等人物形象,热情赞美了人性的美好的一面。在“钝秀才”陷入困境的时候,他们不像黄胜那样趁火打劫,也不像曹公那样躲避矛盾,而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给马德称以人间的温暖,帮助他从困境走出。这里最可称赞的是马德称的未婚妻六媖。当马家惨遭不幸之际,她不像她的哥哥黄胜那样不讲情义,而甘愿与未婚夫同患难。这种忠贞不渝的精神无疑是对黄胜等人见利忘义的无情鞭挞。六媖这一形象代表着旧式妇女传统的美德。
小说对科举试场的腐败风气也作了一定的揭露。马德称聪明饱学,但就是屡试不中,黄胜目不识丁,功名却唾手而得。黄胜靠的不是才学而是金钱,科举几乎堕落成一种交易。“三言”、“二拍”中的士人大多对科举充满着幻想,执迷不悟,像这样能够清醒地认识到科举的不公并致以微词的小说,在“三言”、“二拍”中是难能可贵的。这种认识虽然比不上后来的小说如《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那样深刻,但多少表明思想上的一点进步。
-
《三国演义·七擒孟获》
[2019-10-31]
-
《三国演义·三气周瑜》
[2019-10-31]
-
《说岳全传·东窗事发》
[2019-10-31]
-
《儒林外史·严监生》
[2019-10-31]
-
《西游记·乌鸡国》
[201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