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东经
东海之外大壑①。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②
大荒东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③。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④,张其两臂⑤。
有小人国,名靖人⑥。
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犁之尸⑦。有潏山,杨水出焉。
有蒍国⑧,黍食,使四鸟⑨: 虎、豹、熊、罴。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
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⑩,中容人食兽、木实⑪,使四鸟: 豹、虎、熊、罴。
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
有司幽之国⑫。帝俊生晏龙⑬,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有大阿之山者。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⑭,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⑮,黍食,使四鸟: 虎、豹、熊、罴。
有青丘之国⑯,有狐,九尾。
有柔仆民,是维嬴土之国⑰。
有黑齿之国⑱。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
有夏州之国⑲。有盖余之国⑳。
〔注释〕 ① 大壑: 又名“归墟”,即太平洋;或谓指北美洲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② 此括弧内的文字被误放入《大荒南经》。 ③ 皮母地丘: 又名“波母之山”,其地处于东南隅,表明《大荒东经》描述的诸多场景是从东南方到东北方。 ④ 有一大人踆(cún)其上: 踆,蹲。所谓“大人之市”、“大人之堂”,杨慎、郝懿行推测是海市蜃楼现象。其实,它们更像是一尊尊巨型塑像。 ⑤ 臂: 经文误作“耳”。 ⑥ 靖人: 靖,细小貌。郭璞注:“《诗含神雾》曰:‘东北极有人长九寸。’殆谓此小人也。” ⑦ 犁(líng)之尸: 可能是一尊戴着大面具的兽身先祖塑像,具有求雨的神灵,或者与犁的发明和使用有关。 ⑧ 蒍国: 袁珂注:“蒍国或当作妫国。妫,水名,舜之居地也。《史记·陈世家》:‘舜为庶人,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后因为氏。’妫国当即舜之裔也。” ⑨ 使四鸟: 指役使奴隶或者猎人、战士,并用动物名对其命名;也可能是设立四名官员,并用虎豹熊罴分别命名其官职。 ⑩ 帝俊生中容: 帝俊是商民族的先祖,中容为帝俊后裔。 ⑪ 木实: 以叶、果为食。 ⑫ 司幽之国: 幽,关闭,囚禁。司幽即负责按性别隔离未婚青年。 ⑬ 晏龙: 《海内经》亦记有晏龙,并称晏龙发明了琴瑟。 ⑭ 帝鸿: 帝俊后裔称帝者。 ⑮ 白民销姓: 这是《山海经》首次出现姓氏的记述。 ⑯ 青丘之国: 青丘与九尾狐已见于《南山经》与《海外东经》。 ⑰ 嬴土之国: 嬴,通赢,意为满盈、有余。嬴土,意为物产富饶的地方。 ⑱ 黑齿国: 《海外东经》称黑齿国“使蛇”,此处经文称其“使四鸟”,并增加“帝俊生黑齿”的内容,这种对民族来源血缘世系的追溯,表明《大荒四经》的撰写者比《海外四经》的撰写者有了更成熟的历史观念。从帝俊后裔黑齿为姜姓来看,帝俊有来自神农炎帝族的基因。 ⑲ 夏州之国: 夏字疑原本为复字,因字形相近而误,其国在今日辽东半岛黄海侧的大连市复县(瓦房店镇)。 ⑳ 盖余之国: 疑其国在今日辽东半岛渤海辽东湾的盖州,或谓是朝鲜半岛北部的盖马大山。
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①。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②,日月所出。(有神)名曰折丹③,东方曰折④,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
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䝞。黄帝生禺䝞,禺䝞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䝞处东海,是为海神⑤。
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国曰玄股⑥,黍食,使四鸟。
有困民国⑦,勾姓而食⑧。有人曰王亥⑨,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⑩、河伯⑪仆牛⑫。有易杀王亥,取仆牛。河念有易⑬,有易潜出⑭,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生戏⑮,戏生摇民。
海内有两人⑯,名曰女丑。女丑有大蟹⑰。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⑱,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⑲。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⑳。
〔注释〕 ① 天吴: 已见于《海外东经》朝阳之谷,形貌与此处相近,唯“虎身十尾”作“八足八尾”。 ② 东极、离瞀(mào): 东极,指鞠陵于天山位于天地的最东端。离在易经八卦里代表火、太阳;瞀,目眩,离瞀指太阳从鞠陵于天山升起,光芒令人目眩。 ③ (有神)名曰折丹: 原文应作“有人名曰析丹”,其为负责东方和春季的天文、气象(东风)巫师,系《大荒四经》所记四方神之一。 ④ 东方曰折: 应作“东方曰析”。 ⑤ 海神: 禺京为北海海神,禺䝞(音义不详)为东海海神,或谓禺䝞亦作“禺号”。 ⑥ 玄股: 已见于《海外东经》,当时其人“使两鸟夹之”,到此已发展为“使四鸟”。 ⑦ 困民国: 即摇民国。 ⑧ 勾姓而食: 原文应作“勾姓,鸟食”。袁珂认为应作“勾姓,黍食”。 ⑨ 王亥: 殷商国早期的王子,又名“王子亥”、“高祖亥”。 ⑩ 有易: 又名“有扈”,其族群发祥地在今日陕西省渭水河畔的户县。 ⑪ 河伯: 居住在黄河中下游黄河沿岸的族群。 ⑫ 仆牛: 牧牛。 ⑬ 河念有易: 河伯同情有易。 ⑭ 潜出: 逃亡。 ⑮ 帝舜生戏: 帝舜的后裔戏。 ⑯ 海内有两人: 疑应作“海内有神人”,且此段文字原本属于《海内北经》。 ⑰ 女丑有大蟹: 女丑亦见于《海外西经》、《海内北经》。此处大蟹,应与女丑的巫术活动有关,而郭璞注称大蟹“广千里也”。 ⑱ 孽摇頵(jūn)羝: 頵,头大貌,引申指头颅形状的石头。孽摇頵羝,疑是“温源谷”的少数民族语言的发音。 ⑲ 温源谷: 即汤谷。 ⑳ 皆载于乌: 意思是太阳运行的动力来自神鸟三足乌(又称金乌)。
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①。
有五采之鸟②,相乡弃沙③。惟帝俊下友④。帝下两坛⑤,采鸟是司⑥。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门⑦,日月所生。
有埙民之国⑧。有綦山⑨。又有摇山。有䰝⑩山。又有门户山。又有盛山。又有待山。有五采之鸟。
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⑪,日月所出。
(有中容之国)⑫。东北海外,又有三青马、三骓、甘华。爰有遗玉、三青鸟、三骓、视肉、甘华、甘柤,百谷所在。
有女和月母之国⑬。有人名曰鹓⑭,北方曰鹓,来之风曰⑮,是处东北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⑯。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⑰,乃得大雨。
东海中有流波山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⑲。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⑳,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注释〕 ① 奢比尸: 已见于《海外东经》。 ② 五采之鸟: 凤凰类。 ③ 相乡弃沙: 相乡,即相向;弃沙,袁珂认为即“婆娑”,盘旋而舞之貌也。 ④ 惟帝俊下友: 唯有帝俊从圣坛上走下,与五彩鸟为友。为友,不仅指朋友,而且也包括与巫术活动相关的亲密关系。 ⑤ 两坛: 两层结构的圣坛,举办巫术活动(例如求子仪式)的场所。 ⑥ 采鸟是司: 五彩鸟负责管理圣坛。 ⑦ 猗天苏门: 观测日月升落的门状天文仪器,观测者根据日月从石门中升起的方位来判断时节。 ⑧ 埙民之国: 埙是中国先民在7000年前发明的椭球形多孔吹奏乐器。 ⑨ 綦(qí)山: 綦,苍艾色,又指鞋带,古方言指两脚并连不能迈步行走状。 ⑩ 䰝(zèng): 釜属器,用于烹鱼等食物。 ⑪ 壑明俊疾: 疑是少数民族语言。 ⑫ (有中容之国): 括弧内五字衍。 ⑬ 女和月母之国: 崇拜月亮母亲的母系社会部落,此节内容原本应属于《大荒北经》。郝懿行注:“女和月母即羲和、常仪之属也。谓之女与母者,《史记·赵世家》索隐引谯周云:‘余尝闻之代俗,以东西阴阳所出入,宗其神,谓之王父母。’据谯周斯语,此经‘女和月母’之名,盖以此也。” ⑭ 鹓(wǎn): 负责观测北极地区日月运行的天文、气象女巫师,她把自己装扮成鹓鸟的样子,系《大荒四经》所记四方神之一。 ⑮ (yǎn): 北风。 ⑯ 凶犁土丘: 或谓“凶犁”意为“凶狠的九黎”,凶犁土丘在今日河北省逐鹿境内,当地盛传黄帝战炎帝、蚩尤(九黎的首领)的历史传说。 ⑰ 旱而为应龙之状: 应龙的形貌为有翼之龙,他是黄帝族的战将兼雨师,由于开了杀戒而受到上天的惩罚,不能够回到故乡履行其职能。因此北方经常闹旱灾,这时民众只要模仿应龙的样子,天就会降下大雨。这是我国有关舞龙求雨习俗的最早文字记载。应龙实际上是以巫师面目出现的水利工程师,而应龙与蚩尤、夸父的战争,或许与两大部落争夺水资源和生存领地有关。 ⑱ 流波山: 山名很像是海上大冰山,古代北冰洋的冰山有可能解体并穿过白令海峡,漂移至我国东海或太平洋西部。 ⑲ 夔(kuí): 苍身无角一足之夔牛,乃是生活在冰山上的海牛,其四足退化而尾部发达,远看即“一足”。至于夔牛“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者,则可能与模拟捕捉夔牛的巫术仪式有关。 ⑳ 雷兽之骨: 郭璞注:“雷兽即雷神也,人面龙身,鼓其腹者。橛犹击也。”
【鉴赏】 《山海经》一书是由《五藏山经》、《海外四经》、《大荒四经》、《海内五经》四部分内容合辑而成。值得注意的是,在地理方位记述的先后次序上,《五藏山经》依次为南、西、北、东、中,《海外四经》依次为南、西、北、东,《海内五经》依次为南、西、北、东、中,即均以南方为首篇;唯独《大荒四经》的方位次序为东、南、西、北,首篇《大荒东经》记述东方的情况,其内容相当丰富而重要。据此,可以推知在《大荒四经》撰写者的心目中,应当有着以东方为尊的观念,其所属的族裔亦可能长期居住在东部地区。众所周知,美洲印第安人、玛雅人的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许多相似或相近的内容,因此有学者提出“殷人东渡”的假说。与此同时,国内外一些学者也试图从《山海经》的记载里寻找到有关的线索,例如有人认为《大荒东经》记述的“大壑”、“东极”等地理景观,可以与美洲大陆的大峡谷等地貌相对应。如果这种假说能够成立,则表明中国人不仅在几千年前到达过美洲,而且还有人在撰写《大荒东经》之前又回到了中国,并带回了美洲的地理信息。
当你阅读《大荒东经》的时候,不妨展开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来到中国商朝的神庙里,神庙四壁的壁画上画着远方的故事或古老的故事。东墙壁上的壁画故事描述的是: 帝颛顼幼年时,可能是因为战争的原因,曾经被迫在少昊部落当人质,他尽管不得不放弃自己心爱的七弦琴,但是仍然坚强地生存下来。壁画还描绘着一处滚烫的温泉“汤谷”,这里长着一棵名叫扶木(又名扶桑)的太阳树,十个太阳就栖息在扶桑树上,太阳东升西落全凭乌鸦来运载。古人为什么把乌鸦视为金乌?可能是因为古人看到了太阳上的太阳黑子。从生命智力学的角度来说,乌鸦是一种生命智力相当高超的鸟,它能够使用工具获得食物,还能够把食物藏在几千个地方,需要时再一一找出来。
第1节提到了少昊之国。在古史传说里,少昊是先夏时期著名的部落,号称五帝之一。《五藏山经》西山四经称其位于西方,而此处则称少昊国位于东方沿海地区或海岛上,或许该部落曾举族远距离迁徙。今山东曲阜县城东有少昊陵。《拾遗记》卷一记有白帝之子亦即太白之精与皇娥在穷桑之浦坠入爱河,生少昊,因号为穷桑氏,又号为金天氏。据此可知少昊部落尊崇太白金星,金星为天空亮星,日出前现于东方则称太白,日落后现于西方则称长庚。《左传·昭公十七年》称少昊国有以鸟名来命名官职的习俗,可能是不同官职者要采用相应的鸟羽作为标志,后世所谓“拿鸡毛当令箭”或即其遗风。经文“少昊孺帝颛顼”云云,系当年发生在少昊与颛顼两个部落间的一件大事,从其具有“弃其琴瑟”的悲情色彩来看,颛顼像是作为人质被迫在少昊部落度过了不愉快的童年。
第12节的司幽之国或作思幽之国、司幽之民,在《山海经》里“国”与“民”的含义相近或相同,均指生活在或曾经生活在某一地区的居民。初看之下,司与思两个字的涵义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古人思维里两者却是有内在的联系,即有思想(劳心)者才有管理权。
关于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郭璞注:“言其人直思感而气通,无配合而生子,此《庄子》所谓白鹄相视,眸子不运而感风化之类也。”其实,庄子“眸子不运而感风化”的观点,是由于不了解动物雌雄结构及其有性繁殖过程而产生的误解(风化即风为媒,许多植物都通过风媒实现有性繁殖)。实际上,幽在此处指婚配,司幽即制定婚配规则;幽字有关闭、囚禁之义,司幽即负责按性别隔离未婚青年。所谓“不妻、不夫”即不组成以夫妻关系为基础的家庭,这就表明司幽国实施的是母系社会的“母子家庭制”,即母亲与子女始终生活在一起,女儿大了不出嫁,儿子大了不娶妻,与此同时他们可以自由地与外族人过性生活(走婚)。
第14节提到了白民销姓,这是《山海经》首次出现姓氏的记述。今天我们已经习惯将姓氏连称,但是在古代姓是姓、氏为氏,姓与氏有着不同的涵义,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涵义又有着差异。据《实用汉字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古代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氏为姓的支系。也就是说,“姓”记录的是母系血缘关系,“氏”记录的是父系的血缘关系;由于母系社会早于父系社会,因此可以说先有姓,后有氏。此外,氏也指远古时期的部落或具有世袭性质的官职,前者有燧人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等,后者有太史氏、职方氏等,而两者有时候是相互重叠的。一般来说,古代姓的名称通常取自居住地的地名,而地名除了山名、水名,亦包括其他人文活动内容。
第20节提到了鞠陵于天山。经文“东极、离瞀”,郭璞认为均为山名。郝懿行认为《淮南子·地形训》“东方曰东极之山”即此处东极山。其实,日月所出之山,乃天文观测和制定历法的特定场所,因此要求其位置具有固定性和标志性;也就是说,一处日月所出之山,不可能同时指三座山。据此,经文“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疑原作“有山名曰鞠陵,处于东极、离瞀”。此段经文的意思是说,鞠陵于天山位于东极、离瞀,是第四座观测日月东升的山,主持观测及其相关巫术活动的人名叫折丹;东方称为折,从东方来的风称为俊;鞠陵山处于东方的尽端,俊风就是从那里出入的。鞠字的含义很多,养育,幼年,极其,高貌,穷困,告诫,皮球[《十六经·正乱篇》称黄帝“取其(蚩尤)胃以为鞠”,鞠即古代足球],此处鞠陵当指山高貌。所谓东极,指东方之尽头。所谓离瞀,离指分离、明丽(火、日、电),瞀指昏沉,两个字合用具有象征日月从地下或海中升起的意思。
吴任臣注:“(《大戴礼》)《夏小正》云:‘正月,时有俊风。’俊风,春月之风也,春令主东方,意或取此。”由于帝俊是殷商民族的先祖,而俊字的象形是燕子,燕子又是与春天、春风一起出现的候鸟;与此同时,殷商民族居住在华夏大地的东方,故而此处经文又称东风为俊。俊,行走迟徐貌,亦通蹲;在甲骨文中,俊为鸟头人身或猴身状。据此可以推知,帝俊之名当蕴含着上述诸多信息。
帝俊是《大荒四经》乃至《山海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帝,论者或据此认为帝俊乃《山海经》中最显赫之帝。与此同时,由于帝俊的事迹与其他古帝多有相合之处,论者或谓帝俊为帝舜、帝喾、帝颛顼。郭璞注:“俊亦舜字假借音也。”郝懿行注:“《初学记》九卷引《帝王世纪》云:‘帝喾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夋。’疑夋即俊也,古字通用……是帝俊即帝喾矣。但经内帝俊累见,似非专指一人。此云帝俊生中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云,高阳氏才子八人,内有中容,然则此经帝俊又当为颛顼矣。”对于古人来说,记述历史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其中的难题之一就是缺少对大尺度时间的把握,以致往往把相隔很远的事情重叠记忆在一起。
第21节提到禺䝞为沿海地区居民供奉的东海之神。禺京即《海外北经》记述的禺强,乃沿海居民供奉的北海之神,其形貌亦为人面鸟身。《海外北经》未言及禺强的世系来源,而此处却称“黄帝生禺䝞,禺䝞生禺京”。有必要指出的是,《山海经》里的“神”,绝大多数都是由巫师装扮成的神,而很少有纯粹的自然神,也很少有纯粹的超自然神。因此,所谓“黄帝生禺䝞”者,实际上是在说从黄帝时代开始任命禺䝞为海神;也就是说,某位巫师要想当海神,必须经由黄帝(或者与黄帝同等资格的君王,以及代表先祖权力的象征者)的认可,即神权君授或神权祖先授。
第23节记述的困民国与王亥的故事,是《大荒东经》最重要的内容。王亥是殷商国早期的王子,又名王子亥,又名高祖亥;其父祖辈依次有冥、曹圉、昌若、相土(相传发明马车)、昭明、契,其子孙辈依次有上甲微(又名上报甲、报甲)、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主癸、汤(又名成汤、天乙、大乙、唐)。相传王亥发明牛车,从事畜牧,以贝为货币,在各国或各部落间进行贸易,并确立用日干(即甲乙丙丁十天干)为殷商国王的名号。此处经文所述王亥悲剧故事,并见于《竹书纪年》、《楚辞》、《易经》等古籍,据此可知《山海经》的记述具有相当可靠的史料价值,同时亦可推知《大荒四经》的撰写时间当在王亥(约公元前18世纪)之后。
需要指出的是,《大荒东经》此处经文记载的王亥故事,前后情节先后存在着矛盾。经文先说困民国“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后又说“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而困民即摇民,其祖不应该又为王亥,又为有易。一个可能是,经文“河念有易,有易潜出”当作“河念王亥,王亥潜出”,即王亥被杀后化为兽(图腾动物),象征着魂归故里或者是族人余脉返回故乡(困民国在东方),凡此种种均与鲧被杀后化为兽、返回西方故里的情节类似,而所谓王亥食鸟则可能有某种巫术象征意义。另一个可能是,经文“有人曰王亥”五字当移至“方食其头”与“王亥托于有易”之间,即操鸟而食鸟头者指的是困民国,亦即有易国后裔,他们之所以要恶狠狠地吃鸟头,则是出于对以鸟为图腾的殷商国的敌忾之意。如果是后者,那么经文“河念有易,有易潜出”之前当有一段文字描述王亥之子上甲微兴师讨伐有易并灭其国之事,接下来才有“河念有易,有易潜出”的情节。
《竹书纪年》记有:“(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十六年,殷侯微以河伯之师伐有易,杀其君绵臣。”《易经·旅卦》则称:“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楚辞·天问》记述更为详尽,大意是王亥、王恒兄弟到有易(有扈、有狄)牧牛受到热情款待,由于兄弟二人行为淫乱不检点,有易之君一气之下杀了王亥,王亥之子上甲微兴师讨伐有易并灭其国,王恒虽有过错而其后裔却繁荣昌盛。
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有易杀而放之”、“殷侯微以河伯之师伐有易”,被有易流放的是王亥,河伯同情的也是王亥,因此才会出兵帮助上甲微讨伐有易。据此可知,第23节的经文“河念有易,有易潜出”原本当作“河念王亥,王亥潜出”,而困民国、摇民国,以及“食鸟”的主角都是王亥。事实上,《大荒四经》大量记述了殷商民族先祖帝俊的光辉事迹,其作者当属殷商族人,理应同情王亥被有易杀害并流放其族人的不幸遭遇。
最新的证据是,清华简《保训》记有:“昔微假中于河,以复有易,有易服厥罪。微无害,乃归中于河。微志弗忘,传贻子孙,至于成唐,祗备不懈,用受命天。”《保训》是周文王临终前对太子发亦即武王所说的遗言。“有易服厥罪”、“微无害”云云,是说上甲微战胜有易之后,有易承认杀害王亥的罪行,因此上甲微没有继续加害有易,此后该地区崇尚起和谐之道,上甲微的道义思想一直传到成汤,帮助成汤实现帝业。
《淮南子·齐俗训》云:“昔有扈氏为义而亡。”高诱注:“有扈,夏启之庶兄也,以尧舜举贤,禹独与子,故伐启,启亡之。”《史记·夏本纪》亦称启自立为帝,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遂灭有扈氏。《尚书·甘誓》即启讨伐有扈氏的战前动员令。甘,古地名,位于有扈氏国都的南郊,亦即今日陕西省户县,当地有甘峪河,发源于秦岭。据此,有易(即有扈)属于夏族,而不属于帝俊(即帝舜)后裔。据此,经文“帝舜生戏,戏生摇民”的“戏”,指的也应该是王亥,而不是有易。
第27节提到了帝俊下友。袁珂注:“言惟帝俊下与五彩鸟为友也。帝俊之神,本为玄鸟,玄鸟再经神话之夸张,遂为凤凰、鸾鸟之属。”并引《楚辞·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嘉(喜)?”认为这就是帝俊之所以“下友”于五彩鸟的原因所在。
古代柬埔寨(真腊国)有一种婚俗,要将出嫁的少女先送至一高阁楼上的密室,由一德高望重的男子为她破贞,仪式期间始终伴随着鼓乐歌舞。其实,简狄与玄鸟的故事,以及帝俊下友的场景,记述的正是殷商民族的一种具有生殖崇拜意义的古老婚俗,玄鸟所致之“贻”实际上是在为简狄破贞,帝俊所下之“友”同样是在为本族少女注入祖先的血脉种子,而此处的“帝俊”则有可能是由巫者或德高权重者装扮的先祖神(初夜权的习俗亦源于此),相向婆娑起舞的五彩鸟乃是配合帝俊破贞仪式的众巫师,他们所跳之舞可能类似傣族的孔雀舞(原本由男子扮装为孔雀王),其动作则模拟或象征着男女交合。
第34节提到了流波山,袁珂注:“流波山一足夔神话亦黄帝与蚩尤战争神话之一节,《绎史》卷五引《黄帝内传》云:‘黄帝伐蚩尤,玄女为黄帝制夔牛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大荒北经》)引《广成子传》云:‘蚩尤铜头啖石,飞空走险,以馗牛皮为鼓,九击止之,尤不能飞走,遂杀之。’即其事也。”
玄女又称九天玄女,相传她传授给黄帝兵法,《太平御览》引《黄帝玄女战法》云:“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为?’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遂得战法焉。”
鼓在古代战争中有着重大价值,一是鼓舞士气,二是传递指挥命令,已失传的古兵书《军政》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根据考古发掘,我国古代的鼓主要有蒙皮木鼓、陶鼓、铜鼓等,山西襄汾陶寺出土的四千年前木鼓,系用树干截断挖制而成,高约一米,鼓腔内有鳄鱼骨片,表明两端所蒙的是鳄鱼皮(已朽),鼓面直径约50厘米,鼓身外表涂有白、黄、黑、宝石蓝等彩色回形纹、宽带纹、云雷纹等几何图样,相当华丽。
值得注意的是,《大荒东经》记述有丰富的天文学(包括气象学)内容。第2节记述的甘渊及帝俊之妻羲和生十日的故事,第25节记述的“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表明当时已使用十日一旬的历法。所谓“一日方至”云云,是说汤谷有十日,十日轮流出没,每当一个太阳从西方回来(经由地下)时,就有另一个太阳从扶桑树上飞起,所有的太阳都由三足乌驮载着运行。《楚辞·天问》云:“羿焉弹日,乌焉解羽?”《论衡·说日》云:“日中有三足乌。”《淮南子·精神训》云:“日中有蹲乌。”古人产生日中有乌的观念,一是源自太阳的运动需要有动力,二是因为古人观察到太阳上面有黑子。为什么偏偏把太阳黑子想象成乌鸦?这是因为古人知道乌鸦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近年的科学研究发现,乌鸦的生命智力非常高,有的乌鸦会把食物分别储藏在几千个地方,需要时能够逐一找出来;有的乌鸦还善于加工嫩枝上的钩刺,并用其来捕食隐藏在腐烂树枝中的甲壳虫幼虫。至于太阳金乌为什么有三足,可能与古人追求奇异的心态有关。此外,古人制作陶鸟时,为了使其能够站立常常要加塑一足,久而久之人们便形成三足乌的传说。
与此同时,《大荒东经》还记述了六座日月所出的山,依次自南向北分别是大言山、合虚山、明星山、鞠陵于天山、猗天苏门山、壑明俊疾山。这是因为,记述者不记山中有何草木鸟兽,只言“日月所出”,表明这六座山实际上都是用于观测日月星辰的一组天文观测台,同时也是举行迎日迎月宗教巫术活动的场所。众所周知,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地球绕日公转平面(黄道)有一个23度的夹角,因此一年四季里只有在春分和秋分时太阳才从正东升起,春分至秋分期间太阳升起的方位偏北(夏至是最偏北的一天),秋分至春分期间太阳升起的方位偏南(冬至是最偏南的一天)。因此,观测太阳升起在偏南或偏北的不同山头上,就可以知道当时处于什么节令,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方法,至今民间仍然在使用。其中,明星山以明星为名,或可表示还可同时观测与日月同升的亮星,例如启明星。壑明俊疾之山名,有太阳光迅速通过之意,据此它可能是观测夏至的地点。
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②
大荒东南隅有山,名皮母地丘③。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有波谷山者,有大人之国。有大人之市,名曰大人之堂。有一大人踆其上④,张其两臂⑤。
有小人国,名靖人⑥。
有神,人面兽身,名曰犁之尸⑦。有潏山,杨水出焉。
有蒍国⑧,黍食,使四鸟⑨: 虎、豹、熊、罴。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
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⑩,中容人食兽、木实⑪,使四鸟: 豹、虎、熊、罴。
有东口之山。有君子之国,其人衣冠带剑。
有司幽之国⑫。帝俊生晏龙⑬,晏龙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兽,是使四鸟。有大阿之山者。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明星,日月所出。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⑭,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⑮,黍食,使四鸟: 虎、豹、熊、罴。
有青丘之国⑯,有狐,九尾。
有柔仆民,是维嬴土之国⑰。
有黑齿之国⑱。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
有夏州之国⑲。有盖余之国⑳。
〔注释〕 ① 大壑: 又名“归墟”,即太平洋;或谓指北美洲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② 此括弧内的文字被误放入《大荒南经》。 ③ 皮母地丘: 又名“波母之山”,其地处于东南隅,表明《大荒东经》描述的诸多场景是从东南方到东北方。 ④ 有一大人踆(cún)其上: 踆,蹲。所谓“大人之市”、“大人之堂”,杨慎、郝懿行推测是海市蜃楼现象。其实,它们更像是一尊尊巨型塑像。 ⑤ 臂: 经文误作“耳”。 ⑥ 靖人: 靖,细小貌。郭璞注:“《诗含神雾》曰:‘东北极有人长九寸。’殆谓此小人也。” ⑦ 犁(líng)之尸: 可能是一尊戴着大面具的兽身先祖塑像,具有求雨的神灵,或者与犁的发明和使用有关。 ⑧ 蒍国: 袁珂注:“蒍国或当作妫国。妫,水名,舜之居地也。《史记·陈世家》:‘舜为庶人,尧妻之二女,居于妫汭,后因为氏。’妫国当即舜之裔也。” ⑨ 使四鸟: 指役使奴隶或者猎人、战士,并用动物名对其命名;也可能是设立四名官员,并用虎豹熊罴分别命名其官职。 ⑩ 帝俊生中容: 帝俊是商民族的先祖,中容为帝俊后裔。 ⑪ 木实: 以叶、果为食。 ⑫ 司幽之国: 幽,关闭,囚禁。司幽即负责按性别隔离未婚青年。 ⑬ 晏龙: 《海内经》亦记有晏龙,并称晏龙发明了琴瑟。 ⑭ 帝鸿: 帝俊后裔称帝者。 ⑮ 白民销姓: 这是《山海经》首次出现姓氏的记述。 ⑯ 青丘之国: 青丘与九尾狐已见于《南山经》与《海外东经》。 ⑰ 嬴土之国: 嬴,通赢,意为满盈、有余。嬴土,意为物产富饶的地方。 ⑱ 黑齿国: 《海外东经》称黑齿国“使蛇”,此处经文称其“使四鸟”,并增加“帝俊生黑齿”的内容,这种对民族来源血缘世系的追溯,表明《大荒四经》的撰写者比《海外四经》的撰写者有了更成熟的历史观念。从帝俊后裔黑齿为姜姓来看,帝俊有来自神农炎帝族的基因。 ⑲ 夏州之国: 夏字疑原本为复字,因字形相近而误,其国在今日辽东半岛黄海侧的大连市复县(瓦房店镇)。 ⑳ 盖余之国: 疑其国在今日辽东半岛渤海辽东湾的盖州,或谓是朝鲜半岛北部的盖马大山。
有神人,八首人面,虎身十尾,名曰天吴①。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②,日月所出。(有神)名曰折丹③,东方曰折④,来风曰俊,处东极以出入风。
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䝞。黄帝生禺䝞,禺䝞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䝞处东海,是为海神⑤。
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国曰玄股⑥,黍食,使四鸟。
有困民国⑦,勾姓而食⑧。有人曰王亥⑨,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⑩、河伯⑪仆牛⑫。有易杀王亥,取仆牛。河念有易⑬,有易潜出⑭,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生戏⑮,戏生摇民。
海内有两人⑯,名曰女丑。女丑有大蟹⑰。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⑱,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⑲。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⑳。
〔注释〕 ① 天吴: 已见于《海外东经》朝阳之谷,形貌与此处相近,唯“虎身十尾”作“八足八尾”。 ② 东极、离瞀(mào): 东极,指鞠陵于天山位于天地的最东端。离在易经八卦里代表火、太阳;瞀,目眩,离瞀指太阳从鞠陵于天山升起,光芒令人目眩。 ③ (有神)名曰折丹: 原文应作“有人名曰析丹”,其为负责东方和春季的天文、气象(东风)巫师,系《大荒四经》所记四方神之一。 ④ 东方曰折: 应作“东方曰析”。 ⑤ 海神: 禺京为北海海神,禺䝞(音义不详)为东海海神,或谓禺䝞亦作“禺号”。 ⑥ 玄股: 已见于《海外东经》,当时其人“使两鸟夹之”,到此已发展为“使四鸟”。 ⑦ 困民国: 即摇民国。 ⑧ 勾姓而食: 原文应作“勾姓,鸟食”。袁珂认为应作“勾姓,黍食”。 ⑨ 王亥: 殷商国早期的王子,又名“王子亥”、“高祖亥”。 ⑩ 有易: 又名“有扈”,其族群发祥地在今日陕西省渭水河畔的户县。 ⑪ 河伯: 居住在黄河中下游黄河沿岸的族群。 ⑫ 仆牛: 牧牛。 ⑬ 河念有易: 河伯同情有易。 ⑭ 潜出: 逃亡。 ⑮ 帝舜生戏: 帝舜的后裔戏。 ⑯ 海内有两人: 疑应作“海内有神人”,且此段文字原本属于《海内北经》。 ⑰ 女丑有大蟹: 女丑亦见于《海外西经》、《海内北经》。此处大蟹,应与女丑的巫术活动有关,而郭璞注称大蟹“广千里也”。 ⑱ 孽摇頵(jūn)羝: 頵,头大貌,引申指头颅形状的石头。孽摇頵羝,疑是“温源谷”的少数民族语言的发音。 ⑲ 温源谷: 即汤谷。 ⑳ 皆载于乌: 意思是太阳运行的动力来自神鸟三足乌(又称金乌)。
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①。
有五采之鸟②,相乡弃沙③。惟帝俊下友④。帝下两坛⑤,采鸟是司⑥。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猗天苏门⑦,日月所生。
有埙民之国⑧。有綦山⑨。又有摇山。有䰝⑩山。又有门户山。又有盛山。又有待山。有五采之鸟。
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⑪,日月所出。
(有中容之国)⑫。东北海外,又有三青马、三骓、甘华。爰有遗玉、三青鸟、三骓、视肉、甘华、甘柤,百谷所在。
有女和月母之国⑬。有人名曰鹓⑭,北方曰鹓,来之风曰⑮,是处东北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
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⑯。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⑰,乃得大雨。
东海中有流波山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⑲。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⑳,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注释〕 ① 奢比尸: 已见于《海外东经》。 ② 五采之鸟: 凤凰类。 ③ 相乡弃沙: 相乡,即相向;弃沙,袁珂认为即“婆娑”,盘旋而舞之貌也。 ④ 惟帝俊下友: 唯有帝俊从圣坛上走下,与五彩鸟为友。为友,不仅指朋友,而且也包括与巫术活动相关的亲密关系。 ⑤ 两坛: 两层结构的圣坛,举办巫术活动(例如求子仪式)的场所。 ⑥ 采鸟是司: 五彩鸟负责管理圣坛。 ⑦ 猗天苏门: 观测日月升落的门状天文仪器,观测者根据日月从石门中升起的方位来判断时节。 ⑧ 埙民之国: 埙是中国先民在7000年前发明的椭球形多孔吹奏乐器。 ⑨ 綦(qí)山: 綦,苍艾色,又指鞋带,古方言指两脚并连不能迈步行走状。 ⑩ 䰝(zèng): 釜属器,用于烹鱼等食物。 ⑪ 壑明俊疾: 疑是少数民族语言。 ⑫ (有中容之国): 括弧内五字衍。 ⑬ 女和月母之国: 崇拜月亮母亲的母系社会部落,此节内容原本应属于《大荒北经》。郝懿行注:“女和月母即羲和、常仪之属也。谓之女与母者,《史记·赵世家》索隐引谯周云:‘余尝闻之代俗,以东西阴阳所出入,宗其神,谓之王父母。’据谯周斯语,此经‘女和月母’之名,盖以此也。” ⑭ 鹓(wǎn): 负责观测北极地区日月运行的天文、气象女巫师,她把自己装扮成鹓鸟的样子,系《大荒四经》所记四方神之一。 ⑮ (yǎn): 北风。 ⑯ 凶犁土丘: 或谓“凶犁”意为“凶狠的九黎”,凶犁土丘在今日河北省逐鹿境内,当地盛传黄帝战炎帝、蚩尤(九黎的首领)的历史传说。 ⑰ 旱而为应龙之状: 应龙的形貌为有翼之龙,他是黄帝族的战将兼雨师,由于开了杀戒而受到上天的惩罚,不能够回到故乡履行其职能。因此北方经常闹旱灾,这时民众只要模仿应龙的样子,天就会降下大雨。这是我国有关舞龙求雨习俗的最早文字记载。应龙实际上是以巫师面目出现的水利工程师,而应龙与蚩尤、夸父的战争,或许与两大部落争夺水资源和生存领地有关。 ⑱ 流波山: 山名很像是海上大冰山,古代北冰洋的冰山有可能解体并穿过白令海峡,漂移至我国东海或太平洋西部。 ⑲ 夔(kuí): 苍身无角一足之夔牛,乃是生活在冰山上的海牛,其四足退化而尾部发达,远看即“一足”。至于夔牛“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者,则可能与模拟捕捉夔牛的巫术仪式有关。 ⑳ 雷兽之骨: 郭璞注:“雷兽即雷神也,人面龙身,鼓其腹者。橛犹击也。”
【鉴赏】 《山海经》一书是由《五藏山经》、《海外四经》、《大荒四经》、《海内五经》四部分内容合辑而成。值得注意的是,在地理方位记述的先后次序上,《五藏山经》依次为南、西、北、东、中,《海外四经》依次为南、西、北、东,《海内五经》依次为南、西、北、东、中,即均以南方为首篇;唯独《大荒四经》的方位次序为东、南、西、北,首篇《大荒东经》记述东方的情况,其内容相当丰富而重要。据此,可以推知在《大荒四经》撰写者的心目中,应当有着以东方为尊的观念,其所属的族裔亦可能长期居住在东部地区。众所周知,美洲印第安人、玛雅人的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许多相似或相近的内容,因此有学者提出“殷人东渡”的假说。与此同时,国内外一些学者也试图从《山海经》的记载里寻找到有关的线索,例如有人认为《大荒东经》记述的“大壑”、“东极”等地理景观,可以与美洲大陆的大峡谷等地貌相对应。如果这种假说能够成立,则表明中国人不仅在几千年前到达过美洲,而且还有人在撰写《大荒东经》之前又回到了中国,并带回了美洲的地理信息。
当你阅读《大荒东经》的时候,不妨展开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来到中国商朝的神庙里,神庙四壁的壁画上画着远方的故事或古老的故事。东墙壁上的壁画故事描述的是: 帝颛顼幼年时,可能是因为战争的原因,曾经被迫在少昊部落当人质,他尽管不得不放弃自己心爱的七弦琴,但是仍然坚强地生存下来。壁画还描绘着一处滚烫的温泉“汤谷”,这里长着一棵名叫扶木(又名扶桑)的太阳树,十个太阳就栖息在扶桑树上,太阳东升西落全凭乌鸦来运载。古人为什么把乌鸦视为金乌?可能是因为古人看到了太阳上的太阳黑子。从生命智力学的角度来说,乌鸦是一种生命智力相当高超的鸟,它能够使用工具获得食物,还能够把食物藏在几千个地方,需要时再一一找出来。
第1节提到了少昊之国。在古史传说里,少昊是先夏时期著名的部落,号称五帝之一。《五藏山经》西山四经称其位于西方,而此处则称少昊国位于东方沿海地区或海岛上,或许该部落曾举族远距离迁徙。今山东曲阜县城东有少昊陵。《拾遗记》卷一记有白帝之子亦即太白之精与皇娥在穷桑之浦坠入爱河,生少昊,因号为穷桑氏,又号为金天氏。据此可知少昊部落尊崇太白金星,金星为天空亮星,日出前现于东方则称太白,日落后现于西方则称长庚。《左传·昭公十七年》称少昊国有以鸟名来命名官职的习俗,可能是不同官职者要采用相应的鸟羽作为标志,后世所谓“拿鸡毛当令箭”或即其遗风。经文“少昊孺帝颛顼”云云,系当年发生在少昊与颛顼两个部落间的一件大事,从其具有“弃其琴瑟”的悲情色彩来看,颛顼像是作为人质被迫在少昊部落度过了不愉快的童年。
第12节的司幽之国或作思幽之国、司幽之民,在《山海经》里“国”与“民”的含义相近或相同,均指生活在或曾经生活在某一地区的居民。初看之下,司与思两个字的涵义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在古人思维里两者却是有内在的联系,即有思想(劳心)者才有管理权。
关于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郭璞注:“言其人直思感而气通,无配合而生子,此《庄子》所谓白鹄相视,眸子不运而感风化之类也。”其实,庄子“眸子不运而感风化”的观点,是由于不了解动物雌雄结构及其有性繁殖过程而产生的误解(风化即风为媒,许多植物都通过风媒实现有性繁殖)。实际上,幽在此处指婚配,司幽即制定婚配规则;幽字有关闭、囚禁之义,司幽即负责按性别隔离未婚青年。所谓“不妻、不夫”即不组成以夫妻关系为基础的家庭,这就表明司幽国实施的是母系社会的“母子家庭制”,即母亲与子女始终生活在一起,女儿大了不出嫁,儿子大了不娶妻,与此同时他们可以自由地与外族人过性生活(走婚)。
第14节提到了白民销姓,这是《山海经》首次出现姓氏的记述。今天我们已经习惯将姓氏连称,但是在古代姓是姓、氏为氏,姓与氏有着不同的涵义,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涵义又有着差异。据《实用汉字字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古代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氏为姓的支系。也就是说,“姓”记录的是母系血缘关系,“氏”记录的是父系的血缘关系;由于母系社会早于父系社会,因此可以说先有姓,后有氏。此外,氏也指远古时期的部落或具有世袭性质的官职,前者有燧人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等,后者有太史氏、职方氏等,而两者有时候是相互重叠的。一般来说,古代姓的名称通常取自居住地的地名,而地名除了山名、水名,亦包括其他人文活动内容。
第20节提到了鞠陵于天山。经文“东极、离瞀”,郭璞认为均为山名。郝懿行认为《淮南子·地形训》“东方曰东极之山”即此处东极山。其实,日月所出之山,乃天文观测和制定历法的特定场所,因此要求其位置具有固定性和标志性;也就是说,一处日月所出之山,不可能同时指三座山。据此,经文“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疑原作“有山名曰鞠陵,处于东极、离瞀”。此段经文的意思是说,鞠陵于天山位于东极、离瞀,是第四座观测日月东升的山,主持观测及其相关巫术活动的人名叫折丹;东方称为折,从东方来的风称为俊;鞠陵山处于东方的尽端,俊风就是从那里出入的。鞠字的含义很多,养育,幼年,极其,高貌,穷困,告诫,皮球[《十六经·正乱篇》称黄帝“取其(蚩尤)胃以为鞠”,鞠即古代足球],此处鞠陵当指山高貌。所谓东极,指东方之尽头。所谓离瞀,离指分离、明丽(火、日、电),瞀指昏沉,两个字合用具有象征日月从地下或海中升起的意思。
吴任臣注:“(《大戴礼》)《夏小正》云:‘正月,时有俊风。’俊风,春月之风也,春令主东方,意或取此。”由于帝俊是殷商民族的先祖,而俊字的象形是燕子,燕子又是与春天、春风一起出现的候鸟;与此同时,殷商民族居住在华夏大地的东方,故而此处经文又称东风为俊。俊,行走迟徐貌,亦通蹲;在甲骨文中,俊为鸟头人身或猴身状。据此可以推知,帝俊之名当蕴含着上述诸多信息。
帝俊是《大荒四经》乃至《山海经》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帝,论者或据此认为帝俊乃《山海经》中最显赫之帝。与此同时,由于帝俊的事迹与其他古帝多有相合之处,论者或谓帝俊为帝舜、帝喾、帝颛顼。郭璞注:“俊亦舜字假借音也。”郝懿行注:“《初学记》九卷引《帝王世纪》云:‘帝喾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夋。’疑夋即俊也,古字通用……是帝俊即帝喾矣。但经内帝俊累见,似非专指一人。此云帝俊生中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云,高阳氏才子八人,内有中容,然则此经帝俊又当为颛顼矣。”对于古人来说,记述历史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其中的难题之一就是缺少对大尺度时间的把握,以致往往把相隔很远的事情重叠记忆在一起。
第21节提到禺䝞为沿海地区居民供奉的东海之神。禺京即《海外北经》记述的禺强,乃沿海居民供奉的北海之神,其形貌亦为人面鸟身。《海外北经》未言及禺强的世系来源,而此处却称“黄帝生禺䝞,禺䝞生禺京”。有必要指出的是,《山海经》里的“神”,绝大多数都是由巫师装扮成的神,而很少有纯粹的自然神,也很少有纯粹的超自然神。因此,所谓“黄帝生禺䝞”者,实际上是在说从黄帝时代开始任命禺䝞为海神;也就是说,某位巫师要想当海神,必须经由黄帝(或者与黄帝同等资格的君王,以及代表先祖权力的象征者)的认可,即神权君授或神权祖先授。
第23节记述的困民国与王亥的故事,是《大荒东经》最重要的内容。王亥是殷商国早期的王子,又名王子亥,又名高祖亥;其父祖辈依次有冥、曹圉、昌若、相土(相传发明马车)、昭明、契,其子孙辈依次有上甲微(又名上报甲、报甲)、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主癸、汤(又名成汤、天乙、大乙、唐)。相传王亥发明牛车,从事畜牧,以贝为货币,在各国或各部落间进行贸易,并确立用日干(即甲乙丙丁十天干)为殷商国王的名号。此处经文所述王亥悲剧故事,并见于《竹书纪年》、《楚辞》、《易经》等古籍,据此可知《山海经》的记述具有相当可靠的史料价值,同时亦可推知《大荒四经》的撰写时间当在王亥(约公元前18世纪)之后。
需要指出的是,《大荒东经》此处经文记载的王亥故事,前后情节先后存在着矛盾。经文先说困民国“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后又说“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而困民即摇民,其祖不应该又为王亥,又为有易。一个可能是,经文“河念有易,有易潜出”当作“河念王亥,王亥潜出”,即王亥被杀后化为兽(图腾动物),象征着魂归故里或者是族人余脉返回故乡(困民国在东方),凡此种种均与鲧被杀后化为兽、返回西方故里的情节类似,而所谓王亥食鸟则可能有某种巫术象征意义。另一个可能是,经文“有人曰王亥”五字当移至“方食其头”与“王亥托于有易”之间,即操鸟而食鸟头者指的是困民国,亦即有易国后裔,他们之所以要恶狠狠地吃鸟头,则是出于对以鸟为图腾的殷商国的敌忾之意。如果是后者,那么经文“河念有易,有易潜出”之前当有一段文字描述王亥之子上甲微兴师讨伐有易并灭其国之事,接下来才有“河念有易,有易潜出”的情节。
《竹书纪年》记有:“(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十六年,殷侯微以河伯之师伐有易,杀其君绵臣。”《易经·旅卦》则称:“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楚辞·天问》记述更为详尽,大意是王亥、王恒兄弟到有易(有扈、有狄)牧牛受到热情款待,由于兄弟二人行为淫乱不检点,有易之君一气之下杀了王亥,王亥之子上甲微兴师讨伐有易并灭其国,王恒虽有过错而其后裔却繁荣昌盛。
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有易杀而放之”、“殷侯微以河伯之师伐有易”,被有易流放的是王亥,河伯同情的也是王亥,因此才会出兵帮助上甲微讨伐有易。据此可知,第23节的经文“河念有易,有易潜出”原本当作“河念王亥,王亥潜出”,而困民国、摇民国,以及“食鸟”的主角都是王亥。事实上,《大荒四经》大量记述了殷商民族先祖帝俊的光辉事迹,其作者当属殷商族人,理应同情王亥被有易杀害并流放其族人的不幸遭遇。
最新的证据是,清华简《保训》记有:“昔微假中于河,以复有易,有易服厥罪。微无害,乃归中于河。微志弗忘,传贻子孙,至于成唐,祗备不懈,用受命天。”《保训》是周文王临终前对太子发亦即武王所说的遗言。“有易服厥罪”、“微无害”云云,是说上甲微战胜有易之后,有易承认杀害王亥的罪行,因此上甲微没有继续加害有易,此后该地区崇尚起和谐之道,上甲微的道义思想一直传到成汤,帮助成汤实现帝业。
《淮南子·齐俗训》云:“昔有扈氏为义而亡。”高诱注:“有扈,夏启之庶兄也,以尧舜举贤,禹独与子,故伐启,启亡之。”《史记·夏本纪》亦称启自立为帝,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遂灭有扈氏。《尚书·甘誓》即启讨伐有扈氏的战前动员令。甘,古地名,位于有扈氏国都的南郊,亦即今日陕西省户县,当地有甘峪河,发源于秦岭。据此,有易(即有扈)属于夏族,而不属于帝俊(即帝舜)后裔。据此,经文“帝舜生戏,戏生摇民”的“戏”,指的也应该是王亥,而不是有易。
第27节提到了帝俊下友。袁珂注:“言惟帝俊下与五彩鸟为友也。帝俊之神,本为玄鸟,玄鸟再经神话之夸张,遂为凤凰、鸾鸟之属。”并引《楚辞·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贻,女何嘉(喜)?”认为这就是帝俊之所以“下友”于五彩鸟的原因所在。
古代柬埔寨(真腊国)有一种婚俗,要将出嫁的少女先送至一高阁楼上的密室,由一德高望重的男子为她破贞,仪式期间始终伴随着鼓乐歌舞。其实,简狄与玄鸟的故事,以及帝俊下友的场景,记述的正是殷商民族的一种具有生殖崇拜意义的古老婚俗,玄鸟所致之“贻”实际上是在为简狄破贞,帝俊所下之“友”同样是在为本族少女注入祖先的血脉种子,而此处的“帝俊”则有可能是由巫者或德高权重者装扮的先祖神(初夜权的习俗亦源于此),相向婆娑起舞的五彩鸟乃是配合帝俊破贞仪式的众巫师,他们所跳之舞可能类似傣族的孔雀舞(原本由男子扮装为孔雀王),其动作则模拟或象征着男女交合。
第34节提到了流波山,袁珂注:“流波山一足夔神话亦黄帝与蚩尤战争神话之一节,《绎史》卷五引《黄帝内传》云:‘黄帝伐蚩尤,玄女为黄帝制夔牛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大荒北经》)引《广成子传》云:‘蚩尤铜头啖石,飞空走险,以馗牛皮为鼓,九击止之,尤不能飞走,遂杀之。’即其事也。”
玄女又称九天玄女,相传她传授给黄帝兵法,《太平御览》引《黄帝玄女战法》云:“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为?’黄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遂得战法焉。”
鼓在古代战争中有着重大价值,一是鼓舞士气,二是传递指挥命令,已失传的古兵书《军政》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根据考古发掘,我国古代的鼓主要有蒙皮木鼓、陶鼓、铜鼓等,山西襄汾陶寺出土的四千年前木鼓,系用树干截断挖制而成,高约一米,鼓腔内有鳄鱼骨片,表明两端所蒙的是鳄鱼皮(已朽),鼓面直径约50厘米,鼓身外表涂有白、黄、黑、宝石蓝等彩色回形纹、宽带纹、云雷纹等几何图样,相当华丽。
值得注意的是,《大荒东经》记述有丰富的天文学(包括气象学)内容。第2节记述的甘渊及帝俊之妻羲和生十日的故事,第25节记述的“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表明当时已使用十日一旬的历法。所谓“一日方至”云云,是说汤谷有十日,十日轮流出没,每当一个太阳从西方回来(经由地下)时,就有另一个太阳从扶桑树上飞起,所有的太阳都由三足乌驮载着运行。《楚辞·天问》云:“羿焉弹日,乌焉解羽?”《论衡·说日》云:“日中有三足乌。”《淮南子·精神训》云:“日中有蹲乌。”古人产生日中有乌的观念,一是源自太阳的运动需要有动力,二是因为古人观察到太阳上面有黑子。为什么偏偏把太阳黑子想象成乌鸦?这是因为古人知道乌鸦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鸟。近年的科学研究发现,乌鸦的生命智力非常高,有的乌鸦会把食物分别储藏在几千个地方,需要时能够逐一找出来;有的乌鸦还善于加工嫩枝上的钩刺,并用其来捕食隐藏在腐烂树枝中的甲壳虫幼虫。至于太阳金乌为什么有三足,可能与古人追求奇异的心态有关。此外,古人制作陶鸟时,为了使其能够站立常常要加塑一足,久而久之人们便形成三足乌的传说。
与此同时,《大荒东经》还记述了六座日月所出的山,依次自南向北分别是大言山、合虚山、明星山、鞠陵于天山、猗天苏门山、壑明俊疾山。这是因为,记述者不记山中有何草木鸟兽,只言“日月所出”,表明这六座山实际上都是用于观测日月星辰的一组天文观测台,同时也是举行迎日迎月宗教巫术活动的场所。众所周知,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地球绕日公转平面(黄道)有一个23度的夹角,因此一年四季里只有在春分和秋分时太阳才从正东升起,春分至秋分期间太阳升起的方位偏北(夏至是最偏北的一天),秋分至春分期间太阳升起的方位偏南(冬至是最偏南的一天)。因此,观测太阳升起在偏南或偏北的不同山头上,就可以知道当时处于什么节令,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方法,至今民间仍然在使用。其中,明星山以明星为名,或可表示还可同时观测与日月同升的亮星,例如启明星。壑明俊疾之山名,有太阳光迅速通过之意,据此它可能是观测夏至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