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西经
海外自西南陬至西北陬者①。
灭蒙鸟在结匈国北②,为鸟青,赤尾。
大运山③高三百仞,在灭蒙鸟北。
大乐之野,夏后启④于此舞九代⑤。乘两龙,云盖三层⑥。左手操翳⑦,右手操环,佩玉璜⑧。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
三身国⑨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一臂国⑩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
奇肱⑪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⑫,有阴有阳⑬,乘文马⑭。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
刑天⑮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⑯。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⑰。
女祭、女戚在其北,居两水间,戚操鱼䱇,祭操俎⑱。
䳐鸟⑲、鸟⑳,其色青黄,所经国亡。在女祭北。䳐鸟人面,居山上。一曰维鸟,青鸟、黄鸟所集。
〔注释〕 ① 海外自西南陬至西北陬者: 毕沅注:“《淮南子·地形训》云: 自西北至西南方,起修股民、肃慎民,此文正倒。知此经是说图之词,或右行则自西南至西北起三身国,或左行则自西北至西南起修股民。是汉时犹有《山海经图》,各依所见为说,故不同也。” ② 灭蒙鸟在结匈国北: 结匈国是《海外南经》的第一处景观,灭蒙鸟是《海外西经》的第一处景观,两者彼此相邻。 ③ 大运山: 与灭蒙鸟紧邻的下一个景观是大运山,与结匈国紧邻的下一个景观是南山,显然南山和大运山都是《海外四经》撰写者希望告诉读者的地理标志点。 ④ 夏后启: 夏朝的创建者,名启,相传与禹是父子关系。在古史传说里,“父子”泛指直系后裔,因此准确的说法是,启是禹的后裔。 ⑤ 舞九代: 一种分为九个章节的祭神歌舞。又称“九招”、“九韶”、“九成”、“九隶”。 ⑥ 云盖三层: 车的华盖有三重。 ⑦ 翳: 羽毛制成的仪仗,可起遮蔽作用,象征权力和地位。 ⑧ 璜: 郭璞注:“半璧曰璜。” ⑨ 三身国: 在《大荒南经》里三身为帝俊后裔,而《海内经》称三身之子义均“始为巧垂”,表明“三身”有技艺多的意思。《河图括地图》(《玉函山房辑佚书》辑)称:“庸成氏实有季子,其性喜淫,昼淫于市,帝怒,放之于西南。季子仪马而产子,身人也而马蹄尾,是为三身之国。”所谓与兽通淫,既与图腾崇拜有关,也是远古许多国家地区都存在过的行为。 ⑩ 一臂国: 又称“比肩民”、“半体人”,与特殊的服装有关。当地的“黄马”亦为半体,与比翼鸟、比目鱼类似。 ⑪ 肱(gōng): 手臂从肩到肘的部位,亦泛指手臂。 ⑫ 三目: 这是一种古老的面部装饰习俗,即在两眉之间上面一点的部位,人为绘出或通过手术制作出一个眼睛的图案。 ⑬ 有阴有阳: 未详。 ⑭ 文马: 毛色有纹理的马,疑即斑马或马鹿。《海内北经》称文马名曰吉量,古人相传乘之寿千岁。 ⑮ 刑天: 又作“形天”、“形夭”,先夏时期著名的部落或部落首领。 ⑯ 常羊之山: 常羊山是中国古史传说中的名山之一,《春秋纬·元命苞》云:“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 ⑰ 操干戚以舞: 郭璞注:“干,盾;戚,斧也;是为无首之民。” ⑱ 俎: 俎是女祭、女戚进行巫术活动的重要用具,亦即古代祭祀时用以载牲的礼器,有青铜制成的,也有木制漆饰的;俎原本是切割肉的砧板,木制或青铜铸制,长方形,两端有足,俗称肉几、菜墩、菜板。 ⑲ 䳐(cì)鸟: 袁珂认为即《大荒西经》之青鴍。 ⑳ (zhān)鸟: 袁珂认为即《大荒西经》之黄鷔。
丈夫国①在维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
女丑之尸②,生而十日③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
巫咸国④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⑤,群巫所从上下也。
并封⑥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女子国⑦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
轩辕之国⑧在此穷山之际⑨,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⑩。
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⑪,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⑫,四蛇相绕⑬。
此诸夭之野⑭,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
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一曰鰕⑮。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鳖鱼在夭野北,其为鱼也如鲤。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被发。有乘黄⑯,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肃慎之国⑰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⑱,先人代帝⑲,于此取之。
长股之国在雄常北,被发。一曰长脚。
西方蓐收⑳,左耳有蛇,乘两龙。
〔注释〕 ① 丈夫国: 男人穿正装、戴礼帽、佩剑的部落,后被误传为纯男无女的族群。 ② 女丑之尸: 女丑是《山海经》里的著名女巫之一,“女丑之尸”是对女丑遇难时的称呼,袁珂认为此处女丑乃饰旱魃被暴之像。 ③ 十日: 天空中出现的十个像太阳一样的发光体,或谓“十日”是古代部落的名称。 ④ 巫咸国: 古代以提供巫术服务或从事巫术活动的氏族、部落或族群。 ⑤ 登葆山: 葆,草茂盛,隐蔽。袁珂认为登葆山是巫师进行巫术活动的圣地,是巫师与天神沟通、接触的天梯。 ⑥ 并封: 并封样子像前后有首的黑猪,可能是巫师施展巫术时用的一种特殊法器。也可能与古人的生殖崇拜活动有关,闻一多认为并封“乃兽牝牡相合之象也”。 ⑦ 女子国: 母系部落名,后被误传为纯女无男的族群。 ⑧ 轩辕之国: 以擅长制作车和长寿而闻名的部落,系黄帝部落联盟的核心部落。 ⑨ 在此穷山之际: 应作在此穷山之阳,意思是轩辕国在穷山的南面。 ⑩ 尾交首上: 属于巫术造型,同时也是一种养生健身动作,类似印度瑜珈。 ⑪ 不敢西射: 疑应作“不敢南射”,这样才符合轩辕国(丘)与穷山两者之间的方位关系。 ⑫ 其丘方: 轩辕丘是四方台形金字塔。 ⑬ 四蛇相绕: 轩辕丘这个四方台形金字塔四周有蛇形雕塑,颇似美洲四方台形金字塔上的羽毛蛇造型。 ⑭ 诸夭之野: 应作“诸沃之野”。 ⑮ 鰕(xiā): 《尔雅》云:“鲵大者谓之鰕。” ⑯ 乘黄: 吉兽,又称“飞黄”、“訾黄”,其原型是一种跑得飞快的黄毛骆驼,或者是驯鹿、驼鹿。 ⑰ 肃慎之国: 肃慎又称息慎,系我国北方古老的民族。 ⑱ 雄常: 或作“雒棠”。雄常树疑即桦树,其树皮可制多种用具,亦可编织成衣。 ⑲ 先人代帝: 或作“先入伐帝”、“圣人代立”,当指新首领就职时要在被视为神树的一棵雄常树下举行取树皮的仪式。 ⑳ 蓐收: 《海外西经》之神。
【鉴赏】 《海外西经》记述了从西南方到西北方的23处远方异国的景观,表明中国夏朝时,在遥远的西方有许多小国家或部落,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两个著名的长寿之乡。轩辕国普通人的寿命也有800岁,他们的健身术是在身体上画出蛇的图案,还要模仿蛇把脚放到头上。白民国有一种名叫乘黄的瑞兽,样子像狐狸,背上长着角,谁能够骑上它,就能活2000年。此外,还有一处富饶的人间仙境“诸夭(沃)之野”,那里有鸾鸟在歌唱、凤鸟在舞蹈,人们饿了就吃凤凰卵(鸡蛋),渴了就饮甘露(天然饮料),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其中第2节中的灭蒙鸟,毕沅、郝懿行都认为此处灭蒙鸟即《海内西经》的孟鸟,袁珂赞同此说,并认为灭蒙鸟亦即鸾鸟、凤鸟、五彩鸟之属,而且还进一步指出孟鸟乃颛顼或舜之后裔孟戏,其先祖即《诗·玄鸟》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之玄鸟,亦即燕子的化身。
《太平御览》卷915引《括地图》云:“孟亏人首鸟身,其先为虞氏驯百兽,夏后之末世,民始食卵,孟亏去之,凤凰随焉,止于此。山多竹,长千仞,凤凰食竹实,孟亏食木实。去九疑万八千里。”孟亏即孟戏;虞是掌管山泽的官职,舜曾任此职,此处虞氏即指舜。据此,灭蒙鸟当指人与鸟和睦相处的地方。
第4节提到了大乐之野。在历史上,夏后启是夏朝的开国之帝。在传说中,启既是禹之子,又是从石头中出生的。这种矛盾表明,启实际上只是禹的后代,或者自认是禹的后裔,因此他的权力基础并不充分。为此,他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通过巫术歌舞活动,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权力得到了上天的认可。
《归藏·郑母经》记有:“夏后启筮: 御飞龙登于天,吉。”《太平御览》82卷引《史记》称:“昔夏后启筮: 乘龙以登于天,枚占于皋陶,皋陶曰:‘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卿。’”郭璞、郝懿行据此认为启属于仙人。
第6节提到了一臂国。《尔雅》(释地)云:“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郭璞注:“此即半体之人,各有一目、一鼻孔、一臂、一脚。”《交州记》则称:“儋耳国东有一臂国,人皆一臂也。”一臂国的传闻可能与当地的特殊服饰有关,例如服装只露出一臂(左袒或右袒),经辗转流传而夸张为半体人。近代西洋人来到中国,由于他们喜欢笔挺站立,又不肯向中国皇帝、官员下跪,民间遂传说西洋人没有膝盖骨,躺倒后要有人帮助才能站起来。这个例子说明了传闻与真相之间的关系,以及信息是如何讹变的。
第7节提到了奇肱之国。《博物志·外国》云:“奇肱民善为栻扛,以杀百禽。能为飞车,从风远行。汤时西风至,吹其车至豫州,汤破其车,不以视民。十年东风至,乃复作车遣返。其国去玉门关四万里。”栻,原指古代占卜的用具,又称星盘,此处栻扛指性能优良的机械装置。所谓“汤破其车”云云,是说商朝的统治者为了不让百姓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把飞车拆毁了。《淮南子·地形训》记海外三十六国里有奇股国,袁珂认为此处《海外西经》奇肱国应是奇股国之误,理由是独臂人很难制作复杂的机械,而独脚人则由于“痛感行路之艰,翱翔云天之思斯由启矣”。
第8节提到了刑天。袁珂注谓:“刑天,炎帝之臣;刑天之神话,乃黄帝与炎帝斗争神话之一部分,状其斗志靡懈,死犹未已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黄帝先后战胜炎帝、蚩尤、夸父、刑天。关于刑天为炎帝之臣,出自宋代学者罗泌所撰《路史·后纪三》:“炎帝乃命刑天作《扶犁》之乐,制《丰年》之咏,以荐厘来,是曰《下谋》。”
第10节提到了䳐鸟、鸟。䳐鸟即青鸟,鸟即黄鸟,䳐鸟又名维鸟,两者均为不祥之鸟。所谓“䳐鸟人面,居山上”,以及“所集”、“所经”云云,表明䳐鸟、鸟可能是由巫师装扮的,正在山上举行某种巫术活动,而其目的是摧毁某个敌对的国家或部落。一般来说,鸟通常均指飞禽类动物,有时也指南方朱鸟星宿。但是,在《山海经》里,却常常用“鸟”代指部落、官职或人。这种称谓,可能与图腾崇拜有关,也可能与古人喜欢用鸟羽装饰自己有关。此外,“鸟”直至今日在土语中仍然是骂人的粗话,而这种粗话亦源于远古对鸟的生殖崇拜。
第11节提到了丈夫国。郭璞注:“殷帝太戊使王孟采药,从西王母至此,绝粮,不能进,食木实,衣木皮,终身无妻,而生二子,从形中出,其父即死,是为丈夫民。”《太平御览》卷361引《玄中记》云:“丈夫民。殷帝太戊使王英采药于西王母,至此绝粮,不能进,乃食木实,衣以木皮。终身无妻,产子二人,从背胁间出,其父则死,是为丈夫民。去玉门二万里。”《玄中子》相传亦为郭璞所著。
殷帝(生前称王,死后称帝)太戊,又作大戊、天戊,帝雍己之弟,任用伊陟(伊尹子)、巫咸治理国政,殷复兴。按郭璞所述故事,丈夫民乃出现在殷太戊年间或其后,约公元前15世纪。但是,从此处经文来看,丈夫国的特点并不是无妻生子,而是“衣冠带剑”。在家庭关系中“丈夫”乃是与“妻”相对而言的,既称为丈夫,当然就有妻室。因此,丈夫国的“丈夫”,实际上是指身材魁伟、风度翩翩的君子。
第12节提到了女丑之尸。此处经文所描述的女丑与十日画面,属于巫术禳灾活动,其事件发生的原因即郝懿行注:“十日并出,炙杀女丑,于是尧乃命羿射杀九日也。”。所谓远古曾经发生十日或多日并出的灾变事件,在世界各地许多民族中都有流传。能够造成这种古老记忆的自然现象可能有: 日晕假日或幻日,气候异常干旱、阳光毒热,若干颗新星同时爆发,天外星体撞击地球前在大气层中燃烧并爆裂成多块光热体。在古代,巫师既有权力,又有责任;当灾祸、灾异事件发生后,如果巫师不能通过巫术活动消除灾祸,那么他(她)便要以身殉职。
《山海经》多有“××尸”的记述,尸字在古代的涵义非常多,除了指遇难者的尸体之外,代表死者或神来接受祭祀的活人亦称为尸,例如《仪礼·士虞礼》:“祝迎尸。”此外,尸又指有职务者或主持人,例如成语尸位素餐,以及《诗·召南·采苹》:“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第13节提到了巫咸国。在古史传说中,神农、黄帝、尧、殷时均有名叫巫咸的人,表明巫咸实际上亦是部落或官职的名称。所谓“操蛇”,乃巫师的身份装饰特征或举行巫术活动的道具。《水经注·涑水》称涑水流经山西省安邑县东的巫咸山北,其山陵上有巫咸祠,或谓此即《海外西经》的登葆山、《大荒西经》的灵山。安邑县位于中条山北麓,相传禹建都于此,由于禹妻涂山氏思恋故乡,遂在城南门筑高台供涂山氏远望,郦道元撰写《水经注》时其台尚存(当然不一定是禹时所筑之原台)。
第14节的并封,又称屏蓬、鳖封。《大荒西经》:“有兽,左右有首,名曰屏蓬。”《周书·王会篇》:“区阳以鳖封,鳖封者,若彘,前后皆有首。”袁珂赞成闻一多的观点,认为并封乃动物牝牡交合之状,传闻中的两头蛇、两头鸟亦源于此。问题是,动物牝牡交合乃自然界普遍现象,此处用“并封”作为国名或地名当有其特殊之处。我国今日西南少数民族有一种古老的游戏,男女两人各自双手撑地,头向两方,双脚相互盘搭在对方身体上,然后一起爬行或转圈,其象征意义显然与生殖崇拜有关。或许,在古代这种游戏的表演者,要将身体涂黑或穿着黑色服饰,并要装扮成猪的样子(表明其图腾崇拜物为猪),以祈求人丁兴旺。
第15节的女子国,郭璞注:“有黄池,妇人入浴,出即怀妊矣。若生男子,三岁辄死。周犹绕也。《离骚》曰: 水周于堂下也。”《太平御览》395卷引《外国图》云:“方丘之上,暑湿生男子,三年而死。有黄水,妇人入浴,出则乳矣。去九嶷二万四千里。”
根据民族史资料,某些地区的民族曾经有这样的习俗,即男女成年时要分别住到男子集体宿舍和女子集体宿舍里,并接受有关的生存技能和生理生殖教育,亦即郝懿行注谓:“居一门中,盖谓女国所居同一聚落也。”《山海经》所述女子国、丈夫国可能即此种习俗的记录。此外,古代亦可能施行过某种极端的走婚制,从而形成过纯女性或纯男性的村落。不过,此处经文“两女子居,水周之”,其情景类似女祭、女戚的“居两水间”,因此不能排除她们的身份也是女巫。据此,女子之“子”,则相当于女丑之“丑”、女祭之“祭”,均为巫者之名。
第16节提到了轩辕之国。“轩”指车顶前高如仰之貌,“辕”即连接在车轴上牵拉车的直木或曲木,我国商周时期的车多为独辕,汉以后多为双辕。
有趣的是,《西山经》记述有轩辕丘,称其地无草木、多丹粟、多青雄黄,并未言其地居民的形貌。但是,到了《海外西经》、《大荒西经》却强调轩辕国人如何长寿,而长寿的原因则与他们的奇怪装束及其特殊的动作有关:“蛇身”即将身躯涂绘出蛇的花纹图案,“尾交首上”可能是一种巫术动作,即将双脚反向弯到头上,类似今日杂技里的柔功,通过模拟车轮旋转以象征生生不息。这是因为,在中国先民的观念里,旋涡状的图形或事物往往被认为是生命力旺盛的神秘标志,其中典型的图案即太极图。
第17节中的穷山“其丘方,四蛇相绕”云云,是说轩辕丘是一座四方台,台的四面都装饰有蛇纹浮雕或立有蛇状雕塑,来到此地的人都要对轩辕丘表示敬畏之意,射箭的方向也要避开轩辕丘,也就是说此处轩辕丘乃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筑物。关于穷山的地理方位,郭璞认为即长江流域的岷山。《楚辞·天问》记有:“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化为黄熊,巫何活焉?咸播秬黍,莆雚是营;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唐兰亦认为鲧化为黄熊西行受阻的穷山即此处所说的穷山,其目的是“求活于诸巫”,而诸巫亦即此处穷山之南面的巫咸国,可供参考。
第18节中的诸夭之野,或作诸沃之野,其地其民其国亦即《大荒西经》里的沃野、沃民、沃国。这里的居民与百兽和睦相处,鸾鸟、凤鸟自由地歌舞,人们饿了就吃鸟卵,渴了就喝甘露,用不着捕猎和耕作,生活得自由自在。画面的场景,描述的是沃民跟在鸾鸟、凤鸟的后面捡拾鸟卵吃。
众所周知,人类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其获得食物的方式主要有采集、捕猎、畜牧、栽培、酿造等。通常所说的采集,主要指植物性食物的采集。根据此处的记述,表明古人曾经有过以鸟卵为主要食物的生存方式。一般来说,树林里的鸟卵数量较少而又不易采集;对比之下,沼泽地或湖泊周边的鸟卵则比较多,且易于捡拾。由于鸟卵是有季节的,因此以鸟卵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居民,还需要掌握加工、存储鸟卵的技术。此外,以天然鸟卵为食,也有一个如何限制采集量的问题,否则鸟类会逐渐减少、鸟卵资源也会枯竭。在灭蒙鸟的故事里,正是由于当地人食鸟卵过量,凤凰才追随孟戏远走他乡。
解决的办法是,开展养殖业,人工饲养家禽,从而既能获得稳定的鸟卵来源,又不会损害自然界鸟类的生息繁衍。在《大荒西经》的沃之国时代,当地居民可能已经发展出一定规模的养殖业了。
第20节中白民国的居民,或者属于白色人种,或者喜穿白衣、喜欢将皮肤涂成白色,或者患有皮肤白化病。被发通常指披发,头发自然披垂,不施加人工编理或束发造型;亦可指假发,例如《诗·召南·采蘩》“被之僮僮”。中国先夏文化期遗址的出土文物里,已有梳、笄、束发器等多种梳理头发的用具,在出土的彩陶图案上也绘有那个时代人们的发型,计有髻发(将头发盘结头顶用笄束发为髻)、束发(将头发拢于脑后束成一束)、梳辫子、短发(前额为齐眉短发,两鬓和脑后为齐耳垂的齐整短发)等。
《人类文明编年纪事·经济和生活分册》(德国维尔纳·施泰因编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年)称约在公元前1110年埃及使者到中国,此行很可能对埃及文化产生了影响。据此可知,居住在地中海周边地区的白种人,至少在三千多年前就曾来到中国。该书又称,约在公元前1501年(正值中国夏商交替之际),地中海桑托林火山(克里特岛以北约130公里)爆发,米诺斯王国毁灭。有人认为《旧约·出埃及记》描述的“天空立刻变得一片乌黑”,说的就是此次火山爆发导致的“核冬天”这一自然灾害,通常这种大灾害都会导致当地民族向远方迁徙。《山海经》有关白民国的记载,或可说明当时已有白种人定居在中国。需要说明的是,今日许多中国人的皮肤也都很白,而且是健康的白。也就是说,《山海经》记述的白民国,不一定都是来自远方的白色人种,而可能也有皮肤保养得比较好的本地人。
第22节的长股之国,郭璞注:“国在赤水东也。长臂人身如中人而臂长二丈,以类推之,则此人脚过三丈矣。黄帝时至。或曰,长脚人常负长臂人入海中捕鱼也。”同时又注谓:“或曰有乔国,今伎家乔人,盖象此身。”前注为想象臆测之词,后注则属于情理分析。事实上,长股国即以踩高跷闻名于世的部落或家族。踩高跷游戏流行于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民间习惯将高跷直接绑在脚上,国外则习惯穿上长裤子将高跷藏在裤子里。高跷的起源,可能与采集树上的果子有关,或与巫术、舞蹈、战争(威慑敌人)有关。
第22节的蓐收在古史传说里为西方之神、金神、秋天刑杀之神。《尚书大传》:“西方之极,自流沙西至三危之野,帝少昊、神蓐收司之。”《国语·晋语》记有虢公梦到天之刑神蓐收的样子是“人面,白毛,虎爪,执钺。”《楚辞·大招》则唱道:“魂乎无西,西方流沙,漭洋洋只;豕首纵目,被发鬤只;长爪踞牙,俟笑狂只。魂乎无西,多害伤只!”不过,在《西山经》里,蓐收则是一位天文巫师。
灭蒙鸟在结匈国北②,为鸟青,赤尾。
大运山③高三百仞,在灭蒙鸟北。
大乐之野,夏后启④于此舞九代⑤。乘两龙,云盖三层⑥。左手操翳⑦,右手操环,佩玉璜⑧。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
三身国⑨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一臂国⑩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黄马虎文,一目而一手。
奇肱⑪之国在其北,其人一臂三目⑫,有阴有阳⑬,乘文马⑭。有鸟焉,两头,赤黄色,在其旁。
刑天⑮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⑯。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⑰。
女祭、女戚在其北,居两水间,戚操鱼䱇,祭操俎⑱。
䳐鸟⑲、鸟⑳,其色青黄,所经国亡。在女祭北。䳐鸟人面,居山上。一曰维鸟,青鸟、黄鸟所集。
〔注释〕 ① 海外自西南陬至西北陬者: 毕沅注:“《淮南子·地形训》云: 自西北至西南方,起修股民、肃慎民,此文正倒。知此经是说图之词,或右行则自西南至西北起三身国,或左行则自西北至西南起修股民。是汉时犹有《山海经图》,各依所见为说,故不同也。” ② 灭蒙鸟在结匈国北: 结匈国是《海外南经》的第一处景观,灭蒙鸟是《海外西经》的第一处景观,两者彼此相邻。 ③ 大运山: 与灭蒙鸟紧邻的下一个景观是大运山,与结匈国紧邻的下一个景观是南山,显然南山和大运山都是《海外四经》撰写者希望告诉读者的地理标志点。 ④ 夏后启: 夏朝的创建者,名启,相传与禹是父子关系。在古史传说里,“父子”泛指直系后裔,因此准确的说法是,启是禹的后裔。 ⑤ 舞九代: 一种分为九个章节的祭神歌舞。又称“九招”、“九韶”、“九成”、“九隶”。 ⑥ 云盖三层: 车的华盖有三重。 ⑦ 翳: 羽毛制成的仪仗,可起遮蔽作用,象征权力和地位。 ⑧ 璜: 郭璞注:“半璧曰璜。” ⑨ 三身国: 在《大荒南经》里三身为帝俊后裔,而《海内经》称三身之子义均“始为巧垂”,表明“三身”有技艺多的意思。《河图括地图》(《玉函山房辑佚书》辑)称:“庸成氏实有季子,其性喜淫,昼淫于市,帝怒,放之于西南。季子仪马而产子,身人也而马蹄尾,是为三身之国。”所谓与兽通淫,既与图腾崇拜有关,也是远古许多国家地区都存在过的行为。 ⑩ 一臂国: 又称“比肩民”、“半体人”,与特殊的服装有关。当地的“黄马”亦为半体,与比翼鸟、比目鱼类似。 ⑪ 肱(gōng): 手臂从肩到肘的部位,亦泛指手臂。 ⑫ 三目: 这是一种古老的面部装饰习俗,即在两眉之间上面一点的部位,人为绘出或通过手术制作出一个眼睛的图案。 ⑬ 有阴有阳: 未详。 ⑭ 文马: 毛色有纹理的马,疑即斑马或马鹿。《海内北经》称文马名曰吉量,古人相传乘之寿千岁。 ⑮ 刑天: 又作“形天”、“形夭”,先夏时期著名的部落或部落首领。 ⑯ 常羊之山: 常羊山是中国古史传说中的名山之一,《春秋纬·元命苞》云:“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 ⑰ 操干戚以舞: 郭璞注:“干,盾;戚,斧也;是为无首之民。” ⑱ 俎: 俎是女祭、女戚进行巫术活动的重要用具,亦即古代祭祀时用以载牲的礼器,有青铜制成的,也有木制漆饰的;俎原本是切割肉的砧板,木制或青铜铸制,长方形,两端有足,俗称肉几、菜墩、菜板。 ⑲ 䳐(cì)鸟: 袁珂认为即《大荒西经》之青鴍。 ⑳ (zhān)鸟: 袁珂认为即《大荒西经》之黄鷔。
丈夫国①在维鸟北,其为人衣冠带剑。
女丑之尸②,生而十日③炙杀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十日居上,女丑居山之上。
巫咸国④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⑤,群巫所从上下也。
并封⑥在巫咸东,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女子国⑦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一曰居一门中。
轩辕之国⑧在此穷山之际⑨,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⑩。
穷山在其北,不敢西射⑪,畏轩辕之丘。在轩辕国北。其丘方⑫,四蛇相绕⑬。
此诸夭之野⑭,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皇卵,民食之;甘露,民饮之,所欲自从也。百兽相与群居。在四蛇北。其人两手操卵食之,两鸟居前导之。
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狸。一曰鰕⑮。即有神圣乘此以行九野。一曰鳖鱼在夭野北,其为鱼也如鲤。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被发。有乘黄⑯,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肃慎之国⑰在白民北,有树名曰雄常⑱,先人代帝⑲,于此取之。
长股之国在雄常北,被发。一曰长脚。
西方蓐收⑳,左耳有蛇,乘两龙。
〔注释〕 ① 丈夫国: 男人穿正装、戴礼帽、佩剑的部落,后被误传为纯男无女的族群。 ② 女丑之尸: 女丑是《山海经》里的著名女巫之一,“女丑之尸”是对女丑遇难时的称呼,袁珂认为此处女丑乃饰旱魃被暴之像。 ③ 十日: 天空中出现的十个像太阳一样的发光体,或谓“十日”是古代部落的名称。 ④ 巫咸国: 古代以提供巫术服务或从事巫术活动的氏族、部落或族群。 ⑤ 登葆山: 葆,草茂盛,隐蔽。袁珂认为登葆山是巫师进行巫术活动的圣地,是巫师与天神沟通、接触的天梯。 ⑥ 并封: 并封样子像前后有首的黑猪,可能是巫师施展巫术时用的一种特殊法器。也可能与古人的生殖崇拜活动有关,闻一多认为并封“乃兽牝牡相合之象也”。 ⑦ 女子国: 母系部落名,后被误传为纯女无男的族群。 ⑧ 轩辕之国: 以擅长制作车和长寿而闻名的部落,系黄帝部落联盟的核心部落。 ⑨ 在此穷山之际: 应作在此穷山之阳,意思是轩辕国在穷山的南面。 ⑩ 尾交首上: 属于巫术造型,同时也是一种养生健身动作,类似印度瑜珈。 ⑪ 不敢西射: 疑应作“不敢南射”,这样才符合轩辕国(丘)与穷山两者之间的方位关系。 ⑫ 其丘方: 轩辕丘是四方台形金字塔。 ⑬ 四蛇相绕: 轩辕丘这个四方台形金字塔四周有蛇形雕塑,颇似美洲四方台形金字塔上的羽毛蛇造型。 ⑭ 诸夭之野: 应作“诸沃之野”。 ⑮ 鰕(xiā): 《尔雅》云:“鲵大者谓之鰕。” ⑯ 乘黄: 吉兽,又称“飞黄”、“訾黄”,其原型是一种跑得飞快的黄毛骆驼,或者是驯鹿、驼鹿。 ⑰ 肃慎之国: 肃慎又称息慎,系我国北方古老的民族。 ⑱ 雄常: 或作“雒棠”。雄常树疑即桦树,其树皮可制多种用具,亦可编织成衣。 ⑲ 先人代帝: 或作“先入伐帝”、“圣人代立”,当指新首领就职时要在被视为神树的一棵雄常树下举行取树皮的仪式。 ⑳ 蓐收: 《海外西经》之神。
【鉴赏】 《海外西经》记述了从西南方到西北方的23处远方异国的景观,表明中国夏朝时,在遥远的西方有许多小国家或部落,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两个著名的长寿之乡。轩辕国普通人的寿命也有800岁,他们的健身术是在身体上画出蛇的图案,还要模仿蛇把脚放到头上。白民国有一种名叫乘黄的瑞兽,样子像狐狸,背上长着角,谁能够骑上它,就能活2000年。此外,还有一处富饶的人间仙境“诸夭(沃)之野”,那里有鸾鸟在歌唱、凤鸟在舞蹈,人们饿了就吃凤凰卵(鸡蛋),渴了就饮甘露(天然饮料),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其中第2节中的灭蒙鸟,毕沅、郝懿行都认为此处灭蒙鸟即《海内西经》的孟鸟,袁珂赞同此说,并认为灭蒙鸟亦即鸾鸟、凤鸟、五彩鸟之属,而且还进一步指出孟鸟乃颛顼或舜之后裔孟戏,其先祖即《诗·玄鸟》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之玄鸟,亦即燕子的化身。
《太平御览》卷915引《括地图》云:“孟亏人首鸟身,其先为虞氏驯百兽,夏后之末世,民始食卵,孟亏去之,凤凰随焉,止于此。山多竹,长千仞,凤凰食竹实,孟亏食木实。去九疑万八千里。”孟亏即孟戏;虞是掌管山泽的官职,舜曾任此职,此处虞氏即指舜。据此,灭蒙鸟当指人与鸟和睦相处的地方。
第4节提到了大乐之野。在历史上,夏后启是夏朝的开国之帝。在传说中,启既是禹之子,又是从石头中出生的。这种矛盾表明,启实际上只是禹的后代,或者自认是禹的后裔,因此他的权力基础并不充分。为此,他举行了盛大的登基仪式,通过巫术歌舞活动,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权力得到了上天的认可。
《归藏·郑母经》记有:“夏后启筮: 御飞龙登于天,吉。”《太平御览》82卷引《史记》称:“昔夏后启筮: 乘龙以登于天,枚占于皋陶,皋陶曰:‘吉而必同,与神交通;以身为帝,以王四卿。’”郭璞、郝懿行据此认为启属于仙人。
第6节提到了一臂国。《尔雅》(释地)云:“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郭璞注:“此即半体之人,各有一目、一鼻孔、一臂、一脚。”《交州记》则称:“儋耳国东有一臂国,人皆一臂也。”一臂国的传闻可能与当地的特殊服饰有关,例如服装只露出一臂(左袒或右袒),经辗转流传而夸张为半体人。近代西洋人来到中国,由于他们喜欢笔挺站立,又不肯向中国皇帝、官员下跪,民间遂传说西洋人没有膝盖骨,躺倒后要有人帮助才能站起来。这个例子说明了传闻与真相之间的关系,以及信息是如何讹变的。
第7节提到了奇肱之国。《博物志·外国》云:“奇肱民善为栻扛,以杀百禽。能为飞车,从风远行。汤时西风至,吹其车至豫州,汤破其车,不以视民。十年东风至,乃复作车遣返。其国去玉门关四万里。”栻,原指古代占卜的用具,又称星盘,此处栻扛指性能优良的机械装置。所谓“汤破其车”云云,是说商朝的统治者为了不让百姓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把飞车拆毁了。《淮南子·地形训》记海外三十六国里有奇股国,袁珂认为此处《海外西经》奇肱国应是奇股国之误,理由是独臂人很难制作复杂的机械,而独脚人则由于“痛感行路之艰,翱翔云天之思斯由启矣”。
第8节提到了刑天。袁珂注谓:“刑天,炎帝之臣;刑天之神话,乃黄帝与炎帝斗争神话之一部分,状其斗志靡懈,死犹未已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黄帝先后战胜炎帝、蚩尤、夸父、刑天。关于刑天为炎帝之臣,出自宋代学者罗泌所撰《路史·后纪三》:“炎帝乃命刑天作《扶犁》之乐,制《丰年》之咏,以荐厘来,是曰《下谋》。”
第10节提到了䳐鸟、鸟。䳐鸟即青鸟,鸟即黄鸟,䳐鸟又名维鸟,两者均为不祥之鸟。所谓“䳐鸟人面,居山上”,以及“所集”、“所经”云云,表明䳐鸟、鸟可能是由巫师装扮的,正在山上举行某种巫术活动,而其目的是摧毁某个敌对的国家或部落。一般来说,鸟通常均指飞禽类动物,有时也指南方朱鸟星宿。但是,在《山海经》里,却常常用“鸟”代指部落、官职或人。这种称谓,可能与图腾崇拜有关,也可能与古人喜欢用鸟羽装饰自己有关。此外,“鸟”直至今日在土语中仍然是骂人的粗话,而这种粗话亦源于远古对鸟的生殖崇拜。
第11节提到了丈夫国。郭璞注:“殷帝太戊使王孟采药,从西王母至此,绝粮,不能进,食木实,衣木皮,终身无妻,而生二子,从形中出,其父即死,是为丈夫民。”《太平御览》卷361引《玄中记》云:“丈夫民。殷帝太戊使王英采药于西王母,至此绝粮,不能进,乃食木实,衣以木皮。终身无妻,产子二人,从背胁间出,其父则死,是为丈夫民。去玉门二万里。”《玄中子》相传亦为郭璞所著。
殷帝(生前称王,死后称帝)太戊,又作大戊、天戊,帝雍己之弟,任用伊陟(伊尹子)、巫咸治理国政,殷复兴。按郭璞所述故事,丈夫民乃出现在殷太戊年间或其后,约公元前15世纪。但是,从此处经文来看,丈夫国的特点并不是无妻生子,而是“衣冠带剑”。在家庭关系中“丈夫”乃是与“妻”相对而言的,既称为丈夫,当然就有妻室。因此,丈夫国的“丈夫”,实际上是指身材魁伟、风度翩翩的君子。
第12节提到了女丑之尸。此处经文所描述的女丑与十日画面,属于巫术禳灾活动,其事件发生的原因即郝懿行注:“十日并出,炙杀女丑,于是尧乃命羿射杀九日也。”。所谓远古曾经发生十日或多日并出的灾变事件,在世界各地许多民族中都有流传。能够造成这种古老记忆的自然现象可能有: 日晕假日或幻日,气候异常干旱、阳光毒热,若干颗新星同时爆发,天外星体撞击地球前在大气层中燃烧并爆裂成多块光热体。在古代,巫师既有权力,又有责任;当灾祸、灾异事件发生后,如果巫师不能通过巫术活动消除灾祸,那么他(她)便要以身殉职。
《山海经》多有“××尸”的记述,尸字在古代的涵义非常多,除了指遇难者的尸体之外,代表死者或神来接受祭祀的活人亦称为尸,例如《仪礼·士虞礼》:“祝迎尸。”此外,尸又指有职务者或主持人,例如成语尸位素餐,以及《诗·召南·采苹》:“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第13节提到了巫咸国。在古史传说中,神农、黄帝、尧、殷时均有名叫巫咸的人,表明巫咸实际上亦是部落或官职的名称。所谓“操蛇”,乃巫师的身份装饰特征或举行巫术活动的道具。《水经注·涑水》称涑水流经山西省安邑县东的巫咸山北,其山陵上有巫咸祠,或谓此即《海外西经》的登葆山、《大荒西经》的灵山。安邑县位于中条山北麓,相传禹建都于此,由于禹妻涂山氏思恋故乡,遂在城南门筑高台供涂山氏远望,郦道元撰写《水经注》时其台尚存(当然不一定是禹时所筑之原台)。
第14节的并封,又称屏蓬、鳖封。《大荒西经》:“有兽,左右有首,名曰屏蓬。”《周书·王会篇》:“区阳以鳖封,鳖封者,若彘,前后皆有首。”袁珂赞成闻一多的观点,认为并封乃动物牝牡交合之状,传闻中的两头蛇、两头鸟亦源于此。问题是,动物牝牡交合乃自然界普遍现象,此处用“并封”作为国名或地名当有其特殊之处。我国今日西南少数民族有一种古老的游戏,男女两人各自双手撑地,头向两方,双脚相互盘搭在对方身体上,然后一起爬行或转圈,其象征意义显然与生殖崇拜有关。或许,在古代这种游戏的表演者,要将身体涂黑或穿着黑色服饰,并要装扮成猪的样子(表明其图腾崇拜物为猪),以祈求人丁兴旺。
第15节的女子国,郭璞注:“有黄池,妇人入浴,出即怀妊矣。若生男子,三岁辄死。周犹绕也。《离骚》曰: 水周于堂下也。”《太平御览》395卷引《外国图》云:“方丘之上,暑湿生男子,三年而死。有黄水,妇人入浴,出则乳矣。去九嶷二万四千里。”
根据民族史资料,某些地区的民族曾经有这样的习俗,即男女成年时要分别住到男子集体宿舍和女子集体宿舍里,并接受有关的生存技能和生理生殖教育,亦即郝懿行注谓:“居一门中,盖谓女国所居同一聚落也。”《山海经》所述女子国、丈夫国可能即此种习俗的记录。此外,古代亦可能施行过某种极端的走婚制,从而形成过纯女性或纯男性的村落。不过,此处经文“两女子居,水周之”,其情景类似女祭、女戚的“居两水间”,因此不能排除她们的身份也是女巫。据此,女子之“子”,则相当于女丑之“丑”、女祭之“祭”,均为巫者之名。
第16节提到了轩辕之国。“轩”指车顶前高如仰之貌,“辕”即连接在车轴上牵拉车的直木或曲木,我国商周时期的车多为独辕,汉以后多为双辕。
有趣的是,《西山经》记述有轩辕丘,称其地无草木、多丹粟、多青雄黄,并未言其地居民的形貌。但是,到了《海外西经》、《大荒西经》却强调轩辕国人如何长寿,而长寿的原因则与他们的奇怪装束及其特殊的动作有关:“蛇身”即将身躯涂绘出蛇的花纹图案,“尾交首上”可能是一种巫术动作,即将双脚反向弯到头上,类似今日杂技里的柔功,通过模拟车轮旋转以象征生生不息。这是因为,在中国先民的观念里,旋涡状的图形或事物往往被认为是生命力旺盛的神秘标志,其中典型的图案即太极图。
第17节中的穷山“其丘方,四蛇相绕”云云,是说轩辕丘是一座四方台,台的四面都装饰有蛇纹浮雕或立有蛇状雕塑,来到此地的人都要对轩辕丘表示敬畏之意,射箭的方向也要避开轩辕丘,也就是说此处轩辕丘乃是一座金字塔形建筑物。关于穷山的地理方位,郭璞认为即长江流域的岷山。《楚辞·天问》记有:“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化为黄熊,巫何活焉?咸播秬黍,莆雚是营;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唐兰亦认为鲧化为黄熊西行受阻的穷山即此处所说的穷山,其目的是“求活于诸巫”,而诸巫亦即此处穷山之南面的巫咸国,可供参考。
第18节中的诸夭之野,或作诸沃之野,其地其民其国亦即《大荒西经》里的沃野、沃民、沃国。这里的居民与百兽和睦相处,鸾鸟、凤鸟自由地歌舞,人们饿了就吃鸟卵,渴了就喝甘露,用不着捕猎和耕作,生活得自由自在。画面的场景,描述的是沃民跟在鸾鸟、凤鸟的后面捡拾鸟卵吃。
众所周知,人类是一种杂食性动物,其获得食物的方式主要有采集、捕猎、畜牧、栽培、酿造等。通常所说的采集,主要指植物性食物的采集。根据此处的记述,表明古人曾经有过以鸟卵为主要食物的生存方式。一般来说,树林里的鸟卵数量较少而又不易采集;对比之下,沼泽地或湖泊周边的鸟卵则比较多,且易于捡拾。由于鸟卵是有季节的,因此以鸟卵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居民,还需要掌握加工、存储鸟卵的技术。此外,以天然鸟卵为食,也有一个如何限制采集量的问题,否则鸟类会逐渐减少、鸟卵资源也会枯竭。在灭蒙鸟的故事里,正是由于当地人食鸟卵过量,凤凰才追随孟戏远走他乡。
解决的办法是,开展养殖业,人工饲养家禽,从而既能获得稳定的鸟卵来源,又不会损害自然界鸟类的生息繁衍。在《大荒西经》的沃之国时代,当地居民可能已经发展出一定规模的养殖业了。
第20节中白民国的居民,或者属于白色人种,或者喜穿白衣、喜欢将皮肤涂成白色,或者患有皮肤白化病。被发通常指披发,头发自然披垂,不施加人工编理或束发造型;亦可指假发,例如《诗·召南·采蘩》“被之僮僮”。中国先夏文化期遗址的出土文物里,已有梳、笄、束发器等多种梳理头发的用具,在出土的彩陶图案上也绘有那个时代人们的发型,计有髻发(将头发盘结头顶用笄束发为髻)、束发(将头发拢于脑后束成一束)、梳辫子、短发(前额为齐眉短发,两鬓和脑后为齐耳垂的齐整短发)等。
《人类文明编年纪事·经济和生活分册》(德国维尔纳·施泰因编著,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年)称约在公元前1110年埃及使者到中国,此行很可能对埃及文化产生了影响。据此可知,居住在地中海周边地区的白种人,至少在三千多年前就曾来到中国。该书又称,约在公元前1501年(正值中国夏商交替之际),地中海桑托林火山(克里特岛以北约130公里)爆发,米诺斯王国毁灭。有人认为《旧约·出埃及记》描述的“天空立刻变得一片乌黑”,说的就是此次火山爆发导致的“核冬天”这一自然灾害,通常这种大灾害都会导致当地民族向远方迁徙。《山海经》有关白民国的记载,或可说明当时已有白种人定居在中国。需要说明的是,今日许多中国人的皮肤也都很白,而且是健康的白。也就是说,《山海经》记述的白民国,不一定都是来自远方的白色人种,而可能也有皮肤保养得比较好的本地人。
第22节的长股之国,郭璞注:“国在赤水东也。长臂人身如中人而臂长二丈,以类推之,则此人脚过三丈矣。黄帝时至。或曰,长脚人常负长臂人入海中捕鱼也。”同时又注谓:“或曰有乔国,今伎家乔人,盖象此身。”前注为想象臆测之词,后注则属于情理分析。事实上,长股国即以踩高跷闻名于世的部落或家族。踩高跷游戏流行于许多国家和地区,我国民间习惯将高跷直接绑在脚上,国外则习惯穿上长裤子将高跷藏在裤子里。高跷的起源,可能与采集树上的果子有关,或与巫术、舞蹈、战争(威慑敌人)有关。
第22节的蓐收在古史传说里为西方之神、金神、秋天刑杀之神。《尚书大传》:“西方之极,自流沙西至三危之野,帝少昊、神蓐收司之。”《国语·晋语》记有虢公梦到天之刑神蓐收的样子是“人面,白毛,虎爪,执钺。”《楚辞·大招》则唱道:“魂乎无西,西方流沙,漭洋洋只;豕首纵目,被发鬤只;长爪踞牙,俟笑狂只。魂乎无西,多害伤只!”不过,在《西山经》里,蓐收则是一位天文巫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