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四经
又东次四经之首,曰北号之山,临于北海①。有木焉,其状如杨,赤华,其实如枣而无核,其味酸甘,食之不疟。食水②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有兽焉,其状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名曰猲狙③,是食人。有鸟焉,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④,亦食人。
又南三百里,曰旄山,无草木。苍体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展水。其中多鱃鱼⑤,其状如鲤而大首,食者不疣。
又南三百二十里,曰东始之山,上多苍玉。有木焉,其状如杨而赤理,其汁如血,不实,其名曰杞,可以服马。泚水⑥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美贝,多茈鱼⑦,其状如鲋,一首而十身,其臭如蘼芜,食之不屁。
又东南三百里,曰女烝之山⑧,其上无草木。石膏水出焉,而西注于鬲水。其中多薄鱼⑨,其状如鳣鱼而一目,其音如欧,见则天下大旱。
又东南二百里,曰欽山,多金玉而无石。师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皋泽;其中多鱃鱼,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牙,其名曰当康⑩,其鸣自叫,见则天下大穰。
又东南二百里,曰子桐之山。子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余如之泽。其中多䱻鱼⑪,其状如鱼而鸟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鸳鸯,见则天下大旱。
又东北二百里,曰剡山⑫,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彘而人面,黄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⑬,其音如婴儿;是兽也,食人,亦食虫蛇,见则天下大水。
又东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⑭,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天下大疫。钩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劳水,其中多鱃鱼。
凡东次四经之首,自北号之山至于太山,凡八山,一千七百二十里。
右东经之山志,凡四十六山,万八千八百六十里。
〔注释〕 ① 北海: 按方位即今日的渤海。 ② 食水: 东山经之首的樕山,亦有食水,并且也是“东北流注于海”,可能是同名。 ③ 猲狙(xié jū): 即短嘴狼犬。 ④ 鬿(qí)雀: 食人猛禽,屈原《天问》亦有问到鬿雀(雀误为堆)。 ⑤ 鱃(qiū)鱼: 大头鱼。 ⑥ 泚(cǐ)水: 泚,鲜明貌。 ⑦ 茈鱼: 乌贼或鱿鱼、章鱼。 ⑧ 女烝之山: 烝音蒸(zhēng)。 ⑨ 薄鱼: 一种能够预兆旱灾的动物。 ⑩ 当康: 庆祝丰收的吉祥猪。 ⑪ 䱻鱼: 一种会飞的能发光的鱼。西山四经乐游山也有䱻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与此处子桐山的䱻鱼形貌有所不同。 ⑫ 剡山: 古山名。 ⑬ 合窳(yǔ): 由巫师装扮或制作的用于预兆天下大水的怪兽;所谓合窳“食人,亦食虫蛇”,是说在巫术仪式中,要以人和虫蛇为牺牲。 ⑭ 蜚(fēi): 通常指有恶臭的小飞虫,此处的蜚是一种怪兽。
【鉴赏】 东山四经即东部山区第四条山脉的考察记录,共记述有8座山,7条河流,7处地望,7处矿物,3处植物,13处动物。遗憾的是,原文缺失有关当地居民供奉图腾神及其祭祀仪式的内容。
东山四经所述山脉位于东山三经的东面,按方位大体在今日胶莱平原以东的山东半岛上,这一区域北有艾山,南有崂山,西有大泽山,东有昆仑山,本章第1节北号山或即今日的艾山,其主峰海拔814米,附近的栖霞县和招远县以出产黄金闻名。北号山所临之北海、食水向东北流入之海,均指渤海;这里的食水与东山一经的食水,同名而异流。当地多食人的鸟兽,表明生存环境比较险恶。
第3节东始山顾名思义是最东的一座山,但是在现存东山四经里,它位于旄山的南面。山东半岛的最东端名叫成山头,当年秦始皇东巡,曾两次登成山头东望,希冀着拓疆东海。东始山的杞树分泌物像血一样红,用这种树汁涂抹在马的身上,马就更容易被调服;据此,当地应当出产马,而且已经被人驭使。
第4节女烝山的“烝”字有火气上行、众多或美好之意,与蒸字可互用。该山名女烝山,所出之水又名石膏水,而烧石灰时有白烟缭绕,生石灰遇水也会放热冒出白气,因此,表明当地人已经在烧石灰、制石膏了。当地有一种薄鱼“其音如欧”,郭璞注谓:“如人呕吐声也。”其实,薄鱼发出的是类似海鸥的叫声,表明薄鱼可能是一种类似海鸥的海鸟,当它们出现的时候,预兆着将发生大旱灾。
第5节钦山只有金玉却没有石头,而钦有恭敬之意,表明这是一座祭台,或者此山因有祭台而得名,祭祀的主神即当康。当康的样子像小猪,它的出现则意味着农业大丰收。显然,当康是农作物保护神,它实际上是由巫师装扮或制作成的。所谓“其状如豚而有牙”,猪本有牙,没有必要特意提及。因此“有牙”二字可能是指有伸出嘴外的獠牙,例如非洲疣猪就有两个横出的獠牙。或者“有牙”原作“有珠”,即用珠玉装饰当康,类似东山一经第11节泰山的狪狪“其状如豚而有珠”。
第8节太山的蜚,看起来像是一种体形较大专干坏事的动物,走到水面上鱼虾就死光,走在草木上草木就枯败,到处散布瘟疫。其实,它仍然可能是巫师装扮的瘟疫神,或者是当地居民供奉的瘟疫神。一般来说,古人对待所供之神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向神跪拜祈求,人要服从神的意愿;另一种是对神驱逐训斥,以强迫神服从人的意愿。
有必要指出的是,在《五藏山经》里,《北山经》、《西山经》、《中山经》的文字内容相对保存得比较完整,而《东山经》和《南山经》的地理方位考证就要困难许多。正如徐旭生先生在《读山海经札记》一文(《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文物出版社,1985年)中指出:“惟《南山经》与《东山经》所载,困难甚多。盖古今异名,未可详考。”
在名画《帝禹山河图》里,《东山经》的内容被画在今日中国山东省全境,江苏省和安徽省的中北部,以及黄海、东海至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一带。
有趣的是,研究《山海经》的美国学者亨莉埃特·默茨女士,对《东山经》地理方位也进行了考证工作,她认为《东山经》4条山脉记述的是北美洲(主要是美国中西部)的地形地貌。对于中国人早在4200年前就来到美洲进行资源考察的伟大创举,默茨在《几近退色的记录——关于中国人到美洲探险的两份古代文献》(海洋出版社1993年出版中译本)写道:“对于那些早在四千年前就为白雪皑皑的峻峭山峰绘制地图的刚毅无畏的中国人,我们只有低头,顶礼膜拜。”
又南三百里,曰旄山,无草木。苍体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展水。其中多鱃鱼⑤,其状如鲤而大首,食者不疣。
又南三百二十里,曰东始之山,上多苍玉。有木焉,其状如杨而赤理,其汁如血,不实,其名曰杞,可以服马。泚水⑥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美贝,多茈鱼⑦,其状如鲋,一首而十身,其臭如蘼芜,食之不屁。
又东南三百里,曰女烝之山⑧,其上无草木。石膏水出焉,而西注于鬲水。其中多薄鱼⑨,其状如鳣鱼而一目,其音如欧,见则天下大旱。
又东南二百里,曰欽山,多金玉而无石。师水出焉,而北流注于皋泽;其中多鱃鱼,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牙,其名曰当康⑩,其鸣自叫,见则天下大穰。
又东南二百里,曰子桐之山。子桐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余如之泽。其中多䱻鱼⑪,其状如鱼而鸟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鸳鸯,见则天下大旱。
又东北二百里,曰剡山⑫,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彘而人面,黄身而赤尾,其名曰合窳⑬,其音如婴儿;是兽也,食人,亦食虫蛇,见则天下大水。
又东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⑭,行水则竭,行草则死,见则天下大疫。钩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劳水,其中多鱃鱼。
凡东次四经之首,自北号之山至于太山,凡八山,一千七百二十里。
右东经之山志,凡四十六山,万八千八百六十里。
〔注释〕 ① 北海: 按方位即今日的渤海。 ② 食水: 东山经之首的樕山,亦有食水,并且也是“东北流注于海”,可能是同名。 ③ 猲狙(xié jū): 即短嘴狼犬。 ④ 鬿(qí)雀: 食人猛禽,屈原《天问》亦有问到鬿雀(雀误为堆)。 ⑤ 鱃(qiū)鱼: 大头鱼。 ⑥ 泚(cǐ)水: 泚,鲜明貌。 ⑦ 茈鱼: 乌贼或鱿鱼、章鱼。 ⑧ 女烝之山: 烝音蒸(zhēng)。 ⑨ 薄鱼: 一种能够预兆旱灾的动物。 ⑩ 当康: 庆祝丰收的吉祥猪。 ⑪ 䱻鱼: 一种会飞的能发光的鱼。西山四经乐游山也有䱻鱼“其状如蛇而四足,是食鱼”,与此处子桐山的䱻鱼形貌有所不同。 ⑫ 剡山: 古山名。 ⑬ 合窳(yǔ): 由巫师装扮或制作的用于预兆天下大水的怪兽;所谓合窳“食人,亦食虫蛇”,是说在巫术仪式中,要以人和虫蛇为牺牲。 ⑭ 蜚(fēi): 通常指有恶臭的小飞虫,此处的蜚是一种怪兽。
【鉴赏】 东山四经即东部山区第四条山脉的考察记录,共记述有8座山,7条河流,7处地望,7处矿物,3处植物,13处动物。遗憾的是,原文缺失有关当地居民供奉图腾神及其祭祀仪式的内容。
东山四经所述山脉位于东山三经的东面,按方位大体在今日胶莱平原以东的山东半岛上,这一区域北有艾山,南有崂山,西有大泽山,东有昆仑山,本章第1节北号山或即今日的艾山,其主峰海拔814米,附近的栖霞县和招远县以出产黄金闻名。北号山所临之北海、食水向东北流入之海,均指渤海;这里的食水与东山一经的食水,同名而异流。当地多食人的鸟兽,表明生存环境比较险恶。
第3节东始山顾名思义是最东的一座山,但是在现存东山四经里,它位于旄山的南面。山东半岛的最东端名叫成山头,当年秦始皇东巡,曾两次登成山头东望,希冀着拓疆东海。东始山的杞树分泌物像血一样红,用这种树汁涂抹在马的身上,马就更容易被调服;据此,当地应当出产马,而且已经被人驭使。
第4节女烝山的“烝”字有火气上行、众多或美好之意,与蒸字可互用。该山名女烝山,所出之水又名石膏水,而烧石灰时有白烟缭绕,生石灰遇水也会放热冒出白气,因此,表明当地人已经在烧石灰、制石膏了。当地有一种薄鱼“其音如欧”,郭璞注谓:“如人呕吐声也。”其实,薄鱼发出的是类似海鸥的叫声,表明薄鱼可能是一种类似海鸥的海鸟,当它们出现的时候,预兆着将发生大旱灾。
第5节钦山只有金玉却没有石头,而钦有恭敬之意,表明这是一座祭台,或者此山因有祭台而得名,祭祀的主神即当康。当康的样子像小猪,它的出现则意味着农业大丰收。显然,当康是农作物保护神,它实际上是由巫师装扮或制作成的。所谓“其状如豚而有牙”,猪本有牙,没有必要特意提及。因此“有牙”二字可能是指有伸出嘴外的獠牙,例如非洲疣猪就有两个横出的獠牙。或者“有牙”原作“有珠”,即用珠玉装饰当康,类似东山一经第11节泰山的狪狪“其状如豚而有珠”。
第8节太山的蜚,看起来像是一种体形较大专干坏事的动物,走到水面上鱼虾就死光,走在草木上草木就枯败,到处散布瘟疫。其实,它仍然可能是巫师装扮的瘟疫神,或者是当地居民供奉的瘟疫神。一般来说,古人对待所供之神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向神跪拜祈求,人要服从神的意愿;另一种是对神驱逐训斥,以强迫神服从人的意愿。
有必要指出的是,在《五藏山经》里,《北山经》、《西山经》、《中山经》的文字内容相对保存得比较完整,而《东山经》和《南山经》的地理方位考证就要困难许多。正如徐旭生先生在《读山海经札记》一文(《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文物出版社,1985年)中指出:“惟《南山经》与《东山经》所载,困难甚多。盖古今异名,未可详考。”
在名画《帝禹山河图》里,《东山经》的内容被画在今日中国山东省全境,江苏省和安徽省的中北部,以及黄海、东海至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一带。
有趣的是,研究《山海经》的美国学者亨莉埃特·默茨女士,对《东山经》地理方位也进行了考证工作,她认为《东山经》4条山脉记述的是北美洲(主要是美国中西部)的地形地貌。对于中国人早在4200年前就来到美洲进行资源考察的伟大创举,默茨在《几近退色的记录——关于中国人到美洲探险的两份古代文献》(海洋出版社1993年出版中译本)写道:“对于那些早在四千年前就为白雪皑皑的峻峭山峰绘制地图的刚毅无畏的中国人,我们只有低头,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