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 宰予字子我,利口辩辞。
既受业[3],问:“三年之丧不已久乎[4]?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5]。旧谷既没[6],新谷既升[7],钻燧改火[8],期可已矣[9]。”子曰:“于汝安乎[10]?”曰:“安。”“汝安则为之。君子居丧[11],食旨不甘[12],闻乐不乐[13],故弗为也。”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 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14]。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义也[15]。”
宰我昼寝[16],子曰:“朽木不可雕也[17],粪土之墙不可圬也[18]。”
宰我问五帝之德[19],子曰:“予非其人也。”
宰我为临菑大夫[20],与田常作乱[21],以夷其族[22],孔子耻之[23]。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
子贡利口巧辞[24],孔子常黜其辩[25]。问曰:“汝与回也孰愈[26]?”对曰:“赐也何敢望回[27]!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贡既已受业,问曰:“赐何人也[28]?”孔子曰:“汝器也[29]。”曰:“何器也?”曰:“瑚琏也[30]。”
陈子禽问子贡曰[31]:“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32],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33]!”又问曰:“孔子适是国必闻其政[34]。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35]。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
子贡问曰:“富而无骄,贫而无谄[36],何如?”孔子曰:“可也;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37],故移其兵欲以伐鲁[38]。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坟墓所处,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39]?”子路请出,孔子止之。子张、子石请行,孔子弗许。子贡请行,孔子许之。
遂行,至齐,说田常曰[40]:“君之伐鲁过矣[41]。夫鲁,难伐之国,其城薄以卑[42],其地狭以泄[43],其君愚而不仁,大臣伪而无用[44],其士民又恶甲兵之事[45],此不可与战。君不如伐吴。夫吴,城高以厚,地广以深,甲坚以新,士选以饱,重器精兵尽在其中[46]。又使明大夫守之[47],此易伐也。”田常忿然作色曰[48]:“子之所难.人之所易;子之所易,人之所难。而以教常[49],何也?”子贡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50],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吾闻君三封而三不成者,大臣有不听者也。今君破鲁以广齐[51],战胜以骄主[52],破国以尊臣[53],而君之功不与焉[54],则交日疏于主[55]。是君上骄主心[56],下恣群臣[57],求以成大事,难矣。夫上骄则恣,臣骄则争[58],是君上与主有郤[59],下与大臣交争也。如此,则君之立于齐危矣。故曰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60],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善。虽然,吾兵业已加鲁矣[61],去而之吴[62],大臣疑我,奈何[63]?”子贡曰:“君按兵无伐[64],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65]。”
田常许之[66],使子贡南见吴王。说曰:“臣闻之[67],王者不绝世[68],霸者无强敌,千钧之重加铢两而移[69]。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70],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71]。且夫救鲁,显名也;伐齐,大利也。以抚泗上诸侯,诛暴齐以服强晋,利莫大焉。名存亡鲁[72],实困强齐,智者不疑也[73]。”吴王曰:“善。虽然,吾尝与越战,栖之会稽[74]。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75]。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且王方以存亡继绝为名[76],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仁者不穷约[77],智者不失时[78],王者不绝世,以立其义。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
吴王大说[79],乃使子贡之越[80]。越王除道郊迎[81],身御至舍而问[82]曰:“此蛮夷之国[83],大夫何以俨然辱而临之[84]?”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85],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夫无报人之志而令人疑之,拙也[86];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87];事未发而先闻,危也。三者举事之大患[88]。”句践顿首再拜曰[89]:“孤尝不料力[90],乃与吴战,困于会稽,痛入于骨髓,日夜焦唇干舌,徒欲与吴王接踵而死[91],孤之愿也。”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群臣不堪[92];国家敝于数战[93],士卒弗忍,百姓怨上,大臣内变[94];(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95],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96]。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97],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弱吴必矣。其锐兵尽于齐[98],重甲困于晋[99],而王制其敝[100],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送子贡金百镒[101],剑一,良矛二。子贡不受。
遂行,报吴王曰[102]:“臣敬以大王之言告越王,越王大恐,曰:‘孤不幸[103],少失先人,内不自量,抵罪于吴,军败身辱,栖于会稽,国为虚莽[104]。赖大王之赐,使得奉俎豆而修祭祀[105],死不敢忘,何谋之敢虑[106]!’”后五日,越使大夫种顿首言于吴王曰[107]:“东海役臣孤句践使者臣种[108],敢修下吏问于左右[109]。今窃闻大王将兴大义,诛强救弱,困暴齐而抚周室[110],请悉起境内士卒三千人[111],孤请自被坚执锐[112],以先受矢石[113]。因越贱臣种奉先人藏器[114],甲二十领,鈇屈卢之矛[115],步光之剑[116],以贺军吏。”吴王大说,以告子贡曰:“越王欲身从寡人伐齐,可乎?”子贡曰:“不可。夫空人之国[117],悉人之众,又从其君,不义。君受其币[118],许其师,而辞其君[119]。”吴王许诺,乃谢越王。于是吴王乃遂发九郡兵伐齐。
子贡因去之晋[120],谓晋君曰:“臣闻之,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121],兵不先辨不可以胜敌[122]。今夫齐与吴将战,彼战而不胜,越乱之必矣;与齐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晋君大恐,曰:“为之奈何?”子贡曰:“修兵休卒以待之[123]。”晋君许诺。
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124],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125]。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去城七里而军。吴王闻之,去晋而归[126],与越战于五湖[127]。三战不胜,城门不守,越遂围王宫,杀夫差而戮其相[128]。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故子贡一出,存鲁[129],乱齐[130],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子贡好废举[131],与时转货资[132]。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133]。常相鲁、卫,家累千金[134],卒终于齐。
【段意】 本段写语言类的名弟子宰予和子贡的事迹。重点叙写了子贡“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经过,俨然一纵横家风采。
[1]宰予:鲁国人。
[2]利口辩辞:强嘴利舌善于辩说。
[3]受业:谓从师学习。
[4]三年之丧:指父母死后要守孝三年。
[5]崩:废弃。
[6]没:指吃完。
[7]升:登场,成熟。
[8]钻燧改火:古代用钻木取火的方法,被钻之木四季不同,“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周书·月令篇》)一年一个轮回。燧,取火的器具。
[9]期(ji):一年。
[10]于汝安乎:意为你心里安不安?
[11]居丧:守孝。
[12]食旨不甘:意为吃美味也不知道甜美。旨,美味。甘,甜。
[13]闻乐不乐:意为听音乐也不觉得快乐。
[14]父母之怀:父母的怀抱。
[15]通义:通用的道理。
[16]昼寝:白天睡大觉。
[17]朽木句:意为腐烂的木头不能雕刻。朽,腐朽。雕,刻画。
[18]粪土句:意是粪土般的墙壁无法粉刷。圬(wu),泥工抹墙的工具,这里指粉刷墙壁的工作。
[19]五帝之德:五帝的说法颇多。依《史记·五帝纪》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0]临菑:春秋时齐国国都。
[21]田常:又名田成子,齐国大臣。齐简公四年,田常杀简公而立平公,自任丞相,窃得齐国大权。
[22]夷:灭。
[23]耻之:以之为耻。
[24]巧辞:美好的辞令。
[25]黜:减少。
[26]愈:犹胜。意为谁强些。
[27]何敢望回:怎么敢和颜回相比。望,期望。
[28]何人:怎么样的人。
[29]器:器物,器皿。
[30]瑚琏:古时祭祀时所用的器皿。往往以之比喻人有才能,能当大任。
[31]陈子禽:名亢(gang)。据《檀弓》载,亦是孔子的学生。
[32]识:认识,懂得。
[33]何常师之有:意为那里有什么固定的老师。常师,固定的老师。
[34]适是国:到这个国家。
[35]温良恭俭让:平和、善良、恭敬、勤俭、谦让。
[36]谄(chan):巴结,奉承。
[37]惮:害怕,畏惧。高、国、鲍、晏:齐国的四家大夫高氏、国氏、鲍氏、晏氏。
[38]移:转移。
[39]二三子:犹言你们几个,诸位。
[40]说(shui):劝说。
[41]过:错误。
[42]卑:低下。
[43]泄:《越绝书》“泄”作“浅”,当是。
[44]伪:诡诈,不诚实。
[45]恶:讨厌。甲兵之事:指战争,打仗。
[46]重器:珍贵的宝物。
[47]明大夫:贤能、明智的大夫。
[48]忿然作色:脸上现出愤怒之色。忿然:愤怒的样子。
[49]而以教常:意为用这样的事情来指教我田常。
[50]忧在句:意为有内忧的人就去进攻强大的国家。
[51]广齐:指扩大齐国的疆域。广为使动用法。
[52]骄主:使君主自高自大。
[53]破国以尊臣:使敌国破败自己的大臣受到尊重。
[54]不与:得不到肯定。与,给予。
[55]交日疏于主:意为交往上一天天被君主疏远。日,天天。
[56]上骄主心:意为对上使君主产生自高自大的心理。
[57]下恣群臣:对下让群臣放纵恣肆。
[58]争:争夺,角逐。
[59]郤(xi):指感情上的裂缝。
[60]过:指责。
[61]业:已经。
[62]去而之吴:意为不攻打鲁国而去进攻吴国。去,离开。
[63]奈何:怎么办?
[64]无伐:不要进攻。
[65]因以兵迎之:趁机用军队迎战吴军。因,趁着。
[66]许之:答应了这件事。
[67]闻之:听说。
[68]绝世:弃绝人世,与人世隔绝。
[69]加铢两而移:意为增加很少重量就会表现出来。铢两,比喻很少,一点儿。铢,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70]私:意为占为己有。
[71]窃为:谦辞。意为私下认为。
[72]名存亡鲁:有了保存要灭亡的鲁国的好名声。
[73]智者不疑:意为聪明的人是不会怀疑的。
[74]栖之会稽:居住在会稽山。栖,居住,停留。会稽,山名,在浙江中部。
[75]报我心:意为准备向我报仇。
[76]存亡继绝:意思是让已灭亡的国家复存,断绝的后嗣得续。
[77]不穷约:不中止盟约。
[78]不失时:不放过好机会。
[79]说(yue):喜欢,高兴,同“悦”。
[80]之越:出使到越国。越,古国名,都城在今浙江绍兴。
[81]除道郊迎:清扫道路到郊外迎接。除,修整。
[82]身御至舍:意为亲自驾驭车马到客舍。舍,旅馆。
[83]蛮夷之国:南方偏远的国家。
[84]俨然:庄重的样子。辱:谦辞。意为使子贡受到屈辱。临:到。
[85]欲:想要。
[86]拙:笨拙。
[87]殆:危险。
[88]举事:行事,办事。
[89]顿首:头叩地而拜。
[90]不料力:即不量力,没有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
[91]接踵:脚跟相接,意为紧接,连续不断。踵,脚跟。
[92]不堪:不能忍受。
[93]敝:疲惫。
[94]内变:指内部发生变化。
[95]子胥以谏死:《索隐》云:王劭按,《家语》、《越绝》并无此五字,是时子胥未死。太宰:官名,为天官之长。嚭:伯嚭,楚人,到吴国后受吴王夫差宠信,任为太宰。用事:当权,执政。
[96]残国之治:指毁灭国家的管理方法。
[97]徼(jiao):求取。此为激射。
[98]尽于齐:全部派遣到齐国。
[99]困于晋:为晋所困乏。
[100]制其敝:控制并利用他们的弱点。
[101]镒(yi):古时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一说一镒二十四两。
[102]报:报告。
[103]孤:当时诸侯对自己的称呼。
[104]虚莽:空虚荒凉。莽,草丛。
[105]奉:进献。修:整治。
[106]何谋之敢虑:意为怎么敢谋划报仇呢?
[107]大夫种:春秋时越国大夫,字子禽,与范蠡同事越王句践,功成,被越王赐剑自杀。
[108]东海役臣:东海边上供您役使的臣民。越在东南沿海,故云。
[109]修下吏:指派遣官员。修,整治,引申为派遣。下吏,谦辞,指越国官员。左右:本指吴王,不称其名称其左右的人,是表示尊敬。
[110]周室:指东周王朝。
[111]悉:全部,都。
[112]被坚执锐:指身穿坚固的铠甲,手持锐利的武器。被,同“披”,指穿戴。坚,坚甲。执,持,拿。锐,锐利的武器。
[113]以先受矢石:意为冲锋打头阵。冲锋在前的人才最早遭到箭矢石块的攻击。
[114]藏器:收藏的器物。
[115]鈇(fu):斧头。屈卢之矛:名为屈卢的长矛。
[116]步光之剑:名叫步光的宝剑。
[117]空人之国:使人家的国家空其所有。
[118]币:泛指礼物。
[119]辞:辞谢,不接受。
[120]因:于是。
[121]应卒:意为应付突然发生的事件。卒,通“猝”,突然,仓猝。
[122]先辨:预先治理。辨:办理,治理。
[123]修兵:整治修理兵器。休卒:休整士卒。
[124]艾陵:地名,齐地,在今山东莱芜东北。
[125]黄池:地名,又名黄亭,在今河南封丘西南。
[126]去晋:离开晋国。实际上是不与晋军交战。
[127]五湖:地区名,一说为太湖别名。又说为太湖附近的五个湖。
[128]戮:斩,杀。
[129]存鲁:使鲁国得以保存。存为使动用法。
[130]乱齐:使齐国遭到败乱。乱亦为使动用法。
[131]废举:一说为停貯,即屯积居奇。一说为贱买贵卖。
[132]与时:逐时,抓紧机会。转货资:意为卖贵收贱以取资利。
[133]匿:隐藏。
[134]累:积累。
-
《史记·附录 》 -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
[2019-01-03]
-
《史记·附录 》 -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2019-01-03]
-
《史记·附录 》 -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
[2019-01-03]
-
《史记·附录 》 - 少卿足下:
[2019-01-03]
-
《史记·附录 》 - 报任安书司马迁
[2019-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