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穰侯列传第十二》 - 明年,魏背秦,与齐从亲。

2018-12-01 可可诗词网-全文下册 https://www.kekeshici.com

秦使穰侯伐魏,斩首四万,走魏将暴鸢[2],得魏三县。穰侯益封[3]

明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于华阳下[4],斩首十万,取魏之卷、蔡阳、长社[5],赵氏观津[6]。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7]。齐襄王惧[8],使苏代为齐阴遗穰侯书曰[9]“臣闻往来者言曰[10]‘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臣窃必之弊邑之王曰[11]‘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12],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是何也?夫三晋之相与也[13],秦之深仇也。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为不信,不为无行[14]。今破齐以肥赵。赵,秦之深仇,不利于秦。此一也。秦之谋者,必曰‘破齐,弊晋、楚[15],而后制晋、楚之胜[16]’。夫齐,罢国也[17],以天下攻齐,如以千钧之弩决溃痈也[18],必死,安能弊晋、楚?此二也。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也[19];多出兵,则晋、楚为制于秦[20]。齐恐,不走秦[21],必走晋、楚。此三也。秦割齐以啖晋、楚[22],晋、楚案之以兵[23],秦反受敌[24]。此四也。是晋、楚以秦谋齐,以齐谋秦也[25],何晋、楚之智而秦、齐之愚?此五也。故得安邑以善事之,亦必无患矣。秦有安邑,韩氏必无上党矣[26]。取天下之肠胃[27],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28],孰利? 臣故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矣。”于是穰侯不行,引兵而归。

【段意】 写魏冉先伐三晋,各有所获,然后益赵兵以伐齐,苏代致书劝阻,魏冉乃引兵而归。苏代书词,说理有五:一曰三晋与秦仇,今益兵于赵,破齐以肥赵,不利于秦;二曰秦谋士主张先破齐以弊晋、楚,而后制服晋、楚,却不知齐疲易攻,于弊晋、楚无助,可见谋士之言不可取;三曰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多出兵则晋、楚会认为受秦所制;同时齐恐则投靠晋、楚,均不利于秦;四曰秦若割齐以诱晋、楚,则晋、楚兵益多,秦反受敌;五曰,晋、楚实际上是想“以秦谋齐”,又“以齐谋秦”;又劝秦先取魏之安邑和韩之上党以为天下之枢纽,比先伐齐“而惧其不反”更有利。于是魏冉从之,引兵而归。

字数:876

[1]从(zong)亲:因合纵而友好。
[2]魏将:当作“韩将”。暴鸢为韩将,救魏,为秦所败。事本在昭王三十二年,此乃误系于三十三年。
[3]益封:增加封地。
[4]华(hua)阳:邑名,在今河南郑州东南。下:城下。
[5]卷(quan):邑名,在今河南原阳旧原武西北。蔡阳:邑名,在今河南上蔡境内。长社:邑名,在今河南长葛东。
[6]观(guan)津:邑名,在今河北武邑东南。
[7]伐齐:秦取赵观津,而后归还赵,挟持赵联合伐齐。
[8]齐襄王:田法章,公元前283—前265年在位。
[9]苏代:纵横家,苏秦之弟。阴遗(wei):暗中送给。书:信。
[10]往来者:道路往来之人。
[11]此句说,我私下认为要肯定地告诉我国的国君。
[12]以上二句说,秦王精明而善于谋划,穰侯明智而善于办事。
[13]三晋:指由晋分裂而为的韩、赵、魏三国。相与:互相交往,此指联合。
[14]以上四句说,秦国对它们上百次背弃,上百次欺骗,都不算是不守信用和不讲道义。
[15]弊晋、楚:使三晋和楚疲困。
[16]此句说,然后制服三晋和楚国。
[17] 罢:通“疲”。
[18]弩:用机械发箭的弓。溃痈:溃烂的毒疮。
[19]不信:不相信秦国。
[20]为制于秦:认为会受秦国控制。
[21]走:投靠。
[22]啖(dan):吃。此处引申为引诱。
[23]案之以兵:用军队控制了它。案,通“按”,压制,控制。
[24]受敌:受到它们的对抗。
[25]以上二句说,利用秦国来算计齐国,又利用齐国来算计秦国。
[26]无:失去。上党:郡名,地在今山西东南部长治一带,治所在壶关(今山西长治东南)。
[27]肠胃:喻魏之安邑、韩之上党为天下的肠胃,即腹心地带。
[28]不反:指全军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