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邪。

2024-06-10 可可诗词网-全文下册 https://www.kekeshici.com

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4],皆从。始皇有二十馀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馀子莫从。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5],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馀群臣皆莫知也。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 置始皇居辒辌车中[6],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宦者辄从辒辌车中可诸奏事[7]

赵高因留所赐扶苏玺书[8],而谓公子胡亥曰:“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奈何?”胡亥曰:“固也。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赵高曰:“不然。方今天下之权,存亡在子与高及丞相耳,愿子图之。且夫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岂可同日道哉!”胡亥曰:“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譾[9],强因人之功[10],是不能也[11]: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12]。”高曰:“臣闻汤、武杀其主[13],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夫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14],乡曲各有宜而百官不同功[15]。故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愿子遂之[16]!”胡亥喟然叹曰:“今大行未发[17],丧礼未终,岂宜以此事干丞相哉!”赵高曰:“时乎时乎,间不及谋[18]! 赢粮跃马,唯恐后时[19]!”

胡亥既然高之言,高曰:

“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臣请为子与丞相谋之。”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20]。事将何如?”斯曰:“安得亡国之言! 此非人臣所当议也!”高曰:“君侯自料能孰与蒙恬?功高孰与蒙恬?谋远不失孰与蒙恬?无怨于天下孰与蒙恬?长子旧而信之孰与蒙恬[21]?”斯曰:“此五者皆不及蒙恬,而君责之何深也[22]?”高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馀年,未尝见秦免罢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诛亡。皇帝二十馀子,皆君之所知。长子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23],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于乡里[24],明矣。高受诏教习胡亥,使学以法事数年矣,未尝见过失。慈仁笃厚,轻财重士,辩于心而诎于口,尽礼敬士,秦之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为嗣。君计而定之。”斯曰:“君其反位[25]!斯奉主之诏[26],听天之命,何虑之可定也?”高曰:“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27]?”斯曰:“斯,上蔡闾巷布衣也,上幸擢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皆至尊位重禄者,故将以存亡安危属臣也。岂可负哉! 夫忠臣不避死而庶几[28],孝子不勤劳而见危,人臣各守其职而已矣。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高曰:“盖闻圣人迁徙无常[29],就变而从时,见末而知本,观指而睹归[30]。物固有之,安得常法哉!方今天下之权命悬于胡亥,高能得志焉! 且夫从外制中谓之惑[31],从下制上谓之贼[32]。故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摇动者万物作[33],此必然之效也。君何见之晚?”斯曰:“吾闻晋易太子,三世不安;齐桓兄弟争位,身死为戮;纣杀亲戚[34],不听谏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三者逆天,宗庙不血食。斯其犹人哉[35],安足为谋!”高曰:“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36]。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37],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38]?”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 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39]!”于是斯乃听高。高乃报胡亥曰:“臣请奉太子之明命以报丞相,丞相斯敢不奉命!”

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馀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40]。”封其书以皇帝玺,谴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人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41]。”使者数趣之[42]。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43],系于阳周[44]

使者还报,胡亥、斯、高大喜。至咸阳,发丧,太子立为二世皇帝。以赵高为郎中令[45],常侍中用事。

【段意】 写李斯因畏祸、固权而与赵高合流杀扶苏立胡亥的经过。

字数:2097

[1]会稽:秦郡名,郡治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2]并海上:沿着海边北上。并:同“傍”,沿着。
[3]琅邪:秦郡名,郡治瑯邪(今山东省胶南西南)。
[4]中车府令:官名,为皇帝掌管车驾。
[5]沙丘:地名,在今河北省广宗西北。
[6]辒辌(wēn liáng)车:可供人睡卧的车子。
[7]可:应允。
[8]玺书:盖过皇帝印的文书。
[9]譾 (jian):浅陋。
[10]因:袭、劫取。
[11]不能:不智。缺乏自知之明。
[12]不血食:不能享受祭祀,指要灭亡。
[13]汤武杀其主:汤伐夏,逐夏桀于鸣条;武王伐商,商纣王兵败后自焚而死,非被杀也。今赵高此言与下文“卫君杀其父”都是篡改事实以成其蛊惑之说。
[14]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意谓办大事不要太顾忌小节,不必怕那些琐碎的批评指责。辞:拒绝。让:责难。
[15]乡曲各有宜:意谓一个地方一个风俗,不必求同。同功:同一做法。
[16]遂之:下决心干。
[17]大行:指刚死不久的皇帝。未发:尚未发丧。
[18]间不及谋:极言时间之急迫,来不及商量。
[19]赢粮跃马二句:意谓扬鞭跃马地紧追还怕追不上这个好机会。
[20]君侯:指李斯。
[21]旧而信之:有旧谊,能得信任。
[22]责之何深:对我的指责为什么这样重。
[23]奋士:发挥人的才能。
[24]终不怀通侯之印句:意谓李斯必不能平安无事地告老归家,而将被诛。
[25]反位:返回自己的职所。
[26]奉主之诏:意谓谨遵皇帝的遗诏。
[27]安危不定,何以贵圣:意谓一个人如果在安危的关头拿不定主意,那他的圣明又有什么用?
[28]不避死而庶几:意指不因苟全个人而逃避危难。下句是说孝子不因危殆而弛其勤劳,与这句相对。
[29]迁徙:改变主意。
[30]观指而睹归:看他现有的活动就可以知道他的最终结局。指,旨趣、意向。归:归宿、结局。
[31]从外制中:指居于外面的人要想制约朝廷。惑:乱,作乱。
[32]贼:害,叛乱。
[33]秋霜二句:赵高引此话意图说明在上者有何举动,在下者必将随之,不可能有别的选择。
[34]晋易太子:指晋献公废申生立奚齐事。齐桓兄弟争位:指齐国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位,后来公子纠被杀事。纣杀亲戚:指殷纣王杀死王子比干,囚禁箕子事。比干、箕子是纣王的叔父。
[35]斯其犹人哉二句:意谓我还是个人啦,怎能打那种主意?
[36]事无表里:事情不会有差错。意谓一定成功。
[37]称孤:为侯为王亦可以称孤。
[38]何处:何以自处,即打算怎么办。
[39]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既然不能坚守臣节而死,又能去依靠谁呢?意谓只有唯命是听于你了。
[40]裨(pi)将:偏将、副将。
[41]未暮:不晚。
[42]趣:催促。
[43]属吏:交由法吏看管。
[44]系:囚禁。
[45]郎中令:官名,九卿之一,是靠近皇帝的亲幸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