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 申公者,鲁人也。
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高祖于鲁南宫[1]。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2]。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戊不好学,疾申公[3]。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申公[4]。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5]。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馀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6],无传(疑)[7],疑者则阙不传[8]。
兰陵王臧既受《诗》[9],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10],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11]。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12],绾为御史大夫。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13],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14],弟子二人乘轺传从[15]。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16],顾力行何如耳[17]。”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18]。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19],舍鲁邸[20],议明堂事[21]。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22],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23],后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砀鲁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为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于申公。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24]。”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25],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26]。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27],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28],非弑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29],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30]。”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31]?”乃使固入圈刺豕[32]。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33],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34],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馀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35]。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36]!”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韩生者,燕人也。孝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太傅[37]。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38],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淮南贲生受之。自是之后,而燕赵间言《诗》者由韩生。韩生孙商为今上博士。
伏生者,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39]。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于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40]。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41]。
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42],欧阳生教千乘兒宽[43]。兒宽既通《尚书》,以文学应郡举,诣博士受业,受业孔安国。兒宽贫无资用,常为弟子都养[44],及时时间行佣赁[45],以给衣食[46]。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以试第次,补廷尉史。是时张汤方乡学[47],以为奏谳掾[48],以古法议决疑大狱[49],而爱幸宽。宽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书奏,敏于文,口不能发明也[50]。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及汤为御史大夫,以兒宽为掾,荐之天子。天子见问,说之[51]。张汤死后六年,兒宽位至御史大夫[52]。九年而以官卒。宽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从容得久[53],然无有所匡谏。于官,官属易之,不为尽力[54]。张生亦为博士。而伏生孙以治《尚书》征,不能明也。
自此之后,鲁周霸、孔安国,洛阳贾嘉,颇能言 《尚书》事。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得十馀篇[54],盖《尚书》 滋多于是矣。
诸学者多言《礼》,而鲁高堂生最本[55]。《礼》固自孔子时而其经不具[56],及至秦焚书,书散亡益多,于今独有《士礼》,高堂生能言之。
而鲁徐生善为容[57]。孝文帝时,徐生以容为礼官大夫。传子至孙徐延、徐襄。襄,其天姿善为容,不能通《礼经》;延颇能,未善也。襄以容为汉礼官大夫,至广陵内史。延及徐氏弟子公户满意[58]、桓生、单次,皆尝为汉礼官大夫。而瑕丘萧奋以《礼》为淮阳太守[59]。是后能言《礼》为容者,由徐氏焉。
自鲁商瞿受《易》孔子,孔子卒,商瞿传《易》,六世至齐人田何[60],字子庄,而汉兴。田何传东武人王同子仲,子仲传菑川人杨何。何以《易》,元光元年征,官至中大夫。齐人即墨成以《易》至城阳相。广川人孟但以《易》为太子门大夫。鲁人周霸,莒人衡胡,临菑人主父偃,皆以《易》至二千石。然要言《易》者本于杨何之家[61]。
董仲舒,广川人也[62]。以治《春秋》[63],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64],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65]。进退容止[66],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今上即位,为江都相[67]。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68],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69],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70]。中废为中大夫[71],居舍,著《灾异之记》。是时辽东高庙灾[72],主父偃疾之[73],取其书奏之天子。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74],诏赦之。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
董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75],位至公卿。董仲舒以弘为从谀[76],弘疾之,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77]。”胶西王素闻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获罪,疾免居家[78]。至卒,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79],其传公羊氏也。
胡毋生,齐人也。孝景时为博士,以老归教授。齐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毋生,公孙弘亦颇受焉。
瑕丘江生为穀梁《春秋》[80]。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仲舒弟子遂者[81]:兰陵褚大,广川殷忠,温吕步舒[82]。褚大至梁相。步舒至长史,持节使决淮南狱[83],于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84],天子皆以为是。弟子通者,至于命大夫[85];为郎、谒者、掌故者以百数。而董仲舒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段意】 传文载汉儒三十九人,重点载五经的师承和传述五经的十大经师:《诗》学经师申培公、辕固生、韩生;《尚书》学今文经师伏生、古文经师孔安国;《礼》学经师高堂生;《易》学经师田生;《春秋》学公羊家董仲舒、胡毋生,穀梁家江生。其中插叙王臧、赵绾下吏自杀、黄生与辕固生辩论汤武革命以及窦太后叫辕固生刺猪,既反映儒学与黄老斗争之激烈,也说明西汉最高统治层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司马迁对武帝努力抢救五经,尊重儒术,重用儒生,于字里行间满溢赞许之情。
[1]师:指浮丘伯。鲁南宫:鲁城内的泮宫。后世称学馆为泮宫。
[2]刘郢:汉楚元王刘交之子。
[3]疾:憎恨。
[4]胥靡:又作“縃縻”。古代奴隶在绳索束缚下劳动,故名縃縻。汉代指作苦工的刑徒。楚王以胥靡折磨申公。
[5]王:鲁恭王刘余,景帝子。
[6]独:特别。训:道出事物的形貌以告人叫训。谓申公特别能将《诗经》内事物的具体形貌讲述出来以教诲人。
[7]无传(疑):疑可能为佚文,故补出,加上括号。
[8]则阙不传:阙,同“缺”。谓有疑惑的就付诸缺如,不传授弟子。表明申公授《诗》的态度十分严谨。
[9]兰陵:今山东最南端苍山县与枣庄市以南地带。
[10]上书宿卫上:宿卫,官名。夜宿禁宫,警卫皇帝。谓王臧上书主动请求作宿卫以保卫武帝。
[11]郎中令:掌宫殿门户,九卿之一。
[12]代:今山西太原以北地区。
[13]明堂:周代置,用以宣扬政教,朝见诸侯的大殿堂。
[14]束帛:古代聘问之礼。将帛卷轴成匹,五匹为一束。安车:车轮包裹软物,是朝廷隆礼致仕高官或征聘硕学耆儒所乘用之车,常人不得乘坐。
[15]轺(yao)车:轻小而华贵的马车。
[16]不在多言:不在于多说。
[17]力行:身体力行,身正为治。
[18]默然:武帝十分扫兴而不说话。
[19]太中大夫:谏议之官,秩二千石。
[20]舍鲁邸:住在鲁王的馆舍。邸,诸侯王在京师的馆舍。
[21]议明堂事:规划建立明堂的事。
[22]让(rang)上:责备皇上。
[23]下赵绾、王臧吏:吏,法官。下吏,交法官治罪。
[24]汤、武:汤,商朝开国君主,契之后,子姓,名履。初居亳,夏桀无道,兴兵伐之,放逐桀于南巢,遂有天下,国号商。号成汤,简称汤。武,西周开国君主周武王。姓姬,名发。受命:受天命。弑(shi):封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为“弑”。
[25]桀、纣:桀,夏朝末代之君,名癸。恃勇暴虐,荒淫无道,成汤伐之,败于鸣条,放逐于南巢,夏亡。纣(zhou):商朝末代君主,名受辛,字受德。嗜酒好色,暴虐无道,周武王伐之,兵败自焚死。
[26]关于足:穿在脚上。
[27]匡:纠正,挽救。
[28]代立践南面:取代他登上王位做了国君。立,君主即位叫立。践,履行。南面,古代帝王的宝座面向南方,故称帝王叫“南面”。
[29]马肝:马肝有毒不可食,不食马肝不等于没吃过马肉。景帝以此言阻止二人辩论。黄生以陈腐观点言臣不能犯君,为西汉政权不可侵犯立说;辕固生则以汉取代秦为合法而立说,两人立论虽殊,维护汉朝统治的立场却一样。黄生扼杀革命,十足的逆反潮流。
[30]家人言:谓老子《道德经》不过是平常人的言论,不能用它治国平天下。
[31]司空城旦书:司空是古代管牢狱的官。城旦是服劳役的罪徒。汉初,刘家最高统治层尚黄老,主张清静无为,治政尚“缓”,认为儒术过“急”,比之为律令。故窦太后讥讽儒家的学说和政治主张像律令似的“司空城旦书”。
[32]豕:猪。
[33]假固利兵:赐给辕固生一把锋利的刀。
[34]谀儒:利用儒术阿谀取宠的儒生。
[35]征:召,召聘。公孙弘于元光五年被征,时年七十,是辕固生同乡晚辈,因敬畏辕固生而不敢正眼相看。
[36]公孙子句:务,致力于某事,引申为争取做到。言,发表言论。辕固生以长者口气教诫公孙弘说:“姓公孙的小子,要致力于端正儒学来发表意见,不要歪曲儒学去迎合世俗啊!”
[37]常山王:刘舜,景帝子。
[38]内外传:《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婴曾撰《内传》四卷,《外传》六卷。南宋后仅存《外传》。今本作十卷。其书杂述古事古语。虽每条皆征引《诗经》中的句子(今本有二十八条未引,当系缺脱),实际是引《诗》以与古事相印证,并非引事以阐释《诗经》本义。
[39]故:原先,从前。
[40]使:派遣。掌故:官名,掌图籍故书。
[41]秦时焚书四句:秦朝焚书时,伏生在墙壁里藏着《尚书》。此后战争大爆发,他逃亡在外。汉朝平定了天下,伏生寻找他的《尚书》,已佚失几十篇,只剩下二十九篇,便拿它在齐鲁地区教学。学者因此颇能讲述《尚书》,华山以东的许多儒学大师没有不拿《尚书》教学的。
[42]欧阳生:欧阳和伯,千乘人。
[43]千乘:县名,今山东高青县东南。兒(ni)宽:同“倪”,姓。
[44]都养:为博士弟子造饭。
[45]间行佣赁:抽空出卖劳力。
[46]以给衣食:以此使衣食自给。
[47]方乡学:正向往儒学。乡,同“向”。谓张汤受武帝独尊儒术的影响。
[48]奏谳(yan)掾(yuan):谳,平议。掾,古代属官的通称。用兒宽专办奏请皇帝平议案件的掾吏。
[49]大狱:狱,引申为罪案,如文学之狱兒宽用古法判决疑难的大罪案。
[50]宽为人句:兒宽为人温和善良,廉洁智慧,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与情绪,而又善于草拟公文、奏书,文辞敏捷,口头却不善于表达。
[51]天子句:武帝召见兒宽,经过问答,武帝很喜欢他。
[52]兒宽为御史大夫,事在元封元年。
[53]兒宽凭个性温善,又能奉承皇帝之意,故能从容久任。
[54]对官员来说,部属们很轻视他,不为他效力。易,轻视,简慢。
[54]逸《书》:散逸的《尚书》。据翦伯赞《史料与史学·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以下简称翦说)载:“《尚书》,本是一部残缺不完的殷、周杂史。其产生的时代,各篇不同,有殷代之文,有西周之文。相传最古的《尚书》有三千余篇,孔子删为百篇,百篇《尚书》有序,其序见于《史记》,但仅传二十八篇。其后河内女子献《泰誓》一篇,为二十九篇。《泰誓》旋佚,仍为二十八篇,是为今文《尚书》,亦即西汉中期的欧阳、大夏后(胜)、小夏后(建)三派所传之《尚书》。平帝时,出现了伪古文《尚书》,比今文多十六篇,是为汉伪古文《尚书》。东汉末,汉伪古文《尚书》亡佚。至东晋时复出,但比汉古文多九篇,为二十五篇,还附有一部孔安国传,是为晋伪古文《尚书》。自是以后,伪《孔传》流行,今日十三经中的《尚书》,就是东晋伪古文《尚书》。”
[55]《礼》:翦说:“所谓《礼经》,在西汉初只有高堂生、徐生两家,其后武帝至宣帝时,有后苍氏、大戴氏(德)、小戴氏(圣)、庆(普)氏之《礼》,是为《礼经》的今文。但以后又出现了《仪礼》、《周礼》、《礼记》,是为三礼。三礼自郑康成作注,唐人因以正义以后,亦严然成为圣经,而汉初《礼经》遂废。”最本:最为根本,最权威。
[56]经不具:《礼经》之文不具,只留下仪节。
[57]善为容:善于表演礼仪。容,礼容,即礼仪的表现形式、姿态、腔调。
[58]公户是姓,满意是名。
[59]瑕丘:县名,西汉置,治所在今山东充州东北。
[60]六世:授受六代。《汉书》载《易》之师承六世云:商瞿子木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人田何子庄。
[61]《易》:翦说:“《易经》,本是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其著作年代,说者不一。顾颉刚氏谓在西周,郭沫若氏谓在春秋以后,孔子所不及见。这部书,原来只是卦爻辞,后来儒家学者加入了《易传》,于是变成了儒家宣传教义的圣经。在西汉中期,《易》有施(雠)、孟(喜)、梁丘(贺)三家,是为今文三派。其后又出现费氏(直)的古文,京(房)、高(相)的别派,自魏王弼之注盛行江左,唐人因之以作正义,自是汉《易》诸家俱废。今《十三经注疏》所收者,王弼之《易》。”
[62]广川:县名,今河北枣强县东。
[63]以治:以,因。治,有研究之义。
[64]下帷:即深居。也称深居读书不闻外事叫“下帷攻读”。
[65]次:住。全句说,董仲舒深居家内边教边读,弟子传习采用住留他家受业已久的转教初受业的,有时没人见到他的面,大概数年之久董仲舒不曾对家里的园圃观看过,他精心治学到这般程度。
[66]进退容止:进退,举止。容止,威仪。《孝经》有“容止可观,进退可度”。
[67]江都:郡名,治所在今扬州市。
[68]错行:指阴阳反常现象。
[69]闭诸阳,纵诸阴:封闭南门,开放北门。阳、阴之义与今谓山之南为阳、山之北为阴同。求雨止雨之法载董仲舒所著《春秋繁露》。其实毫无科学根据。
[70]未尝不得所欲:没有不应验的。
[71]中:中途。
[72]武帝建元六年辽东高帝庙发生火灾。
[73]主父偃忌恨董仲舒,将其未成之书灾异记草稿偷窃上奏。
[74]当:判决。
[75]希世用事:迎合世俗以行事。
[76]以弘为从谀:认为公孙弘是随波逐流的阿谀小人。
[77]胶西王:刘瑞,景帝子,武帝兄,为人阴狠。公孙弘荐董仲舒相胶西王,阴谋借刀杀人之计。
[78]免:脱身。
[79]名为明于《春秋》:对《春秋》研究最著名。
[80]瑕丘江生:为申公之弟子。
[81]遂:顺遂,引申为显达。
[82]温:县名,今河南温县西。
[83]处理淮南王刘安谋反案。
[84]正:治罪。表明吕步舒能学以致用,也是序文孔子“作《春秋》以当王法”的例证。
[85]命:服。《公羊传》庄公元年,有“命者何?加我服也”。加,施。《国语·周语上》载“襄王赐晋文公命”,命也就是服。命大夫,即天子赐爵服的大夫。古代以此引为殊荣,故作者特记之。《春秋》与“三传”,翦说:“《春秋》,可以说是一部编年的‘春秋’史,但这部书,过于简单。如果没有传,就令人看不懂。所以后来有《公羊》、《谷梁》、《左氏》三传,但这三传并不是同时产生的,在西汉初只有《公羊传》一种。不久《谷梁》出来,《春秋》遂有两传,是为今文《春秋》。(一说《谷梁》亦系伪古文)西汉末,古文《左传》出现,于是《春秋》才有三传。东汉时三传同行,公羊为盛。六朝后,《公羊》、《谷梁》同废,《左传》孤行。……至清代,学者始再复三传,但以《公羊》为盛,而《左氏》、《谷梁》不振。今《十三经》中的《春秋》三传并录。”
-
《史记·附录 》 -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
[2019-01-03]
-
《史记·附录 》 - 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2019-01-03]
-
《史记·附录 》 -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
[2019-01-03]
-
《史记·附录 》 - 少卿足下:
[2019-01-03]
-
《史记·附录 》 - 报任安书司马迁
[2019-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