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 -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19],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20],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2024-03-07 可可诗词网-全文下册 https://www.kekeshici.com

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剪[21],采椽不刮[22]。食土簋,啜土刑[23],粝粱之食[24],藜藿之羹[25]。夏日葛衣,冬日鹿裘。”其送死,桐棺三寸[26],举音不尽其哀。教丧礼,必以此为万民之率。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夫世异时移,事业不必同,故曰“俭而难遵”。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长,虽百家弗能废也。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职不得相逾越,虽百家弗能改也。

名家苛察缴绕[27],使人不得反其意[28],专决于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俭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29],此不可不察也。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30],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31]。无成势[32],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33]。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34]。故曰“圣人不巧,时变是守”[35]。虚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纲也。群臣并至,使各自明也。其实中其声者谓之端,实不中其声者谓之窾。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在所欲用耳,何事不成。乃合大道,混混冥冥,光耀天下,复反无名[36]。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37]。不先定其神形,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38]?

【段意】 太史公司马谈的生平学历,及其论六家指要。

字数:769

[1]天官:天文星象之学。唐都:汉代天文学家,曾参与制定太初历。
[2]杨何:汉初易学专家,见《儒林列传》。
[3]道论:道家学说。黄子:即黄生,汉初道家权威,见《儒林列传》。
[4]建元、元封:皆武帝年号。
[5]愍:忧虑。师悖:师从悖谬,以讹传讹。
[6]六家: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要指:要旨。
[7]《易大传》:即《易系辞》。
[8]此句说:这些学说都是为了治天下的。
[9]直:只。所以言之异路:各自持论不同。
[10]这句说:各有优劣。省:善。
[11]大祥:过分讲究祥瑞灾异。众忌讳:禁忌太多。
[12]博而寡要:太广博而不够扼要。
[13]俭:通“检”,拘执概念。
[14]动合无形:一举一动符合于大道。
[15]去健羡:去掉刚强贪欲。绌聪明:即绝圣弃智。绌,同“黜”。
[16]此:指儒学。术:指道术。
[17]八位:八卦方位。十二度:十二星次。二十四节:二十四节气。教令:戒律。
[18]大经:指主要的规律。
[19]六艺:即诗、书、易、礼、乐、春秋等六经。
[20]当年:犹言毕生。
[21]茅茨不剪:以茅草盖屋顶而不加修剪。
[22]采椽不刮:以树木为椽而不加刮削。
[23]土簋(gui)、土刑:皆陶制餐具。
[24]粝粱:粗粮。
[25]藜藿:野菜。
[26]相棺:相木为棺。三寸:指厚度。
[27]苛察缴绕:烦琐纠缠。
[28]反其意:寻思究竟。
[29]参伍:参差交互,即综合各方面来加以考察。
[30]《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1]因循:犹顺应。
[32]成势:一成不变的势态。
[33]这三句说:应付事物因时制宜,不抢先,不落后,故能主宰万物。
[34]这几句说:道家之术既有法度也无法度,以能顺应事物发展规律,随时应变为归依。
[35]这两句引自《鬼谷子》佚文说:圣人不贵机巧,牢守因时通变这个原则。
[36]复反无名:回归自然。
[37]这二句说:精神为生命之主宰,形体为生命之基础。
[38]这几句说:如不先处理好神形关系,而说“我会治理天下”,怎么办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