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生(节选)
仲尼适楚①,出于林中②,见佝偻者承蜩③,犹掇之也④。仲尼曰:“子巧乎⑤,有道邪⑥?”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⑦,则失者锱铢⑧;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⑨;累五而不坠,犹摄之也。吾处身也⑩,若厥株拘(11),吾执臂也(12),若槁木之枝(13),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14),不以万物易蜩之翼(15),何为而不得!”孔子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26)!”
【注释】 ①适:到。 ②出:经过。 ③佝偻:驼背老人;承蜩,以长竿取蜩;蜩,蝉。 ④掇:拾取。 ⑤巧:技术纯熟。⑥道:方法,窍门。 ⑦五六日:指练习承蜩所用的时间;累丸二,在竹竿顶端叠放两个小球;累,叠放。 ⑧失者:逃脱的蝉;锱铢(zi zhu音姿珠),古代重量单位,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这里形容数量极少。⑨十一:十分之一。 ⑩处身:指承蜩时身体摆出的姿势。 (11)厥(jue音绝):通橛,断木;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拘,弯曲的木头。 (12)执臂:举起胳膊。 (13)槁木:枯木。 (14)反:转,侧,向一边倾斜。(15)易:改变,转换。 (16)其:大概,表示推测的语气。
【今译】 仲尼到楚国去,经过一片树林,看见一位驼背老人用竹竿粘蝉就象用手拾东西一样容易。仲尼说:“您真巧啊,有什么窍门吗?”老人说:“我有窍门啊。我用五、六个月的时间练习在竹竿上叠放两个小球而不掉下去,蝉就很少跑掉了;叠放三个小球而不掉下去,十只蝉最多跑掉一只;叠放五个小球而不掉下去,粘蝉就象拾东西一样了。我站着就象一截树桩,拿竿的手臂就象一根干树枝,尽管天地那么大,世上万物那么多,而我的心里只想着蝉的翅膀,我不转身,不倾身,不因万物分散我对蝉的注意力。这怎么能捉不到蝉呢!”孔子对学生说:“用心专一,就会达到神妙的境界。说的大概就是这位驼背老人吧。”
【集评】 明·孙矿《南华真经》:“是小文字,然却工妙,章句字法俱精。”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写丈人俱作踌躇满志之言,引成语赞叹作结,点出‘志’字、‘神’字,水到渠成。通幅纯是喻意.而正意已了然言下矣。”
【总案】 作者以佝偻丈人承蜩为喻,说明要排除一切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统一,“若厥株拘”、“若槁木之枝”,方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本节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勾画出“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佝偻丈人的形象,同时,也可使人从中悟出熟能生巧的道理。
祝宗人元端以临牢笑①,说彘曰②:“汝奚恶死③?吾将三月豢汝④,十日戒⑤,三日齐⑥,藉白茅⑦,加汝肩尻乎雕俎之上⑧,则汝为之乎?”为彘谋,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错之牢荚之中⑨;”自为谋,则苟生有轩冕之尊⑩,死得于腺楯之上、聚偻之中则为之(11)。为彘谋则去之(12), 自为谋则取之,所异彘者何也?”
【注释】 ①祝宗人:指祭祀官;祝,祝史;宗人,掌管祭祀的官;无端,祭祀穿的衣冠;临,靠近;牢笑,猪圈。· ②说彘:劝说猪;说(shui音税),劝说,彘(zhi音智),猪。 ③恶死:指怕死;恶(wu音务),厌恶。 ④豢(huan音涣):喂养。 ⑤戒:斋戒。 ⑥齐(zhai音斋):通斋,指祭祀官不吃荤腥。 ⑦藉:铺垫。 ⑧尻:臀部;雕俎,雕有花纹的祭器。 ⑨错:通措,放置,这里是生活的意思。⑩轩冕之尊:指高官厚禄。 (11)腞(zhuan音篆)楯(xun音旬):雕刻花纹的柩车;聚偻,有彩饰的棺椁。 (12)去:抛弃;之,指上文白茅、雕俎。
【今译】 祭祀官穿着端庄的黑色礼服走近猪圈,劝说猪道:“你何必怕死呢?我将在三个月里用精良的饲料喂你,为你作十日斋戒,我自己十日也不食荤腥。祭祀时,为你铺上洁净的白茅草作垫子,把你的肩与臀部盛在雕有花纹的精美祭器上,这样你总该愿意了吧。”作为猪替自己打算,说:“不如吃着糟糠,养在猪圈之中”;作为人替自己打算.只要活着有荣华富贵的高位,死后能够放在有雕刻的柩车和有彩饰的棺椁中,就会去干。作为猪替自己考虑时,就抛弃白茅、雕俎;人替自己打算,则贪图轩冕、腞楯、聚偻, 人与猪的不同是什么呢?
【集评】 宋·刘辰翁《评点庄子》;“语意曲折、恳到,玄端、说彘皆奇事也。”
清·吴世尚《庄子解》:“庄子之文,每以结语作起语,此即更以问语作结语,令人反已自思,不觉哑然失笑,潸然出涕,奇而又奇。”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此段极写沉溺富贵一等人,娱其生而忘其害。为彘谋,则宁辞祝宗之豢养,而不厌糟糠;自为谋,则贪取轩冕之尊荣,而甘蹈刑戮。两两相形,真不知何以用情颠倒至此也。龟不愿留骨于庙堂之上,而曳尾泥涂,庄子以之自喻。彘不愿加身于雕俎之间,而栖形牢笑,庄子以之醒世。梦梦者,迷而不悟,又庄子所大悲也。收句极冷峭,茫茫苦海中,安得此宝筏慈航,渡出迷津邪。”
【总案】 本节以嘲弄、冷峭的笔独,讥刺了那些为贪取轩冕之尊,而甘愿置身于庙堂之上的营营苟苟之徒,反映了作者决不为官的清高和对荣华富贵的蔑视。同时,仅此几笔,也勾画出祝宗人伪善、令人憎恶的面孔,表现出作者对人情世故的深刻认识。
桓公田于泽①,管仲御②,见鬼焉。公抚管仲之手曰③:“仲父何见④?”对曰:“臣无所见。”公反⑤,诶治为病⑥,数日不出。齐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则自伤,鬼恶能伤公!夫忿渣之气⑦,散而不反,则为不足;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桓公曰:“然则有鬼乎?”曰:“有。沈有履⑧,灶有髻⑨,户内之烦壤⑩,雷霆处之(11);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跃之(12),西北方之下者,则泆阳处之(13)。水有罔象(14),丘有峷(15),山有夔(16),野有彷徨(17),泽有委蛇(18)。”公曰:“请问,委蛇之状若何?”皇子曰:“委蛇,其大如毂(19),其长如辕(20),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21),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22)。”桓公“”然而笑曰(23):“此寡人之所见者也。”于是正衣冠与之坐(24),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25)。”
【注释】 ①桓公:即齐桓公小白,春秋时齐国君主;田,通畋,打猎;泽,野泽地。 ②管仲:即管夷吾,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桓公时曾为相;御,驾车。 ③抚:执,握。 ④仲父:桓公对管仲的尊称。 ⑤反:同返。 ⑥诶诒(xi yi音希夷):因神志不清而发呓语。 ⑦忿:愤急;滀,原指水停聚,引申为蓄积。 ⑧沈:水与污泥积聚之处;履,鬼神名。 ⑨髻:灶神,传说状如美女,身着赤衣。 ⑩烦壤:粪土聚积处。 (11)雷霆:鬼神名;处之,住在那里。 (12)倍阿鲑蠪:鬼神名,传说位于屋内东北墙下,跳起来的样子象小孩,长一尺四寸,黑衣赤帻,带剑持戟。 (13)泆阳:鬼神名,即《国语·周语》中的夷平,豹头马尾,一说狗头马尾。 (14)罔象:水神名,传说状如小儿,赤黑色,赤爪,大耳,长臂。 (15)峷:鬼神名,传说状如狗,有角,文身五采。 (16)夔:神名,见《秋水篇》注。 (17)彷徨:亦作方皇,鬼神名,传说状如蛇,两头,有五采之文。 (18)委蛇:鬼神名,其状见下文所释。 (19)毂:车轮中心的圆木,与车辐一端相接,其中有套轴的部件。 (20)辕:车辕,与车轴连接的两根长木,用于驾马。 (21)雷车:一种行走时声如雷鸣的车。 (22)殆:近。郸 (23)“辴”(chan音产)然:喜笑颜开的样子。 (24)正衣冠:整理好衣帽;冠,帽子。 (25)病之去:指病愈。
【今译】 齐桓公在野泽中打猎,管仲驾车,桓公忽然见到了鬼。桓公握着管仲的手说:“仲文,你看见什么了吗?”,管仲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什么。”桓公回去后,便生病了,因神志不清而发呓语,多日没有出门。齐国士人中有位叫皇子告敖的说:“您是自己伤害自己,鬼怎么能伤害您呢!愤急之气郁结于内,精气去而不返,就会使身虚气弱;如果郁结在人体的上部降不下来,则使人容易发怒;如果郁积在人体的下部上不来,则使人容易忘事;如果郁积在人的心中,就要生病。”桓公说:“那么,真的有鬼吗?”皇子告敖说:“有。水与污泥积聚之处,有鬼名叫履,灶有神名听髻,门户内粪土聚积处有鬼,雷霆就住在那里,屋内东北墙下面,倍阿鲑蠪神在那儿跳跃,屋内西北墙的下面,泆阳神便住在那里。水中的神听罔象,丘陵中的神叫峷,山中的神叫夔,田野里的神叫彷徨,野泽中的神叫委蛇。”桓公说:“请问,委蛇的形状是怎样的?”皇子告敖说:“委蛇,它有车毂大小,长如车辕,身穿紫衣,头戴朱冠。它作为神,最厌恶雷车的声音,一听到雷车之声便捧着头站在那里,见到它的人将要成为霸主。”桓公高兴地笑着说:“这正是我听见到的神。”于是.桓公整理好衣冠与皇子告敖坐在一起谈话,不到一天,病便不知不觉地好了。
【集评】 明·孙矿《南华真经》:“章法错综,有色怒。”
清·林云铭《庄子因》:“桓公所见,未必即是此物,是英雄欺人鼓动人心处,安知白鱼赤乌,斩蛇渡水之事,非造作出来。陈胜狐鸣帛书,亦即此意,勿以成败论英雄也。”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此段借证桓公之病,以明养生之道,在守气而全神。……‘公则自伤’二语,说透病源,包括一篇无鬼论,随手拈出‘气’字,妙解入微。……此节纯从反面托出养生之义,至精至微。……以下又承桓公之问,索性著实见鬼一层,迎机开导。与桓公谈玄,不足以生其悟;与桓公说鬼,乃足以释其疑,信手写来,只觉宇宙空虚之处,皆鬼神之流动、充满。无象而若接其象,无声而若传其声,怪怪奇奇,分出如许种类,指出如许地名,郑侨以后,亦无此精核也。末写委蛇之状,说到‘见之者殆乎霸’,明知好大喜功,神驰六台,乃是桓公病根,以‘霸’字极力歆动,正如枚乘《七发》至广陵观涛,而其病霍然顿失也。前幅理蕴精深,后幅文情诡谲,疏密相间,奇正相生,极惨淡经营之致。”
【总案】 桓公见鬼一节,说明精神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认为,精神可以使人死,也可以使人生,因而,养生首先要注重精神的修养,不以外物动心,更不能伤神。
本节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细腻的心理刻画上。皇子告敖对齐桓公想称霸的心理洞悉入微,于是利用“见鬼”大作文章,开始时单刀直入,直称有鬼。一旦桓公入彀,则又千曲百折,引而不发,最后才一语中的,说出桓公的“病根”。作者写桓公见鬼,写有病,写医治无效,写说鬼治病,写桓公听说见委蛇者“殆乎霸”,不终日而病愈,一步步深入,丝丝入扣,看似不着桓公心理一笔,却又笔笔触在桓公心上。把一个先忧虑成疾、继而又释然得意的人物形象活泼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孔子观于吕梁①,县水三十仞②,流沫四十里③,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④。见一丈夫游之⑤,以为有苦而欲死也⑥,使弟子并流而拯之⑦。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⑧。孔子从而问焉⑨,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⑩。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11),吾无道。吾始乎故(12),长乎性(13),成乎命(14)。与齐俱入(15),与汩偕出(16),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17)。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18),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注释】 ①吕梁:水名,一说在今山西河津县北面的龙门;一说在今江苏铜山县。 ②县(xuan音悬):同悬。 ③流沫:激流奔驰时溅起的泡沫,这里渲染水流又大又急。 ④鼋(yuan音元):雄性的大鳖;鼍(tuo音驼),一种鳄鱼,俗称“猪婆龙”。 ⑤丈夫:古代对男子的称呼。 ⑥苦:痛苦。 ⑦并流:沿着河,顺流;拯,救。 ⑧被发:披散着头发;被,同披;塘下,堤岸之下。 ⑨从:跟随。 ⑩察:细看,观察。 (11)亡(wu音无):同无,没有。 (12)故:故常,天性。 (13)长:长大,成长;性,习性。 (14)成:学成;命,指自然之理。 (15)齐:通脐,形容漩涡象人的肚脐一样。 (16)汩(gu音古):向上涌起的水流。 (17)私:私意,这里指自己的主观意志。 (18)陵:丘陵。
【今译】 孔子在吕梁游览观赏,吕梁的瀑布从高达三十仞的地方直泻而下,溅起的泡沫达四十里之远,鼋、鼍、鱼、鳖这些水族动物都不能在这里浮游,却见到一个男子游于其中,孔子以为他有什么痛苦的事而欲寻短见,就派遣自己的弟子顺流而下去救他。那男子游到几百步之外露出了水面,披着头发唱着歌,在堤岸下悠然自得地游起来。孔子跟上前去同道:“我以为你是鬼,仔细看看你却是人。请问,游水有什么秘诀吗?”那男子回答说:“没有,我游水没有什么秘诀。最初是出于天性,成长过程中出于习性,能有所成就是在于顺应了自然。我游水时能随着漩涡的水流潜入水底,又能随首漩涡的涌流露出水面,顺应着水的规律而绝不由着自己的意志,这就是我游水的道理啊。”孔子问道:“什么叫作最初是出于天性,成长过程是出于习性,能有所成就是在于顺应了自然呢?”那男子答道:“我生于丘陵之地则适应于丘陵之地的生活,这就叫出自天性;在水边长大则适应于水边的生活,这就叫出自习性;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却又这样做了,就叫作顺应自然。”
【集评】 明·杨慎《庄子解》:“此即游记之祖。”
清·林云铭《庄子因》:“于行险中发出一个居易学问,大奇!大奇!。”
清·胡文英《庄子独见》:“承蜩有道,蹈水无道,纵横说来,头头皆是。”
清·刘风苞《南华雪心编》:“出水后游于堤岸之下,且行且歌,意致甚暇。”
又:“此段亦是借喻神全则物不能伤意。从水之道而不为私,即孟子所谓顺水之性,而行其所无事也。‘始乎故’者,居陵而与水相习,习于水,忘其为陵也。 ‘长乎性’者,积久而与水相安,安于水,并忘其为水也;‘成乎命’者,安于陵而不知其所以然,安于水而亦不知其所以然也。三层托出正意,有飞花滚雪之姿。”
【总案】 这一节的主旨在于说明人如果一切顺应自然,就能在险恶的环境中安然相处,不会受到任何损伤,反映了作者崇尚自然的人生观。
在艺术上,作者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而又潇洒的游水丈夫形象。作者首先借助夸张的手法,尽情渲染水势的汹涌,而“丈夫”却出没于其中,自然引出了孔子的忧虑,造成一种屏息揪心的紧迫感,然后则大笔一收,转为闲逸、悠然的抒情式描写,写游水丈夫“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的自如、潇洒。这种言此意彼、层层烘托的写法,使人物形象由于对比、陪衬的作用而愈加鲜明。
梓庆削木为滹鐻①,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②?”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 。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③,必齐以静心④,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⑤;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⑥,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支形体也⑦。当是时也,无公朝⑧,其巧专而外骨消⑨。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⑩,至矣鐻(11),然后成见鐻(12),然后加手焉(13),不然则已((14)。则以天合天(15),器之所以疑神者(16),其是与!”
【注释】 ①梓庆:鲁国著名的巧匠;梓,木匠;庆,人名;削木,用刀刻削木头; 鐻(ju音锯),悬挂钟、馨等乐器的木架,常雕为鸟兽等图形。 ②术:技术,这里指非人工的技术,意为法术;焉,此,指鐻上的图形。 ③耗气:损耗精神。 ④齐(zhai音斋):同斋,斋戒,排除杂念;静心,使心宁静。 ⑤庆赏:受人庆贺赏赐。 ⑥非:指别人的非议;誉,指别人的称赞;巧、拙,指别人认为鐻的精巧与笨拙。⑦辄(zhe音哲)然:一动不动的样子;枝,同肢,肢体。 ⑧公朝:朝廷。 ⑨巧专:专心于雕刻的技巧;外骨,外界的干扰;骨,滑的假借字,乱。 ⑩天性:指鸟、兽在没有外界干扰时的天然情性;形躯,指鸟兽的形貌躯体。 (11)至矣:指得到了鸟兽的自然形状;至,得到。(12)成见鐻:指心中浮现出一个鐻的形象;见,同现,显示,显现。 (13)加手:动手制作。 (14)不然:不这样,指达到“成见鐻”的境界;已,止。 (15)以天合天:前一个“天”,指心中浮现出的鸟兽形象,因为它是从自然中观察得来的,合于自然,故曰“天”;后一个“天”,指自然界中的鸟兽形象。 (16)器:指制作出的鐻;疑神,怀疑是出于神工,呼应前面“犹鬼神”句。
【今译】 梓庆刻削木头做鐻,鐻做成后,看见的人都惊讶它有如出自鬼斧神工。鲁国国君见鐻后问梓庆说:“你用什么法术做成的呢?”梓庆回答说:“我不过是一个工人,那里有什么法术呢”不过,我还是有一点可以说说的。我将要制作鐻的时候,从来不敢分散一点精神,一定通过斋戒,排除杂念,使心宁静下来,斋戒三天,心里就不敢存有希望别人庆贺赏赐的念头;斋戒五天,就全然不敢把别人的毁誉、评议放在心上;斋戒七天,就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连自己的四肢形体都统统忘掉了。到了这个时候,心里再没有这是为了朝廷制作鐻的想法,只是专心于雕刻的技巧,外界的一切干扰都消除了,然后我才进入山林观察鸟兽的天然情形与外在形态,并得之于心,这时,一个精良的鐻的形态已存在于我的心中了。到这时,我再开始动手制作,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就不做。做,就要使心中的鸟兽形象与天然的鸟兽形象相符合。我做成的鐻之所以被人怀疑有鬼斧神工,大概就是这个缘故吧。”
【集评】 清·宣颖《南华经解》:“用数‘然后,字揣摹,神采如画。”
清·胡文英《庄子独见》:“连下两‘然后’字,忽用‘不然’截住,急流遏石,爽籁披枝,文境可想。”
【总案】 “梓庆为鐻”的中心思想,仍在于说明养生之道的关键在于排除一切外在干扰,顺应自然。但是,这个思想并非以抽象的论辩形式表述出来,而是通过寓言故事,通过人物形象、对话显现出来,实现了论述目的与形象的统一。同时,这则寓言还在客观上讲述了艺术创作中的构思与实践过程,告诫人们,艺术创作是不能怀有功名利禄之心的,惟其如此,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注释】 ①适:到。 ②出:经过。 ③佝偻:驼背老人;承蜩,以长竿取蜩;蜩,蝉。 ④掇:拾取。 ⑤巧:技术纯熟。⑥道:方法,窍门。 ⑦五六日:指练习承蜩所用的时间;累丸二,在竹竿顶端叠放两个小球;累,叠放。 ⑧失者:逃脱的蝉;锱铢(zi zhu音姿珠),古代重量单位,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这里形容数量极少。⑨十一:十分之一。 ⑩处身:指承蜩时身体摆出的姿势。 (11)厥(jue音绝):通橛,断木;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拘,弯曲的木头。 (12)执臂:举起胳膊。 (13)槁木:枯木。 (14)反:转,侧,向一边倾斜。(15)易:改变,转换。 (16)其:大概,表示推测的语气。
【今译】 仲尼到楚国去,经过一片树林,看见一位驼背老人用竹竿粘蝉就象用手拾东西一样容易。仲尼说:“您真巧啊,有什么窍门吗?”老人说:“我有窍门啊。我用五、六个月的时间练习在竹竿上叠放两个小球而不掉下去,蝉就很少跑掉了;叠放三个小球而不掉下去,十只蝉最多跑掉一只;叠放五个小球而不掉下去,粘蝉就象拾东西一样了。我站着就象一截树桩,拿竿的手臂就象一根干树枝,尽管天地那么大,世上万物那么多,而我的心里只想着蝉的翅膀,我不转身,不倾身,不因万物分散我对蝉的注意力。这怎么能捉不到蝉呢!”孔子对学生说:“用心专一,就会达到神妙的境界。说的大概就是这位驼背老人吧。”
【集评】 明·孙矿《南华真经》:“是小文字,然却工妙,章句字法俱精。”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写丈人俱作踌躇满志之言,引成语赞叹作结,点出‘志’字、‘神’字,水到渠成。通幅纯是喻意.而正意已了然言下矣。”
【总案】 作者以佝偻丈人承蜩为喻,说明要排除一切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统一,“若厥株拘”、“若槁木之枝”,方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本节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勾画出“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佝偻丈人的形象,同时,也可使人从中悟出熟能生巧的道理。
祝宗人元端以临牢笑①,说彘曰②:“汝奚恶死③?吾将三月豢汝④,十日戒⑤,三日齐⑥,藉白茅⑦,加汝肩尻乎雕俎之上⑧,则汝为之乎?”为彘谋,曰:“不如食以糠糟而错之牢荚之中⑨;”自为谋,则苟生有轩冕之尊⑩,死得于腺楯之上、聚偻之中则为之(11)。为彘谋则去之(12), 自为谋则取之,所异彘者何也?”
【注释】 ①祝宗人:指祭祀官;祝,祝史;宗人,掌管祭祀的官;无端,祭祀穿的衣冠;临,靠近;牢笑,猪圈。· ②说彘:劝说猪;说(shui音税),劝说,彘(zhi音智),猪。 ③恶死:指怕死;恶(wu音务),厌恶。 ④豢(huan音涣):喂养。 ⑤戒:斋戒。 ⑥齐(zhai音斋):通斋,指祭祀官不吃荤腥。 ⑦藉:铺垫。 ⑧尻:臀部;雕俎,雕有花纹的祭器。 ⑨错:通措,放置,这里是生活的意思。⑩轩冕之尊:指高官厚禄。 (11)腞(zhuan音篆)楯(xun音旬):雕刻花纹的柩车;聚偻,有彩饰的棺椁。 (12)去:抛弃;之,指上文白茅、雕俎。
【今译】 祭祀官穿着端庄的黑色礼服走近猪圈,劝说猪道:“你何必怕死呢?我将在三个月里用精良的饲料喂你,为你作十日斋戒,我自己十日也不食荤腥。祭祀时,为你铺上洁净的白茅草作垫子,把你的肩与臀部盛在雕有花纹的精美祭器上,这样你总该愿意了吧。”作为猪替自己打算,说:“不如吃着糟糠,养在猪圈之中”;作为人替自己打算.只要活着有荣华富贵的高位,死后能够放在有雕刻的柩车和有彩饰的棺椁中,就会去干。作为猪替自己考虑时,就抛弃白茅、雕俎;人替自己打算,则贪图轩冕、腞楯、聚偻, 人与猪的不同是什么呢?
【集评】 宋·刘辰翁《评点庄子》;“语意曲折、恳到,玄端、说彘皆奇事也。”
清·吴世尚《庄子解》:“庄子之文,每以结语作起语,此即更以问语作结语,令人反已自思,不觉哑然失笑,潸然出涕,奇而又奇。”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此段极写沉溺富贵一等人,娱其生而忘其害。为彘谋,则宁辞祝宗之豢养,而不厌糟糠;自为谋,则贪取轩冕之尊荣,而甘蹈刑戮。两两相形,真不知何以用情颠倒至此也。龟不愿留骨于庙堂之上,而曳尾泥涂,庄子以之自喻。彘不愿加身于雕俎之间,而栖形牢笑,庄子以之醒世。梦梦者,迷而不悟,又庄子所大悲也。收句极冷峭,茫茫苦海中,安得此宝筏慈航,渡出迷津邪。”
【总案】 本节以嘲弄、冷峭的笔独,讥刺了那些为贪取轩冕之尊,而甘愿置身于庙堂之上的营营苟苟之徒,反映了作者决不为官的清高和对荣华富贵的蔑视。同时,仅此几笔,也勾画出祝宗人伪善、令人憎恶的面孔,表现出作者对人情世故的深刻认识。
桓公田于泽①,管仲御②,见鬼焉。公抚管仲之手曰③:“仲父何见④?”对曰:“臣无所见。”公反⑤,诶治为病⑥,数日不出。齐士有皇子告敖者曰:“公则自伤,鬼恶能伤公!夫忿渣之气⑦,散而不反,则为不足;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桓公曰:“然则有鬼乎?”曰:“有。沈有履⑧,灶有髻⑨,户内之烦壤⑩,雷霆处之(11);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跃之(12),西北方之下者,则泆阳处之(13)。水有罔象(14),丘有峷(15),山有夔(16),野有彷徨(17),泽有委蛇(18)。”公曰:“请问,委蛇之状若何?”皇子曰:“委蛇,其大如毂(19),其长如辕(20),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恶闻雷车之声(21),则捧其首而立,见之者殆乎霸(22)。”桓公“”然而笑曰(23):“此寡人之所见者也。”于是正衣冠与之坐(24),不终日而不知病之去也(25)。”
【注释】 ①桓公:即齐桓公小白,春秋时齐国君主;田,通畋,打猎;泽,野泽地。 ②管仲:即管夷吾,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桓公时曾为相;御,驾车。 ③抚:执,握。 ④仲父:桓公对管仲的尊称。 ⑤反:同返。 ⑥诶诒(xi yi音希夷):因神志不清而发呓语。 ⑦忿:愤急;滀,原指水停聚,引申为蓄积。 ⑧沈:水与污泥积聚之处;履,鬼神名。 ⑨髻:灶神,传说状如美女,身着赤衣。 ⑩烦壤:粪土聚积处。 (11)雷霆:鬼神名;处之,住在那里。 (12)倍阿鲑蠪:鬼神名,传说位于屋内东北墙下,跳起来的样子象小孩,长一尺四寸,黑衣赤帻,带剑持戟。 (13)泆阳:鬼神名,即《国语·周语》中的夷平,豹头马尾,一说狗头马尾。 (14)罔象:水神名,传说状如小儿,赤黑色,赤爪,大耳,长臂。 (15)峷:鬼神名,传说状如狗,有角,文身五采。 (16)夔:神名,见《秋水篇》注。 (17)彷徨:亦作方皇,鬼神名,传说状如蛇,两头,有五采之文。 (18)委蛇:鬼神名,其状见下文所释。 (19)毂:车轮中心的圆木,与车辐一端相接,其中有套轴的部件。 (20)辕:车辕,与车轴连接的两根长木,用于驾马。 (21)雷车:一种行走时声如雷鸣的车。 (22)殆:近。郸 (23)“辴”(chan音产)然:喜笑颜开的样子。 (24)正衣冠:整理好衣帽;冠,帽子。 (25)病之去:指病愈。
【今译】 齐桓公在野泽中打猎,管仲驾车,桓公忽然见到了鬼。桓公握着管仲的手说:“仲文,你看见什么了吗?”,管仲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什么。”桓公回去后,便生病了,因神志不清而发呓语,多日没有出门。齐国士人中有位叫皇子告敖的说:“您是自己伤害自己,鬼怎么能伤害您呢!愤急之气郁结于内,精气去而不返,就会使身虚气弱;如果郁结在人体的上部降不下来,则使人容易发怒;如果郁积在人体的下部上不来,则使人容易忘事;如果郁积在人的心中,就要生病。”桓公说:“那么,真的有鬼吗?”皇子告敖说:“有。水与污泥积聚之处,有鬼名叫履,灶有神名听髻,门户内粪土聚积处有鬼,雷霆就住在那里,屋内东北墙下面,倍阿鲑蠪神在那儿跳跃,屋内西北墙的下面,泆阳神便住在那里。水中的神听罔象,丘陵中的神叫峷,山中的神叫夔,田野里的神叫彷徨,野泽中的神叫委蛇。”桓公说:“请问,委蛇的形状是怎样的?”皇子告敖说:“委蛇,它有车毂大小,长如车辕,身穿紫衣,头戴朱冠。它作为神,最厌恶雷车的声音,一听到雷车之声便捧着头站在那里,见到它的人将要成为霸主。”桓公高兴地笑着说:“这正是我听见到的神。”于是.桓公整理好衣冠与皇子告敖坐在一起谈话,不到一天,病便不知不觉地好了。
【集评】 明·孙矿《南华真经》:“章法错综,有色怒。”
清·林云铭《庄子因》:“桓公所见,未必即是此物,是英雄欺人鼓动人心处,安知白鱼赤乌,斩蛇渡水之事,非造作出来。陈胜狐鸣帛书,亦即此意,勿以成败论英雄也。”
清·刘凤苞《南华雪心编》:“此段借证桓公之病,以明养生之道,在守气而全神。……‘公则自伤’二语,说透病源,包括一篇无鬼论,随手拈出‘气’字,妙解入微。……此节纯从反面托出养生之义,至精至微。……以下又承桓公之问,索性著实见鬼一层,迎机开导。与桓公谈玄,不足以生其悟;与桓公说鬼,乃足以释其疑,信手写来,只觉宇宙空虚之处,皆鬼神之流动、充满。无象而若接其象,无声而若传其声,怪怪奇奇,分出如许种类,指出如许地名,郑侨以后,亦无此精核也。末写委蛇之状,说到‘见之者殆乎霸’,明知好大喜功,神驰六台,乃是桓公病根,以‘霸’字极力歆动,正如枚乘《七发》至广陵观涛,而其病霍然顿失也。前幅理蕴精深,后幅文情诡谲,疏密相间,奇正相生,极惨淡经营之致。”
【总案】 桓公见鬼一节,说明精神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认为,精神可以使人死,也可以使人生,因而,养生首先要注重精神的修养,不以外物动心,更不能伤神。
本节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细腻的心理刻画上。皇子告敖对齐桓公想称霸的心理洞悉入微,于是利用“见鬼”大作文章,开始时单刀直入,直称有鬼。一旦桓公入彀,则又千曲百折,引而不发,最后才一语中的,说出桓公的“病根”。作者写桓公见鬼,写有病,写医治无效,写说鬼治病,写桓公听说见委蛇者“殆乎霸”,不终日而病愈,一步步深入,丝丝入扣,看似不着桓公心理一笔,却又笔笔触在桓公心上。把一个先忧虑成疾、继而又释然得意的人物形象活泼泼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孔子观于吕梁①,县水三十仞②,流沫四十里③,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④。见一丈夫游之⑤,以为有苦而欲死也⑥,使弟子并流而拯之⑦。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⑧。孔子从而问焉⑨,曰:“吾以子为鬼,察子则人也⑩。请问,蹈水有道乎?”曰:“亡(11),吾无道。吾始乎故(12),长乎性(13),成乎命(14)。与齐俱入(15),与汩偕出(16),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17)。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18),故也;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注释】 ①吕梁:水名,一说在今山西河津县北面的龙门;一说在今江苏铜山县。 ②县(xuan音悬):同悬。 ③流沫:激流奔驰时溅起的泡沫,这里渲染水流又大又急。 ④鼋(yuan音元):雄性的大鳖;鼍(tuo音驼),一种鳄鱼,俗称“猪婆龙”。 ⑤丈夫:古代对男子的称呼。 ⑥苦:痛苦。 ⑦并流:沿着河,顺流;拯,救。 ⑧被发:披散着头发;被,同披;塘下,堤岸之下。 ⑨从:跟随。 ⑩察:细看,观察。 (11)亡(wu音无):同无,没有。 (12)故:故常,天性。 (13)长:长大,成长;性,习性。 (14)成:学成;命,指自然之理。 (15)齐:通脐,形容漩涡象人的肚脐一样。 (16)汩(gu音古):向上涌起的水流。 (17)私:私意,这里指自己的主观意志。 (18)陵:丘陵。
【今译】 孔子在吕梁游览观赏,吕梁的瀑布从高达三十仞的地方直泻而下,溅起的泡沫达四十里之远,鼋、鼍、鱼、鳖这些水族动物都不能在这里浮游,却见到一个男子游于其中,孔子以为他有什么痛苦的事而欲寻短见,就派遣自己的弟子顺流而下去救他。那男子游到几百步之外露出了水面,披着头发唱着歌,在堤岸下悠然自得地游起来。孔子跟上前去同道:“我以为你是鬼,仔细看看你却是人。请问,游水有什么秘诀吗?”那男子回答说:“没有,我游水没有什么秘诀。最初是出于天性,成长过程中出于习性,能有所成就是在于顺应了自然。我游水时能随着漩涡的水流潜入水底,又能随首漩涡的涌流露出水面,顺应着水的规律而绝不由着自己的意志,这就是我游水的道理啊。”孔子问道:“什么叫作最初是出于天性,成长过程是出于习性,能有所成就是在于顺应了自然呢?”那男子答道:“我生于丘陵之地则适应于丘陵之地的生活,这就叫出自天性;在水边长大则适应于水边的生活,这就叫出自习性;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却又这样做了,就叫作顺应自然。”
【集评】 明·杨慎《庄子解》:“此即游记之祖。”
清·林云铭《庄子因》:“于行险中发出一个居易学问,大奇!大奇!。”
清·胡文英《庄子独见》:“承蜩有道,蹈水无道,纵横说来,头头皆是。”
清·刘风苞《南华雪心编》:“出水后游于堤岸之下,且行且歌,意致甚暇。”
又:“此段亦是借喻神全则物不能伤意。从水之道而不为私,即孟子所谓顺水之性,而行其所无事也。‘始乎故’者,居陵而与水相习,习于水,忘其为陵也。 ‘长乎性’者,积久而与水相安,安于水,并忘其为水也;‘成乎命’者,安于陵而不知其所以然,安于水而亦不知其所以然也。三层托出正意,有飞花滚雪之姿。”
【总案】 这一节的主旨在于说明人如果一切顺应自然,就能在险恶的环境中安然相处,不会受到任何损伤,反映了作者崇尚自然的人生观。
在艺术上,作者塑造了一个技艺高超而又潇洒的游水丈夫形象。作者首先借助夸张的手法,尽情渲染水势的汹涌,而“丈夫”却出没于其中,自然引出了孔子的忧虑,造成一种屏息揪心的紧迫感,然后则大笔一收,转为闲逸、悠然的抒情式描写,写游水丈夫“被发行歌而游于塘下”的自如、潇洒。这种言此意彼、层层烘托的写法,使人物形象由于对比、陪衬的作用而愈加鲜明。
梓庆削木为滹鐻①,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②?”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 。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③,必齐以静心④,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⑤;齐五日,不敢怀非誉巧拙⑥,齐七日,辄然忘吾有四支形体也⑦。当是时也,无公朝⑧,其巧专而外骨消⑨。然后入山林,观天性形躯⑩,至矣鐻(11),然后成见鐻(12),然后加手焉(13),不然则已((14)。则以天合天(15),器之所以疑神者(16),其是与!”
【注释】 ①梓庆:鲁国著名的巧匠;梓,木匠;庆,人名;削木,用刀刻削木头; 鐻(ju音锯),悬挂钟、馨等乐器的木架,常雕为鸟兽等图形。 ②术:技术,这里指非人工的技术,意为法术;焉,此,指鐻上的图形。 ③耗气:损耗精神。 ④齐(zhai音斋):同斋,斋戒,排除杂念;静心,使心宁静。 ⑤庆赏:受人庆贺赏赐。 ⑥非:指别人的非议;誉,指别人的称赞;巧、拙,指别人认为鐻的精巧与笨拙。⑦辄(zhe音哲)然:一动不动的样子;枝,同肢,肢体。 ⑧公朝:朝廷。 ⑨巧专:专心于雕刻的技巧;外骨,外界的干扰;骨,滑的假借字,乱。 ⑩天性:指鸟、兽在没有外界干扰时的天然情性;形躯,指鸟兽的形貌躯体。 (11)至矣:指得到了鸟兽的自然形状;至,得到。(12)成见鐻:指心中浮现出一个鐻的形象;见,同现,显示,显现。 (13)加手:动手制作。 (14)不然:不这样,指达到“成见鐻”的境界;已,止。 (15)以天合天:前一个“天”,指心中浮现出的鸟兽形象,因为它是从自然中观察得来的,合于自然,故曰“天”;后一个“天”,指自然界中的鸟兽形象。 (16)器:指制作出的鐻;疑神,怀疑是出于神工,呼应前面“犹鬼神”句。
【今译】 梓庆刻削木头做鐻,鐻做成后,看见的人都惊讶它有如出自鬼斧神工。鲁国国君见鐻后问梓庆说:“你用什么法术做成的呢?”梓庆回答说:“我不过是一个工人,那里有什么法术呢”不过,我还是有一点可以说说的。我将要制作鐻的时候,从来不敢分散一点精神,一定通过斋戒,排除杂念,使心宁静下来,斋戒三天,心里就不敢存有希望别人庆贺赏赐的念头;斋戒五天,就全然不敢把别人的毁誉、评议放在心上;斋戒七天,就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连自己的四肢形体都统统忘掉了。到了这个时候,心里再没有这是为了朝廷制作鐻的想法,只是专心于雕刻的技巧,外界的一切干扰都消除了,然后我才进入山林观察鸟兽的天然情形与外在形态,并得之于心,这时,一个精良的鐻的形态已存在于我的心中了。到这时,我再开始动手制作,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就不做。做,就要使心中的鸟兽形象与天然的鸟兽形象相符合。我做成的鐻之所以被人怀疑有鬼斧神工,大概就是这个缘故吧。”
【集评】 清·宣颖《南华经解》:“用数‘然后,字揣摹,神采如画。”
清·胡文英《庄子独见》:“连下两‘然后’字,忽用‘不然’截住,急流遏石,爽籁披枝,文境可想。”
【总案】 “梓庆为鐻”的中心思想,仍在于说明养生之道的关键在于排除一切外在干扰,顺应自然。但是,这个思想并非以抽象的论辩形式表述出来,而是通过寓言故事,通过人物形象、对话显现出来,实现了论述目的与形象的统一。同时,这则寓言还在客观上讲述了艺术创作中的构思与实践过程,告诫人们,艺术创作是不能怀有功名利禄之心的,惟其如此,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今日更新
-
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五年)
[2019-05-18]
-
齐桓公伐楚(僖公四年)
[2019-05-18]
-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
[2019-05-18]
-
季梁谏追楚师(桓公六年)
[2019-05-18]
-
臧哀伯谏纳郜鼎(桓公二年)
[2019-05-1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