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争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①,交和而舍②,莫难于军争③。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④,则不及;委军而争利⑤,则辎重捐⑥。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⑦,倍道兼行⑧,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⑨,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⑩;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11),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12)。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13);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14),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15),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16)。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17),不动如山,难知如阴(18),动如雷震。掠乡分众(19),廓地分利(20),悬权而动(21)。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22):“言不相闻,故为鼓金(23);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鼓金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24)。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25)。
故三军可夺气(26),将军可夺心(27)。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28)。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29)。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30),勿击堂堂之陈(31),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32),背丘勿逆(33),佯北勿从(34),锐卒勿攻,饵兵勿食(35),归师勿遏(36),围师遗阙(37),穷寇勿迫(38)。此用兵之法也。
【注释】 ①合军聚众:指聚集民众,组成军队。 ②交和:两军相对。舍:驻扎。 ③军争:两军争夺制胜条件。 ④举军:全军,指带着所有辎重。 ⑤委军:指丢弃部分辎重。 ⑥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捐:损弃。 ⑦处:停。 ⑧倍道:以加倍的速度赶路。 ⑨三将军:指三军将帅。 ⑩法:一般标准。十一而至: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到达。 (11)蹶(jue音决):损伤。上将军:先头部队的将领。 (12)委积:物资积蓄。 (13)豫:通与。 (14)沮泽:水网沼泽地带。 (15)乡导:向导。 (16)分合:分散与集中,即“奇正”。 (17)侵掠:指进攻。 (18)阴:阴天。 (19)乡:古代地方行政组织。众:农奴。 (20)廓:同扩。 (21)悬权:即权衡。 (22)《军政》:古兵书。(23)鼓金:锣鼓。古代作战时击鼓进军,鸣金收兵。 (24)一:统一。(25)变:适应。 (26)夺气:挫伤士气。 (27)夺心:动摇决心。 (28)归:指士气衰竭,人心思归。 (29)治气:掌握士气。 (30)邀:截击、迎击。正正之旗:指旗帜整齐的敌军。 (31)堂堂之陈:阵容强大的军队。陈:通阵。 (32)向:指仰攻。 (33)逆:迎。 (34)佯北:假装败逃。北:通败。从:追踪。 (35)饵兵:用作诱饵的小部队。 (36)遏:阻拦。 (37)遗阙:留下缺口。阙:通缺。 (38)穷寇:陷于绝境的敌人。迫:逼迫。
【今译】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从将帅接受国君命令开始,到集合民众,组成军队,到开赴前线同敌人对阵,这个过程中最难的莫过于和敌军争夺制胜条件。争夺制胜条件的难处,又在于把迂远曲折的路作为近直的路,把不利变为有利。所以故意迂回绕道,并用小利引诱迟滞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必争之地,这就是懂得“以迂为直”之计的人了。所以争夺制胜条件是有利的,也是有危险的。带着所有辎重去争利,就会行动缓慢赶不上时机;丢弃部分辎重去争利,就会使辎重受损失。因此,卷起铠甲轻装急进,日夜不停,以加倍的速度连续行军,走上百里去争利,那么三军将领都可能被擒,健壮的士卒先到,疲弱的士卒掉队,一般说来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能够赶到;走上五十里去争利,那么先头部队的将领就会受损伤,一般说来,只有一半人马能够赶到;走上三十里去争利,那么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马能够赶到。要知道军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 ,没有物资补充就不能生存。所以不了解诸侯国的计谋,不能和它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水泽等地形,不能盲目行军;不重用向导,不能得地利。用兵作战要用诡诈的计谋使自己站稳脚跟,根据是否对自己有利采取行动。用分散和集中兵力等方式来变换战术。所以军队行动快速时,如狂风骤至;行动缓慢时,象严整的森林;进攻敌人时,象迅猛的烈火;驻守不动时,象屹立的山岳;隐蔽起来,象不见日星的阴天;冲锋陷阵,象震撼大地的雷霆。掳掠敌乡,分配俘虏的人众,开拓疆土,分配取得的财利,权衡利害得失,然后见机行事。先懂得“以迂为直”计谋的就能胜利。这就是争夺制胜条件的法则。《军政》上说:“相互间听不见说话,所以设置锣鼓;彼此间看不见动作,所以设置旌旗。”锣鼓、旌旗都是用来统一军人耳目的,人们的视听既然统一了,那么勇敢的就不得单独前进,怯懦的也不得单独后退,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办法。所以夜间作战多用火光和鼓声,白天作战多用旌旗,这都是为了适应人们的视听能力。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将军可以动摇其决心。人往往早晨朝气蓬勃,中午逐渐怠惰,黄昏气竭思归。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待敌人怠惰和思归时才去打它,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以自己的严整等待敌人的混乱,以自己的镇静等待敌人的哗躁,这是掌握军心的方法。以自己的靠近战场等待敌人的远道跋涉,以自己的安逸从容等待敌人的劳累奔波,以自己的粮足食饱等待敌人的粮尽人饥,这是掌握军力的方法。不截击旗帜严整的敌人,不攻击阵容强大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变的方法。
所以用兵的法则:敌人占高地,不要去仰攻;敌人背靠高地,不要去迎击;敌人假装败退,不要去追击;敌人锐气正盛,不要去进攻;敌人诱我以饵,不要去吃掉;敌军往回撤退,不要去拦截;敌人被我包围,要留有缺口;敌人陷于绝境,不要去逼迫。这都是用兵的法则。
【集评】 明·徐中行:“后人发,先人至,总是明于度数,先知远近之什。军事之利在此,神妙。”
明·王世贞:“两军相对必争,争者必以利而动,利于我则我胜,利于彼则彼胜,故不动不争也。”(以上二条见明归有光《诸子汇函》卷八)
民国·张之纯《评注诸子菁华录》:“此篇大旨,以争地利为先务,而知迂直之什又为争地利者所必要,故特反复详说之。”
【总案】 本篇论述如何争夺制胜的有利条件,使自己掌握作战主动权的问题。孙子认为,要抢先夺取有利条件,必须懂得“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原则,采用“迂其途,而诱之于利”的办法,做到“后人发,先人至”。同时在军争过程中既要行动迅速,又不能只顾轻装而丢弃辎重,只顾急进而把部队拖垮。为了达到军争的目的,孙子还提出要了解各诸侯国的情况,了解行军作战的道路地形,重视使用向导,实行统一指挥以及掌握“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等指导思想和方法,特别是提出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军事名言,对指导作战很有价值。孙子关于迂与直、利与危等问题的论述,体现了辩证法思想,但他提出的“归师勿遏”、“穷寇勿迫”等法则,都是初次交战中从慎重作战提出的,不免带有片面性。
本篇不同于其他各篇先分后总的写法,而是首先揭明论旨,再逐层分述。语多排比,节奏急促,行文亦颇有“军争”的气势。“其疾如风”一节,比喻生动准确。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④,则不及;委军而争利⑤,则辎重捐⑥。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⑦,倍道兼行⑧,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⑨,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⑩;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11),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12)。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13);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14),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15),不能得地利。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16)。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17),不动如山,难知如阴(18),动如雷震。掠乡分众(19),廓地分利(20),悬权而动(21)。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军政》曰(22):“言不相闻,故为鼓金(23);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鼓金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24)。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25)。
故三军可夺气(26),将军可夺心(27)。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28)。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29)。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30),勿击堂堂之陈(31),此治变者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32),背丘勿逆(33),佯北勿从(34),锐卒勿攻,饵兵勿食(35),归师勿遏(36),围师遗阙(37),穷寇勿迫(38)。此用兵之法也。
【注释】 ①合军聚众:指聚集民众,组成军队。 ②交和:两军相对。舍:驻扎。 ③军争:两军争夺制胜条件。 ④举军:全军,指带着所有辎重。 ⑤委军:指丢弃部分辎重。 ⑥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服装等的统称。捐:损弃。 ⑦处:停。 ⑧倍道:以加倍的速度赶路。 ⑨三将军:指三军将帅。 ⑩法:一般标准。十一而至: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到达。 (11)蹶(jue音决):损伤。上将军:先头部队的将领。 (12)委积:物资积蓄。 (13)豫:通与。 (14)沮泽:水网沼泽地带。 (15)乡导:向导。 (16)分合:分散与集中,即“奇正”。 (17)侵掠:指进攻。 (18)阴:阴天。 (19)乡:古代地方行政组织。众:农奴。 (20)廓:同扩。 (21)悬权:即权衡。 (22)《军政》:古兵书。(23)鼓金:锣鼓。古代作战时击鼓进军,鸣金收兵。 (24)一:统一。(25)变:适应。 (26)夺气:挫伤士气。 (27)夺心:动摇决心。 (28)归:指士气衰竭,人心思归。 (29)治气:掌握士气。 (30)邀:截击、迎击。正正之旗:指旗帜整齐的敌军。 (31)堂堂之陈:阵容强大的军队。陈:通阵。 (32)向:指仰攻。 (33)逆:迎。 (34)佯北:假装败逃。北:通败。从:追踪。 (35)饵兵:用作诱饵的小部队。 (36)遏:阻拦。 (37)遗阙:留下缺口。阙:通缺。 (38)穷寇:陷于绝境的敌人。迫:逼迫。
【今译】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从将帅接受国君命令开始,到集合民众,组成军队,到开赴前线同敌人对阵,这个过程中最难的莫过于和敌军争夺制胜条件。争夺制胜条件的难处,又在于把迂远曲折的路作为近直的路,把不利变为有利。所以故意迂回绕道,并用小利引诱迟滞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动而先到达必争之地,这就是懂得“以迂为直”之计的人了。所以争夺制胜条件是有利的,也是有危险的。带着所有辎重去争利,就会行动缓慢赶不上时机;丢弃部分辎重去争利,就会使辎重受损失。因此,卷起铠甲轻装急进,日夜不停,以加倍的速度连续行军,走上百里去争利,那么三军将领都可能被擒,健壮的士卒先到,疲弱的士卒掉队,一般说来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能够赶到;走上五十里去争利,那么先头部队的将领就会受损伤,一般说来,只有一半人马能够赶到;走上三十里去争利,那么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马能够赶到。要知道军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就不能生存 ,没有物资补充就不能生存。所以不了解诸侯国的计谋,不能和它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水泽等地形,不能盲目行军;不重用向导,不能得地利。用兵作战要用诡诈的计谋使自己站稳脚跟,根据是否对自己有利采取行动。用分散和集中兵力等方式来变换战术。所以军队行动快速时,如狂风骤至;行动缓慢时,象严整的森林;进攻敌人时,象迅猛的烈火;驻守不动时,象屹立的山岳;隐蔽起来,象不见日星的阴天;冲锋陷阵,象震撼大地的雷霆。掳掠敌乡,分配俘虏的人众,开拓疆土,分配取得的财利,权衡利害得失,然后见机行事。先懂得“以迂为直”计谋的就能胜利。这就是争夺制胜条件的法则。《军政》上说:“相互间听不见说话,所以设置锣鼓;彼此间看不见动作,所以设置旌旗。”锣鼓、旌旗都是用来统一军人耳目的,人们的视听既然统一了,那么勇敢的就不得单独前进,怯懦的也不得单独后退,这就是指挥大部队作战的办法。所以夜间作战多用火光和鼓声,白天作战多用旌旗,这都是为了适应人们的视听能力。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将军可以动摇其决心。人往往早晨朝气蓬勃,中午逐渐怠惰,黄昏气竭思归。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待敌人怠惰和思归时才去打它,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以自己的严整等待敌人的混乱,以自己的镇静等待敌人的哗躁,这是掌握军心的方法。以自己的靠近战场等待敌人的远道跋涉,以自己的安逸从容等待敌人的劳累奔波,以自己的粮足食饱等待敌人的粮尽人饥,这是掌握军力的方法。不截击旗帜严整的敌人,不攻击阵容强大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变的方法。
所以用兵的法则:敌人占高地,不要去仰攻;敌人背靠高地,不要去迎击;敌人假装败退,不要去追击;敌人锐气正盛,不要去进攻;敌人诱我以饵,不要去吃掉;敌军往回撤退,不要去拦截;敌人被我包围,要留有缺口;敌人陷于绝境,不要去逼迫。这都是用兵的法则。
【集评】 明·徐中行:“后人发,先人至,总是明于度数,先知远近之什。军事之利在此,神妙。”
明·王世贞:“两军相对必争,争者必以利而动,利于我则我胜,利于彼则彼胜,故不动不争也。”(以上二条见明归有光《诸子汇函》卷八)
民国·张之纯《评注诸子菁华录》:“此篇大旨,以争地利为先务,而知迂直之什又为争地利者所必要,故特反复详说之。”
【总案】 本篇论述如何争夺制胜的有利条件,使自己掌握作战主动权的问题。孙子认为,要抢先夺取有利条件,必须懂得“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的原则,采用“迂其途,而诱之于利”的办法,做到“后人发,先人至”。同时在军争过程中既要行动迅速,又不能只顾轻装而丢弃辎重,只顾急进而把部队拖垮。为了达到军争的目的,孙子还提出要了解各诸侯国的情况,了解行军作战的道路地形,重视使用向导,实行统一指挥以及掌握“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等指导思想和方法,特别是提出了“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军事名言,对指导作战很有价值。孙子关于迂与直、利与危等问题的论述,体现了辩证法思想,但他提出的“归师勿遏”、“穷寇勿迫”等法则,都是初次交战中从慎重作战提出的,不免带有片面性。
本篇不同于其他各篇先分后总的写法,而是首先揭明论旨,再逐层分述。语多排比,节奏急促,行文亦颇有“军争”的气势。“其疾如风”一节,比喻生动准确。
今日更新
-
宫之奇谏假道(僖公五年)
[2019-05-18]
-
齐桓公伐楚(僖公四年)
[2019-05-18]
-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
[2019-05-18]
-
季梁谏追楚师(桓公六年)
[2019-05-18]
-
臧哀伯谏纳郜鼎(桓公二年)
[2019-05-1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