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尧问》

2019-04-05 可可诗词网-全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尧问于舜曰:“我欲致天下,为之奈何?”对曰:“执一无失, 行微无怠,忠信无倦,而天下自来。执一如天地,行微如日 月,忠诚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天下其在一隅邪! 夫 有何足致也?”

     

    [注释[ ①贲:通“奋”,发抒;显露。②隅:角落。

     

    魏武侯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喜色。吴起进 曰:“亦尝有以楚庄王之语闻于左右者乎?”武侯曰:“楚庄王 之语何如?”吴起对曰:“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逮,退朝而 有忧色。申公巫臣进问曰:‘王朝而有忧色,何也?’庄王曰: ‘不毂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是以忧也。 其在中之言 也,曰:‘诸侯自为得师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为谋而 莫己若者亡。’今以不穀之不肖而群臣莫吾逮,吾国几于亡 乎! 是以忧也。’楚庄王以忧,而君以憙。”武侯逡巡再拜 曰⑥:“天使夫子振寡人之过也。”

     

    [注释] ①魏武侯:战国时魏国国君,魏文侯的儿子,名击。②申公巫臣:楚 国申邑大夫,姓屈,名巫臣,字子灵。 ③不毂:古代君王的谦称。 ④中(kuī亏): 即“仲虺”,商汤的左相。 ⑤憙:同“喜”,欢喜,高兴。 ⑥逡(qūn)巡:徘徊或后退。

     

    伯禽将归于鲁,周公谓伯禽之傅曰:“汝将行,盍志而子 美德乎?”对曰:“其为人宽,好自用,以慎。此三者,其美德 已。”周公曰:“呜呼! 以人恶为美德乎?君子好以道德,故其 民归道。彼其宽也,出无辨矣,女又美之。彼其好自用也,是 所以窭小也。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 走;知如士,不与士争知。彼争者,均者之气也,女又美之。 彼其慎也,是其所以浅也。闻之曰:‘无越踰不见士。’见士问 曰:‘无乃不察乎?’不闻,即物少至,少至则浅。彼浅者,贱 人之道也,女又美之。吾语女:我,文王之为子,武王之为弟, 成王之为叔父,吾于天下不贱矣,然而吾所执贽而见者十 人,还贽而相见者三十人,貌执之士者百有余人,欲言而请 毕事者千有余人,于是吾仅得三士焉,以正吾身,以定天下。 吾所以得三士者,亡于十人与三十人中,乃在百人与千人之 中。故上士吾薄为之貌,下士吾厚为之貌。人人皆以我为越 踰好士,然故士至,士至而后见物,见物然后知其是非之所 在。戒之哉! 女以鲁国骄人,几矣! 夫仰禄之士犹可骄也, 正身之士不可骄也。彼正身之士,舍贵而为贱,舍富而为贫, 舍佚而为劳,颜色黎黑而不失其所,是以天下之纪不息,文 章不废也。”

     

    [注释] ①伯禽:周公的儿子,封于鲁。②而:通“尔”,你。③窭(jù具): 小。④闻:问。⑤贽:古时初见尊长所送的礼物。⑥黎:通“黧”(lí离),黑色。

     

    语曰:缯丘之封人见楚相孙叔敖曰:“吾闻之也:处官 久者士妒之,禄厚者民怨之,位尊者君恨之。今相国有此三 者而不得罪楚之士民,何也?”孙叔敖曰:“吾三相楚而心愈 卑,每益禄而施愈博,位滋尊而礼愈恭,是以不得罪于楚之 士民也。”

     

    [注释] ①缯(zēng增)丘:同“鄫丘”,古地名,鄫国的故地,属楚,在今湖北随州 一带。封人:负责守卫边疆的官。②滋:更加。

     

    子贡问于孔子曰:“赐为人下而未知也。”孔子曰:“为人 下者乎?其犹土也?深抇之而得甘泉焉,树之而五谷蕃焉, 草木殖焉,禽兽育焉,生则立焉,死则入焉,多其功而不息。 为人下者,其犹土也。”

     

    [注释] ①抇(hú胡):挖掘。②息:当为“惪”字,同“德”。

     

    昔虞不用宫之奇而晋并之,莱不用子马而齐并之,纣 刳王子比干而武王得之。不亲贤用知,故身死国亡也。

     

    [注释] ①虞:春秋时一个小国,姬姓,故址在今山西平陆北,公元前655年为晋 国所灭。宫之奇:虞国的大夫。②莱:春秋时莱国,故址在今山东龙口东南,公元前 567年为齐国所灭。子马:莱国的贤臣。

     

    为说者曰:“孙卿不及孔子。”是不然。孙卿迫于乱世,鰌 于严刑,上无贤主,下遇暴秦,礼义不行,教化不成,仁者绌 约,天下冥冥,行全刺之,诸侯大倾。当是时也,知者不得虑, 能者不得治,贤者不得使,故君上蔽而无睹,贤人距而不受。 然则孙卿怀将圣之心,蒙佯狂之色,视天下以愚。《诗》曰: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此之谓也。是其所以名声不白,徒 与不众,光辉不博也。今之学者,得孙卿之遗言余教,足以为 天下法式表仪,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观其善行,孔子弗过, 世不详察,云非圣人,奈何! 天下不治,孙卿不遇时也。德若 尧、禹,世少知之;方术不用,为人所疑。其知至明,循道正 行,足以为纪纲。呜呼! 贤哉! 宜为帝王。天地不知,善桀、 纣,杀贤良,比干剖心,孔子拘匡,接舆避世,箕子佯狂,田常 为乱,阖闾擅强。为恶得福,善者有殃。今为说者又不察其 实,乃信其名。时世不同,誉何由生? 不得为政,功安能成? 志修德厚,孰谓不贤乎!

     

    [注释] ①鰌(qiū秋):迫。②将圣:大圣。③视:通“示”。④“《诗》曰” 句:见《诗经·大雅·烝民》。⑤接舆:春秋时楚国人,佯狂避世。⑥田常:即田 成子,也作田恒、陈成子,春秋时齐国大臣,公元前481年,他杀死齐简公,拥立齐平公, 任相国摄政。

     

    【鉴赏】 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清晰地照出过往岁月的成 败得失。”又有人说:“历史是一个小姑娘,任由后人将其打扮。”读完此篇 《尧问》,也令人不禁思考,当初这些故事是以怎样的原貌进入作者的叙述 中的呢?是确有其事的史实,还是道听途说的传闻?今天也许很难真正 找到答案。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故事既然是门人对于荀子言语的 记载,那么无论其间到底有多少真实的成分,却必然经常为荀子所提到。 因此,细细体会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微言大义,方可感受荀子志之所在。

    荀子一生,“名声不白,徒与不众,光辉不博”,在稷下学宫里参与百家 争鸣,看似热闹,内心却充满深深的孤独和失落。因为在这里,纵横之术、 法家之术为众人所追捧,而先王的道德、儒家的学说却乏人问津。然而荀 子并没有因此放弃对治国之道的思考。每当想到前代的各种典故,圣人 的语言便不停地回荡于耳际:“执一无失,行微无怠,忠信无倦,而天下自 来。执一如天地,行微如日月,忠诚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天下其在 一隅邪! 夫有何足致也?”原来圣人并非没有困乏忧愁的时候,只是他即 使身处困境,也依然谨慎地做好每一件小事,一心一意地忠于政事。虽然 自己的抱负暂时不能施展,不妨严于修身,像孔子曾经教诲子贡时说的 “为人下者其犹土也”一样,怀着谦卑的胸怀包容世界,在等待转机的同 时,看苍生沉浮,觅治世良方。

    魏武侯处理政事,得当而独断,当他正为自己的智慧沾沾自喜时,吴 起进言道:“诸侯自为得师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为谋而莫己若者 亡。”荀子最喜这则典故,不仅是因为最后的结局是魏武侯的“逡巡再拜”, 而且在于吴起的这番话与其所述的“王霸”之道相互契合:“人主不可以独 也。卿相辅佐,人主之基、杖也,不可不早具也。故人主必将有卿相辅佐 足任者然后可。”(《君道》)而周公辨伯禽之优劣一事,显然是选贤取才的 典型事例。“彼正身之士,舍贵而为贱,舍富而为贫,舍佚而为劳,颜色黎 黑而不失其所,是以天下之纪不息,文章不废也”,不正是孔子所言“隐居 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论语·季氏》)的 绝佳注解吗?

    本篇的最后一节,是荀子弟子对先生的评价。自秦以后,荀卿之事迹 大多湮没,幸得此篇中尚有记叙。至汉武帝时,太史公著《史记·孟子荀 卿列传》,于此段评述亦多有借鉴。然而流连于文字之间,观荀子一生辗 转,“迫于乱世,鰌于严刑,上无贤主,下遇暴秦,礼义不行,教化不成”,虽 然才能不下于圣人,却身隐于闾巷之间,而功业未尝施展,不禁为之怆然。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