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 “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一首著名诗篇。它生动地描写了一位采桑女子秦罗敷严词拒绝调戏她的使君(太守)的故事,热情地讴歌了罗敷的坚贞和智慧,无情地揭露了使君的丑恶和愚蠢,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荒淫和无耻。
全诗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描写罗敷容貌之美。这一章共有二十句,句句都在于表现罗敷容貌之美,但却无一句是直接描写,而是采用了虚实相间、侧面烘托、迂回曲折的手法来表现。首先,采用了环境烘托的手法。“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这里既写出了罗敷的生活环境,又交代出了罗敷的劳动环境。朝阳是很美丽的,它映照着秦氏楼,使我们想象出秦氏楼的辉煌明亮,那么居住在这个楼中的女主人公自然是美丽无比。但这位女子不是什么贵妇人,而是一个采桑的劳动妇女。她就在那绚丽阳光的普照下采摘桑叶。美好的环境烘托出了女主人公之美。接着写罗敷采桑所持的器物。以器物之美来烘托采桑女之美。“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笼,即采桑用的篮子。笼系,篮子的提系。笼钩,篮子的挂钩。桑篮上用青丝作提系,用桂枝为篮钩。青丝作系,桂枝作钩,形容篮子之美,而篮之美又烘托出罗敷之美。接着,又写罗敷服饰之美。“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她头上梳着倭堕髻,耳上悬着明月珠。以杏黄色的绫子作裙子,以紫色绫子作上衣。倭堕,形容头发多的发髻。绮,织有浮花的绫子。作者虽然没有正面描写罗敷的容貌,但从她那时髦的发式、美丽的耳饰、华贵的衣着,完全衬托出了罗敷的美丽。最后,用周围诸人的神态来烘托罗敷貌美。诗篇至此,诗人完全可以正面去描绘罗敷的容貌,但诗人没有按照常规的笔法去写,而是别开生面地描绘了人们看见罗敷之后的神态,更好地表现了罗敷的貌美。“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看见罗敷之后,虽然反应不一,但无不为罗敷的美丽所倾倒。挑担走路的人看到罗敷,便放下担子捋起胡须,看得专注而入神; 少年人看见罗敷,就脱下帽子整理帩头,以显示自己头发美;耕地的人忘了扶犁;锄地的人忘了挥锄。可见,他们看罗敷都看呆了,以致 “来归相怒怨”,引起了夫妻的不和。这里极为生动传神地烘托了罗敷之美。诗人从环境、器物、服饰以及周围人看了罗敷以后的神态等方面来描写烘托,引发了读者的无限想象,仿佛看到了罗敷那美丽动人的姿容,绝世佳人的形象。正因为罗敷有如此的美貌,才使使君驻足,于是诗篇转入了第二章。
第二章,写使君调戏罗敷遭到罗敷严词拒绝,进一步塑造了罗敷心灵之美。“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这里直接写使君为罗敷的貌美所惊呆。使君,是汉代太守或刺史的通称,这里是指太守。五马,汉代规定太守出行驾车用五匹马。使君从南边来,看见采桑的美貌女子,便命令车子停下。这里“五马立踟蹰”一语用得颇具匠心,五马是使君的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并用五马的驻足来表现人的神情,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由于他是“使君”,凭着压倒众人的威势,便可以为所欲为,随便占有,于是便产生了下面情节: 使君派手下的小吏过去打听她是谁家的美丽姑娘,并问年龄多大,愿意不愿意与太守同车共载?罗敷面对威势显赫的太守,毫不惊慌,落落大方地回答了各种问题,并走到太守面前,直接斥责太守说: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这段对话极好地表现了罗敷的性格特征及内心世界。要知道,太守和罗敷是地位悬殊的两个人,前者是当时地方的最高统治者,而后者仅仅是一个采桑的劳动妇女,但罗敷敢于反抗这位有权有势而又粗俗卑鄙之人,当然,仅敢于斗争还不行,还必须善于斗争。当时,那些有权有势之人欺男霸女之事屡见不鲜。为此,罗敷很机智地告诉对方,自己是有夫之人,而使君又是有妇之人,这样,就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使君“共载”的要求,从而表现了罗敷不惧权势、不慕富贵的品格,可见罗敷不仅是一位容貌美丽之人,而更有着无比美好的内心世界。
第三章写罗敷自夸夫婿。
罗敷很聪慧。她深深地知道,虽然 “使君自有妇”,也让他知道了自己也是有夫之人,但使君不会就此罢休,于是采取了夸婿的方法,以压倒对方。对于他的丈夫,她是从地位、富贵、官职、相貌风度等几个方面来夸耀的。“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二句,是说她丈夫地位显赫。她丈夫出门有千骑随从,那么官位自然远远超过五马拉的使君。“何用识夫婿”六句,是说她丈夫很富有,当然这与他所具有的高位是密不可分的,他丈夫的马用青丝打着花结,笼头上嵌着黄金饰件。她丈夫腰里挂着鹿卢宝剑,价值千万铜钱。鹿卢剑的柄端以玉作成井上辘轳形,只有贵人才能佩带。从罗敷丈夫的马饰及人所佩带之物,都可以看出她丈夫的身份及富有。不仅如此,她又夸耀她丈夫这些年来官运亨通,非使君所能相比。“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从罗敷所叙丈夫的简历来看,可谓是青云直上,春风得意。小史,太守府中掌管文书的,称之为小史。罗敷这里是表示她丈夫从小就有学问,而后步步高升。话外之音是也许很快能登上更高的官位。接着又夸其夫的仪表:“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皮肤白净,胡须疏朗,可谓仪表堂堂。不仅如此,还颇有风度:“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盈盈、冉冉,都是安详从容有派头的样子。就是说他迈着安详的步伐,从容地走向公府。以上是罗敷对她丈夫的夸耀。最后又从众人的角度对她丈夫进行了评价:“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官府中数千官员在座,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以此表明不仅自己认为夫好,而且也是众人所公认的。罗敷用夸婿的方法震慑了使君,压倒了对方。诗篇通过罗敷的夸婿更加突现了罗敷的聪明和机智,从而将罗敷的形象塑造得更加完美充实。
罗敷的形象之所以塑造得如此鲜明、栩栩如生,与诗篇高超的艺术手法是密不可分的。诗中采用了实写、虚构、夸张、铺叙、烘托等写法,使诗歌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影响着后代文人。如曹植的《美女篇》用“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来烘托美女之美。虽然彼此繁简不同,但从中不难看出,这是深受《陌上桑》艺术手法的启发和影响的。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 “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一首著名诗篇。它生动地描写了一位采桑女子秦罗敷严词拒绝调戏她的使君(太守)的故事,热情地讴歌了罗敷的坚贞和智慧,无情地揭露了使君的丑恶和愚蠢,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荒淫和无耻。
全诗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描写罗敷容貌之美。这一章共有二十句,句句都在于表现罗敷容貌之美,但却无一句是直接描写,而是采用了虚实相间、侧面烘托、迂回曲折的手法来表现。首先,采用了环境烘托的手法。“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这里既写出了罗敷的生活环境,又交代出了罗敷的劳动环境。朝阳是很美丽的,它映照着秦氏楼,使我们想象出秦氏楼的辉煌明亮,那么居住在这个楼中的女主人公自然是美丽无比。但这位女子不是什么贵妇人,而是一个采桑的劳动妇女。她就在那绚丽阳光的普照下采摘桑叶。美好的环境烘托出了女主人公之美。接着写罗敷采桑所持的器物。以器物之美来烘托采桑女之美。“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笼,即采桑用的篮子。笼系,篮子的提系。笼钩,篮子的挂钩。桑篮上用青丝作提系,用桂枝为篮钩。青丝作系,桂枝作钩,形容篮子之美,而篮之美又烘托出罗敷之美。接着,又写罗敷服饰之美。“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她头上梳着倭堕髻,耳上悬着明月珠。以杏黄色的绫子作裙子,以紫色绫子作上衣。倭堕,形容头发多的发髻。绮,织有浮花的绫子。作者虽然没有正面描写罗敷的容貌,但从她那时髦的发式、美丽的耳饰、华贵的衣着,完全衬托出了罗敷的美丽。最后,用周围诸人的神态来烘托罗敷貌美。诗篇至此,诗人完全可以正面去描绘罗敷的容貌,但诗人没有按照常规的笔法去写,而是别开生面地描绘了人们看见罗敷之后的神态,更好地表现了罗敷的貌美。“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等看见罗敷之后,虽然反应不一,但无不为罗敷的美丽所倾倒。挑担走路的人看到罗敷,便放下担子捋起胡须,看得专注而入神; 少年人看见罗敷,就脱下帽子整理帩头,以显示自己头发美;耕地的人忘了扶犁;锄地的人忘了挥锄。可见,他们看罗敷都看呆了,以致 “来归相怒怨”,引起了夫妻的不和。这里极为生动传神地烘托了罗敷之美。诗人从环境、器物、服饰以及周围人看了罗敷以后的神态等方面来描写烘托,引发了读者的无限想象,仿佛看到了罗敷那美丽动人的姿容,绝世佳人的形象。正因为罗敷有如此的美貌,才使使君驻足,于是诗篇转入了第二章。
第二章,写使君调戏罗敷遭到罗敷严词拒绝,进一步塑造了罗敷心灵之美。“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这里直接写使君为罗敷的貌美所惊呆。使君,是汉代太守或刺史的通称,这里是指太守。五马,汉代规定太守出行驾车用五匹马。使君从南边来,看见采桑的美貌女子,便命令车子停下。这里“五马立踟蹰”一语用得颇具匠心,五马是使君的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并用五马的驻足来表现人的神情,为下文情节的展开作了很好的铺垫。由于他是“使君”,凭着压倒众人的威势,便可以为所欲为,随便占有,于是便产生了下面情节: 使君派手下的小吏过去打听她是谁家的美丽姑娘,并问年龄多大,愿意不愿意与太守同车共载?罗敷面对威势显赫的太守,毫不惊慌,落落大方地回答了各种问题,并走到太守面前,直接斥责太守说: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这段对话极好地表现了罗敷的性格特征及内心世界。要知道,太守和罗敷是地位悬殊的两个人,前者是当时地方的最高统治者,而后者仅仅是一个采桑的劳动妇女,但罗敷敢于反抗这位有权有势而又粗俗卑鄙之人,当然,仅敢于斗争还不行,还必须善于斗争。当时,那些有权有势之人欺男霸女之事屡见不鲜。为此,罗敷很机智地告诉对方,自己是有夫之人,而使君又是有妇之人,这样,就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使君“共载”的要求,从而表现了罗敷不惧权势、不慕富贵的品格,可见罗敷不仅是一位容貌美丽之人,而更有着无比美好的内心世界。
第三章写罗敷自夸夫婿。
罗敷很聪慧。她深深地知道,虽然 “使君自有妇”,也让他知道了自己也是有夫之人,但使君不会就此罢休,于是采取了夸婿的方法,以压倒对方。对于他的丈夫,她是从地位、富贵、官职、相貌风度等几个方面来夸耀的。“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二句,是说她丈夫地位显赫。她丈夫出门有千骑随从,那么官位自然远远超过五马拉的使君。“何用识夫婿”六句,是说她丈夫很富有,当然这与他所具有的高位是密不可分的,他丈夫的马用青丝打着花结,笼头上嵌着黄金饰件。她丈夫腰里挂着鹿卢宝剑,价值千万铜钱。鹿卢剑的柄端以玉作成井上辘轳形,只有贵人才能佩带。从罗敷丈夫的马饰及人所佩带之物,都可以看出她丈夫的身份及富有。不仅如此,她又夸耀她丈夫这些年来官运亨通,非使君所能相比。“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从罗敷所叙丈夫的简历来看,可谓是青云直上,春风得意。小史,太守府中掌管文书的,称之为小史。罗敷这里是表示她丈夫从小就有学问,而后步步高升。话外之音是也许很快能登上更高的官位。接着又夸其夫的仪表:“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皮肤白净,胡须疏朗,可谓仪表堂堂。不仅如此,还颇有风度:“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盈盈、冉冉,都是安详从容有派头的样子。就是说他迈着安详的步伐,从容地走向公府。以上是罗敷对她丈夫的夸耀。最后又从众人的角度对她丈夫进行了评价:“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官府中数千官员在座,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以此表明不仅自己认为夫好,而且也是众人所公认的。罗敷用夸婿的方法震慑了使君,压倒了对方。诗篇通过罗敷的夸婿更加突现了罗敷的聪明和机智,从而将罗敷的形象塑造得更加完美充实。
罗敷的形象之所以塑造得如此鲜明、栩栩如生,与诗篇高超的艺术手法是密不可分的。诗中采用了实写、虚构、夸张、铺叙、烘托等写法,使诗歌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深深地影响着后代文人。如曹植的《美女篇》用“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来烘托美女之美。虽然彼此繁简不同,但从中不难看出,这是深受《陌上桑》艺术手法的启发和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