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
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
这首诗也是赞扬数百种歌谣中 “最可怜”的 《子夜歌》的。
首二句 “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丝竹,指由丝弦和竹管发音的弦乐器和管乐器,如琴瑟箫管之类。假器,借助于乐器。扬,发出。这两句是说,演奏管弦乐器发出的歌声,那是借助乐器奏出的清新的乐声。评论者在评论《子夜歌》时,也是采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先不说《子夜歌》如何如何,而是宕开一笔,先说管弦乐器发出的声音作为陪衬,造成行文曲折之势,吸引读者往下读。
第三、四句,“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歌谣,即指 《子夜歌》,从第一首中可知 “最可怜”的 《子夜歌》是 “数百种”歌谣中的一种。声势,声音和余韵。这两句是说,演奏管弦乐器的人,不知道《子夜歌》的美妙处在于它的声音韵味都是发自人的口中来自人的内心。这一评说,也是与六朝时代重感情重自然的美学思想有关,《子夜歌》是“慷慨吐清音”,是抒发人民的真实感情的。“我国抒情艺术中重视情感的美学思想特点,在个性及真性情得到自由表露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敏译《中国美学思想史》第一卷510—511页)还有,六朝时期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其所著 《文心雕龙》中,“自然”是这部著作思想体系中一个颇为重要的美学思想。“标自然以为宗,是彦和吃紧为人处” (纪昀评《文心雕龙·原道》)。再有,晋末宋初大诗人陶渊明在其所著《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中,说他的外祖孟嘉在回答别人提的欣赏音乐的人普遍认为“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问题时说:“渐近自然。”意思是,最自然的音乐是人唱的歌。人们奏弦乐器(丝)用手,距离人口就很远,即远于自然;奏管乐器 (竹)用口吹,则渐近自然,而用喉咙(肉)发出的歌声则是最自然的声音了。产生于六朝时代的《子夜歌》,既“慷慨吐清音”,又“声势出口心”。由口中发出表达内心情感的歌声,“于辞无所假”,于器无所借,我喉歌我情,这当然是最美妙,最动人的歌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