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口
邢昉
蜀江船不到三巴,湖南船不到长沙。满地干戈关塞里,行人那不早还家?
这首反映明末清初社会动乱情景的小诗,容易使读者联想到杜甫在安史乱后寓蜀时所写的《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两诗的内容并不相同,甚至正好反对。杜诗写的是大乱已定,社会正在恢复正常秩序的情况;而此诗写的是社会还没有安定,动乱尚在继续的情况。然而,它们在构思上都是通过水路交通作为一个窗口,来反映整个社会现实治安,颇有见微知著之妙。
“蜀江船不到三巴,湖南船不到长沙。”二句极写兵戈阻绝,交通不便。“三巴”在四川东部地区,《华阳国志》载:“(刘)璋乃永宁为巴郡,以固陵为巴东,徙庞羲为巴西太守,是为三巴。”它是蜀江通往湖北必经的地方。“长沙”则是湘江通向洞庭往湖北的必经之地。从诗题知,作者邢昉当时困在汉口,他大约本来是要到西南某地去的,所以特别提到西南方向的这两条水路。在唐代安史之乱平定后,由蜀地通向东北方向的水路通邮,杜甫便高兴地写道:“门泊东吴万里船”,是说江浙来的船也能通到成都了。而此诗前二句却是写水路不通。从汉口发往蜀江的船,行不到三巴;从汉口发往湖南的船,则过不了长沙。可见三巴以西的“蜀江船”也到不了汉口,长沙以南的“湖南船”,也到不了汉口,总之作者是困在旅途之中了。
“满地干戈关塞里,行人那不早还家?”自古来在和平时期,战争只发生在塞上或塞外,而如今山河易姓,连“关塞里”也充满动荡不安。“满地干戈”极言动乱之普遍。“行人那不早还家”一句极耐玩味。当然,满地千戈,交通阻绝,行人到达不了目的地,似乎应还家了。然而,他离家又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不正是因为家乡遭到骚扰,无法安身的缘故么?作者是江苏高淳人,那边也一样处于兵连祸接中。诚如唐末韦庄所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菩萨蛮〉)可知“行人那不早还家”的一问中,还含有许多难言之隐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