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

2019-05-23 可可诗词网-历代诗词精品 https://www.kekeshici.com

        

关汉卿


        

第三折


        [正宫 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杂剧中的“现代剧”,旦本(由女主人公窦娥主唱)。第三折以前的主要关目是:秀才窦天章流落楚州,因无力偿还债务,将女儿端云抵押给蔡婆婆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蔡婆婆向赛卢医讨债,赛卢医将蔡骗至郊外意欲行凶,被张氏父子撞破。张驴儿问得蔡的家境,乘机要挟,要蔡氏婆媳嫁给他父子两个。蔡为人懦弱,将张氏父子带回家中。端云至蔡家改名窦娥,二十岁守寡,对张驴儿的逼婚坚拒不从。张驴儿从赛卢医处购得毒药,企图毒杀蔡婆婆,以霸占蔡氏家产和窦娥,不料阴差阳错,毒死亲老子。遂栽诬窦娥,以要挟其私了。而窦娥情愿见官公了。楚州太守桃兀既贪且昏,偏袒张驴儿,对窦娥严刑拷打,窦娥为了使婆婆免受皮肉之苦,屈打成招,被判死刑。窦娥含冤负屈,被押赴刑场,与婆婆哭别,临刑对天发下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天旱等誓愿,以证其冤。结果一一应验。
        本剧的深刻性和表明剧作家反抗思想的,就是在这里并未出现传奇式的神人搭救,把一个信任官府(所谓“明如镜,清似水,照妾肝胆虚实”)的善良少妇如实写成是官府将她活活屈死。不信任统治机构的反叛者(近例如夏明翰)被统治机构处死,自有动人心处;但决不如信任统治机构的反叛者(近例如张志新)被处死的控拆力量那样感天动地。
        第三折开始,监斩官吩咐把住巷口,断绝行人;鼓三通,锣三下;披枷带锁的窦娥,被挥旗提刀的刽子手押着上场,戏剧氛围突然紧张。窦娥一直相信一是一、二是二,相信有理走遍天下,相信官府会“照妾肝胆虚实”。然而在她被推向法场,马上就要成为刀下之鬼的顷刻,平素信心被摧毁的同时,她也猛然醒悟了,整个感到的是社会的黑暗和自己活天的冤枉。她既不能象夏明翰那样视死如归(“砍头不要紧”),也不能阿Q似的自我欺骗(“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而是以窦娥特有的方式,“叫声屈动地惊天”。一曲[端正好],把舞台气氛引向高峰。紧接一支[滚绣球],以冲天怨气掀起排山倒海的巨澜,她诅咒抗议的对象,不再是张驴儿那样的一两个泼皮恶棍,而是在封建时代被认为是神圣威严、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日月(象征君权)、鬼神(象征衙门)、天地(象征制度)——“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明代朱权说元曲中有“不讳体”——“字句皆无忌惮”,此其例也。这两句依曲律对仗,“何为地”、“枉做天”把悲愤情绪推向顶点。末句却一转,从控拆天地转向顾影自怜——“哎,只落得两泪涟涟”,一张一驰之中喷发出强烈的怨气。第四句“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启下“为善的”、“造恶的”两句,窦娥的控拆已经超出了个人的冤案,而上升到揭露天理安在、世道不公的社会现实。明代贾凫西《木皮词》云“忠臣孝子是冤家,杀人放火的享荣华,太仓里的老鼠吃的撑撑饱,老牛耕地倒把皮来扒……活吃人的盗跖得了好死,颜渊短命是为的什么”即本此,并有一段发挥得好:“有人也道‘你说错了,经书上道——到底是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我便说,不然不然,春秋时那个孔子,难道他不是积善之家?一生一世,只养了一个伯鱼,还早死了,落了个老而无子。有人说‘他已成了古今文章祖,历代帝王师,可哪里还论这个?’依我看来,就留着伯鱼送了他老人家终,也碍不着他作古今文章祖,历代帝王师。再说三国时的曹操岂不是个积不善之家?他倒生了二十个儿子,大儿子曹丕作了皇帝,传国四十馀年,好生兴头!人者说他已落了个万世骂名,还利害于遭刑正法。依我看来,当日在华容小道,撞着关公手中,被他老人家提起青龙偃月刀,一刀斫为两段,岂不直接痛快!也碍不着他留万世的骂名。可见半空中的天理,原没处捉摸;就是来世的因果,也无处对照。”要之,此两曲沉痛悲愤,声调激越,以控拆完成了女主人公的锋芒与棱角,不失绝唱。它不止写出了制度和官府怎样把人屈死,更深刻地是它写出了制度和官府怎样把信任者硬逼到它的对立面上去,“官逼民反”,此之谓也。
        本折的结尾,剧作家以对笔下人物满腔热情,写下了她的三大愿:血溅悬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耍孩儿]、[二煞]、[一煞]三曲分别表达了窦娥的三个誓愿。这三支曲属[般涉调],而本折采用[正宫],这种现象在元曲中叫“借宫”,出自音律上的用心。这三支曲和[煞尾],都用生机活泼的口语,写来如行水流水,极为畅达:“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剧作家在曲律的规范下,能把曲文写得如此灵动飞扬,如脱口而出,这比以词绳曲即袭用词的意境和写作手法来写曲,需要更深的生活和语言功力。故王国维说“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窦娥临刑发三大愿而且一一应验,就创作手法而言,自可用浪漫主义来加以解释。而从思想根源来说,则是传统的“天人感应”即“人命关天(关地)”的观念的反映。在正史和野史中,都有关于民间冤案使得久旱不雨的记载。宋代理学家程颐不甚同意道:“匹夫至诚感天地,固有此理。如邹衍之说太甚——只是盛夏感而寒栗则有之,理外之事则无。如变夏为冬、降霜雪,则无此理。”这是根据事理逻辑作判断。而剧作家遵循的是情感的逻辑,“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恰是针锋相对的回答。这也就是戏剧高于生活的表现。同样,明代贾凫西《木皮词》说:“从来热闹场中,不知便宜了多少鳖羔贼种;那幽囚世界,不知埋没了多少孝子忠臣!古时比干、夷齐,谁不称他那峻节高风?一个剖心于地,两个饿死于山。王莽、曹操,谁不恨他是老奸巨滑?一个窃位十八年,一个传国四五辈。还有什么天理?——话犹未了,有一位说道:‘你说差了,请问那忠臣抱痛,六月飞霜,孝妇含冤,三年不雨,难道不是天理昭彰么?’我说咳,忠臣抱痛,已是错杀了好人,可为什么又六月飞霜,打伤了天下的嫩禾苗!又说孝妇含冤,三年不雨,你想那含冤的已是没处去问天理,可为什么又三年不雨,饿死了四海的百姓!究于忠臣孝妇何益之有哉!”这当然是更透过一层,极为冷竣的批判。而本剧作者则纯出于热情,且于天道人心,还未完全放弃希望。还有一点,就是窦娥要血浅素练、六月飞雪,不仅是为证实其冤,而且是为不让血洒红尘和“免教我尸骸现”,白雪葬身,胜似埋在古陌荒阡,表示着她对污浊的鄙弃,象征其品格的高尚。尤当指出的是,三项无头愿(绝愿)的实现,并没有冲淡悲剧气氛,这是因为剧作家又坚持了他的现实主义——窦娥终归人头落地。而就在刀过头落的同时,浮云蔽日,阴风怒号,六月飞雪,死者鲜血倒飞上丈二白练,监斩官大惊失色,舞台上乱做一团,就在这一瞬刻,剧情与悲剧气氛都达到高潮。本剧的戏曲语言朴素,人物语言贴近生活,字字当行本色。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