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2019-05-23 可可诗词网-历代诗词精品 https://www.kekeshici.com

        

王沂孙


        


        一襟馀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珮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移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馀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漫想西风,柳丝千万缕。

        
        咏物词在宋宋兴起不是偶然的,它给末世词人一种隐晦纡曲表达亡国哀痛的形式。词题为“蝉”,当然要咏蝉的,但其寄托的深微,又不止于此。
        关于蝉的起源有个神话,见马缟《中华古今注》:“昔齐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嚖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为齐女焉。”词人一开始就用这个故事,“一襟馀恨宫魂断”,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联系后文“铜仙铅泪”,这里的“宫魂馀恨”便有双关亡国悲痛的意味了,可认为是典故的活用。蝉鸣于庭树,为提防天敌,经常转移位置,“乍咽凉柯,还移暗叶”,写出惴惴不安的情态,隐约可见遗民自危的心理。这里“乍”、“还”的勾勒,“凉”、“暗”的渲染,生动形象。“重把离愁深诉”的“离愁”,不仅指齐后馀恨,联及词旨,有更宽泛的意味。秋雨送寒,则蝉的性命朝不保夕,词人却道这时的蝉声宛转动听,清脆悦耳,如珮玉相叩,玉筝试弹,著一“怪”字,见出人意外也。而蝉的形象本为“镜暗妆残”,也复萌“娇鬓如许”的美好。这两笔从声色方面写即将消逝的美,真有善传回光返照之妙。关于“娇鬓”也有一个故事,见崔豹《古今注》,说的是魏宫人莫琼树创造一种发型,鬓薄如蝉翼。整个上片皆将蝉拟人,刻划出一个幽怨女子的幻影。
        过片忽然提起一个可以兴起亡国之痛、易代之悲的故事,李贺在《金铜仙人辞汉歌》咏唱过的故事——魏明帝时收汉武帝所铸建章宫仙人承露盘的铜质塑雕拆迁洛阳,据说铜人临载时竟潜然泪下。咏蝉而牵涉这样一个故事,一半是空中传恨,寄托甚明;一半是从蝉的饮露餐风着想,“叹移盘去远,难贮零露”,则蝉命垂危矣。以下更以警策之句,作遗民危苦之辞:“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儿度。”这岂止是咏蝉,分明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浅危,朝不虑夕之感。本属病翼,那堪惊秋;已自枯形,又何忍阅世!词人顾影自怜,打并入自家身世,与寒蝉同情若此!“馀音更苦”的是蝉鸣,也是词人苦吟情态。自唐虞世南写出“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的咏蝉之作,蝉也就成为清高者的化身。曲高和寡,原是无可奈何的事,“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也是世上坚守情操者常有的悲剧性结局。词的结尾仍从蝉的角度,回想熏风送暖,柳丝摇曳的季节,大有昨梦前尘,不堪回首的感慨。
        遗民词的情调是低沉的,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但这类作品自有美感。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忧郁时,如果想借欢乐的音乐来破除牢愁,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解除忧虑的良药,只能是带有忧郁感的音乐。而这也正是感伤诗词产生的深层原因。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