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前二句即写西湖“初晴后雨”即雨后方晴、才晴又雨两番景色,后两句则用比喻以言西湖之美。读者既觉得其写景如画,又觉画图难足。
因为它不仅同时写了山光水色,还同时写了晴和雨。真正具体一点的是“潋滟”、“空蒙”两个形容词,由于它们抓住了最具特征的景物,因而能给读者以感性的暗示。然后诗人就运用比喻。这个比喻之妙,在于本体与喻体间差异太大,湖与人,如何能扯到一起呢?也许作者最初只从“西湖”的“西”字产生联想,偶而牵涉到“西子”,却突然发觉两者在任何状态下都美这点上,不正好相同吗?——西湖晴方好,雨亦奇;西子浓妆佳,淡妆亦佳。共同特征越不明显,比喻的创造性越大,效果越好。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妙语:“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所谓“严妆佳,淡妆亦佳”的说法,至少在潜意识上受了苏轼此诗的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