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华清宫(三首选一)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七绝,是杜牧《过华清宫》三首组诗中的第一首。它是诗人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娇奢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是杜牧爱写的一个题材,在杜诗中就有《华清宫三十韵》长律一首、《华清宫》一首和《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等。本篇是其中最出色的一首,常为历代选家所选读。
华清宫,初名温泉宫,玄宗天宝年间改名为“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骊山之巅。当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常到此行宫游乐消寒。
* * * *
这首七言绝句,文字浅近,但含义不浅,措辞微婉,讽意显见;篇幅虽小,而内容却甚为丰赡。
首句写了骊山绚丽景色:
长安回望绣成堆,
从长安回首举看骊山上的华清宫,东西绣岭花团锦簇,景色异样绚丽。绣成堆,这里的“绣”,是指那骊山两侧的东、西两绣岭;成堆,形容花团锦簇。
诗歌从作者经过骊山将到唐都长安时还望兴叹写起,引出了下文的历史回顾——
当年唐玄宗常携贵妃玉环往华清宫游乐饮宴。杨妃原生长蜀地,好吃荔枝,但荔枝保鲜极难,“经宿即败”。于是唐玄宗即下诏从四川飞马传送。当送荔枝的驿马到来时——
山顶千门次第开。
这是说,为迎接荔枝到来,骊山上的宫殿门户一重重地、一层层地都打开了。山顶千门,是指宫殿宏伟幽深,门户多少,常是说明富丽堂皇程度的标志。这可从汉赋(如张衡《西京赋》)对宫殿的描写中得到证明。《后汉书·班固传》有云:“张千门而立万户,顺阴阳以开阖。”此时华清宫的殿门一座座都已敞开,深居宫中的妃子,已经可以从山上远眺——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骑(jí记)即一匹驿马。红尘,指微红色尘土。在那辽宽的黄土平川上,有人骑着骏马自西而东地猛鞭急驰而来,马蹄过处,红尘飞腾,扬了半空。杨妃见了,不禁嫣然一笑。这一笑啊,真不简单。你道,她为何而笑?
因为她切盼的家乡鲜果,即将到口了! 想起那甘美的味儿,实在高兴,因此自乐地笑了。
因为她看到驿骑传送之神速,竟然达到鬼不知人不觉的程度,于是,自得地笑了。
还因为她感到当代堂堂天子,竟为我这小女子所驾驭,忠顺地为自己服务,而自豪地笑了。
其实,“妃子笑”,何止上述几项! 岂不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二千多年前的周幽王空举烽火戏得诸侯兵速集京都而博得褒姒一笑的故事吗?这一笑的内容,可真正丰富的啊!
可是,杨妃这一笑,要用多少代价换来的呀! 它隐藏着多少泪痕和血迹?这在以后将读到的宋苏轼的《荔枝叹》一诗,就将生动地解答这个问题。苏诗说:“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贱血流千载”! 还有一些书籍也记载着当时的情况:为了给杨妃尝到新鲜荔枝,唐皇命令地方官从四川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送到长安,沿途专设驿站(十里一置,五里一堠),用快马飞驰接运,不使荔枝变味。结果弄得沿途“人马僵毙,相望于道”。你看,贵妃口中一颗荔枝要吞下多少血泪和生命! 所以说,“无人知”这三字,是何等的份量啊! 确实他(她)们的那种极奢极侈生活,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见的。
* * * *
读了这首诗,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是:篇幅挺小,内涵极丰;文字很浅,寓意甚深;语调委婉,含讽显见。这就是这首讽谕诗的基本特色。
怎么能做到这一点?
这里,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诗的选材得当,以小见大。
唐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生活的表现,原是多方面的,要揭露它,尽可以从若干重大事件着笔,如白居易《长恨歌》那样。但是,为什么杜牧偏偏选中了“贵妃喜尝鲜荔枝”这件事作诗歌题材呢?一个人喜啖几颗鲜荔枝,不用说在帝王后妃这等“庞然大物”面前,当然是一件细微末节的小事,就是对一个普通平民百姓来说,也不过是件“生活小节”。可是,诗人却从这件人们普遍认为“微不足道”的小事中,发现了巨大意义。真是“滴水见太阳”——
一颗小小荔枝,告诉人们:帝王们的行为是何等荒谬绝伦。曾经煊赫一时的“盛世明君”李隆基,也竞仿效著名暴君周幽王,为了博得宠妃一笑,悍然勒令地方官吏千里迢迢飞送荔枝。这不正是最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昏君的作为和人格吗?
一颗小小荔枝,还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只顾个人享乐,不管百姓死活。这原是所有帝王后妃们,乃至一切剥削者的阶级本质的反映。类似“千里送荔枝”的荒唐事,不仅唐王干了,在以前的汉和帝就曾有“万里迢迢送鲜荔”的举动;在唐以后各朝中,就有宋太祖和宋真宗要各地“献花”、“贡茶”的朝规礼法;到了明代,更有“索贡江南鲥鱼”的恶例。可以想见,这颗小荔枝,已成为历代帝王竞相仿效的榜样。真所谓“榜样力量无穷”啊! 这就是“送荔枝”这件小事的典型意义之所在。
诗人所以选这件小事来做诗,我忖它还具有最生动、最巨大的艺术魅力。这种魅力,在这里,是从诗篇的几组对比中表现出来的。如:
①宫禁重地,警卫森严,朝中百官也难以随便出入,然而,一颗荔枝却赢得宫廷千门万户“次第开”;
②对于一个天子宠爱的贵妃,一般官吏甚至自家亲人,也不得近身的,连一见也难,可是,一颗荔枝却逗得宠妃“破颜一笑”;
③一颗荔枝,甜在贵妃口里,乐在帝王心中,可是,也是这颗荔枝,却使得“千里惊尘贱血”,驿骑“填坑仆谷相枕藉”(苏轼诗)。
这些对比,多么鲜明,又多么震惊! 这就是此首千古名诗的无穷的艺术力 量!
今日更新
-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2019-06-14]
-
岁暮杂感(十首选一)
[2019-06-14]
-
哀旅顺
[2019-06-14]
-
西郊落花歌
[2019-06-14]
-
己亥杂诗(三百十五首选五)
[2019-06-14]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