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草行
王 冕
中原地古多劲草,节如箭竹花如稻。
白露洒叶珠离离,十月霜风吹不到。
萋萋不到王孙门,青青不盖谗佞坟。
游根直下土百尺,枯荣暗抱忠臣魂。
我问忠臣为何死?元是汉家不降士。
白骨沉埋战血深,翠光潋滟腥风起。
山南雨晴蝴蝶飞,山北雨冷麒麟悲。
寸心摇摇为谁道?道旁可许愁人知?
昨夜东风鸣羯鼓,髑髅起作摇头舞。
寸田尺宅且勿论,金马铜驼泪如雨!
这是一篇七言歌行体的抒情诗,选自王冕《竹斋集》。
这首诗借吟咏一株“节如箭竹花如稻”、“十月风霜吹不到”的劲草,来歌赞“汉家不降士”的气节,表达诗人对他们的悼念和崇敬,并借以抒发自己对国事的感慨。
* * * *
全诗二十句,首先是礼赞劲草的特殊性格;再是歌颂“不降士”的高风亮节;最后,预卜“天下将乱”。以下分段详讲——
首八句:礼赞劲草
先看前四句——
中原地古多劲草,节如箭竹花如稻。白露洒叶珠离离,十月霜风吹不到。
前二句说,古老的平原之地多产坚劲之草,草节像箭竹直而硬,草花如稻花细而白。劲草,并非专名,而是草之坚劲者之通称。《后汉书》有云:“疾风知劲草。”即草茎之坚劲者不畏疾风摧折,喻忠烈不屈之士。箭竹,戴凯《竹谱》云:“箭竹,高者不过一丈,节间三尺,坚劲冲天,江南诸山皆有之。”
后二句说,晶莹的露珠洒满了繁茂的草叶,即使十月寒风劲吹,也休想把它吹倒、吹折! 离离,繁盛样子。到,是“倒”的通假字。
再看后四句——
萋萋不到王孙门,青青不盖谗佞坟。游根直下土百尺,枯荣暗抱忠臣魂。
萋萋与青青,同为繁茂的样子,这里的“青青”与“菁菁”通假。这是说,到处生长,但权贵之门它不进;一片葱绿,奸佞坟头它却不长。游根,即游移之根。游,不固定。枯荣,春荣冬枯,指一年四季。这是说,游动着自己的长根,深入到坭层百尺,长年地、默默地护卫着地下义士忠魄。
在这段诗中,先用前四句实写了“劲草”那种“草节如箭竹”、“霜风吹不倒”的巍巍英姿;再以后四句虚写“劲草”的那种“不盖谗佞坟”和“暗抱忠臣魂”的特殊性格。在此,诗人用了拟人化口吻和对比手法,向可敬的“劲草”,进行了热烈的礼赞。对劲草的礼赞,其实也是对忠魂的礼赞。不过,这是以“间接歌颂”方式出现的,而中间八句,则是直接歌颂了:
中八句:向“不降士”致敬
先看前四句——
我问忠臣为何死? 元是汉家不降士。白骨沉埋战血深,翠光潋滟腥风起。
诗人对着青冢问忠魂:你是为什么死的呀?原来是一位英雄的汉家不屈之义士。元,通“原”。翠光潋滟,化用了苏轼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翠光,一片青绿之光;潋滟,为水满相连之状。诗人见到皑皑白骨深浸在殷红的血泊里,一片青绿之中透出一股血腥臭!
接着四句说——
山南雨晴蝴蝶飞,山北雨冷麒麟悲。寸心摇摇为谁道,道旁可许愁人知?
前二句是说,山南的蝴蝶儿,在晴空中飞舞;山北的石麒麟,却在凄雨中悲鸣。这里的蝴蝶飞与麒麟悲,均化用了杜甫诗句之意。杜诗《曲江》二首,其中之一有云:“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其二又云:“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在游了曲江胜地之后,写了这二首绘景抒怀之作,流露了作者不得志之情。
如果说,上一段是“借草喻志”,主要是写“物”;这一段是“言人抒怀”,主要是吊古而伤今。前四句,作者自问自答,在追寻忠臣死因之中,巧妙地引出了“汉家不降士”。在追悼的言辞间,寄以崇高的敬意。后四句,看来是受杜甫的“忧谗畏讥”之作《曲江》二首诗歌的启发,并化用了其中的“蛱蝶穿花”和“麒麟卧冢”的诗句,略变其意,注入自己的忧时愤世之情,借以表示对“不降士”的深切同情与悼念。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感叹世事兴衰的情怀。但此诗的“点题之辞”,却在后边。
最后四句:预卜“天下将乱”
昨夜东风鸣羯鼓,髑髅起作摇头舞。寸田尺宅且勿论,金马铜驼泪如雨。
羯鼓,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又名“两杖鼓”。南北朝时从西域传入,盛行于唐代。此泛指军鼓、战鼓。髑髅,髑(dú独),髅,死人骨头,即骷髅。此作比喻之辞。《晋书·愍太子传》有云:“南风起兮吹白沙,遥望鲁国都嵯峨,千岁髑髅生白齿。”这是说,听,战鼓又在昨夜东风中敲响了;看,摇头摆尾的骷髅,正在军鼓中起舞。诗人号召大家,在丧乱中自己那点田地房产,慢一点去计较,把注意力转到国家兴亡之上。这国家才是令人悲伤,也是令人警醒的大事。
最后这段诗句,其言外之音是,战事又要爆发了,吃人的家伙正在兴高采烈、手舞足蹈。这岂非天下大乱之征兆吗?何以见得?这关键之词落在结句上:“金马铜驼泪如雨。”因为,它用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点题的典故,即金马铜驼。据史籍记载,汉未央宫前立有铜马,故称“金马门。”晋洛阳宫门前设有铜驼,但晋亡后,这铜驼却已埋入荆棘丛中。据《晋书·索靖传》云:“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不久,晋室果然倾亡。
* * * *
读完全诗,使人看到诗人在此阐述一个极为重要的道理,即——
对“不屈之士”的残害,对忠魂的冷遇,是对人类正义的践踏,也是表明社会道德的泯灭。这样,一个王朝的统治就会不稳,最后必然出现历史上已经多次出现过的现象:王朝倾亡。也正如汉代未央宫前的金马和晋代洛阳宫门外的铜驼一样,沦落在荆棘丛中——人亡,宫废,国破!
诗人王冕就是在这种推理中,看到当时元统治者的末日将临,改朝换代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于是,当他游了元都,已预知“天下将乱”,即速返回南方,且搬家隐遁山林。正如《晋书》,称赞索靖那样,确是有“先识远量”的。请别忘记,作者王冕,既是元末的一位杰出诗人,又是当时著名的专攻理学的“通儒”。因此,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就会很自然地渗入某些人生哲理的。在这首诗中就流露了这么点哲理性。
对于此诗的主题思想,一般只说到“借咏劲草,歌颂汉家不降士的气节,即歌颂高尚的民族气节。这固然是不错的,不过,仅仅停留在这层面上,似乎是不够的。因为,只要你作深一层的挖掘,就会发现诗人在告诫人们:一个王朝(也即一个政权),竟敢冒天下之不韪,任意杀戮义勇之士,对于忠魂给予种种冷落,那么,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王冕对这样一个政治性极强的严肃问题,却用诗的语言,作了一个深刻的阐述。这就是:蔑视人类正义,丧失民族风节,势必家破国亡。这就是本诗的题旨所在,同时,也说明作者诗艺之高超。
今日更新
-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2019-06-14]
-
岁暮杂感(十首选一)
[2019-06-14]
-
哀旅顺
[2019-06-14]
-
西郊落花歌
[2019-06-14]
-
己亥杂诗(三百十五首选五)
[2019-06-14]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