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2024-07-24 可可诗词网-古典诗词作品精讲 https://www.kekeshici.com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一组散曲中的一首。作者在晚年从隐居中征调任陕西行台中丞。这组小令共有九首,都是在赈济关中旱灾,于赴任途中写成的。其中有《骊山怀古》、《未央怀古》和《潼关怀古》等等。此曲写作的具体时间,约于仁宗延祐初(1315前后),或文宗天历二年(1329)间。作家通过这一系列的“怀古”,表达了自己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元蒙以及历朝统治者的无比憎恶。
        [中吕],是宫调名,元代北曲常用之六宫之一。[山坡羊],是曲牌名,中吕宫的常用曲调。它的字数定格是:四、四、七,三、三,七、七,一、三,一、三,共十一句九韵。但有时两个一字句,也用韵,那此曲就成为句句用韵。末四句,分作两组,采取对比手法,突出事物的两个方面。这是本调与别的曲调不同的明显特点。
        潼关,古关名,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关城雄踞山腰,下临黄河,据秦、晋、豫三省之冲要,素为军事重地。此关建于东汉建安中。这是一个历代兵家必争之处,打破了潼关,京城长安就危在旦夕。唐安禄山叛乱,就在潼关先打了胜仗,于是很快夺取了长安。作者在潼关这个要地怀古,此曲必有新意。
        

* * * *


        
        这支小令篇幅狭小,只十一句,但所含内容却很丰富,且层次分明,大体可分以下三层意思—
        

第一层:潼关内外险要形势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这里的聚与怒,一是形容群山攒立的样子;一是说水波的汹涌之势,有如“怒潮”。山河表里,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有云:“表里山河,必无害也”。作者在此只调换了词序。这里的路,非指道路,“潼关路”是说潼关一带的地方。
        这几句是说,潼关一带的地理形势十分险要,外有天堑黄河,内有高峻的华山。作者经过“聚”、“怒”二字的撮合,将“峰恋”与“波涛”写得形象鲜明,气势恢宏。这样,也给“潼关路”的险要形势表现得格外突出,给人以深刻印象。
        

第二层:望西都,兴感叹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西都,此指长安,一说泛指秦汉故都。意踟蹰,徘徊不前,称“踟蹰”;此指思潮起伏而陷入沉思。经行处,经过的地方,可见到秦汉的历史遗迹。宫阙,泛指皇城宫室。宫,是宫殿;阙,皇宫前的望楼。
        这一层文字是说,关中的长安是历代建都的重地,无论是秦是汉,当王朝兴起时,统治者都曾经残酷地奴役人民,为他们建筑繁华的宫室与殿堂。而他们又常常把这些辉煌建筑毁于战火,“万间宫阙”化为一片焦土。这样的惨象,怎么不令人伤心万分,这样的问题,又如何不使人思潮起伏,发人深省! 这是作者抬头望了长安这故都之后,在心里沉吟、思考的内容。
        

第三层: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作者抓住上述“万间宫阙化焦土”的典型事例,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王朝的兴或者亡,带给老百姓的不是幸福,而都是灾难与痛苦。这是对千百年来封建统治的历史总结,对封建时代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的高度概括。在六、七百年前的元代知识分子中,能有这样的深刻认识,确是难能可贵的;吊古伤今,同情人民,为苦难百姓呼吁,在元代散曲中,也属少数。这几句是全曲的“曲眼”所在,也是使该曲在元代散曲中闪烁着特别耀眼光芒的主要因素。
        

* * * *


        
        张养浩这首小令,有一个很引人的特色,值得我们重视。这就是:用新观点、新方法来深化主题。它到底“新”在哪里呢?
        第一,在内容上,它以独到见地丰富内涵,深掘主题
        这篇小令,篇幅不大,但它的含蕴极丰,而认识也很深刻。这原是一首吊古抒怀的散曲,且题材也挺古老,但作者却使其返老还新。这里的一个关键,就是作者用自己在封建王朝的兴废与人民利害的关系上所持的见解,来达到这个“还新”的目标。他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因为,亡,兵祸连连,新灾旧难,一齐扑来,受害最大者就是百姓;兴,似乎应当带来光明与幸福,但其实新贵们大兴土木,滥用民力,加紧盘剥,老百姓首当其冲,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这样,把一个往往为人迷惑的问题,揭示的清清楚楚。人们对于王朝倾亡时带来的灾难,是容易看到的;而对新兴王朝也同样带来苦难这一道理,就比较难于理解了。因为历代统治者在争夺天下(如商灭夏,周灭商,秦灭六国,汉灭楚和唐灭隋等等)或者开国理政时,往往打着“吊民伐罪”、“替天行道”等旗号来迷惑人民。现在,作者从常人难以想到的角度来揭穿他们的诡计,暴露他们的罪行。于是,就扩大了作品的含蕴和开掘了思想深度。
        它所以能“返老还新”,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即作者突破了一般文人写作怀古、吊古作品时,总是借古抒其个人情志的老套。而现在,这个小令是借“吊古”来抒发百姓之情,来表达自己关心民瘼之怀,且用字精警,造意深远。
        第二,在写法上,以鸟瞰法,扩大视野,深化主题
        作者站在华山之巅,放眼寰宇,即见着了怒涛澎湃的大河奔流,又审察了万间宫阙化为焦土;既注意到了“山河表里”的关中要隘,又瞧见生息着“芸芸众生”的莽莽大地;并又站到时代的高峰,从现实的山河意识到历史之长河。这就是说,作者从自然之景到社会之象,再到历史之迹,然后又回到现实之苦。并且更从“望”发展到“意”,即由见到想到引发自己的深刻思考,得出卓绝的结论。这支小令的作者就是这样地由此及彼,从近到远,自现象而本质,在历史的峰巅鸟瞰了现实,从“人本”思想的高度观察了社会,从而找到了带规律性的科学论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