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工事的进步
防御工事的进步是战国时期作战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险要之地成为防御战和争夺战的中心地点。春秋时代的各国,平时往往不在国境和险要之地驻兵防守,因而在公元前627年秦师才能远道袭郑,而郑未觉。战国时代,由于战争频繁,规模扩大,各国为了防备敌人的突然进攻,其防御手段也就有了进一步加强,险要之地也就往往成了防御战和争夺战的中心地点。例如齐、魏间最大的战役马陵之战,是在“道狭而旁多阻隘”地区进行的;秦赵间几次大战也都在有山险的上党地区进行,公元前270年的阏与之役,秦赵两军“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第二,各国都在边境和交通要道上利用山川之险建设关塞,设亭、障守望。亭是边疆土台上的建筑,是瞭望台,是国防前线的守望处所。障是规模较大的城堡,有尉驻守。同时,在边境上已有报警的烽燧设备,所以《史记·魏公子列传》说:“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第三,各个国家由于国防的需要,都在国境上扩建了原来为防水患而修建的堤防,改造成为军事上的防御工事。第四,中原各国在内地建筑长城以抵御外敌入侵。战国后期,赵、燕、秦三国因受东胡、匈奴、林胡、楼烦等游牧部族的侵扰,因而都在北境建筑长城。赵的北长城筑于赵武灵王破胡林、楼烦之后,所谓“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秦长城筑于秦昭王灭义渠后,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沿洮水北上,东行至今渭源县北,又西北到古狄道(今甘肃临洮),又北到今皋兰,沿黄河,经今兰州东北行,折而北入今宁夏。
今日更新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019-05-29]
-
解放大西南
[2019-05-29]
-
解放华东
[2019-05-29]
-
解放中南
[2019-05-29]
-
解放大西北
[2019-05-29]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