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民进行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也是中国近代第四次近代化的探索。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为代表人物。《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新文化运动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经历了两个性质不同的阶段。十月革命前,以提倡民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为主要内容,使广大人民从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其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范畴。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新青年》先后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胡适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文化运动的开展。陈独秀主张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在文学革命中,成就最高的是鲁迅,他的《狂人日记》《孔乙己》等,是白话小说的典范。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走上新的阶段,具有新的内容。俄国十月革命的消息传来,新文化运动在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和推动下,《新青年》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内容,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歌颂十月革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做了准备。此时的新文化运动已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今日更新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019-05-29]
-
解放大西南
[2019-05-29]
-
解放华东
[2019-05-29]
-
解放中南
[2019-05-29]
-
解放大西北
[2019-05-29]
今日推荐